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全册同步练习与单元试卷(含解析共30套)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全册同步练习与单元试卷(含解析共30套)》 共有 30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练案14 记念刘和珍君(2)‎ 本练案共2页,共6题,满分为26分,用时30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2分) 鲁迅的“抗战”‎ 刘加民 鲁迅先生是‎1936年10月19日逝世的,距离全面抗战爆发的‎1937年7月7日,还有1年多的时间,但是,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文化界的、大中小学里的、地方武装的“民间抗战”,从来没有停止过。鲁迅就是文化界抗战的核心人物之一。‎ 创立于‎1930年3月2日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主要发起人之一就有鲁迅。在成立大会上,鲁迅所作的著名演讲——《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被认为是“左联”的纲领。“左联”是后来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文化社团,它的成立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事件。鲁迅还将自己的稿酬捐给“左联”作为最初的活动经费。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以“左联”为核心的爱国文艺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抗日工作。‎10月15日,“左联”执委会发表《告无产阶级革命作家及一切爱好文艺的青年们》宣言,抗议日本侵略者;“左联”与美术研究会联合编辑的连环图画《东洋人出兵》也同月出版,大胆揭露日本侵华的罪行。1932年1月,“上海各界民众反日救国联合会”成立,“左联”派代表参加,并安排作家深入前线采访,撰写抗日文章,鼓舞士气,同仇敌忾。‎1932年9月28日,为抗议日本侵占东北,“左联”发表《告国际无产阶级及劳动民众的文化组织书》,‎10月15日,“左联”执委会发表《告无产阶级作家革命作家及一切爱好文艺的青年》,抗议日本侵略。‎ 除了积极支持“左联”的活动外,鲁迅还与其他知名人士联合发表宣言,对日本的侵略和屠杀行为进行抗议。‎1932年2月4日,鲁迅等43人联名发表《上海文化界发告世界书》,抗议日本进攻上海。‎1932年2月7日,鲁迅等129名爱国人士联合发表《中国著作者为抗议日军进攻上海屠杀民众宣言》。‎ 积极推介年轻作家的抗日作品,是鲁迅积极参与抗战的另一种方式。作为当时文坛的主将,鲁迅一言九鼎。他大力推介了一些抗战题材的文学作品,使一批文学新人快速崭露头角。1935年8月和12月,萧军的小说《八月的乡村》和萧红的小说《生死场》在鲁迅的帮助下终于出版发行。鲁迅为这两个名不见经传的来自东北沦陷区的年轻作家的作品亲写序言,高度评价。在为《生死场》所作的序言中,鲁迅称赞萧红所描写的“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品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葛琴的《总退却》短篇小说集,比较真实地反映了上海军民在1932年1到3月“淞沪抗战”中的英勇表现,鲁迅也为之作序,盛赞其是“这一时代的产品”。‎ 鲁迅还领导了文学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设。‎1936年6月1日,鲁迅、冯雪峰等商定了“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6月15日,《夜莺》第四期刊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 文学》,发表鲁迅等赞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文章。‎7月1日,鲁迅发表《论现在我们的文学运动》,强调无产阶级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主张“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是一个总口号,“国防文学”是“随机应变的具体口号”。同日,鲁迅发表《答托洛茨基派的信》,痛斥托洛茨基派反对和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行为,并表示:“那切切实实,足踏在地上,为着现在中国人民的生存而流血奋斗者,我得引为同志,是自以为光荣的。”‎8月15日,鲁迅在《作家》上发表《答徐懋庸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主张作家应在“抗日”的旗帜下联合起来,认为当时左翼的“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和右翼的“国防文学”这两个口号侧重点不同,可以在“抗日”的旗帜下并存。他主张抗日旗帜下面要保持各自的文学特色和思想意识,不希望一刀切,非此即彼。‎ ‎1936年10月1日‎,距离逝世还有18天,身体已经极度虚弱的鲁迅,仍会同21人联合发表《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主张“全国文学界同仁应不分新旧派别,为抗日救国而联合。”在民族大义面前,鲁迅毫不犹豫站到了超越派别、团结御侮的高度,这对文化界在全面抗战爆发之后能够迅速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积极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光明日报》,有改动)‎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 A.鲁迅先生是左翼作家联盟的主要发起人之一,他将自己的稿酬捐献给“左联”作为最初的活动经费,表现了大公无私的高尚情操。‎ B.鲁迅先生强调无产阶级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主张“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痛斥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行为。‎ C.鲁迅认为,当时左翼的“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和右翼的“国防文学”这两个口号侧重点不同,可以在“抗日”的旗帜下并存。‎ D.在民族大义面前,鲁迅毫不犹豫地站在超越派别团结御侮的高度,主张文学界同仁不分新旧派别,凝聚力量、投身到抗日救国中去。‎ ‎【解析】 “表现了大公无私的高尚情操”分析不当,应为表现了鲁迅先生培植革命文学的满腔热情。‎ ‎2.这篇文章表现了鲁迅先生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回答。(4分)‎ 答:示例:①对中华民族无限热爱,对侵略者无比仇恨。为了捍卫民族尊严,他积极组织并参加文化抗战活动,以笔为武器,向敌人战斗。②关心和提携文学青年。他积极为年轻作家的抗日作品作序,并大力推介。③有敏锐的政治眼光。他和冯雪峰等商定了“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强调无产阶级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④生命不息,战斗不止。逝世前18天,身体已经极度虚弱时,仍然坚持战斗。‎ ‎【解析】 4分,答出一个要点给1分,给满4分为止。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3.鲁迅先生作为文化界抗战的核心人物之一,他在抗战救国中作出了哪些重要贡献?‎ 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5分)‎ 答:示例:①与同仁一起,共同发起成立了“左联”,在成立大会上的演讲《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被认为是左联的纲领。②与其他知名人士联合发表宣言,对日本的侵略和屠杀行为进行抗议。③积极推介年轻作家的抗日作品,亲写序言,并高度评价。④领导了文学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设。⑤逝世前18天,仍会同21人联合发表宣言,主张全国文学界为抗日救国而联合。‎ ‎【解析】 5分,答出一个要点给2分,给满5分为止。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4分) 痛 哭 和 珍 石评梅 惨淡庄严的礼堂,供满了鲜花,挂满了素联,这里面充满了冷森,充满了凄伤,充满了同情,充满了激昂:多少不相识的朋友们都掬着眼泪,来到这里吊你,哭你!看那渗透了鲜血的血衣。‎ 四围都是哀声,似乎有万斤重闸压着不能呼吸,烛光照着你的遗容,使渺小的我不敢抬起头来。和珍!谁都称你作烈士,谁都赞扬你死得光荣,然而我只痛恨,只伤心,这黑暗崎岖的旅途谁来导领?多少伟大的工程凭谁来完成?况且家中尚有未终养的老母,未成年的弱弟,待你孝养,等你培植。‎ 不幸,这些愿望都毁灭在砰然一声的卫士手中!‎ 当偕行社同学公祭你时,她们的哀号,更令我心碎!你怎忍便这样轻易撒手离开了她们,在这虎威抖擞、豺狼得意的时候。一直是同患难,同甘苦,同受惊恐,同遭摧残,同到宗帽胡同,同回石驸马大街。三月十八那天也是同去请愿,同在枪林弹雨中扎挣,同在血泊尸堆上逃命;然而她们都负伤生还,只有你,只有你是惨被屠杀!她们跟着活泼微笑的你出校,她们迎着血迹模糊的你归来,她们怎能不痛哭战线上倒毙的勇士,她们怎能不痛哭战斗中失去的首领!‎ 和珍!我不愿意你想起我,我只是你万千朋友中一个认识的朋友,然而我永远敬佩你做事的毅力和任劳任怨的精神,尤其是你那微笑中给予我的热力和温情。‎ 现在夜已深了,你的灵前大概也绿灯惨惨、阴气沉沉地静寂无人,这是你的尸骸在女师大最后一夜的停留了,你安静地睡吧!不要再听了她们的哭声而伤心!明天她们送灵到善果寺时,我不去执绋了,我怕那悲凉的军乐,我怕那荒郊外的古刹,我更怕街市上灰尘中那些蠕动的东西。他们比什么都蠢,他们比什么都可怜,他们比什么都残忍,他们整个都充满了奴气。当你的棺材,你的血衣,经过他们面前,触入他们眼帘时,他们一面瞧着热闹,一面悄悄地低声咒骂你“活该!”他们说:“本来女学生起什么哄,请什么愿,亡国有什么相干?”‎ 虽然我们不要求人们的同情,不过这些寒心冷骨的话,我终于不敢听,不敢闻。自你死后,自这大屠杀闭幕后,我早已丢失了,吓跑了,自己终于不知道究竟去了哪里。‎ 和珍!明天出了校门走到石驸马大街时,记得不要回头。你一直向前去吧,披着你的散发,滴着你的鲜血,忍痛离开这充满残杀、充满恐怖、充满豺狼的人间吧!‎ 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 和珍,梦!噩梦!想不到最短时期中,匆匆草草了结了你的一生!然而我们不幸的生存者,连这都不能得到,依然供豺狼虫豸残杀,还不知死在何日?又有谁来痛哭凭吊齿残下的我们?‎ 三月廿五赴和珍追悼会归来之夜中写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A.文章从追悼会惨淡庄严的礼堂写起,连用六个“满”字,以鲜花和素联将冷森、凄伤、同情、激昂的气氛烘托到极致,读来令人潸然泪下。‎ B.文章主要以第二人称来写,便于抒发感情,既拉近了作者与刘和珍的距离,也拉近了读者和刘和珍的距离,自然实现了生者和逝者的对话。‎ C.对“街市上灰尘中那些蠕动的东西”的一段描写,形象地写出了当时中国老百姓的愚蠢、可怜、残忍和充满奴性,入木三分,极富批判性。‎ D.本文是作者赴刘和珍追悼会归来的当日连夜写成的,凄婉哀怨而又蕴含着钢铁般的意志和无穷的力量,因而读来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解析】 A的错误是文章一开头就将“气氛烘托到极致”。C将批判的对象理解错了。D的理解是将对《记念刘和珍君》的理解转移给本文了。‎ ‎5.在作者的眼中,刘和珍是怎样的人?请整合文中的信息,简要回答。(5分)‎ 答:示例:①勇士,革命的首领。②有毅力,任劳任怨,③乐观热情。‎ ‎【解析】 第一个要点需要注意第4段末“她们怎能不痛哭战线上倒毙的勇士,她们怎能不痛哭战斗中失去的首领”一句所含的重要信息。第二个要点需要注意第5段“我永远敬佩你做事的毅力和任劳任怨的精神,尤其是你那微笑中给予我的热力和温情”一句所含的信息。5分,答出一个要点给2分,答出两个要点给4分,答出三个要点给5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6.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中写道:“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而本文写道:“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试比较这两句话的含意。(6分)‎ 答:示例:①鲁迅的话表达的主要是愤怒。沉默是无言的愤怒,而愤怒迟早将在沉默中爆发,不爆发就会在沉默中灭亡。②作者的话表达的主要是悲哀。刘和珍的牺牲给作者带来最深的悲哀,永久的悲哀。‎ ‎【解析】 做题时,要在整体理解两篇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仔细比较这一组句子的深层含意。6分,每个要点3分。‎

资料: 3.6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