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五 世界现代史
第二十二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课程标准
1.知道“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等;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了解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2.通过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理解列宁领导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的重要历史意义.
3.了解《凡尔赛条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知道战胜国建立了战后世界的新秩序.
4.通过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主要问题.
考情分析
近三年百色中考考情分析
2019年中考预测
年份
考点
知识点
题型
题号
分值
2018
——
——
——
——
——
本单元的重点是苏联的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一战着重考查原因和影响,战后世界的新秩序则要联系当今国际关系格局一起掌握
2017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和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及影响
非选择题
18(1)(2)
5分
2016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了解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的基本内容
选择题
14
2分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存在的严重弊端
选择题
13
2分
【考点清单】见《必考知识背记手册》的P31
典题聚焦
1.(2016·百色中考)据美国媒体5月22日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当地时间21日下午前往越南访问,凸显其不断推进美国在亚太地区再平衡战略的承诺.“一战”后,为重新调整帝国主义在该地区的秩序,美国倡议( A )
A.召开巴黎和会 B.召开华盛顿会议
C.发动越南战争 D.发动科索沃战争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华盛顿会议重新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故选B项.
2.(2016·百色中考)“它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也具有严重弊端: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
6
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据此判断材料评价的是( A )
A.农奴制改革的利弊 B.新经济政策的利弊
C.罗斯福新政的利弊 D.斯大林模式的利弊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斯大林模式有其进步性,但也存在严重弊端,如政治上权力过分集中,经济上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严重滞后等.故选D项.
巩固提升
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说:“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据此判断,战前资本主义国家的斗争主要是围绕( C )
A.建立两大军事集团
B.维持欧洲大陆均势
C.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世界霸权
D.排斥美国插足欧洲
2.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到巴尔干半岛的波斯尼亚视察军事演习,被塞尔维亚民族青年普林西普枪杀.这一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事件是( B )
A.五月流血周 B.萨拉热窝事件
C.慕尼黑阴谋 D.国会纵火案
3.“此役是典型的阵地战、消耗战,双方伤亡近100万人.由于伤亡惨重,战场被称为‘绞肉机’‘屠场’和‘地狱’.”材料中的“此役”是指( A )
A.凡尔登战役 B.索姆河战役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诺曼底登陆
4.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这一结论的依据是这次战争( C )
A.交战双方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
B.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要压倒老牌资本主义国家
C.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
D.主要原因是英德矛盾已成为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主要矛盾
5.彼得格勒起义的消息传到莫斯科后,起义军于11月16日攻占克里姆林宫,取得了革命的胜利.与此同时,革命烈火燃遍俄国大地.到1918年春天时,全国各地相继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B )
A.宪章运动 B.十月革命
C.二月革命 D.辛亥革命
6.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C )
A.一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B.没有一战就没有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
C.一战激化了俄国各种矛盾,加速了革命的发生
D.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必须具备战争条件
7.列宁分析了革命形势,指出“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并且业已完全成熟”,布尔什维克党必须通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由此推断,十月革命最本质的特征是( A )
6
A.无产阶级用暴力夺取政权
B.无产阶级用和平方式夺取政权
C.无产阶级从城市到农村夺取政权
D.无产阶级从农村到城市夺取政权
8.十月革命后,在苏俄政府所采取的各项措施中,最能反映各阶层民众普遍愿望的是( C )
A.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B.没收地主土地
C.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D.实行土地国有制
9.(2018·无锡中考)右图是漫画《列宁同志清扫地球》它反映了20世纪初期某一重大历史事件对世界的影响.这一事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社会制度.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是( B )
A.法国大革命 B.俄国十月革命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D.苏联解体
10.巴黎和会的实质是帝国主义国家的分赃会议,最能体现和会这一本质的是《凡尔赛条约》规定( D )
A.德国取消常备军
B.德国将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
C.德国须支付大量赔款
D.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11.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提到:“1922年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一个公约”是指( C )
A.《马关条约》 B.《凡尔赛条约》
C.《九国公约》 D.《联合国家宣言》
12.(2018·莱芜中考)凯恩斯在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时说:“它是一个残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最凶暴的行为之一.”下列有关这个“体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 )
A.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新体系
B.彻底根除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C.建立了一战后国际关系的稳定新秩序
D.维护了中国等弱小战胜国的利益
13.新经济政策“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就当时的具体国情而言,这一举措有利于( D )
A.彻底粉碎国内外敌人的进攻
B.实现向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
C.确保政府掌握国家经济命脉
D.为国家实现工业化奠定基础
14.“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这段话主要说明( B )
6
A.新经济政策的成就 B.苏联经济体制的作用
C.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D.经济危机出现的原因
15.普京在评价斯大林时认为:“从1924至1953年国家有了根本变化:从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诚然,农民没有了,而我们大家都清楚记得有农业问题,特别是在最后阶段,排着长队购买食物等等.在这一领域所发生的一切,对农村没有起任何积极的作用.不过工业化确实实现了.”“对农村没有起任何积极的作用”的主要原因是( D )
A.苏联农业设备和经营方式落后
B.苏联农业发展的起点比较低
C.国家实行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D.农业集体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前欧美国家经济实力的变化统计表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1860年世界工业生产量
1
2
3
4
1910年世界工业生产量
3
4
1
2
1910年殖民地面积位次
1
2
4
5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角逐移到了谈判桌上,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相继召开,从而建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秩序.
材料三 1919年,中国作为“一战”的战胜国参加了巴黎和会.然而,英、美、法、日等国操纵的巴黎和会决定把原来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侵略权益交给日本,这种强权政治激怒了中国人民,引发了中国的爱国运动,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
材料四 一战统计表
持续时间
参加国
涉及人口
死伤人数
经济损失
4年多
30多个
国家
大约
15亿人
3 000
多万人
3 000
多亿美元
请回答:
(1)图1反映了一战前,欧洲哪两大军事集团的对抗?这种对抗的局势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请结合战前欧美国家经济实力的变化统计表,说出该对抗的根本原因.
答: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疯狂的扩军备战,加速了一战的爆发.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6
(2)根据材料二,说出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确立什么样的国际新秩序?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一新秩序是如何形成的?这一新秩序为什么不能长期维持下去?
答: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919年1月—6月,协约国集团召开巴黎和会,签订了削弱德国势力的《凡尔赛条约》;1919—1920年,协约国列强分别同德国的盟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和《凡尔赛条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战胜国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1921—1922年,美英等战胜国召开华盛顿会议,先后签订了《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和《九国公约》,从而确立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通过这两次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这个新秩序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而不能持久.
(3)材料三中“中国的爱国运动”指的是什么?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答:五四运动.弱国无外交,只有增强综合国力才能提高国际地位,在国际上发出声音.
(4)综合以上,战争留给人们怎样的反思?
答:战争破坏人类的和谐,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战争也无法解决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争端,世界各国只有携手合作,反对霸权主义,才能维护世界和平,共同发展,造福人类,避免战争发生.(言之有理即可)
17.(2017·百色中考)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随着各国政治、经济、社会条件的发展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于1921年3月颁布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法令规定,每一农户的粮食税额取决于他的土地数量、家庭人口、收成财产状况;所有农户在缴纳粮食税以后可以自由处理剩余的粮食,可以拿到市场自由出卖.
——《苏联1917—1991年期间的有关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关系》
材料二 斯大林模式的新型现代化途径是在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以苏维埃政权为杠杆,采用非常手段从本国农业积累工业化资金,用行政办法对资源、劳动力进行重新配置,采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式快速地推进现代化.
——米艳《试论斯大林模式:
落后国家现代化的一种途径》
材料三 1932—1935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统计表
时间(年)
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亿美元)
增长率(%)
1932
587
-23.3
1933
564
-3.9
1934
660
17
1935
733
11.1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苏维埃政府实行的什么政策?该政策有何特点?
答:新经济政策.特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或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关系发展经济).
6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斯大林模式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答:主要特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影响:曾取得巨大成就,使苏联由农业国变为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国家,为日后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但也存在严重问题,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导致后来苏联的解体.
(3)材料三中,美国经济的变化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简要评价这一政策对当时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答:罗斯福新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4)综合以上问题,你有何启示?
答:改革必须立足国情,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国家政策要与时俱进,适时调整;计划和市场都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
18.某学校九年级(2)班同学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美日关系进行了探究,阅读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列宁说:“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美国、日本)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材料二 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随着世界形势的变化,美国为了把日本变为对抗社会主义阵营的亚洲基地,放宽了对日本的惩罚,极力稳定日本的经济.
材料三 随着日本经济不断发展,到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70年代,日本摆脱向美国一边倒的“追随外交”,提出所谓的“综合安全保障战略”,把经济力量、外交力量、文化力量等综合聚集起来……推行大国外交.1972年,日本外相大平正芳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请回答:
(1)华盛顿会议上,美国通过什么条约成为最大的受益国?列宁为什么说华盛顿会议“为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答:《九国公约》.加深了美日矛盾,为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埋下了祸根.
(2)材料二中“世界形势的变化”指的是什么?概括指出材料二中美国对日本的态度和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进一步说明这一变化的目的.
答:两极格局的形成.由遏制转变为扶植.把日本变为对抗社会主义阵营的亚洲基地.
(3)根据材料三,分析日本推行“大国外交”所具备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大国外交”反映了日本怎样的政治野心?
答: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在外交和国际事务中,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
(4)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影响美日关系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答:国家利益;综合国力;外交战略;国际环境等.(言之有理即可)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