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是( )
A.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B.以市场为基础配置资源
C.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D.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A项当选;B项是市场经济的共性,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自己的鲜明特征,不选;C、D两项不符合“基本标志”的要求。
答案:A
2.实现共同富裕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下列对共同富裕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同时富裕
B.同步富裕
C.消除收入差别
D.“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富”
解析:本题考查对共同富裕的理解。共同富裕,是允许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以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D项符合题意;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同步富裕,A、B两项不选;C项与题意不符。
答案:D
3.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有序发展,2017年3月某市出台了以下调控政策:居民家庭购买首套住房申请商业贷款的,首付款比例不低于35%。在本市已拥有1套住房、或在本市无住房但有住房贷款记录的居民家庭申请商业贷款,购买普通自住房的,首付款比例不低于50%,与此同时,努力增加建设用地规模,实行土地出让最高限价办法。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
①首套房首付款比例提高→居民融资能力下降→房产需求减少→房价企稳
②建设用地规模增加→房产供给增加→房产需求增加→房价企稳
③二套房首付款比例提高→抑制炒房行为→房产供给减少→房价企稳
④土地出让最高限价→土地成本下降→房产建设成本下降→房价企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宏观调控的知识。提高首付款比例,提高了融资条件,从而使得居民融
资能力下降,进而抑制供房需求,①正确。实行土地出让最高限价有利于降低土地及房产建设成本,进而稳定物价,④正确。需求增加和供给减少都不会带来房价稳定,②③传导路径不正确。
答案:B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这是因为( )
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有其固有的弊端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坚持以宏观调控为基础
③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④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特有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加强宏观调控的原因。②观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④表述错误,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的共性,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特有的;①③符合题意,故选C。
答案:C
2017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会上作了《政府工作报告》。据此完成5~6题。
5.李克强总理提出,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这表明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 )
①促进经济增长 ②增加就业,稳定物价 ③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④扩大出口规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①②③符合题意。④不是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应排除。
答案:A
6.李克强总理表示,我们一定要严格环境执法,对偷排偷放者出重拳,让其付出沉重的代价;对姑息纵容者从严问责,使其受到应有的处罚!这体现了政府( )
①运用法律手段规范企业行为 ②运用经济手段调整产业结构 ③运用行政手段促进环境保护 ④运用市场手段引导资源配置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严格环境执法,对偷排偷放者出重拳”,体现了政府运用法律手段规范企业行为,①符合题意,“对姑息纵容者从严问责,使其受到应有的处罚”
,体现了政府运用行政手段促进环境保护,③符合题意;②④与题意不符。
答案:C
7.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对于宏观调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宏观调控应以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为主
B.宏观调控将经济增长作为主要目标之一
C.宏观调控能够有效消除市场的所有不足
D.宏观调控有利于消除居民收入差距问题
解析: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B项说法正确。宏观调控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A项说法错误。宏观调控能够弥补市场的不足,C、D两项夸大了宏观调控的作用。
答案:B
8.下列各项中属于经济手段的是( )
A.国务院严肃查处违法违规用地行为
B.国家发改委将超薄塑料袋列入淘汰类产品目录
C.国务院出台钢铁、汽车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
D.国家加强新上项目准入审核,提高市场准入门槛
解析:国务院出台钢铁、汽车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属于宏观调控中的经济手段,故C项入选。A项属能于法律手段,B、D两项属于行政手段,不符合题意。
答案:C
9.经济波动的不同阶段有不同表现,政府可采取的措施也有所不同。下表中正确的选项是( )
选项
经济衰退期
经济过热期
可能的
表现
可采取
的措施
可能的
表现
可采取
的措施
A
税收减少
增加税收
失业减少
降低利率
B
企业投资减少
降低利率
增加税收
减少税收
C
物价上涨
提高利率
企业投资增加
增加税收
D
失业增加
减少税收
物价上涨
提高利率
解析:本题考查政府宏观调控的相关知识。经济衰退期的表现:税收减少、企业投资减少、物价下降、失业增加,政府可采取的措施是:减少税收、降低利率。据此可排除A、C
两项。经济过热期可能的表现:失业减少、税收增加、企业投资增加、物价上涨,政府可采取的措施是:提高利率、增加税收,据此可排除B项。
答案:D
10.2017年初,央企投资的负面清单制度出炉,清单把中央企业不能投什么讲得清清楚楚。有了负面清单,监管部门就知道哪些投资要过问、哪些投资由企业自己决定。有了负面清单,企业再不会“束手束脚”:负面清单里列出来的事项,别碰;清单之外的,企业大可“天高任鸟飞”。这说明( )
①央企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明显提高 ②国家对经济发展的调控将更加科学高效 ③各种经济成分的活力将得以充分释放 ④国有经济的活力、竞争力将得以提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央企投资的负面清单制度出炉,说明国家加强对经济发展的调控,有助于国有经济的活力、竞争力得到提高,②④正确,①③不符合题意。
答案:D
11.2016年12月16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7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其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有利于( )
①增加投资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②控制信贷规模,缓解通货膨胀压力 ③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④刺激消费需求,调节市场物价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可以控制信贷规模,抑制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优化经济结构,故②③符合题意。
答案:C
12.2017年3月7日,国家发改委主任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积极发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调控的基础上,更灵活地应用规划、计划、消费、投资、产业、价格、区域政策,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的平稳增长。下列调控目标、调控政策、具体措施三者对应最恰当的是( )
A.控物价—稳健的货币政策—严控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贷款
B.稳增长—积极的财政政策—减轻服务业和小微型企业税收负担
C.调结构—积极的财政政策—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贷款基准利率
D.惠民生—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财政支持力度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如何运用财政、货币政策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增长,B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13.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所形成的发展模式,实际上也是一个探索并逐步建立完善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我国在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并重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上,保留了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职能,从而把市场经济的优越性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最终找到了一种比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模式更加优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模式。
(1)上述材料体现了经济生活的什么道理?
(2)我国是怎样把市场经济的优越性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结合起来的?
答案:(1)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又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既可以发挥经济的长处又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我国通过改革,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坚持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我国既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又把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我国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和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使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做得更好、更有成效。
14.2017年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启动实施18周年。实施西部大开发,西部是最大的受益者,在这个机遇面前,西部人要树立“国家政策引导,开发市场运作”这样的观点。西部大开发必须依靠国家行为,但要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就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1)“国家政策”和“市场运作”分别体现了经济生活的什么道理?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为什么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又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解析:第(1)问考查理解能力,较为简单;第(2)问其实考查市场调节的优点及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分别回答即可。
答案:(1)“国家政策”体现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市场运作”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2)①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面对市场竞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②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加强宏观调控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