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古代印度社会
1.(2018曲靖二模)印度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以下与之相关的是( B )
A.金字塔 B.种姓制度
C.伊斯兰教 D.《汉谟拉比法典》
2.宁宁编写了一部关于古印度种姓制度的课本剧。其中不符合史实的场景是( C )
A.刹帝利对婆罗门毕恭毕敬
B.婆罗门主持祭祀活动
C.首陀罗担任官吏在办案
D.吠舍在农田里劳动
3.一部印度电影里有这样的一句台词:法官的儿子永远是法官,小偷的儿子永远是小偷。这种阶级歧视源自( B )
A.禅让制度 B.种姓制度
C.分封制度 D.科举制度
4.尼赫鲁曾指出:“种姓制度及其相关的许多东西是完全不协调的、反动的、拘束的,并且是进步的障碍。”同时他认为:种姓制度维护了印度文化的完整性,保持了每个集团的民主习惯。因此,在独立后的印度,并没有彻底的把种姓制度废除掉。如图能够反映印度种姓制度的是( D )
5.(思维拓展题)印度奴隶社会等级制度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C )
A.社会成员分工不同
B.四个等级间权利义务的多少
C.严格的阶级关系
D.等级间的种族差别
6.下列对印度等级制度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等级之间界限森严
B.低等级种姓不允许从事高等级种姓的职业
C.不同种姓之间的男女不能通婚
D.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7.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创立于( C )
A.古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印度 D.古罗马
8.佛教产生的时间是( C )
A.公元前7世纪 B.公元前1世纪
C.公元前6世纪 D.公元6世纪
9.下列关于佛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2
A.佛教是在印度社会矛盾非常尖锐的情况下产生的
B.佛教教义对当时渴望解除苦难的人们有很大的吸引力
C.佛教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同时也否认众生平等
D.很多国王利用佛教“忍耐服从”的教义并大力扶植
10.(综合探究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他(指造物主)为了世界的繁荣,用自己的口、双手、双腿和双脚相应地制造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国王应极力使吠舍和首陀罗执行自己的义务,因为他们逃避自己的义务时,则使这个世界动摇。刹帝利无婆罗门不能幸福,婆罗门无刹帝利不能昌盛。
——《摩奴法典》
(1)这部法典出自哪里?相关制度是什么?
(2)材料所涉及的等级中哪些是被统治阶级?
(3)宣传造物主用不同部分造出不同的人,其目的是什么?
答案:(1)古代印度。种姓制度。
(2)吠舍,首陀罗。
(3)使种姓制度蒙上神圣的色彩,麻痹和欺骗人们。
11.宗教是对社会现实虚幻的反映,也是一种信仰和文化。宗教之所以影响广泛,离不开其教义的宣传与统治者的需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佛教是一个提倡逆来顺受,极端礼让善良的宗教,它导致本国百姓不敢造反容易统治,这恰好是印度统治者的创意,是印度统治者支持创立佛教的主要原因。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宗教的传播情况?创立者是谁?它主要反对哪一等级的特权地位?
(2)材料二中佛教的基本教义是什么?
(3)综合以上材料回答,佛教得以广泛传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1)佛教;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婆罗门。
(2)“众生平等”。(其他意思相近也可)
(3)服务于统治的需要(或统治者的推崇或教义有麻痹人民思想的作用等)。
认识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1)其实质是等级制度,是雅利安人向奴隶社会过渡中形成的。
(2)从四个等级的权利和义务可以看出,它维护的是奴隶主等统治阶级的利益,特别是婆罗门阶层的特权地位。
(3)等级制度是古代印度社会的主要特征,这一制度的消极影响一直到今天的印度都存在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