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权利与义务第十五课 依法维护人身权利
一、单项选择题
1.(2017武汉)右图漫画的法律规定维护了公民的( )
“筑墙”A.名誉权
B.肖像权
C.隐私权
D.姓名权
2.(2017宁波)《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于2017年6月1日起施行,此法中关于“非法买卖个人信息即使无所得最高也可罚百万元”的规定,主要是为了保护公民的( )
A.生命健康权 B.受教育权
C.财产权 D.隐私权
3.(2017烟台)很多人喜欢在朋友圈晒美食、晒旅游、晒自己与家人的合影……在收获朋友们点赞的同时,也泄露了个人的许多信息。省地各级公安部门多次发布信息提醒:个人信息需谨慎发布。对此,我们应该( )
①为了保护隐私而拒绝上网 ②要正确认识网络的两面性,避其所短、扬其所长 ③要增强法律意识和隐私意识
④依法律己,尊重他人的隐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2017黄冈)调查显示,55%的人将证件复印件给相关机构时,从不注明用途;47%的人经常将写有个人信息的快递单直接扔掉而不加处理;超过27%的人在停用、注销手机号时,甚至不变更绑定的手机号。这( )
A.说明我国个人信息安全根本没有任何保障 B.说明我国部分公民亟待增强隐私保护意识
C.是造成电信网络诈骗事件频发的唯一根源 D.是因为我国公民对建成网络强国充满信心
5.(2017滨州)对漫画《电信诈骗》,认识正确的有( )
①电信诈骗行为侵犯了公民的合法财产权和隐私权 ②要提高警惕,增强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③不能向他人透露自己的任何信息,不能向任何人汇款 ④国家应健全法律法规,依法严惩诈骗行为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6.(2017青岛)几个学生对同学拳脚相加、肆意辱骂……这样的视频不止一次在网上流传。针对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现象,国家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是对未成年人__________、人格尊严等权利的保护。( )
A.劳动权 B.监督权
C.选举权 D.生命健康权
4
7.(2017南宁)中学生小刚沉迷网络游戏,无心向学,经常参与打架斗殴,曾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悔改,后因在网吧玩游戏时与他人发生冲突,造成对方重伤,被法院依法判刑。这告诉我们( )
①有错不改必然走上犯罪的道路 ②玩游戏属于严重不良行为 ③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受法律保护 ④要自觉遵纪守法、防微杜渐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8.(2017黔东南州)20l7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食品药品安全事关人民健康,必须管得严而又严。与材料主旨一致的宣传标语是( )
A.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B.小事不计较,大事共商讨
C.当兵非儿戏,公民当尽责 D.为快乐而阅,为幸福而读
9.(2017随州)自2016年7月15日起施行的《关于规范居民身份证使用管理的公告》要求,对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证的个人,要列入不良信用记录“黑名单”库。这告诉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人的( )
A.姓名权 B.肖像权
C.生命健康权 D.人身自由权
10.(2017武汉)图示法是表示概念之间关系的直观方法。下列各选项中概念关系与右图所示的“刑罚与主刑”的关系相同的是( )
A.名誉权与姓名权 B.刑事处罚与刑事处分
C.人格尊严权与身份权 D.人格权与生命健康权
二、简答题
11.(2017绍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中“不让座青年”的哪些权利遭到了侵犯?
(2)拍照者和网友的言行启示我们应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
三、辨析题
12.(2017贺州)一名快递员驾驶一辆三轮车与出租车发生剐蹭,出租车司机辱骂并连续抽打快递员耳光。这一打人视频被传到网上后,引起了网民的持续关注,一些“义愤”的网民为了给快递员出气,轮番侮辱和恐吓打人者,甚至直接上门骚扰。
九年级(1)班的同学围绕“小车剐蹭事件及其后续问题”的是与非展开了激烈讨论,下列是同学们讨论的两个观点。
观点一:出租车司机的行为应给予惩处;观点二:“义愤”网民的行为是正义之举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分别对上述两种观点简单辨析。
四、分析说明题
13.(2017福建)守护和谐
相关链接
第四十四条 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个信息,不得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4
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1)如图漫画反映了社会生活中的什么现象?漫画所表现的行为侵犯了公民哪项权利?
(2)结合“相关链接”,说明法律对遏制图中漫画所表现的行为具有哪些作用?
(3)假如发现自己的个人信息被泄露,你会怎么办?(写出两种做法)
五、综合探究题
14.(2017滨州)2016年5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向各地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各地各中小学针对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敲诈勒索等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进行专项治理。首次针对校园欺凌现象“亮剑”。
2016年11月,教育部联合中央综治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等九部门,针对校园欺凌问题联合发布《关于防治中小学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强教育预防、依法惩戒和综合治理,切实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发生。再度向校园欺凌“ 亮剑”,“组合拳”直击校园欺凌。
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有的同学认为:“校园欺凌既害人又害己。”你赞同这种观点吗? 请说明理由。
(2)为什么国家连续向校园欺凌“亮剑”,并打出“组合拳”?
(3)请你为防治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发生,提出合理化建议。(请从家庭、学校、社会、青少年自身等角度,任选三个角度进行分析作答。)
一、1.C 2.D 3.D 4.B 5.A 6.D 7.D 8.A 9.A
10.D
二、11.(1)隐私权、名誉权、肖像权。
(2)①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②理性利用网络参与公共生活。③尊重事实,诚信做人。④学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三、12.观点一是正确的,出租车司机理应受到法律的惩处。出租车司机的行为:①侵犯了他人的人格尊严和生命健康权;②不仅损害了社会公德,还触犯了法律等。观点二是错误的,网民的“义愤”之举,是违法行为,应负法律责任。因为“义愤”网民在行使权利时:①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利;②超越了法律许可的范围等。
四、13.(1)非法买卖个人信息。隐私权。
(2)法律条文关于禁止和制裁侵犯个人信息行为的规定,起到了规范公民行为和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作用,有利于防范和惩治侵犯个人信息的行为。
(3)示例:提高警惕,防止自己受侵害;告知亲朋好友,防止遭遇诱骗。
4
五、14.(1)赞同。校园欺凌侵害了被欺凌者的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或财产权,损害了被欺凌者的身心健康。校园欺凌是一种违反道德和法律的行为,是一种对他人、对自己、对社会不负责任的行为,必然会受到道德谴责,对他人利益和社会造成严重危害,还要受到法律制裁,遗憾终生。
(2)①屡屡发生的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事件,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扰乱了正常的校园秩序。②未成年人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③未成年人生活经验不足,各方面还不成熟,辨别是非能力差。④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够强,容易遭受不法侵害。⑤青少年是党和国家的希望,是中华民族的希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着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⑥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⑦有利于净化社会风气,弘扬社会正气。⑧有利于维护公平正义,构建和谐校园及和谐社会。
(3)家庭方面:①家长要做好对子女的家庭保护。②加强对子女的教育和监管。③引导子女进行有益身心健康活动,预防和制止不良行为的发生。
学校方面:①要做好学校保护。②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律观念。③教育学生在头脑中树立起“欺凌害人害己”“违纪违法必究”的观念。④教育学生积极举报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⑤对可能发生的欺凌和暴力行为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控制。
国家、社会方面:①国家和社会应做好社会保护。②国家要加强立法,完善校园安全的法律体系,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③完善惩戒机制,对严重的校园暴力和欺凌事件要依法惩处,发挥惩戒的震慑作用。④加大校园周边环境治理,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安全的社会环境。⑤各有关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加强协作,进行综合治理,形成齐抓共管的社会氛围。⑥文化部门要加强网络监管,净化网络环境。
青少年方面:①青少年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②加强道德学习,不断提高道德修养,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③学会宽容,爱护尊重他人生命。④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提高自律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⑤拒绝不良诱惑,健康上网,文明上网。⑥加强法律学习,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⑦面对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要采取灵活机智的方式进行斗争,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⑧发现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要及时向学校、老师及有关部门举报反映。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