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对此评论正确的是( )
①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②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的历史性跨越
③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④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本题易误选B项,②说法不完整,除此之外,还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跨越,故选D项。
答案:D
2.我国小康社会的建设经历了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发展的过程。总体小康的特点是( )
①低水平 ②不全面 ③发展很不平衡 ④国家的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总体小康的特点,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依据教材,①②③符合题意;④是总体小康的宏观表现,与题意不符。
答案:A
3.2017年“两会”期间,关于小康话题的关注度陡增,“小康社会”关键词仅在3月3~5日期间,增长率就达到了309%。下列对人们关注的“小康”认识正确的是( )
①我国目前人民生活达到总体小康水平 ②小康社会建设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建国100周年的奋斗目标 ④21世纪头20年我们将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A.①④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解析:21世纪头20年,我们要集中力量,建成全面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④说法正确,①③说法错误。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与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一样,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②说法正确。
答案:B
4.漫画《补》说明我国现在的小康( )
A.是低水平的小康
B.是不全面的小康
C.是不平衡的小康
D.实现了现代化
解析:漫画表明我国目前的文化建设与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相比是落后的,这是不全面的体现。故选B。
答案:B
5.全面小康社会和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的关系是( )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基础和起点
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必经阶段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三步走”战略的目标和归宿
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三步走”战略无关
解析:本题考查全面小康社会和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的关系。A项表述错误,全面小康是“三步走”战略承上启下的阶段,而不是起点;B项正确表述了二者关系;C、D两项观点均错误。
答案:B
6.我国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 )
①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②是一种各地同步发展的过程 ③应支持部分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 ④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①正确,②中“同步”的说法明显错误;由于发展的不平衡,应支持部分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③当选;由于经济是基础,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必须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④正确。故选C项。
答案:C
7.“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但贫困问题仍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握时间节点,努力补齐短板,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因此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 )
①收入分配差距基本消除
②贫困问题得到彻底的解决
③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④经济发展平衡性明显增强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③④符合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应选。收入分配差距基本消失,①说法错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要求消除绝对贫困,②说法错误。
答案:B
8.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国将成为( )
①工业化已经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 ②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 ③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 ④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 ⑤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做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
解析:本题宜用排除法,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工业化已经实现”观点错误,故排除含有①的选项。
答案:C
9.到2020年我国绝对贫困现象将会基本消失。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体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的________新的要求( )
A.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B.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C.建设生态文明 D.率先实现现代化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建设的新要求。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失,体现了全面改善人民生活,A项应选;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A
10.党的十八大提出,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到2020年比2010年翻一番。这一目标的实现将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重大影响,这一影响的合理传导顺序是( )
①增加居民消费 ②优化资源配置 ③增加财政收入 ④拉动经济增长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①→④→③→② D.④→③→①→②
解析: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增加居民收入,有利于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经济增长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收入是支出的前提,增加财政收入,有利于发挥国家财政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11.某镇政府在“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口号的引导下,提出建设全市“第一个别墅式新农村”的目标,要求所有村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积极实现跨越式发展。很多农民对这种“形象工程”抱怨说,盖了楼房,穷得叮当,扛着锄头进洋房,小康让我们遭了殃。材料中某镇政府的做法( )
①曲解了小康社会的本质 ②超越了全面建成小康的经济目标 ③没有认识到小康社会的建设是一个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④过分重视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目标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解析:该镇政府实现小康目标的方法和步骤错误,根源在于把小康社会等同于住房,因而②④认识不正确。
答案:A
12.“十二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江苏省提出,提前5年时间,在“十二五”末期实现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要实现这个目标,江苏省在经济建设上必须做到( )
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 ②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 ③基本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④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①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符合题意。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之时,我国将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③说法不准确。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公共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④说法不准确。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13.对照江苏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目前,苏州已经基本完成各项考核任务。苏州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做法是:在目标定位上,“快中求好,好中求优”;在路径选择上,“扬长避短,整体推进”;在工作方法上,“以点带面,典型示范”;在组织保障上,“全市一盘棋,凝成一股劲”。
结合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回答问题:
(1)总体小康的表现是什么?
(2)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是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第(1)问,依据教材回答即可;第(2)问,应当从二者标准、生活质量和社会发展状态三个方面分析。
答案:(1)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2)
第一,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水平的小康,全面小康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第二,总体小康是一个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而全面小康除了注重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外,还注重居民的精神生活、所享受的民主权利,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善,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第三,总体小康是一个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
14.按照我国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宁夏的任务十分繁重,难点就在于西海固地区100余万扶贫对象的脱贫致富问题,其中有35万贫困群众生活在不宜居住、不宜发展的环境里,群众生活很困难。在“十二五”时期,宁夏将用5年时间把这35万贫困群众搬迁出来,然后再用5年时间帮助他们脱贫致富。确保他们和全区乃至全国人民一起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有人认为,我们建设的全面小康要惠及全体人民,实现人民生活的同步富裕。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解析:本题是一道辨析型主观题。解答本题,首先分析全面小康要惠及全体人民,其次分析全面小康的建成是不是同步富裕的过程。
答案:(1)我们建设的全面小康社会,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使人民生活更富裕、殷实。
(2)①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实现现代化;相对落后的地区,则要奋起直追,加快发展。②社会主义的目标是共同富裕而不是同步富裕,可以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发展起来,从而有力地带动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