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语文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课件与习题(共8套)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 文言文阅读 ‎(一)人物轶事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郑 絪①‎ 刘瞻之先②,寒士也。十许岁,在郑絪左右主笔砚。十八九,絪为御史,巡荆部商山③,‎ 歇马亭,俯瞰山水。时雨霁,岩峦奇秀,泉石甚佳。絪坐久,起行五六里。曰:“此胜概④,不能吟咏,必晚何妨?”却返于亭,欲题诗。顾见一绝,染翰尚湿。絪大讶其佳绝。时南北无行人左右曰但刘景在后行二三里。公戏之曰:“莫是尔否?”景拜曰:“实见侍御吟赏起⑤予,辄有寓题。”引咎又拜。公咨嗟久之而去。比回京阙,戒子弟涵、瀚已下曰:“刘景他日有奇才,文学必超异。自此可令与汝共处于学院,寝馔⑥一切,无异尔辈。吾亦不复指使。”至三数年,所成文章,皆辞理优壮。凡再举成名,公召辟法寺学省清级。‎ ‎(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①絪:念yīn。②刘瞻之先:指刘瞻的父亲,即刘景。③荆部商山:地名。④概:景象。⑤起:启发。⑥馔:念zhuàn,食物。‎ ‎1.联系上下文,在横线处填入被省略的人名。‎ ‎(1) 刘景(景) 十八九,絪为御史,(2) 郑絪(絪) 巡荆部商山,歇马亭,俯瞰山水。‎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时 南 北 无 行 人 / 左 右 曰 / 但 刘 景 在 后 行 二 三 里。‎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自此可令与汝共处于学院,寝馔一切,无异尔辈。‎ 从今以后让他和你们共同上学院读书,住宿吃饭的标准和你们一样。‎ ‎4.《太平广记》按主题分类(如选项),本文以“郑絪”为题,应属于哪一类?( C )‎ A.俊辩  B.气义   C.知人  D.幼敏 ‎5.刘景成才的自身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中内容分析。‎ 示例:一是善于学习,刘景作为书僮能一鸣惊人,不难推测他长期以来留心学习;二是敢于展露才华,并不因为自己是仆人而妄自菲薄,而是大胆题诗,才有被赏识的机会;三是珍惜学习机会,仅三年左右时间就学有所成,这与他努力进取的态度密不可分。‎ 55‎ ‎【译文】刘瞻的父亲刘景,是个贫寒的读书人.(他)十多岁的时候,就在郑絪身边管理笔墨砚台等书房用具.十八九岁的时候,郑絪做了御史,到荆部商山巡视,(中途)在马亭子里休息, 俯瞰山水.当时刚刚雨过天晴,山峦秀美岩石奇丽,泉水山石都十分佳妙.郑絪坐了很久,起来走了五六里地,说:“如此美 景,却不能作诗,就是一定要(观赏到)天黑又有何妨呢?”于是又退回到亭子,想要在亭子上题一首诗.但是转头看到亭子上已经题了一首绝句,墨迹还是湿的.郑絪非常惊讶于这首诗作得绝妙.而当时南北方向没有行人,随行的人对郑絪说:“(刚才)只有刘景落在后面二三里地.”郑絪同刘景开玩笑说:“这首诗莫非是你题的吗?”刘景拜了拜说:“实在是(因为)看见侍御您欣赏风景有所吟咏启发了我,才作了这首拙诗题在上面.”说完自我检讨又行了一个礼.郑絪先生赞叹了很久才离开.等到回到了京城,郑絪对自己的后辈子侄郑涵、郑瀚等人说:“刘景将来是个奇才,文学上必然有超人的成就.从此以后可以让他与你们在学院一起生活,住宿吃饭等一切标准,和你们没有差别.我也不再把他当做仆人役使.”到三年多以后,(刘景)所作的文章,辞藻都十分优美,哲理都很深.先后两次参加科举考试(最终)成名,郑絪征召他做了辟法寺学省清级.‎ ‎(二)(2018成都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也。雄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默而好深沉之思。清静亡为,少耆①欲,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②之储,晏如也。自有大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 雄尝好辞赋。先是时,蜀有司马相如,作赋甚弘丽温雅,雄心壮之,每作赋,常拟之以为式。又怪屈原文过相如,至不容,作《离骚》,自投江而死。悲其文,读之未尝不流涕也。以为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遇不遇,命也。何必湛③身哉!乃作书,往往摭《离骚》文而反之,自岷山投诸江流以吊屈原,名曰《反离骚》。‎ 初,雄年四十余,自蜀来至游京师,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奇其文雅,召以为门下史,荐雄待诏。岁余,奏《羽猎赋》,除为郎,给事黄门,与王莽、刘歆并。哀帝之初,又与董贤同官。当成、哀、平间,莽、贤皆为三公,权倾人主,所荐莫不拔擢,而雄三世不徙官。及莽篡位,谈说之士用符命④称功德获封爵者甚众,雄复不侯,以耆老⑤久次转为大夫。恬于势利乃如是。‎ 於时,刘歆及范逡敬焉,而桓谭以为绝伦。桓谭曰:“今杨子之书文意至深,而论不诡于圣人,若使遭遇明君,更阅贤知,为所称善,则必度越诸子矣。”‎ ‎(选自《汉书·扬雄传》,有删改)‎ 55‎ ‎【注释】①耆:通“嗜”,嗜好。②儋石:两石与一石,指数量少。③湛:通“沉”,使沉没。④符命:古代指天赐吉祥给人君的凭证,即祥瑞之物。⑤耆老:年寿高。‎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1)清静亡为: 通“无”,没有 ‎ ‎(2)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奇其文雅:对……感到惊奇 ‎(3)而雄三世不徙官: 指调动官职 ‎ ‎(4)而论不诡于圣人: 观点 ‎ ‎2.用“/”给下列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雄 少 而 好 学/博览 无 所 不 见 /默 而 好 深 沉 之 思。‎ ‎3.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晏如也。‎ ‎(扬雄)的家产不超过十金,贫困得没有一两石的储粮,他安之若素。‎ ‎(2)及莽篡位,谈说之士用符命称功德获封爵者甚众,雄复不侯。‎ 等到王莽篡位的时候,谈论的人用祥瑞之物赞美(他的)功德而获得封爵的人很多,扬雄(因未赞其德)还是未被封侯。‎ ‎4.扬雄作为大儒,备受推崇。《陋室铭》和本文都推崇他的什么品德?本文中扬雄还有什么突出之处受人推崇?请简要分析。‎ ‎①两篇文章都推崇扬雄的安贫乐道。《陋室铭》中扬雄虽生活贫困但安贫乐道;本文中扬雄对穷困生活安然自如,不愿为名利而攀附权贵。②本文中扬雄博学多思、文才斐然。他博览群书,思考深远;创作诸多辞赋,文才及作品受到高度评价。(或:本文还推崇扬雄顺势而为、乐天安命的思想。他认为应顺时势好坏而采用不同做法,机遇好坏是命,不必逆命而行)。‎ ‎【译文】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扬雄小时候喜欢学习,博览群书,没有什么不知道的.为人简朴,悠闲自在,很少特别的喜好,家产不超过十金,贫困得没有一石两石的储粮,他安之若素.自己有最低的限度:不是圣贤的书不喜欢,不适合自己心意的事,即使能富贵也不去做.扬雄喜好辞赋.此前,蜀有司马相如,作赋很壮丽典雅,扬雄心中佩服他,每次作赋,常把他作为榜样模仿.又惊讶屈原文才超过相如,却至于不被容纳, 作«离骚»,自己投江而死,为他的文章感到悲伤,读时没有不流泪的.认为君子时势顺利就大有作为,时势不顺就像龙蛇蛰伏,机遇好不好是命,何必自己投水呢! 便写了一篇文章,常常摘取«离骚»中的句子而反驳它,从岷山投到江水中来哀悼屈原,名为«反离骚».起初,扬雄四十多岁时,从蜀来京师游学,大司马 55‎ 车骑将军王音为他的文才感到惊奇,就召来把他任命为门下史,推荐扬雄待诏,一年多后,上奏«羽猎赋»,拜为郎官,任黄门给事,和王莽、刘歆并列.哀帝初,又和董贤同官.成、哀、平年间,王莽、董贤都作了三公,权力超过人君,推荐的人没有不提拔的,但扬雄三代不升官.到王莽篡位,论谈者用符命赞美其功德而被封爵的人很多,扬雄仍不被封侯,因年纪大而渐升为大夫,他就是如此淡泊势利.那时,刘歆和范逡敬重他,桓谭则认为他的文章无与伦比.桓谭说:“现在扬子的书文义最深,论述不违背圣人,如果后来遇到逢时的明君,再经历几个贤明的人的阅读,被他们称道,那么必定超过诸子了.”‎ ‎(三)(2018无锡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杨烈妇者,李侃妻也。建中末,李希烈陷汴,谋袭陈州。侃为项城令,希烈分兵数千略定诸县,侃以城小贼锐,欲去。妇曰:“寇至当守力不足则死焉。君而逃,尚谁守?”侃曰:“兵少财乏,若何?”妇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府库皆其积也,百姓皆其战士也,于国家何有?请重赏募死士,尚可济。”侃乃召吏民入廷中曰:“令诚若主也,然满岁则去,非如吏民生此土也,坟墓存焉,宜相与死守,忍失身北面奉贼乎?”众泣,许诺。乃徇曰:“以瓦石击贼者,赏千钱;以刀矢杀贼者,万钱。得数百人。侃率以乘城,妇身自爨①以享众。报贼曰:“项城父老义不下贼,得吾城不足为威,宜亟去;徒失利,无益也。”贼大笑。侃中流矢,还家,妇责曰:“君不在,人谁肯固?死于外,犹愈于床也。”侃遽登城。会贼将中矢死,遂引去,县卒完。诏迁侃太平令。‎ ‎【注释】①爨(cuàn):烧火做饭。‎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坟墓存焉      焉: 在这里  ‎ ‎(2)项城父老义不下贼义: 坚持正义 ‎ ‎(3)人谁肯固固: 坚守   ‎ ‎(4)侃遽登城遽: 立即   ‎ ‎2. 用“/”给下列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寇 至 当 守 /力 不 足 /则 死 焉。‎ ‎3.翻译下列句子。‎ ‎(1)宜相与死守,忍失身北面奉贼乎?‎ ‎(大家)应当一起拼死守城,怎么能忍心失去操守投降侍奉敌人呢?‎ ‎(2)会贼将中矢死,遂引去,县卒完。‎ 适逢敌将中箭而死,(敌人)于是退兵离开,项城最终得以保全。‎ 55‎ ‎4.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D )‎ A.李侃面对“城小贼锐”的形势,本想逃走,后来在妻子的劝勉下带领众人奋勇抗敌。‎ B.李侃的妻子深明大义,她鼓励李侃以忠义为重,恪尽职守,并为守城出谋划策。‎ C.李侃号召官员百姓拿起武器奋勇杀敌,与城池共存亡,得到大家的响应。‎ D.李侃身先士卒,亲自登城督战,他的妻子发动全城妇女烧火做饭,犒赏官兵。‎ ‎【译文】杨烈妇,是李侃的妻子.建中末年,李希烈攻陷了汴州, 接着又将掠夺陈州.李侃当时是项城县令,李希烈分出他的部 队几千人,攻下其他几县,李侃因为城小贼军精锐,想要逃走. 他的妻子杨氏说:“您是县官,叛贼到当守卫;力量不足,即使死了,也是忠于职守.您假如逃跑,那么谁来守城?”李侃说:“军队与钱财都没有了,该怎么办?”杨氏说:“假如不守住,县城将被叛贼抢夺去,粮仓里储藏的都成了叛军的积蓄,政府的财库都成了他的财产,百姓都成了他们的士兵,国家还有什么呢? 夺取贼兵的财物,吃他们的粮食,重赏鼓励敢死的士兵,那一定能成功的.”于是在庭院召集胥吏百姓.杨氏说:“县官,确实是一城之主,虽然如此,任期满了就离职而去,不像吏人百姓那样.吏人百姓,都是本地人,祖坟在这里,(大家)应当一起拼死守城,怎么能忍心失去操守投降侍奉敌人呢?”众人都流泪答应了.于是杨氏宣布命令:“凡是用砖瓦石块击中贼人的,奖赏他千钱;用刀箭兵器之类击中敌人的,奖赏他万钱.”得到数百人, 李侃带领他们登上了城墙.杨氏亲自为他们煮饭让他们吃,不分老小,一定照顾周到均匀,杨氏让李侃对敌人通话:“项城父老,守义而决不从贼,都全力死守不怕牺牲,即使得到我们的城也不能显示你们的军威,不如赶快离去,白白地失利,没有什么好处.”叛贼都笑了.这时有流矢射中李侃的手,李侃受伤而归.杨氏责备他说:“你不在,那么谁能固守阵地! 即使死在城上,岂不比死在家里有意义吗?”李侃就忍着伤痛,又登上了城墙.适逢敌将中箭而死,(敌人)于是退兵离开,项城最终得以保全.上级下命令调李侃任绛州太平(今山西临汾)县令.‎ ‎(四)(2018宿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君臣本同治乱,共安危,若主纳忠谏,臣进直言,斯故君臣合契①,古来所重。若君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亡,不可得也。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如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②,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前事不远,朕与卿等可③得不慎,无为后所嗤!‎ ‎ 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朕闻周、秦初得天下,其事不异。然周则惟善是务,积功累德,所以能保八百之基。秦乃恣其奢淫,好行刑罚,不过二世而灭。岂非为善者福祚④延长,为恶者降年⑤不永?朕又闻桀、纣帝王也,以匹夫比之,则以为辱;颜,闵⑥匹夫也,‎ 55‎ 以帝王比之,则以为荣。此亦帝王深耻也。朕每将此事以为鉴戒常恐不逮为人所笑。”‎ ‎(选自《贞观政要·卷三》,中华书局2016年版,有删改)‎ ‎【注释】①合契:对合符契,这里引申为符合,投合。②钳口:闭口不言。③可:岂,哪。④福祚(zuò):福禄,福分。⑤降年:天赐予的年龄,寿命。⑥颜、闵:指孔子的两个学生颜回和闵,他们以德行修养著称。‎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若主纳忠谏纳: 接受 ‎ ‎(2)寻亦诛死诛: 杀  ‎ ‎(3)无为后所嗤后: 后人 ‎ ‎(4)以匹夫比之以: 凭  ‎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朕 每 将 此 事 以 为 鉴 戒/常 恐 不 逮 /为 人 所 笑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 君主要是失掉了江山,臣子也就不能保全自己的家族。‎ ‎(2)此亦帝王深耻也。‎ 这也是帝王应该感到羞愧的。‎ ‎4.文中唐太宗对侍臣说的话体现了哪些治国理政的思想?(用自己的话概括)‎ 君主能接受忠言,虚心纳谏,臣子能直言进谏,要施行仁政,关爱百姓。‎ ‎【译文】贞观三年,唐太宗对侍臣说:“无论国家安定还是混乱, 安全还是危险,君臣都应该同舟共济.如果君主能接受忠言, 臣子能够直言进谏,那么君臣之间就会非常默契,这是自古以来治国所重视的方法.如果君主贤明,而臣子却不匡正辅佐, 想要不亡国,是不可能的.君主要是失掉了江山,臣子也就不能保全自己的家族.像隋炀帝,他为人非常暴虐,臣下不敢进言,这使他不知道自己的过失,最后国破家亡,大臣虞世基等人不久也被杀死.这个惨痛的教训离我们并不远,我和各位大臣能不谨慎吗? 我们不能被后人所耻笑啊. 贞观六年,唐太宗对侍臣说:“我听说周朝与秦朝刚得到天下的时候,治理国家的方法是一样的.但是周朝推行仁政,积累功德,所以能够将自己的基业保持八百年.而秦朝恣意妄为,骄奢淫逸,所以只经历了两代帝王就灭亡了.这难道不是行善可以延长福祚,作恶可使国运衰败吗? 我又听说桀、纣是帝王,但是凡夫俗子都对他们的行为感到羞耻,颜回、闵损是普通百姓,但帝王却以他们的言行为荣耀.这也是帝王应该感到羞惭的.我时常用这些事对照自己的行为,并经常告诫自己,‎ 55‎ ‎ 担心自己哪里做得不好,被人耻笑.‎ ‎(五)(2018衡阳)阅读《强项令》,完成下列各题。‎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后特征为洛阳令 特征: 特地征召 ‎ ‎(2)大言数主之失数: 数落    ‎ ‎(3)使宣叩头谢主谢: 谢罪    ‎ ‎(4)臧亡匿死臧: 私藏    ‎ ‎2.下列句子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D )‎ 例句: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A.以刀画地 B.宣悉以班诸吏 C.葬以大夫礼 D.以宣尝为二千石 ‎3.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将何以理天下乎?‎ 将如何治理天下呢?‎ ‎(2)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 只见粗布被褥覆盖遗体,妻子儿女相对而哭。‎ ‎4.①②两段分别表现了“强项令”怎样的性格品质?这两段在写法上有何不同?‎ 第①段表现了董宣不畏强权,第②段表现了董宣为官清廉。第①段以正面描写为主或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第②段以侧面描写为主。‎ 55‎ ‎【译文】董宣,字少平,陈留郡圉地(今河南杞县南)人.􀆺􀆺后来特地征召董宣为洛阳令.当时湖阳公主家的奴仆白天杀人, 因藏匿在公主家里,官吏不能抓捕到.等到公主出行,用这个家奴当随从,董宣就在夏门亭等候他们.于是就拦住车马,用刀在地上画着,大声数落公主的过失,呵斥那个家奴下车,就杀了那个家奴.公主立即回宫向皇帝告状.皇帝很生气,召来董 宣,要用鞭子打死他.董宣磕头说:“请让我说一句话再死.”皇帝说:“想说什么?”董宣说:“陛下圣德,使国家中兴,却放纵家奴杀良民,将如何治理天下呢? 我不需用鞭子打,请让我自杀.”就用头撞击房柱,血流满面.皇帝命令宦官挟持着董宣, 让他磕头向公主谢罪,董宣不听从.宦官强使董宣磕头,董宣两手撑地,始终不肯低头.公主说:“文叔做普通人的时候,私藏逃亡罪人,官吏们不敢上门搜捕.如今做了天子,威势竟然不能使一个洛阳令听命吗?”皇帝笑着说:“天子与一般人身份不同.”于是就敕封董宣为强项令,放了他,赐给他钱三十万. 董宣把钱全部分给了下属官员.董宣从此开始打击豪强恶霸势力,没有不震惊害怕的.京师百姓称他为卧虎,歌颂他说: “董少平做洛阳令,鸣冤之鼓不再响.”董宣当了五年洛阳令,七十四岁死于任上,皇帝遣使到他家里吊唁慰问,只见粗布被褥覆盖遗体,妻子儿女相对而哭.家里只有几斛大麦,一辆破车. 光武帝伤心地说:“董宣清正廉洁,直到他死了我才知道!”因此追授予官衔艾绶,按大夫的礼节安葬他.‎ ‎(六)(2018德州改编)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有田三十亩,独与兄伯居。伯常耕田,纵平使游学。‎ 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孝文帝立。居顷之,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于是上亦问左丞相平。平曰:“有主者。”上曰:“主者谓谁?”平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谢曰:“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孝文帝乃称善。勃大惭,出而让陈平曰:“君独不素教我对!”陈平笑曰:“君居其位,不知其任邪?且陛下即问长安中盗贼数,君欲强对邪?”于是绛侯自知其能不如平远矣。居顷之,绛侯谢病请免相,陈平专为一丞相。‎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1.下列句子与例句“居顷之”中“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 55‎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公将鼓之 C.亲戚畔之 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下列句子与“善,陈孺子之为宰!”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B )‎ A.何陋之有? B.甚矣,汝之不惠!‎ 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D.战于长勺。‎ ‎3.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里 中 社 / 平 为 宰 / 分 肉 食 甚 均。‎ ‎4.翻译下面句子。‎ 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 如果每件事都有负责人,那么,您负责什么事呢?‎ ‎5.简要分析陈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勤奋好学,公正无私,胸有大志,精明能干。‎ ‎【译文】宰相陈平,是阳武县户牖乡人.年轻时家中贫穷,喜欢 读书.有田地三十亩,仅同哥哥陈伯住在一起.陈伯平常种 地,听任陈平出外求学.乡里社日,陈平当主持,把肉分得很均 匀.父老乡亲们说:“陈家的孩子做主持很好啊!”陈平说:“唉 呀,假使让我掌管天下,我也会像分肉这样啊!”孝文帝即位后, 过了一段时间,接受群臣朝见时问右丞相周勃说:“全国一年中 判决的案件有多少?”周勃谢罪说:“不知道.”孝文帝又问:“全 国一年中钱粮的开支收入有多少?”周勃又谢罪说不知道,急得 汗流浃背,惭愧自己不能回答.于是皇上又问左丞相陈平.陈 平说:“有主管的人.”皇上说:“主管的人是谁?”陈平说:“陛下 如果问判决案件的情况,可询问廷尉;问钱粮收支的情况,可询 问治粟内史.”皇上说:“如果各自有主管的人,那么您所主管的 是什么事呢?”陈平谢罪说:“宰相一职,对上辅佐天子调理阴 阳,顺应四时,对下养育万物适时生长,对外镇抚四夷和诸侯, 对内爱护团结百姓,使公卿大夫各自能够胜任他们的职责.”孝 文帝这才称赞他答得好.右丞相非常惭愧,出来后责备陈平 说:“你平常怎么不告诉我如何回答(皇帝的话呢) !”陈平笑着 说:“您身居相位,不知道丞相的职责吗? 况且陛下如果问起长 安城中盗贼的数目,您也要勉强来对答吗?”这时绛侯知道自己 的才能比陈平差远了.过了一会时间,绛侯托病请求免去右丞 相的职务,陈平一人独任丞相.‎ ‎(七)(2018黄石)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55‎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①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②。‎ 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③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 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节选自萧统《陶渊明传》,有删改)‎ ‎【注释】①偃卧瘠馁:卧床挨饿。②麾而去之:被他退回了。③三径:指归隐者的居所。‎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博学善属文属: 写 ‎ ‎(2)州召主簿不就就: 赴任 ‎ ‎(3)以为彭泽令以为: 让……担任 ‎ ‎(4)便语客语: 告诉 ‎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 A.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B.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C.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D.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选文塑造了陶渊明自由洒脱的形象,表现了他高洁的人格。‎ B.陶渊明已卧床挨饿多日,江州刺史檀道济馈赠他粮食和肉,但他退回了檀道济的馈赠。‎ C.陶渊明不愿束带迎接督邮,当日辞官,体现了他“不汲汲于富贵”的品质。‎ D.陶渊明嗜酒。亲朋无论穷富,都会设酒招待他,而陶渊明逢酒必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陶渊明)不愿受(或“不能承受”)官职的束缚,不久就自己弃官回家。‎ 55‎ ‎(2)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 渊明不懂音律,却保存(或“收藏”)了一张无弦琴。‎ ‎【译文】陶渊明,字元亮.有人说他叫陶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陶渊明少年时就有高雅的情趣,学识广博,擅长写文章,立意新颖不人云亦云,放任真性情,自由快活.曾经写«五柳先生传»来描述自己的状况.孝敬老人,家里很穷,被起用任命为州祭酒,(陶渊明)不愿受官职的束缚,不久自己弃官回家了.州郡召他担任主簿,他没有赴任.亲自耕种自给自足,终因为瘦弱得病.江州刺史檀道济前去探望他,陶渊明卧床挨饿好几天了.檀道济说:“贤人处世,朝廷无道就隐居,政治开明就出来做官,如今你生在开明盛世,为什么还要隐居起来使自己过这样分期的日子呢? “陶渊明回答说:“我怎敢充当贤人,我的志向比不上他们!”檀道济送给他粮食和肉,都被他退回了。后来担任镇军、建威参军.(陶渊明)对亲戚朋友说:“我打算弹琴唱歌过隐居的生活,可以吗?”当政者听说后,调任他为彭泽县令. 的终,恰逢州郡派督邮到彭泽县,下属请示陶渊明说:“该装束整齐穿官服面见.”陶渊明叹气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的俸禄低头哈腰,恭恭敬敬去侍奉那卑污的小人!”当天就解下官印辞去官职,写了一篇«归去来»赋.陶渊明不懂音律,却保存了一张无弦琴,每次喝酒,都弹拨一番寄托新意.来拜访的人不论贵贱,只要有酒就招待他们.陶渊明如果先喝醉,就告诉客人: “我喝醉了要睡觉,你可以走了.“他的天真直率达到这种地步.‎ ‎(八) (2018青岛改编)文言文阅读。‎ 贾诩字文和,武威人也。少时人莫知,唯汉阳阎忠异之,谓诩有良、平①之奇。以疾病去官,道遇叛敌,同行数十人皆为所执。诩曰:“我段公外孙也,汝勿杀我,我家必厚赎之。”时太尉段颖昔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故诩假以惧敌。叛敌果不敢害,与盟而送之。诩实非段颖外孙,权以济事,咸此类也。‎ 后李傕②等与诩议,欲迎天子③置之营中,诩曰:“不可。挟天子,非义也。”傕不听。或谓诩曰:“此中不可久处,君胡不去?”诩曰:“吾受国恩,义不可背。卿自行,我不能也。”‎ 天子既东,而傕来追,王师败绩。司徒赵温为傕嫌,欲杀之。诩谓傕曰:“此乃天子大臣,卿奈何害之?”傕乃止。‎ 文帝④即位,以诩为太尉。年七十七,薨,谥曰肃侯。‎ ‎(取材于《后汉书》《三国志》)‎ ‎【注释】①良、平:指汉代张良、陈平。②傕:音 jué,用于人名。③天子:指汉献帝。④文帝:指魏文帝。‎ 55‎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唯汉阳阎忠异之异: 认为……奇异 ‎ ‎(2)道遇叛敌道: 在路上 ‎ ‎(3)与盟而送之盟: 盟誓,结盟 ‎ ‎(4)吾受国恩,义不可背义: 坚守道义 ‎ ‎2.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D )‎ 例句:欲迎天子置之营中 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B.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C.何陋之有《陋室铭》)‎ D.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三处)。‎ 时 太 尉 段 颖 / 昔 久 为 边 将 / 威 震 西 土 / 故 诩 假 以 惧 敌。‎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贾诩年轻时并不出名,只有阎忠认为他有张良、陈平那样的才华。‎ B.贾诩是段颖的外孙,而段颖当时很有威名,因此叛敌不敢加害贾诩。‎ C.李傕等人与贾诩商议,想要挟持天子,但贾诩不同意这种做法。‎ D.魏文帝即位后,贾诩官至太尉,七十七岁时死去,谥号为肃侯。‎ ‎5.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谓诩曰:“此中不可久处,君胡不去?”‎ 有人对贾诩说:“此处不是久留之地,你怎么不走呢?”‎ ‎②天子既东,而傕来追,王师败绩。‎ 皇帝有一次往东边跑,李傕追上来,护卫的军队打败了。‎ ‎ 【译文】贾诩字文和,武威人.年轻时没有人知道他,只有汉阳人阎忠认为他不同寻常,说贾诩有张良、陈平那样的奇特才能.他因生病辞去了官职,返乡在路上遇到叛变的敌人,和他同行的数十个人都被抓起来.贾诩说:“我是段公的外孙,你们别杀我,我家一定会出重金来赎我.”当时的太尉段颖, 过去长期担任守卫边防的将领,威名震动西部边疆,所以贾诩借助他来恐吓敌人,敌人果然不敢杀害他,和他结盟并送他回去.贾诩实际上不是段颖的外孙,他通过灵活应变来让事情办成功,都像是这类情形. 后来李傕等人和贾诩商量,想把天子弄到自己的军营里.‎ 55‎ ‎ 贾诩说:“不行.胁迫天子,是不义的事.”李傕不听.有人对贾诩说:“此处不是久留之地,你怎么不走呢?”贾诩说:“我受国家的恩惠,怎么可能背主求荣,你自己走吧,我不走.”皇帝有一次往东边跑,李傕追上来,护卫的军队打败了. 李傕很讨厌司徒赵温,要杀了他.贾诩劝道:“这都是天子的大臣,你怎么能加害他们呢?”李傕听了才作罢.魏文帝即位后, 贾诩官升到太尉,七十七岁时去世,谥号为肃侯.‎ ‎(九) (2018广东)文言文阅读。‎ 初,敦①之举兵也,刘隗劝帝尽除诸王,王导率群从诣阙请罪,值②将入,导呼谓曰:“伯仁,以百口累卿!”直入不顾。既见帝言导忠诚申救甚至帝纳其言。及出,导犹在门。又呼。不与言。既出,又上表明导,言甚切至。敦既得志,问导曰:“周、戴若思南北之望,当昼三司,无所疑也。”导不答。敦曰:“若不尔,正当诛尔。”导又无言。导后科检中书故事,见表救己,殷勤款至。导执表流涕,悲不自胜。‎ ‎(节选自《晋书》有删改》)‎ ‎【注释】①敦:王敦,王导的堂兄。②(yǐ):周,字伯仁。曾投奔王敦,与王导交好。‎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 A.敦之举兵也/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B.直入不顾/直截了当 C.不与言/客从外来,与坐谈 D.南北之望/望尘莫及 ‎2.请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既 见 帝 / 言 导 忠 诚 / 申 救 甚 至 / 帝 纳 其 言 ‎3.翻译下列句子。‎ 既出,又上表明导,言甚切至。‎ 出去后到了家,又连忙写了一篇奏折,词语恳切,替王导他们求情。‎ ‎4.结合选文,说说王导为什么“悲不自胜”。‎ 王导因为当年误以为周见死不救,在王敦要诛杀周时没有开口相救。后来才得知周尽力相救的真相,强烈的负罪感使他悲不自胜。‎ ‎【译文】起初,王敦叛乱,刘隗劝晋元帝将王氏一族全部杀掉,王导带着家人到皇宫请罪,恰好周将要进宫,王导对周大声说:“伯仁,我把全家数百口人的性命托付给你了!”周径直走进宫去没有回头.(周 )见了晋元帝后,陈述王导对朝廷的忠诚,竭力挽救他.晋元帝采纳了他的意见.等到周出来,王导仍在门口,又大声喊他.周还是不理睬.(周 )出了皇宫,又给皇帝上 55‎ 书,表明王导的忠心,言语非常恳切.王敦叛乱得逞,问王导说:“周、戴若思分别在南北颇具名望,应当担任三司,毋庸置疑.”王导不回答.王敦说:“你不同意,那就杀了他们.”王导又默不作声.王导后来整理中书省的旧文书时,发现周极力为自己辩白的奏章,言辞恳切.王导拿着奏章痛哭流涕,极度悲伤.‎ ‎(十)(2018连云港)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飞事亲至孝,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①,宁大将安乐时耶!”却不受。玠大叹服。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②,督将士注坡跳壕③,皆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亲为调药。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凡有所举,谋定而后战,所向克捷。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每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选自毕沅《岳飞》,有删改)‎ ‎【注释】①宵旰:天未亮就起床穿衣,天黑了才吃饭。②休舍:休息。③注坡跳壕:军事训练内容。注坡:从斜坡上急驰下去;跳壕:跃过壕沟。‎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飞事亲至孝伺候(侍奉、照顾、服侍)‎ ‎(2)饰名姝遗之赠送(给予、馈赠)‎ ‎(3)皆铠以习之穿上铠甲 ‎(4)秋毫无犯侵占(侵犯)‎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卒 夜 宿 / 民 开 门 愿 纳 / 无 敢 入 者。‎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文臣不贪图钱财,武臣不吝惜生命,天下就太平了!‎ ‎(2)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每次推辞升官,一定说:“将士出力,我岳飞有什么功劳!”‎ ‎4.为什么敌人会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感慨?请概括其原因。‎ 岳家军训练严格;军纪严明;岳飞关爱体恤下属、百姓;清廉不贪;军事才能杰出;岳家军具有强大的战斗力。(答出四点即可)‎ 55‎ ‎【译文】岳飞伺候父母极为孝顺,家里没有侍女(自己亲自伺候父母).昊玠素来佩服岳飞,希望与他交好,把著名的美女打扮起来送给他.岳飞说:“皇上天没亮就穿衣起床,天很晚才吃饭 (整天勤于政事),难道现在是大将安心享乐的时候吗?”推辞不接受.吴玠大为叹服.有人问(岳飞):“天下什么时候能太平?”岳飞说:“文臣不贪图钱财,武臣不吝惜生命,天下就太平了!”军队每次休整,(岳飞)督促将士跑下山坡、跃过壕沟,都 (让将士)穿着沉重的铠甲来训练.士兵假若拿百姓一缕麻来捆束牲口草料,立即斩首示众.士兵晚上宿营,百姓开门希望接纳,没有人敢进去.军队的号令是“冻死也不拆(百姓的)房屋,饿死也不抢劫掠夺”.士兵生病,(岳飞)亲自为他们调药. 将领们到远方戍守,岳飞的妻子便慰问犒劳他们的家人;为国而牺牲的,为之痛哭,井抚育他们的遗孤.(皇上)有赏赐犒劳, 都分给军中官吏,丝毫不侵占.凡是有军事行动,计策定了然后才开战,因此攻打哪儿都能获胜.敌人因此说:“撼动大山容易,撼动岳家军难.”每次调集军粮,一定皱着眉头说:“东南百姓的财力用尽了!”(他)尊敬贤士,恭顺谦和得就像一介书生. (他)每次推辞升官,一定说:“将士出力,我岳飞有什么功劳!”‎ ‎(十一) (2018武汉)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先主①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从先主就刘表。表卒,曹公②定荆州,先主自樊将南渡江,别遣羽乘船数百艘会江陵。曹公追至当阳长坂,先主斜趣汉津,适与羽船相值,共至夏口。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曹公引军退归。先主牧江南诸郡,乃封拜元勋,以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③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当与益德④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节选自中华书局《三国志·关羽传》,有删节)‎ ‎【注释】①先主:指刘备。②曹公:指曹操。③孟起:马超的字。④益德:张飞的字。‎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先主于乡里合徒众: 聚集 ‎ ‎(2)先主斜趣汉津: 奔赴 ‎ ‎(3)适与羽船相值: 正好 ‎ ‎(4)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 抵御 ‎ 55‎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 )‎ A.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B.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C.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D.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关羽流亡到涿郡后,与张飞一起帮助刘备抵御外侮。‎ B.关羽、张飞和刘备情同兄弟,同吃同住,任何场合都不分彼此。‎ C.曹操平定荆州后,刘备从樊城南渡长江,派关羽率战船到江陵会合。‎ D.诸葛亮认为马超文武双全,能与张飞比肩,但两人的才能都不及关羽。‎ ‎4.将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关羽看信后非常高兴,把信给宾客看。‎ ‎【译文】关羽字云长,河东解县人.逃命到涿州时,(正碰上)刘备在乡里集合兵马,关羽与张飞替他抵御侵侮.刘备任平原相时,以关羽、张飞作为别部司马,分管属下士兵.刘备与他们两人同床共寝,亲如兄弟;在人多众广的场合,(他们两人)整天侍立在刘备左右.跟随刘备应酬交接,不躲避艰险.跟随先主刘备投靠刘表.刘表死后,曹操平定荆州,先主刘备从襄樊将要向南渡江,派关羽率领几百艘船到江陵会合.曹操追击到当阳长坂坡,先主刘备走偏路奔赴汉津,恰巧与关羽的船队相遇,一起到夏口.孙权派兵辅助先主刘备抵御曹操,曹操带兵退回. 先主刘备收复江南众多郡县,于是封赏有功劳的人,让关羽担任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守在江北.先主刘备向西平定益州, 让关羽总管荆州事务.关羽听说马超来投降,而(马超)并不是自己的老朋友,便写信给诸葛亮,问马超的人品才能可与什么人相比.诸葛亮知道关羽好强护短,于是答复他说:“孟起兼有文武天赋,雄健刚烈超过一般人,是一代豪杰,可与髯德并驾齐驱争个高下,然而还是不如你美髯公无与伦比地超群出众.”关羽的胡须漂亮,所以诸葛亮称他为美髯公.关羽看信后非常高兴,把信给宾客看.‎ ‎(十二)(2018泰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广汉①为人强力,天性精于吏职。见吏民,或夜不寝至旦。尤善为钩距②,以得事情。钩距者,设预知马贾,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参伍其贾③,以类相准,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唯广汉至精能行之,它人效者莫能及也。郡中盗贼,闾里轻侠,其根株窟穴所在,及吏受取请求铢两之奸④,皆知之。长安少年数人会穷里⑤‎ 55‎ 空舍谋共劫人,坐语未讫,广汉使吏捕治,具服。富人苏回为郎,二人劫之。有顷,广汉将吏到家,自立庭下,使长安丞龚奢叩堂户晓贼,曰:“京兆尹赵君谢两卿无得杀质此宿卫臣也。释质,束手,得善相遇,幸逢赦令,或时解脱。”二人惊愕,又素闻广汉名,即开户出,下堂叩头,广汉跪谢曰:“幸全活郎,甚厚!”送狱,敕吏谨遇,给酒肉。至冬当出死,豫⑥为调⑦棺,给敛葬具,告语之,皆曰:“死无所恨!”‎ ‎(选自《汉书·赵广汉传》)‎ ‎【注释】①广汉:即赵广汉,字子都,西汉时期涿郡蠡吾县人。②钩距:辗转推问,得出实情。③参伍其贾:反复比较其价钱。参,同“三”。④铢两之奸:数目很少的贪污受贿。铢,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⑤穷里:隐蔽的里巷。⑥豫:事先准备。⑦调:治办,办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或夜不寝至旦或: 有时    ‎ ‎(2)广汉将吏到家将: 带领    ‎ ‎(3)又素闻广汉名素: 向来,一向 ‎ ‎(4)即开户出户: 门     ‎ ‎2.用“/”给下列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京 兆 尹 赵 君 谢 两 卿 / 无 得 杀 质 / 此 宿 卫 臣 也。‎ ‎3.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唯广汉至精能行之,它人效者莫能及也。‎ 这种方法只有赵广汉能够运用得很精妙,其他仿效者都比不上他。‎ ‎(2)广汉跪谢曰:“幸全活郎,甚厚!”‎ 赵广汉跪拜答谢说:“幸亏你们让郎官的性命得以保全,(我)会很好地厚待你们。”‎ ‎4.选文表现了赵广汉的哪些特点?‎ 精于吏职,聪明机智,雷厉风行,言而有信。‎ ‎【译文】赵广汉为人刚强有毅力,天性精于官吏职守.接见官吏百姓,常常彻夜不眠。特别善于用“钩距法”查明事情的真相。所谓钩距,就是比如要知道马的价钱,就先问狗价,又问羊价, 接着问牛价,然后问马价,反复比较、检验这些价钱,按照事物种类不同加以度量,这样就可以知道马价的高低,结果不会偏离实际情况.这种方法只有赵广汉能够运用得很精妙,其他仿效者都比不上他。赵广汉对郡中里巷盗贼和行为不轨者的藏身匿居的处所,对下级官吏即使轻微的受贿行为,全都了解。长安的几个年轻人在里巷中一个极其隐蔽、无人居住的房子里会面,商量一起抢劫的事情,坐下来还没说完,赵广汉派的吏员就到了,逮捕了他们,‎ 55‎ 经过审讯,那些人全部承认犯罪事实。富人苏回充任郎官,有两个人劫持了他.时间不长,赵广汉就带人到了劫人者的家里,自己站在厅堂前面,让长安丞龚普敲门, 告诉罪犯说:“京兆尹赵君告诉两位,不要杀害人质,这是宫中值班的侍卫人员。释放人质,束手就擒,官府会好好对待你们的.如果幸运,碰上朝廷发布大赦的诏令,到时还可能免除刑罚。”两个罪犯非常惊讶,平素又听说过赵广汉的威名,立即开门从正屋出来,到堂下向赵广汉磕头认罪.赵广汉跪拜答谢说:“幸亏你们让郎官的性命得以保全,我会很好地厚待你们。”他把罪犯送到监狱,嘱咐吏员细心照顾,供他们酒肉。到了冬月,要将他们从狱中提出处死时,赵广汉还事先为他们准备好棺木和收殓下葬的用具,并把实情告诉他们,两个人都说:“死了也没有任何遗憾.”‎ ‎(十三) (2018长沙)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戚继光①,字元敬,世登州卫指挥佥事②.家贫,好读书,通经史大义。‎ 继光至浙时,见卫所③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剽悍④,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又以南方多薮泽⑤,不利驰逐,乃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⑥,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戚家军”名闻天下。‎ 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与大猷⑦均为名将。(继光)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之。大猷老将务持重,继光则飙发电举⑧,屡摧大寇,名更出大猷上。‎ 继光更历南北,并著声⑨。在南方战功特盛,北则专主守。所著《纪效新书》《练兵纪实》,谈兵者遵用焉。‎ ‎(节选自《明史·戚继光传》,有删改)‎ ‎【注释】①戚继光:祖籍山东牟平,明朝抗倭名将。②卫指挥佥事:官名。③卫所:明代在京师和各地设卫所,数府合设一卫,下设千户所和百户所。④剽悍:矫捷勇猛。⑤薮泽:湖泽。⑥审步伐便利:从行进便利的角度考虑。⑦大猷:俞大猷,明朝名将。⑧飙发电举:办事如暴风闪电般迅猛。⑨并著声:都有突出的声誉。‎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 A.通经史大义/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B.乃因地形制阵法/增其旧制(《岳阳楼记》)‎ C.赏罚信/愿陛下亲之而信之(《出师表》)‎ D.名更出大猷上/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 ‎2.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A )‎ 例句:(继光)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之。‎ A.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 55‎ B.实是欲界之仙都(《答谢中书书》)‎ C.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D.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 ‎(戚继光)请准招募三千人,教他们攻击、刺杀的方法,长短兵器轮番使用,从此戚继光这只部队特别精锐。‎ ‎4.“戚家军”为什么会名闻天下?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文中戚继光的形象特点。‎ ‎“戚家军”名闻天下的原因:①军队训练严格;②根据地形摆阵法;③武器装备精良。戚继光形象特点:知识渊博、文武全才、坚毅果断、军纪严明、赏罚分明、有杰出的军事领导才能。‎ ‎【译文】戚继光,字元敬,家中历代担任登州卫指挥佥事.家穷, 喜爱读书,通晓经史的要旨.戚继光到浙江时,见防区的军队不习惯战斗,而金华、义乌民众素有剽悍之称,于是请准招募三千人,教他们攻击、刺杀的方法,长短兵器轮番使用,从此戚继光这支部队特别精锐.又因为南方沼泽地很多,不利于骑马追逐,便按照地形制成阵法,考虑步行作战的方便,所有战舰、火药武器、兵械,都精心研制然后加以更换.“戚家军”驰名天下。戚继光统兵号令严肃,赏罚分明,言之有信,士卒莫不为其冲锋陷阵,他与俞大猷均为名将,操行虽不及俞大猷,但果敢刚毅超过俞大猷。大猷是老将,持重稳健,戚继光办事则如暴风闪电般迅捷威猛,多次摧毁强倭,其名气更在俞大猷之上.戚继光作战经历了南方和北方,名声都很大.在南方立下赫赫战功,在北方则以防守为主.他所写的«纪效新书»«练兵纪实»,兵家之人都奉行它。‎ ‎(十四)(2018南通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金圣叹先生传 ‎[清]廖 燕 ‎①先生金姓,采名,若采字,吴县诸生也。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①之,于所居贯华堂设高座,召徒讲经。经名“圣自觉三昧”,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每升座开讲声音宏亮顾盼伟然。凡一切经史子集笺疏训诂,与夫释道内外诸典,以及稗官野史、九彝八蛮之所记载,无不供其齿颊,纵横颠倒,一以贯之,毫无剩义。座下缁白四众②,顶礼膜拜,叹未曾有。先生则抚掌自豪,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②鼎革后③,绝意仕进,更名人瑞,字圣叹,除朋从谈笑外,惟兀坐④‎ 55‎ 贯华堂中读书著述为务。或问“圣叹”二字何义,先生曰:“《论语》有两‘喟然叹曰’,在颜渊为叹圣,在与⑤点则为圣叹。予其为点之流也!”所评《离骚》《南华》《史记》、杜诗、《西厢》《水浒》,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俱别出手眼。‎ ‎③先生殁,效先生所评书,如长洲毛序始、徐而庵,武进吴见思、许庶庵为最著,至今学者称焉。‎ ‎④予过吴门,访先生故居,而莫知其处。因为诗吊之,并传其略如此云。‎ ‎(选自《二十七松堂集》,有删改)‎ ‎【注释】①排:批驳。②缁白四众:泛指听众。③鼎革后:入清后。④兀坐:独自静坐。⑤与:赞同。‎ ‎1.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好饮酒,善衡文好: 喜欢 ‎ ‎(2)鼎革后,绝意仕进绝: 断绝 ‎ ‎(3)或问“圣叹”二字何义或: 有人 ‎ ‎(4)因为诗吊之为: 写  ‎ ‎2.请用“/”为下列句子断句。(共两处)‎ 每 升 座 开 讲 / 声 音 宏 亮 / 顾 盼 伟 然。‎ ‎3.请用现代汉语写出第②段画横线句的意思。‎ 除朋从谈笑外,惟兀坐贯华堂中读书著述为务。‎ 除了和亲人朋友谈笑之外,(先生)只是独自端坐贯华堂中,把读书著述作为追求。‎ ‎4.阅读第①段,回答问题。‎ ‎(1)哪一句话高度概括了金圣叹的性格特点?‎ 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 ‎(2)指出画波浪线句子的作用。‎ 这是写听众的表现,从侧面衬托传主的形象。‎ ‎5.纵观全文,阐述作者为金圣叹作传的缘由。‎ 作者对金圣叹的评点推崇备至;对金圣叹倜傥高奇、俯视一切的性格特点无比敬佩;对金圣叹在鼎革后,绝意仕进的气节心灵相通。‎ ‎【译文】先生姓金,名采,字若采,吴县生员,为人洒脱而不受世俗礼法拘束,高傲奇特,傲视一切.喜欢饮酒,善于评论书籍文章,对书籍文章的评论都是以前的人没有说过的.当时有凭讲授学问而闻名的人,先生总是站出来批驳这些人.他在所住的地方贯华堂设置很庄严 55‎ 的座位,招收学生讲授经书.他所讲授的经书名叫«圣自觉三昧»,讲稿总是自己带着自己看,从不公开给别人看.每次到讲堂开设讲座,声音洪亮,环顾四周时神采卓异,所有经史子集、笺疏训诂,和那些佛家、道家两教的经典及阐释经典的杂书,以及稗官野史、九彝八蛮所记载的内容, 没有不被他评论的.议论纵横捭阖,中心贯通始终,讲得极其透彻.座位下面听讲的僧俗侣众诸色人等崇拜到了极点,感叹说从没有听过这样的见解.先生就拍着巴掌自我赞许,即使以前讲学的人听说了,皱眉叹息,他也不予考虑. 明清易代后,先生断绝了做官进取的念头,改名叫人瑞,起字圣叹.除了和亲人朋友谈笑之外,只是独自端坐贯华堂中, 把读书著述作为追求.有人问“圣叹”二字是什么意思,先生说“«论语»有两次‘喟然叹曰’,在颜渊来说是惊叹圣人孔子,在孔 子来说是赞叹弟子曾点.我大概是曾点一类的人吧!”先生所评论的«离骚»、«南华»、«史记»、杜诗、«西厢»、«水浒»等书,根据次序编定为“六才子书”,都是有独到的眼光的. 先生死后,仿效先生风格评论著作的人,像长洲毛宗岗、徐增,江苏武进县的吴见思、许庶庵等人是最出名的,到现在求学的人还称赞他们。我路过吴门,去寻访先生的故居,然而没有人知道他的住处,于是我就写诗来悼念先生,并写下像这样一篇关于他的生平大概的传记。‎ ‎(十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故槐里令朱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无以益民,皆尸位素餐。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头    厉其余。”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①!”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栏栏折。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②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臣敢以死争。”庆忌叩头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已。及后当治栏,上曰:“勿易!因而辑③之,以旌直臣。”‎ ‎【注释】①张禹:汉成帝的老师。②龙逢、比干:古代因直谏而被杀的忠臣。③辑:连缀。‎ ‎1.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2处)‎ 御 史 将 云 下 /云 攀 殿 栏 /栏 折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1)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 在这时 )‎ ‎(2)使其言是( 如果,假使 )‎ ‎(3)及后当治栏( 等到,到 )‎ 55‎ ‎(4)此臣素著狂直于世( 平时 )‎ ‎3.请根据文意选择恰当的词填入句中。( C )‎ 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头    厉其余。‎ A.之    B.其    C.以    D.于 ‎4.翻译下列句子。‎ 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 ‎ 成帝说:“不要换了!就把旧栏杆修修,用它来表彰直臣。”‎ ‎5.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辛庆忌是如何劝谏的,与邹忌讽齐王纳谏有什么不同?‎ 辛庆忌直言劝谏;邹忌现身说法,类比说理。‎ ‎【译文】曾做过槐里县令的朱云,上书求见成帝。在公卿面前, 朱云说:“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扶主上,下不能有益于人民, 都是些白占着官位领取俸禄而不干事的人.我请求陛下赐给我尚方斩马剑,斩断一个奸臣的头颅,以警告其他人!”成帝问: “你要斩的是谁呀?”朱云答道:“安昌侯张禹.”成帝大怒,道: “你一个小官居于下位而毁谤上级,在朝廷上侮辱我的老师,处以死罪,决不宽恕!”御史将朱云逮下,朱云紧抓住宫殿栏杆,栏杆被他拉断,他大呼说:“我能因直言进谏而被杀,和龙逢、比干游于地下,心满意足了! 却不知圣明的汉王朝将会有什么下场!”御史挟持着朱云押下殿去.当时左将军辛庆忌脱下官帽, 解下印信绶带,伏在殿下叩头说:“朱云这个臣子,一向以狂癫耿直闻名于世,假使他的话说的对,不可以杀他;即使他的话说的不对,也本该宽容他.我敢以死请求陛下!”辛庆忌叩头流血,成帝怒意稍解,杀朱云之事于是作罢.后来,当要修理宫殿栏杆时,成帝说:“不要换了! 就把旧栏杆修修,用它来表彰直臣。”‎ ‎(十六)文言文阅读。‎ 太祖①克衢州,命王恺总制军民事。时常遇春②屯兵金华,部将扰民,恺械③而挞诸市。遇春让恺,恺曰:“民者国之本,挞一部将而民安,将军所乐闻也。”遇春乃谢恺。民饥疫恺出仓粟以赈全活无算。学校毁,与孔子家庙之在衢者,并新④之。设博士弟子员,士悦服。恺善谋断,尝白⑤事,未听,却立户外,抵暮不去。太祖出,怪问之,恺谏如初,卒从其议。‎ ‎(节选自《明史·列传一百七十七 忠义一》)‎ ‎【注释】①太祖:明创业皇帝庙号。②常遇春:明朝开国名将。③械:缴械。④新:整修一新。⑤白:下对上的告诉,陈述。‎ ‎1.下面方框中的文字出自《古汉语常用词词典》。结合语境,“遇春让恺”中的“让”应解释为(填序号)( ② )‎ 55‎ 让 ‎ rànɡ ‎①退让、谦让、辞让。《荀子·非十二子》:“虽能必让,然后为德。”‎ ‎②责备,责怪。《左传·僖公五年》:“公使让之。”‎ ‎③窃夺。《管子·君臣下》:“治斧钺者,不敢让刑;治轩冕者,不敢让赏。”‎ ‎④骚扰。《荀子·荣辱》:“巨涂则让,小涂则殆。”‎ ‎2.给下列句子断句(断两处)。‎ 民 饥 疫/ 恺 出 仓 粟 以 赈 / 全 活 无 算。‎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恺谏如初,卒从其议。‎ 王恺像当初一样上谏,太祖最终听取了他的建议。‎ ‎4.本文选自《明史·列传一百七十七忠义一》,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王恺的忠义体现在哪里。‎ 王恺的忠义体现在常遇春部将扰民的时候,他“缴械而挞诸市”使百姓安定;“民饥疫”时他“出仓粟以赈,全活无算”;学校被毁时,他整修家庙;上谏不纳时,坚持站在门外,最终让太祖听从了自己的建议。‎ ‎【译文】太祖攻下衢州后,命王恺总管该州军民政务.当时常遇春屯兵金华,其部将侵扰百姓,王恺将他们逮捕,在大街上当众鞭打.遇春责备他不该如此,恺说:“人民是国家根本,鞭打一不法部将而安定民心,想将军也是乐于闻知这样事的。”遇春向他表示歉意。当时饥荒与瘟疫相继流行,恺以府库粮食赈济饥民,救活了无数人。被毁坏的学校,以及在街上的孔子家庙,他都一一修复.设立博士,请博士教育子弟,士民无不心悦诚服。恺善于谋划、决断,曾向太祖陈奏政务,太祖不听。他退立门外,至晚不离开。太祖出来看他还在这里,感到奇怪,问他为何如此.他像当初那样再进谏一遍,太祖终于听取了他的意见。‎ ‎(十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齐有宦者内参田鹏鸾,本蛮人也。年十四五,初为阍寺①‎ 55‎ ‎,便知好学,怀袖握书,晓夕讽诵。所居卑末,使彼苦辛,时伺闲隙,周章询请。每至文林馆,气喘汗流,问书之外,不暇他语。及睹古人节义之事,未尝不感激沈吟久之。吾甚怜爱,倍加开奖。后被赏遇,赐名敬宣,位至侍中开府。后主之奔青州,遣其西出,参伺动静,为周军所获。问齐主何在,绐云:“已去,计当出境。”疑其不信,欧②捶服之,每折一支,辞色愈厉,竟断四体而卒。蛮夷童丱③犹能以学成忠齐之将相比敬宣之奴不若也。‎ ‎【乙】于仲文,少聪敏,髫龀就学,耽阅不倦。其父异之曰:“此儿必兴吾宗矣。”九岁,尝于云阳宫见周太祖,太祖问曰:“闻儿好读书,书有何事?”仲文对曰:“资父事君,忠孝而已。”太祖甚嗟叹之。及长,倜傥有大志,气调英拔,当时号为名公子。起家为赵王属,寻迁安固太守。有任、杜两家各失牛,后得一牛,两家俱认,州郡久不能决。益州长史韩伯俊曰:“于安固少聪察,可令决之。”仲文对曰:“此易解耳。”于是令二家各驱牛群至,乃放所认者,遂向任氏群中。又阴使人微伤其牛,任氏嗟惋,杜家自若。仲文于是诃诘杜氏,杜氏服罪而去。‎ ‎【注释】①阍(hūn)寺:宫门的守门人。②欧:通“殴”,殴打。③童丱(ɡuàn):童子。‎ ‎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C )‎ A.所居卑末面山而居 B.后主之奔青州虽乘奔御风 C.其父异之曰渔人甚异之 D.此儿必兴吾宗矣是故谋闭而不兴 ‎2.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 )‎ A.蛮夷童丱/犹能以学成忠齐之将相/比敬宣之奴/不若也 B.蛮夷/童丱犹能以学成忠/齐之将相比敬宣之奴/不若也 C.蛮夷童丱/犹能以学成忠/齐之将相/比敬宣之奴不若也 D.蛮夷童丱/犹能以学成忠齐之将相/比敬宣之奴/不若也。‎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及睹古人节义之事,未尝不感激沈吟久之。‎ 每当(他从书中)看到古人讲气节、重义气的事,从来没有不激动赞叹并沉思很久。‎ ‎(2)及长,倜傥有大志,气调英拔,当时号为名公子。‎ 等长大后,他风流倜傥并且有大志向,气度超群,被当时的人称为名公子。‎ ‎4.田鹏鸾和于仲文各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请结合其言行进行分析。‎ 55‎ 田鹏鸾在当守门人时就懂得好学,能够利用闲暇时间,拜师求教。在被周军逮捕后,不因敌人的严刑拷打而出卖君王,他的勤学和忠诚值得我们学习。于仲文从小爱读书,胸怀大志,且处理丢牛案件时,公正迅速。他的好学、解决问题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译文】【甲】北齐时有位太监叫田鹏鸾,他本是少数民族.年纪十四五岁,初做宫门的守门人时,就知道好学,身上带着书,早晚诵读.(尽管)他所处的地位很是低下,工作也很辛苦,但 (他)经常利用空闲时间,四处拜师求教。每次到文林馆,气喘吁吁,汗流浃背,除了询问书中不懂的地方外,顾不得讲其他的话.每当(他从书中)看到古人讲气节、重义气的事,从来没有不激动赞叹并沉思很久。我很喜欢他,对他倍加开导勉励. 后来他得到皇帝的赏识,赐名为敬宣,职位到了侍中开府。齐后主逃跑到青州的时候,派他往西边去,观看动静,被北周军队俘获.(周军)问他齐后主在什么地方,(田鹏鸾)欺骗他们说: “已经走了,估计应当出境了。”(周军)不相信他的话,就殴打他企图使他屈服,(他的)四肢每被打断一条,声音和神色就越是严厉,最后竟然被打断四肢而死.一位少数民族的少年,尚且能够通过学习变得如此忠诚,北齐的将相们,连敬宣这样的奴仆都不如啊。‎ ‎【乙】于仲文,年少时非常聪明机灵,很小就开始上学,沉溺于读书而不知疲倦.他的父亲感到很诧异,说道:“这个孩子肯定能振兴我们家族。”(于仲文)九岁时,曾经在云阳宫拜见周太祖, 太祖问他:“听说你爱读书,书中都讲些什么事?”于仲文答道:“帮助父亲,侍奉君主,只是些忠孝之事罢了。”太祖非常赞叹。等长大后,他风流倜傥并有大志向,气度超群,被当时的人称为名公子.之后他开始做赵王的下属,不久升任为安固太守。有一次任、杜两家人都丢了牛,后来找到了一头牛,两家都说是自己的牛,州郡久久无法裁决.益州长史韩伯俊说:“安固太守于仲文从小就很聪明,可以让他来裁决这个案子。”于仲文回复说:“这事很容易解决。”于是让两家人各自赶来牛群,然后放出找到的那头牛,牛跑进了任家的牛群中。(他)又暗中让人稍微弄伤那头牛,任家人惋惜嗟叹不已,杜家人却泰然自若。于仲文便责难了杜家的人,杜家人认罪离去.‎ ‎(十八)(2018乐山改编)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甲】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广家世世受射。‎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矣。‎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乙】(广)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阵。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55‎ 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杀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之,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阵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若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以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A. 避之数岁岁: 年     ‎ B. 因复更射之更: 重新    ‎ C. 广之将兵将: 率领、带领 ‎ D. 上山阵阵: 布阵    ‎ ‎2. 下列加点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A. 今如此以百骑走/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B. 发即应弦而倒/泉香而酒洌 C. 汉之飞将军/渔人甚异之 D. 以坚其意/其如土石何 ‎3.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 李广本领高强,善于带兵,对匈奴震慑很大,因为他镇守右北平,匈奴很多年都不敢来此侵犯。‎ B. 李广力大善射,但眼力不佳,曾把石头当虎,所以作战时要等敌人靠近了才发箭。‎ C. 李广受士兵爱戴的原因:把自己的封赏分给部下;饮水和食物缺乏时,让士兵先饮用、进食;待人宽厚、不苛刻……‎ D. 一次,与强敌狭路相逢,李广不退反进,下马解鞍,迷惑敌人,保全队伍。这充分体现了他临危不乱、有勇有谋的品格。‎ ‎4. 翻译下列句子。‎ ‎(1)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李广的一百骑兵都非常恐慌,想策马往回跑。‎ ‎(2)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以坚其意。‎ 那些敌人以为我们要逃跑,现在(我们)都解鞍来表示不逃跑,用这种方式使他们坚信我们的诱敌意图。‎ ‎【译文】【甲】李广将军,陇西成纪人,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 李广驻守右北平,匈奴听说后,称他为“汉朝的飞将军”,躲避他好几年,不敢入侵右北平.李广出外打猎,看见草中的石头,以为是虎就射去,箭头没入石中,近看原来是石头.于是又重射,却再不能射进石头里了.‎ 55‎ ‎ 李广很廉洁,得到赏赐常常分给部下,饮食与士卒在一起. 李广带兵,每到缺粮缺水的地方,士卒不全喝过水,他不到水边去;士卒不全吃过饭,他不吃饭.他待人宽厚不苛刻,士卒因此爱戴他乐于为他出力.他射箭的办法是,见到敌人逼近,不在几十步之内,估计射不中就不发,一发箭敌人立即应弦倒下. ‎ ‎【乙】李广远远望见几千名匈奴骑兵,他们看到李广,以为是诱敌之骑兵,都很吃惊,跑上山去摆好了阵势.李广的一百骑兵都非常恐慌,想策马往回跑.李广说:“我们离开大军几十里, 照现在这样的情况,我们这一百名骑兵只要一跑,匈奴就要来追击射杀,我们会立刻被杀光的.现在我们停留不走,匈奴一定以为我们是大军来诱敌的,必定不敢攻击我们.”李广向骑兵下令:“前进!”骑兵向前进发,到了离匈奴阵地还有大约二里的地方,停下来,下令说:“全体下马解下马鞍!”骑兵们说:“敌人那么多,并且又离得近,如果有了紧急情况,怎么办?”李广说: “那些敌人原以为我们会逃跑,现在我们都解下马鞍表示不逃, 这样就能使他们更坚定地相信我们是诱敌之兵.”于是匈奴骑兵终于不敢来攻击.‎ ‎(十九)(2018怀化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子鱼论战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①。宋人既②成列,楚人未既济③。司马④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⑤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⑥歼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⑦,不禽⑧二毛⑨‎ 55‎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⑩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注释】①宋公:宋襄公。泓:泓水,河流。②既:尽,全部。③济:这里指渡过泓水。④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子鱼。⑤陈:同“阵”,此处意为摆好阵势。⑥门官:国军的卫士。⑦重(chónɡ)伤:这里指不对受伤的敌人再次攻击。⑧禽:同“擒”。⑨二毛:头发花白的人。⑩阻隘:这里指险要的地势。亡国之余:亡国者的后代。‎ ‎1.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牺牲玉帛  牺牲: 指祭祀用的牛、羊、猪等 ‎ ‎(2)肉食者鄙  鄙: 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 ‎(3)门官歼焉  歼: 被杀死 ‎ ‎(4)公伤股   股: 大腿 ‎ ‎2. 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公 伤 股 / 门 官 歼 焉 / 国 人 皆 咎 公。‎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打仗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后士兵的勇气就消耗完了。‎ ‎(2)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对方人多而我们人少,趁着他们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您下令进攻他们。‎ ‎4. 理解文段内容,然后用原句回答。‎ ‎(1)【甲】文中曹刿“请见”的原因是“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2)【乙】文中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 及其未既济(既济而未成列) ”。‎ ‎5. 你觉得造成两场战争不同结局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长勺之战鲁庄公取信于民且善于听取曹刿的建议,战争中善于抓住战机,因此取胜;泓水之战宋公不能听取子鱼的意见,以“君子道德”之义作战,妇人之仁,固执己见,不能抓住战机,因此失败。‎ 55‎ ‎【译文】【乙】宋襄公与楚军在泓水作战。宋军已摆好了阵势,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担任司马的子鱼对宋襄公说:“对方人多而我们人少,趁着他们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您下令进攻他们.”宋襄公说:“不行.”楚国的军队已经全部渡过泓水还没有摆好阵势,子鱼又建议宋襄公下令进攻.宋襄公还是回答说:“不行。”等楚军摆好阵势以后,宋军才去进攻楚军,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了伤,他的护卫官也被杀死了.宋国人都责备宋襄公。宋襄公说:“有道德的人在战斗中,只要敌人已经负伤就不再去杀死他,也不俘虏头发斑白的敌人.古时候指挥战斗,是不凭借地势险要的.我虽然是已经亡了国的商朝的后代,却不去进攻没有摆好阵势的敌人.”‎ ‎(二)故事说理 ‎(二十)(2018潍坊)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颜渊论御马 颜渊侍坐鲁定公于台,东野毕御马于台下。定公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颜渊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①矣。”定公不悦,以告左右曰:“闻君子不谮人。君子亦谮人乎?”颜渊退,俄而厩人②以东野毕马佚闻矣。定公躐③席而起,曰:“趣④驾召颜渊。”‎ 颜渊至,定公曰:“乡寡人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吾子曰:‘善则善矣,然则马将佚矣,不识吾子何以知之。”颜渊曰:“臣以政知之。昔者舜工于使人,造父工于使马。舜不穷其民,造父不极其马。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也。今东野毕之御,上车执辔,衔体正矣;周旋步骤,朝礼⑤毕矣;历险致远,马力殚矣。然犹策之不已,所以知其佚也。”‎ 定公曰:“善,可少进乎?”颜渊曰:“兽穷则啮,鸟穷则啄,人穷则诈。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诗曰:‘执辔如组⑥,两骖如舞。’善御之谓也。”定公曰:“寡人之过矣。”‎ ‎(选自《韩诗外传》,有删节)‎ ‎【注释】①佚(yì):通“逸”,逃跑。②厩(jiù)人:马棚的差役。③躐(liè):超越。④趣:同“促”。⑤朝礼:指调服车马的法度。⑥组:编织。‎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乡寡人曰    乡:通“向”,从前(先前) ‎ ‎(2)昔者舜工于使人工: 擅长(善于)   ‎ ‎(3)然犹策之不已策: 用鞭子打(驱赶)  ‎ ‎2.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 A.定公不悦,以告左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B.定公躐席而起/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孟子·告子上》)‎ 55‎ C.不识吾子何以知之/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 D.舜不穷其民/安陵君其许寡人(《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3.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颜渊退,俄而厩人以东野毕马佚闻矣。‎ 颜渊告退后,不一会儿,马棚的差役禀报鲁定公东野毕驾驭的马跑了。‎ ‎(2)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 从古到今,使自己的百姓走投无路而不发生危机的,从来都没有过。‎ ‎4.这篇文章说明了怎样的道理?‎ 为政者要体恤民情,使百姓安居乐业(不能把老百姓逼得走投无路)。‎ ‎【译文】颜渊陪鲁定公坐在高台之上,东野毕在台下驾驭马车. 定公说:“东野毕马车驾驭得太好啦!”颜渊说:“好是好啊,不过他的马快要跑了。”定公很不高兴,就对左右侍奉的人说:“我听说道德高尚的人不会中伤他人.道德高尚的人也中伤他人吗?”颜渊告退后,不一会儿,马棚的差役就把东野毕驾驭的马跑了的事稟报了鲁定公.定公跨过坐席站起来,说:“赶快驾车叫回颜渊。”颜渊到后,定公说:“先前我说:‘东野毕马车驾驭得太好啦!’您却说:‘好是好啊,虽然这样他的马却快要跑了.’不知道您是怎么知道这种结果的.”颜渊说:“臣是根据治理国家的方法知道的.过去,舜善于用人做事,造父善于驾又驭马匹。舜从来不让他的百姓用尽全力,造父从来不让他的马耗尽体力。因此,舜没有逃跑的百姓,造父也没有逃跑的马匹.现在东野毕驾车,上车时拉着马缰绳,使马的身体过于挺直了;又让马盘旋转动,慢行快跑,调服车马要求太苛刻了;让马历经险阻到达远方,马已经精疲力尽了.已经这样了,却还不停地驱赶它,因此,我知道它一定会逃跑.”定公说:“太好了,能稍微深一步讲吗?”颜渊说:“野兽被逼急了就会咬人,岛被逼急了就会啄人,人走投无路了,就会互相欺诈.从古到今,使自己的百姓走投无路而不发生危机的,从来都没有过.«诗经»说:‘手握缰绳如同编织一样松紧有度,两匹骖马就会像跳舞一样欢快自如.’说的就是擅长驾驭的道理.”定公说:“是我错了.”‎ ‎(二十一)(2018江西改编)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好学者以术干①齐侯,齐侯纳之,为诸公子之傅;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悦之,以为军正。禄富其家,爵荣其亲。施氏之邻人孟氏,同有二子,所业亦同,而窘于贫,羡施氏之有,因从请进趋之方。二子以实告孟氏。孟氏之一子之秦,以术干秦王。秦王曰:“当今诸侯力争,所务兵食而已。若用仁义治吾国,是灭亡之道。”遂宫②而放之。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 55‎ 卫侯曰:“吾弱国也,而摄乎大国之间。大国吾事之,小国吾抚之,是求安之道。若赖兵权,灭亡可待矣。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为吾之患不轻矣。”遂刖之而还诸鲁。既反,孟氏之父子叩胸而让③施氏,施氏曰:“凡得时者昌,失时者亡。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非行之谬也。且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今之所弃,后或用之。此用与不用,非定是非也。”孟氏父子舍然无愠容,曰:“吾知之矣,子勿重言!”‎ ‎(节选自《列子·说符》)‎ ‎【注释】①干:这里是劝说的意思。②宫:酷刑的一种。下文的“刖”也是酷刑的一种。③让:责问,责备。‎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小国吾抚之 安抚,抚慰  ‎ ‎(2)既反 通“返”,返回 ‎ ‎(3)孟氏父子舍然无愠容 生气,发怒  ‎ ‎2.用“/”给下列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若 全 而 归 之 / 适 于 他 国 / 为 吾 之 患 不 轻 矣。‎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 他的(另一个)儿子前往卫国,用兵法劝说卫侯。‎ ‎(2)今之所弃,后或用之。‎ 现在放弃的,以后也许会用到。‎ ‎4.选文告诉我们哪些道理?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①天下没有永远不变的道理,处理事情要随机应变。②他人的成功经验不能盲目照搬。③做事应适应形势,抓住机遇。④劝说他人时要了解对方的需要。‎ ‎【译文】鲁国的施氏有两个儿子,其中一个爱好学术,另一个爱 答34   ‎ 55‎ 好兵法爱学术的儿子用仁义学说去求得齐侯任用,齐侯接纳了他,让他做诸位公子的老师.爱好兵法的儿子到了楚国,用以武强国的方法向楚王求职,楚王非常喜欢他,让他担任军正之职,他们的俸禄让他们家里发了财,他们的爵位使亲族显耀。施氏的邻居孟氏,同样有两个儿子,他们所学的也和施氏的儿子相同,但却被贫困的生活弄得非常窘迫,对施家的富有很羡慕,因此便向施氏请教升官发财的窍门。施氏的两个儿子把实情告诉了孟氏.孟氏的儿子便一个跑到秦国去,以仁学学说去向秦王寻求官职,秦王说:“如今各诸侯国靠武力争霸,他们所努力从事的是练兵和聚粮罢了.如果用仁义道德来治理我们的国家,这无异于亡国之道.”结果将他处以宫刑,驱逐出境。孟氏的另一个儿子跑到卫国,用兵法来求得卫侯任用,卫侯说: “我的国家是个弱小的国家,却在大国夹缝之中求生.对于大国,我们只有侍奉它,小国家我们则安抚它,这才是求得平安的策略。如果依靠用兵的权谋,灭亡的日子也就不远了.如果让你好好地回去,你跑到别的国家去,对我的后患可不小.”于是将孟氏的这个儿子砍了脚再送回鲁国.孟氏的两个儿子回来后,孟氏父子都跑到施氏家里捶着胸来责骂施氏.施氏说:“凡是顺应时势的人便昌盛,违背时势的人便灭亡.你们的学业和我们相同,但结果大不一样,这是因为你们运用不合时宜,不是你们的行为有什么错误.而且天下的每个道理没有总是对的,每件事物也没有总是错的.那些以前有用的(道理),现在或许被抛弃了;现在所抛弃的道理,以后或许会被用到.现在的有用和没用,没有一定的对错.”孟氏父子听了他的话心中的疑惑解除没有一点生气之色,说:“我们知道了,你不要再说了。‎ ‎ (二十二)(2018天津)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上①谓侍臣曰:“吾闻西域贾胡②得美珠剖身以藏之有诸?”侍臣曰:“有之。”上曰:“人皆知彼之爱珠而不爱其身也。吏受赇③抵④法,与帝王徇⑤奢欲而亡国者,何以异于彼胡之可笑邪!”魏征曰:“昔鲁哀公谓孔子曰‘人有好忘者,徙宅而忘其妻’,孔子曰‘又有甚者,桀、纣乃忘其身’,亦犹是也。”上曰:“然。朕与公辈宜戮力相辅,庶免为人所笑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上:指唐太宗。②贾(ɡǔ)胡:胡商。③赇(qiú):贿赂。④抵:触犯。⑤徇:顺从。‎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上谓侍臣曰谓: 对……说 ‎(2)宜戮力相辅宜: 应当  ‎ ‎2. 用“/”为下列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吾 闻 西 域 贾 胡 得 美 珠 / 剖 身 以 藏 之 / 有 诸?‎ ‎3.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皆知彼之爱珠而不爱其身也。‎ 人们都知道他喜爱珍珠却不爱惜自己的身体。‎ ‎4.在君臣的对话中,唐太宗提出的警示有哪些?用自己的话简述。‎ 55‎ 官吏不能因受贿而触犯法律;君王不能因贪图奢华享受而亡国;君臣要尽力相互帮助,避免被人嘲笑。‎ ‎【译文】皇上对侍臣说:“朕听闻西域有个商人,得到一颗无价的宝珠,就剖开自己的肚子,把宝珠藏在里面,(因而丢了性命)有这回事吗?”侍臣回答说:“是有这么回事.”皇上说:“人们都知道,嘲笑这个商人爱惜宝珠而不爱惜身体.有的官员因贪赃受贿而受法律制裁(丧命),和有的皇帝因追求无限制的欲望而亡国的,与那个胡商的可笑行为有什么两样呢?”魏征说:“从前鲁哀公对孔子说‘有个健忘的人,搬家而遗忘了妻子’。孔子说: ‘还有健忘得更严重的呢,桀、纣把自己都忘了.’也和这个事是一样啊。”皇上说“是啊,我和你们应该同心合力地互相帮助,希望能够避免为他人所讥笑啊!”‎ ‎(二十三)(2018镇江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太祖①微行②至田舍,见一村翁,问其生庚。翁告之某年月日时,皆同上。太祖曰:“尔有子乎?”答曰:“否。”“有田产乎?”曰:“否。”“然则何以自给?”曰:“吾恃养蜂耳。”曰:“尔蜂几何?”曰:“十五桶。”太祖默念曰:“我有两京十三省③,渠④有蜂十五桶。此年月日相合之符。”太祖又问曰:“尔于蜂岁割蜜凡几次?”翁曰:“春夏花多,蜂易采,蜜不难结,我逐月割之。秋以后花渐少,故菊花蜜不尽割,割十之三,留其七,听⑤蜂自啖⑥,为卒岁计。我乃即春夏所割蜜易钱帛米粟,量入为出,以糊其口;而蜂亦有馀蜜,得不馁。明岁,又复酿蜜。我行年五十,而恃蜂以饱,盖若此。他养蜂者不然,春夏割之,即秋亦尽割之,无馀蜜,故蜂多死。今年有蜜,明年无蜜,皆莫我若也。”太祖叹曰:“民犹蜂也,君人者不务休养,竭泽取之,民安得不贫以死?民死,而国无其民,税安从出?是亦不留馀蜜之类也。蜂丈人之言,可以传矣,可为养民者法矣。”‎ ‎(选自明江盈科《雪涛小说》,有删改)‎ ‎【注释】①太祖: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②微行:帝王或高官隐藏自己的身份改装出行。③两京十三省:两京指南京、北京;十三省指山东、山西、河北、河南等十三省。④渠:他。⑤听:听凭,任凭。⑥啖(dàn):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尔蜂几何  多少 ‎ ‎(2)我乃即春夏所割蜜易钱帛米粟 交换 ‎ ‎(3)得不馁  饥饿 ‎ ‎(4)竭泽取之使……干涸 ‎2. 用“/”为下列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尔 于 蜂 / 岁 割 蜜 / 凡 几 次?‎ 55‎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1)然则何以自给?‎ 既然这样,你是靠什么生活的呢?‎ ‎(2)割十之三,留其七,听蜂自啖,为卒岁计。‎ 我割三成的蜜,留下七成的,让蜜蜂自己吃,以保证它们一年都有吃的。‎ ‎4.太祖得知自己与蜂丈人生庚相同,发现 民 与 蜂 相当,最后联想到 取蜜 与 税收 相似。‎ ‎5.文中的太祖具有哪些特点?‎ 太祖亲民,体恤民情;太祖善于学习。‎ ‎【译文】朱元璋微服私访到一间田舍,遇见了一位老农夫,打听老头的生日,跟朱元璋是同一年的,连月份日子都一样.朱元璋问:你有孩子吗? 老头说:没有.又问他:有田产吗? 老头说:没有.朱元璋问:那你靠什么养活自己啊? 老头说:我养蜂.朱元璋问:你有多少蜂呢? 老头说: 15桶.朱元璋心里合计:我有两京十三省,他有蜂一十五桶,年月日都相符,莫非是有征兆? 朱元璋又问:你养蜂,年年割蜂蜜,一年割几次? 老头说:春夏季节,花多容易采蜜,我每月都割.秋天以后,花少了, 所以菊花蜜我就不一次割净,十分蜜我只割3分,留7份,让蜜蜂自己吃蜜过冬.我就用春夏割的蜜换钱买米买粮,收入多少就花多少,够糊口就行了.蜜蜂有了剩下的蜜,也不会饿死.‎ 第二年,它们还能替我酿蜜.我今年五十岁了,就靠养蜂谋生, 全仗着我这方法.别的养蜂人可不这样,不但春夏割蜜,秋天还割蜜,一点儿都不给蜜蜂留蜜,所以蜜蜂都死得差不多了. 他们是今年有蜜,明年无蜜,都和我不一样.朱元璋颇有感叹: 老百姓就像蜜蜂,当君主的不让他们休养,竭泽而渔,一味压榨百姓,老百姓能不穷死吗? 老百姓如果死光了,国家就没有居民了,税收从何而来呢? 这跟不给蜜蜂留蜜一样的道理.养蜂老人的话,倒可以传下去,传给历代君王听听,这可是养民的法则呢.‎ ‎(二十四)(2018眉山)文言文阅读。‎ 猩猩嗜酒 猩猩,兽之好酒者也。大麓①之人设以醴尊②陈之饮器小大具列焉。织草为履③,勾连相属④也,而置之道旁。猩猩见,则知其诱之也,又知设者之姓名与其父母祖先,一一数而骂之。已而谓其朋曰:“盍少尝之?慎无多饮矣!”相与取小器饮,骂而去之。已而取差⑤大者饮,又骂而去之。如是者四,不胜其唇吻⑥之甘也,遂大爵⑦而忘其醉。醉则群睨嘻笑,取草履着之。麓人追之,相蹈藉⑧而就絷⑨,无一得免焉。其后来者亦然。‎ 55‎ 夫猩猩智矣,恶其为诱也,而卒不免于死,贪为之也。‎ ‎【注释】①麓:山脚下。②醴尊:醴,甜酒。尊同“樽”,酒杯。③履:鞋。④属(zhǔ):连接。⑤差(chā):稍微,比较。⑥唇吻:指嘴。⑦爵:古代的一种酒杯。⑧蹈藉:践踏。⑨就絷:被拘囚。絷zhí,拴,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 ‎(1)兽之好酒者也酒: 喝酒  ‎ ‎(2)骂而去之去: 离开  ‎ ‎(3)不胜其唇吻之甘也胜: 能忍受 ‎ ‎(4)恶其为诱也恶: 厌恶  ‎ ‎2.翻译下列句子。‎ ‎(1)织草为履,勾连相属也。‎ 编了很多草鞋,把它们勾连编缀起来。‎ ‎(2)而卒不免于死,贪为之也。‎ 可是最终免不了一死,是贪婪造成的。‎ ‎3.用“/“给下列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大 麓 之 人 设 以 醴 尊 /陈 之 饮 器 /小 大 具 列 焉。‎ ‎4.读了短文,你受到什么启示?‎ ‎“贪婪者没有好下场”或“要想取之,必先与之”。‎ ‎【译文】猩猩是一种喜欢喝酒的野兽.山脚下的人摆下装满甜酒的酒壶,旁边放着大大小小的酒杯.同时还编了许多草鞋, 把它们勾连编缀起来,放在道路旁边.猩猩一看,就知道这都是引诱自己上当的,它们还知道设这些圈套的人的姓名和他们的父母祖先,便一一指名骂起来.不久有的猩猩就对同伴说: “为什么不稍微尝它一点呢? 千万不要喝多了!”于是就一同拿起小杯来喝.喝完了,还一边骂着一边把酒杯扔掉.可是过了一会儿,又拿起比较大的酒杯来喝.喝完了,又骂着把酒杯扔掉.这样重复多次,喝得嘴唇边甜滋滋的,再也克制不住了,就干脆拿起最大的酒杯大喝起来,根本忘了会喝醉的事.喝醉以后,便在一起挤眉弄眼地嬉笑,还把草鞋拿来穿上.这时候山脚下的人就出来追捕它们,结果互相践踏,乱作一团,没有一个能幸免的.以后也是这样. 猩猩可算是很聪明的了,知道憎恨人家的引诱,可是最终还是免不了一死,这都是贪心造成的。‎ ‎(二十五)(2018襄阳)文言文比较阅读。‎ 55‎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节选自《礼记·礼运》‎ ‎【乙】令既具,未布①,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於②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③下令。‎ 於时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④也,不可施刑,刑⑤其傅⑥公子虔,黥⑦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节选自《〈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第八》‎ ‎【注释】①布:颁布,公布。②於:同“于”。③卒:终于。④嗣:继承。⑤刑:处罚。⑥傅:老师。⑦黥:即墨刑。用刀在面额上刺字,再涂以墨。‎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秦民大说说: 通“悦”,愉快 ‎ ‎(2)有一人徙之之: 代词,木头 ‎ ‎2.用“/”为下列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有 一 人 徙 之 / 辄 予 五 十 金 / 以 明 不 欺。‎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招募能搬(木头)放置(到)北门的百姓赏给十金。‎ ‎4.乙文卫鞅(商鞅)在实施新法令之前,作了“立木南门,徙者奖励”这件事。他这样做的目的是 取信于民 ,甲文中的“ 讲信 ”二字也能体现这一点。‎ ‎5.有同学读完乙文后得出“秦国已进入甲文所说的‘大同’社会”的结论,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不同意。示例 1:因为太子当继承人不符合“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特征;示例 2:太子老师代罚不符合“修睦”(成员间建立良好关系)的特征。‎ 55‎ ‎【译文】【乙】新法准备就绪后,还没公布,他恐怕百姓不相信,就在国都后边市场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长的木头,招募百姓中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给十金.百姓觉得这件事很奇怪,没人敢动。又宣布“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五十金”.有一个人把它搬走了,当下就给了他五十金,借此表明令出必行,绝不欺骗.事后就颁布了新法. 正当这时,太子触犯了新法.卫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推行,是因为上层人触犯它.”将依新法处罚太子。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又不能施以刑罚,于是就处罚了监督他行为的老师公子虔,以墨刑处罚了给他传授知识的老师公孙贾。第二天, 秦国人就都遵照新法执行了.新法推行了十年,秦国百姓都非常高兴,路上没有人拾别人丢的东西为己有,山林里也没了盗贼,家家富裕充足。‎ ‎(二十六)文言文阅读。‎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乙】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①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②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惟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③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④,此子房⑤教之也。当淮阴⑥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选自《留侯论》,有删节)‎ ‎【注释】①挟持:内心怀有。 ②项籍:即项羽。 ③轻:轻易。④弊:疲弊。⑤子房:即张良,字子房,为汉高祖刘邦主要谋士。⑥淮阴:指韩信。‎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D )‎ A.必有过人之节/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 B.匹夫见辱/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三峡》)‎ C.而其志甚远也/亲贤臣,远小人 (《出师表》)‎ D.而轻用其锋/既出,得其船 (《桃花源记》)‎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卒然临之而不惊。‎ 突然面对意外而不慌乱。‎ ‎(2)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当韩信攻破齐国想要自己称王时,高祖非常生气,怒气显露在言语和神色上。‎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由 此 观 之 /犹 有 刚 强 不 能 忍 之 气 /非 子 房 其 谁 全 之 55‎ ‎4.【甲】文通过列举古代几位圣君贤臣的事例,论述了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是 逆境(磨难、困境亦可)  ;【乙】文通过高祖与项籍的对比,论述了成大业者自身应具备的素质是 忍耐 。‎ ‎【译文】【乙】古代被人称作豪杰的志士,一定有超过一般人的品行节操.不能忍耐是人们比较普遍的感情,普通人受到侮辱, 一定会拔出宝剑,站立起来,挺身而出,与人搏斗,这不能被称为勇士.天下真正具有豪杰气概的人,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无缘无故(将带有某种侮辱性的事)加到他身上时,也不发怒.这是因为他们的抱负很大,志向非常高远(的缘故)。考察汉高祖取得胜利的原因和项羽失败的原因,就在于一个能忍耐一个不能忍耐罢了.项羽不能忍耐,所以在百战百胜后轻易地使用他的锋芒.汉高祖能够忍耐,把他的锋芒养足,来等待项羽的衰败,这是张良教他的。当韩信攻破齐国想要自己称王时,高祖非常生气,怒气显露在言语和神色上。从这一点来看,他还有刚强不能忍耐的气度,不是张良,谁能保全他呢?‎ ‎(三)写景游记 ‎(二十七)(2018滨州改编)文言文阅读。‎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节选自《三峡》‎ ‎【乙】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①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迳信宿②,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节选自《水经注》)‎ ‎【注释】①成就:轮廓。②信宿:两三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55‎ ‎(1)沿溯阻绝     沿: 顺流而下 ‎ ‎(2)不以疾也疾: 快    ‎ ‎(3)迳黄牛山迳: 经过   ‎ ‎(4)犹望见此物犹: 还    ‎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 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 B.绝多生怪柏既人迹所绝 C.虽乘奔御风虽途迳信宿 D.故渔者歌曰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 ‎(2)色如人负刀牵牛。‎ 形状就像人背着刀牵着牛。‎ ‎4.【甲】文“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侧重写水的 湍急 ;【乙】文“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侧重写水的 纡回 。这在写法上都属于侧面 描写。‎ ‎5.【甲】【乙】两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译文】【乙】江水继续东流,经过黄牛山下,有一座滩名叫黄牛滩.南岸层层的山岭耸立着,最远的高山上有一块岩石,像是人拿(背)着刀,牵着牛,人是黑色的,牛是黄色的,轮廓较为分明。那里人迹罕至,没有谁能亲自探究.这块岩石很高,又加湍急的江流回环曲折,因而即使经两三天的航程,还能看到这块奇岩.所以过路人的歌谣说:“早晨从黄牛山动身,晚上还在黄牛山过夜.过了几天几夜,黄牛山看起来还是和原来一样.”说的就是水路迂回曲折,回望还是一样。‎ ‎(二十八)文言文阅读。‎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55‎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选自《醉翁亭记》)‎ ‎【乙】修之来此①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②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③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④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丰乐亭记》)‎ ‎【注释】①此:指滁州。②掇:拾取,采取。③上:皇上。④刺史:代称知州。写此文时,作者为滁州知州。‎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 ‎(1)宴酣之乐酣: 尽兴地喝酒 ‎ ‎(2)射者中,弈者胜弈: 下棋 ‎ ‎(3)至于负者歌于途负: 背(东西) ‎ ‎(4)乐其地僻而事简乐: 喜欢 ‎ ‎2.下列加点的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 A.而不知人之乐/掇幽芳而荫乔木 B.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 C.遂书以名其亭焉/以其境过清 D.太守谓谁/权谓吕蒙曰 ‎3.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节奏。(划两处)‎ 修 之 来 此 / 乐 其 地 僻 而 事 简 / 又 爱 其 俗 之 安 闲 ‎4.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用文章表述这种快乐的,是太守啊。‎ ‎(2)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于是每天和滁州人(一道)抬头观看山景,低头倾听泉声。‎ ‎5.阅读上面两选段,完成下面填空。(可用原文语句填空,也可用自己的话概括)‎ ‎(1)乙文中,作者取亭名为“丰乐亭”是因为: 乐其岁物之丰成;安此丰年之乐 ‎ 55‎ ‎(用文中词语回答)。‎ ‎(2)甲乙两文旨趣相同,都表现了 与民同乐 的政治思想。‎ ‎(3)甲乙两文在景物描写方法上都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来描写,语句凝练,笔墨传神。但在句式上,甲文则多用对偶句,句式变化错落有致;且巧用虚词“而”“ 也 ”,增添了回环咏叹的意味。乙文用 散句 描写。‎ ‎【译文】【乙】我来到这里,喜欢这地方僻静,而政事简单,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之后,于是每天同滁州的民众来游玩,抬头望山,低首听泉.春天采摘幽香的鲜花,夏天在茂密的乔木下乘凉,刮风落霜结冰飞雪之时,更鲜明地显露出它的清肃秀美,四时的风光,无一不令人喜爱.那时又庆幸遇到民众为那年谷物的丰收成熟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于是我根据这里的山脉河流,叙述这里风俗的美好,让民众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是因为有幸生于这太平无事的时代. 宣扬皇上的恩德,和民众共享欢乐,这是刺史职责范围内的事.于是就写下这篇文章来为这座亭子命名.‎ ‎(二十九)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石潭记》)‎ ‎【乙】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①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②。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③;其旁出堡坞④,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⑤,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⑥,而列是夷狄⑦,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⑧,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⑨。‎ 55‎ ‎”是二者,余未信之。‎ ‎(《小石城山记》)‎ ‎【注释】①黄茅岭:在湖南零陵县城西面。②垠:边界,尽头。③睥睨(pì nì):即“埤堄”,城上有孔的矮墙。梁欐(lì):屋的正梁。④堡坞(bǎo wù):村落外边,土筑的小城堡,用以守卫。⑤箭:小竹子。⑥中州:中原,指现在的黄河中下游一带。⑦夷狄:古代汉族统治阶级对中原以外少数民族的侮辱性称呼,这里指偏远地区。⑧伎:同“技”,即技巧,指小石城山的奇景。⑨楚之南:湖南一带是古代楚国的南部。‎ ‎1.请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其 气 之 灵 /不 为 伟 人 而 独 为 是 物 / 故 楚 之 南 少 人 而 多 石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其岸势犬牙差互     像狗牙那样 ‎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凄清 ‎ ‎(3)益奇而坚     更加 ‎ ‎(4)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有的人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小石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2)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 从西山路口一直往北(走),越过黄茅岭下来。‎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 A.投以小石   先帝不以臣卑鄙 B.是固劳而无用   潭西南而望 C.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水陆草木之花 D.是二者,余未信之   是日更定矣 ‎5.这两篇短文都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到湖南永州而写的作品,在《小石潭记》中,作者借小石潭周围清幽冷寂的氛围,表达了 凄苦孤寂 的感情;在《小石城山记》中,作者借小石城山景色奇秀却在荒远之地,抒发了自己 有才能却无法施展 的不平之气。‎ ‎【译文】【乙】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沿着它走过去什么也得不到;另一条稍微偏北而后向东,走了不到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积石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石山顶部天然生成矮墙和栋梁的形状,‎ 55‎ ‎ 旁边又凸出一块好像堡垒,有一个像门的洞.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洪亮,好久才消失.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好像是有智慧的人特意布置的. 唉! 我怀疑造物者的有无已很久了,到了这儿更以为造物者确实是有的.但又奇怪他不把这小石城山安放到人烟辐辏的中原地区去,却把它摆在这荒僻遥远的蛮夷之地,即使经过 千百年也没有一次可以显示自己奇异景色的机会,这简直是白耗力气而毫无用处,神灵的造物者似乎不会这样做的.那么造物者果真没有的吧? 有人说:“造物者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佳胜景色来安慰那些被贬逐在此地的贤人的.”也有人说:“这地方山川钟灵之气,不孕育伟人,而唯独凝聚成这奇山胜景,所以楚地的南部少出人才而多产奇峰怪石.”这二种说法,我都不信。‎ ‎(四)生活情趣 ‎(三十)文言文阅读。‎ 鼠子①‎ 余居西湖寓楼,楼多鼠,每夕跳踉几案,若行康庄。烛有余烬,无不见跋②。始甚恶之,继而念鼠亦饥耳。至于余衣服书籍一无所损又何恶焉。适有馈饼饵者,夜则置一枚于案头以饲之。鼠得饼,不复嚼蜡矣。一夕,余自食饼,觉不佳,复吐出之,遂并以饲鼠。次日视之,饼尽,而余所吐弃者故在。乃笑曰:“鼠子亦狷介乃尔③。”是夕,置二饼以谢之。次日,止食其一。余叹曰:“不惟狷介,乃亦有礼。” ‎ ‎——节选自[清]俞樾《春在堂随笔》‎ ‎【注释】①作者俞樾,晚清极有影响的学者之一,经学大师,在群经诸子、语文训诂、小说笔记上贡献巨大,辑有《春在堂全书》凡 500 卷。②跋:踩踏。③乃尔:如此。‎ ‎ 1.给文中画线处用“/”断句。(限断两处) ‎ 至 于 余 衣 服 书 籍 /一 无 所 损 / 又 何 恶 焉。‎ ‎2.下列加波浪线的词语属古汉语“同义连用”修辞方式,请参考资料卡片,翻译下列句子。‎ 资料卡 古代汉语修辞方式:同义连用 55‎ 将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临时组合在一起,使其意义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成为一个整体意义,其作用相当于一个词语,这种表达方式就叫同义连用。如本文中“适有馈饼饵者”一句中的“饼饵”二字,“饵”与“饼”同义连用,都指“糕饼”类食物。‎ 每夕跳踉几案,若行康庄。‎ 老鼠每天晚上在长桌子上来回蹦跳,如行走在大路上。‎ ‎3.在古汉语中,“谢”有两个常用义项:①对别人的帮助或赠与表示感激;②认错,道歉。“是夕,置二饼以谢之”中的“谢”字,选哪个义项符合文意?先选出正确义项,并用自己的话简述理由。‎ 选第②项。根据文章上下文语境,老鼠不曾帮助或赠送我什么,我不需要感激老鼠,故不能选第①项;上文说我将一块味道不好吐弃的糕饼来喂老鼠,发现这只老鼠竟然如人一般孤洁耿直,不肯吃,觉得自己做得对不起老鼠,故第二天晚上重新放了两块饼表达歉意。‎ ‎4.作者俞樾先生是一位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经学大师,曾寓居杭州治经多年。请根据“链接资料”评价文中作者的哪些言行符合“慎独”规范。‎ ‎【链接资料】‎ ‎ 儒家有一条重要的修身规范叫“慎独”。《大学》《中庸》说:“君子必慎其独也。”东汉郑玄说:“慎独者,慎其闲居之所为。”意思是指一个人在独居、独处时,在其行为不为他人所见所闻之处,也要时刻做到谨慎遵守道德规范。儒家的修身要求,令人耳熟能详的有: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恻隐之心,克己复礼,躬身自省等。‎ 作者初见老鼠跳踉几案、啃咬蜡烛,开始很是厌恶,这是人之常情。不久作者认为老鼠作恶是太饥饿所致,产生恻隐同情之心,每晚给老鼠一枚糕饼吃。一次将吐弃的糕饼扔给老鼠吃,却发现老鼠拒吃人吐弃的糕饼,于是赶紧另拿两块干净糕饼给老鼠表示歉意,这是作者认识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最后,发现老鼠竟然只吃掉两块糕饼中的一块,作者感叹老鼠也懂得君子礼仪,克制自我,不贪得无厌。总之,本文作者记下这件事,是在践行儒家恻隐之心,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躬身自省等儒家理念,哪怕是暗夜面对一只老鼠,也要以礼相待,符合“慎独”规范。‎ 55‎ ‎【译文】我寄居在西湖边的公寓楼,楼里有很多老鼠,每天晚上这些老鼠都会跳到桌子上,在桌子上走着就像走在大路上一样。桌子上蜡烛燃烧的灰烬,都被它们吃了。刚开始很厌恶这些老鼠,后来想到是这些老鼠太过饥饿了。至于我的衣服书籍这些东西一件都没有被损坏,又何必厌恶它们。碰巧有人送了我饼,夜里我把一块饼放在桌上喂老鼠。老鼠得到饼后,就不再吃蜡烛了。有一晚,我自己吃饼,觉得不好吃,就把饼吐了出来,和剩下的一起喂老鼠。第二天再看看,饼子被老鼠吃完了, 而我吐出来的却还在那.于是笑道:“老鼠你竟然如此的洁身自好。”这天夜里,我放了两块饼用来向老鼠道歉。第二天,发现老鼠只吃掉其中一个。我感叹道:“不止是洁身自好,也有礼节。”‎ ‎(三十一)(2018泰州)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京师花木最古者,首给孤寺①吕氏藤花,次则余家之青桐,皆数百年物也。……吕氏宅后售与高太守兆煌,又转售程主事振甲,藤今犹在,其架用梁栋之材,始能支拄。其阴覆厅事一院,其蔓旁引,又覆西偏书室一院。花时如紫云垂地,香气袭衣。慕堂②在日,或自宴客,或友人借宴客,觞咏殆无虚夕③。迄今四十馀④年再到曾游已非旧主殊深邻笛之悲⑤。‎ ‎(节选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有删减)‎ ‎【注释】①给孤寺:寺名。②慕堂:吕元龙,乾隆时举人,曾与作者同窗。③觞咏殆无虚夕:饮酒赋诗,几乎没有空过一个晚上。④馀:同“余”。⑤邻笛之悲:是哀念亡友的典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皆数百年物也   皆: 都是 ‎ ‎(2)藤今犹在犹: 还  ‎ ‎(3)始能支拄始: 才  ‎ ‎(4)其蔓旁引引: 延伸 ‎ ‎2.用”/”给下列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迄 今 四 十 馀 年 / 再 到 曾 游 / 已 非 旧 主 / 殊 深 邻 笛 之 悲。‎ ‎3.翻译下列句子。‎ 花时如紫云垂地,香气袭衣。‎ 藤花盛开时,犹如紫色的云彩垂落于地面,花的香气冲到了衣服上。‎ ‎4.《阅微草堂笔记》流露出作者对理想生存状态的追求,从选文可以看出纪昀追求怎样的生存状态?‎ 喜爱花木优美的居住环境;喜爱朋友相聚。‎ ‎【译文】京城最古老的花木,要属给孤寺吕家的藤花,其次就是我家的梧桐,它们都已经生存数百年了。吕家那所宅院, 后来卖给了太守高兆煌,高太守又转卖给主事程振甲。如今,‎ 55‎ ‎ 那株藤花还在,支撑藤箩的架子是用栋梁之材搭成,十分结实。藤箩枝叶形成的树荫覆盖着厅前的院子,它的枝节向旁边伸出,又覆盖了偏西书房的院子。藤花盛开时,犹如紫色的云彩垂落于地面,花的香气冲到了衣服上。慕堂举人在世的时候, 有时宴请客人,有时朋友借这个地方宴请客人,饮酒赋诗,简直没有空过一个晚上.光阴荏苒,转眼四十余年过去,旧地重游, 已非旧主,我不禁像魏晋时的向秀怀念老朋友嵇康一样,伤感不已。‎ ‎(三十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选自《列子·汤问》)‎ ‎【乙】‎ 董源①善画,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其后建业僧巨然②祖述③源法,大体源及巨然画笔,皆宜远观。其用笔甚草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④然,幽情远思,如睹异境。如源画《落照图》,近视无功,远观村落杳然深远,悉是晚景,远峰之顶宛有反照之色。此妙处也。‎ ‎(节选自《梦溪笔谈》)‎ ‎【注释】①董源:五代南唐画家,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②巨然:建业(今南京)僧人,五代宋初画家,师承董源。③祖述:效法、遵循前人的学说或行为。④粲:鲜明。‎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卒逢暴雨 卒: 突然(通“猝”) ‎ ‎(2)伯牙乃舍琴而叹曰 舍: 放弃(放下,丢开)‎ ‎(3)皆宜远观 宜: 合适(应当)  ‎ ‎(4)悉是晚景 悉: 全(都) ‎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 )‎ A.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B.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C.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D.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55‎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每次弹奏曲子,钟子期就能说尽它的旨趣(情趣)。‎ ‎(2)近视之几不类物象。‎ 近看画几乎不像任何事物的形象。‎ ‎4.伯牙“善”琴,甲文主要采用什么写法来表现他琴音的高妙?董源“善”画,乙文怎样介绍他画作的奇妙?请简要分析。‎ 第一问:侧面描写,通过钟子期的“善听”来表现。第二问:先写董源的画“宜远观”,然后写“远观”和“近视”效果不同,再以《落照图》为例加以说明。‎ ‎【译文】【乙】董源擅长绘画,尤其拿手的是秋天山岚远景,大多数描摹江南的真山,不用奇特峭拔的笔法。后来建业的僧人巨然效法董源的画法,大体上董源和巨然的画都适于远看。他们用笔非常粗放,近看画几乎不像任何事物的形象;退远了看却景物鲜明,情思幽远,像看到了奇异之景.例如董源画的«落照图»,近看没有什么效果,远看村落隐约深远,完全是一派日落远山晚景,远处山峰顶上好像有落日返照的霞光,这正是他的画作的神妙之处。‎ ‎(三十三)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题目。‎ ‎【甲】‎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乙】‎ 沪邑元宵灯火,以伞灯为最。灯作伞形,或圆,或六角,咸以五色锦笺①缀成,磨薄令如蝉翼, 上镂人物、花鸟,细若茧丝。一灯之制,经岁始成,虽费百金不惜,但伞灯之出最迟,每俟诸灯兴阑②,于百花生日前后始盛。多至二三百盏,间以五彩吴绫③折枝花灯,偶缀禽、鱼、蝉、蝶,飞舞若生。又扎彩为亭,高可三四丈,名曰“抬阁④”,间饰龙凤,以云母石为鳞甲,上下通明,光照数丈;或二层,或三层,每层以纹绣孩童,扮演杂剧,常扮《长生殿·玉环拜月》,兽炉中香烟一缕,烟际现月宫,姮娥⑤立殿左,左右侍女,各执宫扇,肩上立牛女二星,望之如在霄汉也。每灯过处,绵亘数里,光耀如昼。笙箫鼓乐声彻夜不绝。而自通商后,无复有此盛事矣。同里张秋浦茂才⑥‎ 55‎ ‎《岁事衢歌》有“月夜笙箫步绿塍⑦,珠常垂处小楼凭。吴绫输与谈笺纸,妙擅⑧江乡算伞灯。”盖伞灯之制,纸贵于绫,谈笺,邑之土产也。‎ 雨苍氏曰:琐事耳,而插一叹想句,便寓绝大感慨。‎ ‎(选自毛祥麟《墨余录》,有删改)‎ ‎【注释】①锦笺:精致华美的纸。②兴阑:兴尽。③绫:比绸缎还薄的一种丝织品。④抬阁:一种民间的游艺项目。在木制的小阁里有人扮饰戏曲人物,由别人抬着游行。⑤姮娥:嫦娥。⑥茂才:秀才。⑦塍:田埂。⑧擅:独揽,独占。‎ ‎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处)‎ ‎ 笙 箫 鼓 乐 声 / 彻 夜 不 绝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1)为宫室 刻成,雕刻成 ‎ ‎(2)罔不因势象形 根据 ‎ ‎(3)或六角 有的 ‎ ‎(4)高可三四丈 大约 ‎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贻余核舟一。‎ 曾经赠送给我一个桃核雕刻成的小船。‎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船从头到尾有八分多长。‎ ‎(3)每灯过处,绵亘数里,光耀如昼。‎ 每个伞灯队伍经过时,(前后)绵延数里(远),照得夜里如同白天(一样亮)。‎ ‎4.请简要说说【甲】文画线部分是如何体现“奇巧”二字的。‎ 画线句主要介绍舱旁的小窗,它不仅可以开关,而且上面刻了对联,共十六个字,可见雕工的精细;“启窗而观”,还有“雕栏相望”,更显出雕刻家构思的巧妙。‎ ‎5.结合【乙】文内容,说说“雨苍氏”有哪些感慨。‎ 有与外国通商后不再有“元宵灯火”兴盛的感慨,有对制作伞灯时谈笺价格高昂的感慨。‎ ‎【译文】沪邑元宵灯火,以伞灯最为好看。整盏灯做成伞形,有的是圆形,有的是六角形,都用五颜六色的华美的纸连接而成,‎ 55‎ ‎ 把纸磨薄,使它如同蝉翼,在纸上刻人物、花鸟,线条细若蚕丝。一盏灯的制作要花费一年时间,即使花费百两黄金也在所不惜.只是伞灯出现得最迟,常常要等到人们欣赏其他各种灯兴致已尽的时候,在百花生日的前后才兴盛起来.灯多的时候有两三百盏,夹杂着用五彩吴地薄绸折枝花灯,偶尔点缀禽兽、鱼类、鸣蝉、飞蝶,飞舞灵动,栩栩如生。又用彩色的纸绸扎成亭台楼阁,高约三四丈,取名为“台阁”。其中装饰有龙凤图案,用云母石当鳞甲,上下明亮,发出的光能照数丈远;有的两层,有的有三层,每层都用穿着锦绣的小孩扮演杂剧,常扮演«长生殿玉环拜月»,兽形的香炉中点有焚香,烟雾迷茫中显现出月宫,嫦娥站在殿的左边,左右两边是侍女,各自手中拿着宫扇, 扇上立着牛郎和织女二星,看上去好像是星空银河之中。每个伞灯队伍经过时,绵延几里,灯火雪亮,如同白昼.笙箫鼓乐声整晚不断.然而,自以此处通商之后就再也没有这种盛况了。同里秀才张浦秋在«岁事衢歌»中有“月夜笙箫步绿塍,珠常垂处小楼凭。吴绫输与谈笺纸,妙擅江乡算伞灯”的诗句.大概是伞灯的制作,纸比绫贵,谈笺,是沪邑本地的特产吧。雨苍氏说:这些都是琐事罢了,然而插入这样一句叹想,便寄托了绝大多数的感慨。‎ ‎(五)读书学习 ‎(三十四)(2018绥化)阅读文言文《亭林先生》,回答下列各题。‎ 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 ‎(节选自《清朝艺苑》)‎ ‎1.解释加点词语。‎ ‎(1)必无所疑乃已    已: 停止 ‎ ‎(2)若与平生所闻不合若: 如果 ‎ ‎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断两处)‎ 若 与 平 生 所 闻 不 合 / 发 书 详 正 / 必 无 所 疑 乃 已。‎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 亭林先生(顾炎武)从小到老手都没放下过书。‎ ‎4.亭林先生哪些品质值得你学习?‎ 亭林先生勤奋好学、注重实地考察、治学严谨、学习专注的品质值得我学习。‎ 55‎ ‎【译文】亭林先生(顾炎武先生)从小到老手都没放下过书,出门就带一两匹驮着书的骡子或马随身。有时候到了边塞亭障, 就找老兵到路边的小酒店一起畅饮,询问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地理,如果和自己知道的不同,就翻开书详细的订正,一定到没有任何疑惑的程度为止。坐在马上空闲的时候,就跨着马鞍默默的背四书五经等经典和对它们的注释文.即使遇到亲朋好友就好像不认识,有的时候因为太专注而摔到山谷中,也不后悔。认真仔细到这个程度,他的学问博大精深,没有能与他相比的!‎ ‎(三十五)(2018威海)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至于启卷,必先几案洁净,藉以茵褥①,然后端坐看之,或欲行看,即承以方版,未尝敢空手捧之,非惟手汗渍及,亦虑触动其脑②。每至看竟一版即侧右手大指面衬其沿而覆以次指面,捻而夹过,故得不至揉熟③其纸。每见汝辈多以指爪撮起,甚非吾意。今浮图、老氏④尤知尊敬其书,岂以吾儒反不如乎?汝当谨志之。‎ ‎【注释】①茵褥:被褥。②脑:书脑,即书的订处。③揉熟:揉坏。④浮图、老氏:指佛教徒、道教徒。‎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 A.①忘路之远近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B.①既出,得其船②既克,公问其故 C.①乃不知有汉②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D.①藉以茵褥②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2. 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断两处)‎ 每 至 看 竟 一 版 / 即 侧 右 手 大 指 面 衬 其 沿 / 而 覆 以 次 指 面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非惟手汗渍及,亦虑触动其脑。‎ 这不只是担心手上的汗水浸到书页上去,也担心碰到书的装订处。‎ ‎4.选文是司马光训诫儿子的一段话,能体现出司马光对书有着怎样的态度呢?‎ 一是担心书籍受到污损,体现出司马光对书的爱惜;二是司马光的语言和动作体现出他对书的敬重。‎ ‎【译文】说到打开看书,必然先把几案打扫干净,用褥子铺垫在书下面,然后端坐好,才看书.有时候(不能端坐着看)需要边走边读,那就把书放在方的木板上(读),从来不敢直接用手捧着书,这不但是担心手汗浸到书页上去,也担心碰到装订书的线。每到看完一页,就用右手大姆指的侧面贴着书页的边沿,再用食指(与姆指相配合)捻起书页,这样翻过一页,因此可以不至于把纸揉坏.我常看到你们翻书时直接用手指撮起书页,‎ 55‎ ‎ 这很不合我的意思.现在佛教道教中人(和尚、道士们)尚且知道尊敬他们的经书,我们儒家怎么能反而不如他们呢? 应该要记住我的话。‎ ‎(三十六)(2018仙桃改编)文言文阅读。‎ 勤 学 王守仁 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①谦抑为上。‎ 诸生试观侪辈②之中,苟有虚而为盈,无而为有,讳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辈之中有弗疾恶之者乎?有弗鄙贱之者乎?彼固将以欺人,人果遂为所欺?有弗窃笑之者乎?苟有谦默自持,无能自处③,笃志力行,勤学好问,称人之善而咎己之失,从人之长而明己之短,忠信乐易④,表里一致者,使其人资禀虽甚鲁钝,侪辈之中有弗称慕之者乎?彼固以无能自处而不求上人,人果遂以彼为无能?有弗敬尚之者乎?‎ 诸生观此,亦可以知所从事于学矣。‎ ‎(选自《王文成公全书》)‎ ‎【注释】①确:确实,踏实。②侪(chái)辈:同辈。③无能自处:以没有能力的态度自处。④乐易:乐观和蔼,平易近人。‎ ‎1.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 A.从人之长而明己之短/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B.而以勤确谦抑为上/不以物喜 C.凡学之不勤/水陆草木之花 D.必其志之尚未笃也/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2.用”/”给下列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已 立 志 为 君 子 / 自 当 从 事 于 学 / 凡 学 之 不 勤 / 必 其 志 之 尚 未 笃 也。‎ ‎3.下列表述与选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A )‎ A.作者把聪慧敏捷、勤奋踏实、谦虚低调作为自己选择学生的首要条件。‎ B.选文主要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表明了作者对求学的态度。‎ C.反问句的多次使用,加强了语气,增强了本文的说理气势。‎ D.本文与《送东阳马生序》一样,都寄予了长辈对晚辈的殷切期望。‎ 55‎ ‎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 跟随我求学的人,不是把聪慧机警敏捷为上选,而是把勤奋踏实、谦逊低调作为首要条件。‎ ‎(2)人果遂以彼为无能?‎ 别人果真就认为他没有能力?‎ ‎【译文】已经立志做君子,自然应当从事于学问,凡是求学不能勤奋(的人),必定是他的意志还不够坚定的缘故.跟随我求学的人,不是把聪慧机警敏捷为上选,而是把勤奋踏实、谦逊低调作为首要条件。各位同学试看你们同学当中,假若有人以虚作满,以无装有,忌讳自己所没有的能力,忌妒他人的长处,自我炫耀自以为是,讲大话骗人的人,假若这个人天资禀赋虽然特别优异,同学当中有不痛恨厌恶他的人吗? 有不鄙弃轻视他的人吗? 他固然可以用这些欺骗人,别人果真就会被他欺骗吗? 有不暗中讥笑他的人吗? 假若有人谦虚沉默自我持重,以没有能力的态度自处,坚定意志努力行动,勤学好问;称赞别人的长处而责备自己的过失;学习别人的长处而能明白自己的短处;忠诚信实,乐观和蔼,平易近人,表里如一,假若这个人天资禀赋虽然非常愚鲁迟钝,同学当中有不称赞羡慕他的人吗? 他固然以没有能力的态度自处,并且不求超过他人,别人果真就认为他没有能力? 有不尊敬崇尚他的人吗? 各位同学看到这些,也可以知道为君子应勤于治学了。‎ ‎(三十七)(2018济宁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孔子谓伯鱼①曰:“鲤乎,吾闻可以与人终日不倦者,其惟学焉。其容体不足观也,其勇力不足惮也,其先祖不足称也,其族姓不足道也。终而有大名,以显闻四方流声后裔者岂非学者之效也?故君子不可以不学,其容不可以不饰。夫远而有光者,饰也;近而愈明者,学也。譬之汙池②,水潦③注焉,萑苇生焉。虽或以观之,孰知其源乎?”‎ ‎(选自《孔子家语》,有删改)‎ ‎【注释】①伯鱼:孔子的儿子,名鲤,字伯鱼。②汙(wù)池:水池。③水潦:雨水。‎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 推托 ‎ 55‎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治: 研究 ‎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见: 了解 ‎ ‎(4)及鲁肃过寻阳   过: 到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焉”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C )‎ 例句:水潦注焉 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且焉置土石 C.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以 显 闻 四 方 / 流 声 后 裔 者 / 岂 非 学 者 之 效 也?‎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和一个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 ‎(2)夫远而有光者,饰也;近而愈明者,学也。‎ 能够使人在远处就发出光彩的,是修饰的结果;走近看起来更加耀眼的,是学习的成效。‎ ‎5.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A.甲文选自《资治通鉴》,这是一部纪传体史书,是由司马光主持编写的。‎ B.古人都可以自称“孤”,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可以亲密地称“卿”。‎ C.孙权严厉批评吕蒙不爱学习,并现身说法,使吕蒙认识到读书的必要性。‎ D.孔子认为:打扮外表让人容貌光彩,学习让人更有智慧,二者道理很相似。‎ ‎【译文】【乙】孔子对伯鱼说:“孔鲤啊! 我听说可以让人整天不觉厌倦的,大概只有学习吧! 那个人容貌不值得看,勇力不值得怕,祖先不值得称道,家族姓氏也不值得一说,可是他最终能够有好的名声,名播四方,流芳后代的原因,这难道不是学习的结果吗? 因此君子不能不学习,容貌不能够不修饰.能够使人在远处就发出光彩的,是修饰的结果;走近看起来更加耀眼的,是学习的成效.譬如水池,雨水流到它那儿,苇子长在那里,即使有人看到它,谁又知道它的源头呢?”‎ ‎(三十八)(2018黄冈)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55‎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张嘉贞落魄有大志,亦不自异,亦不下人①,自平乡尉免归乡里。布衣环堵②之中,萧然自得。时人莫之知也。张循宪以御史出,还次蒲州驿。循宪方复命使务有不决者意颇病之。问驿吏曰:“此有好客乎?”驿吏白以嘉贞,循宪召与相见,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③,嘉贞随机应之,莫不豁然。及命表又出意外。他日,则天以问循宪,具以实对,因请以己官让之。则天曰:“卿能举贤,美矣,朕岂可无一官自进贤耶?”乃召见内殿,隔帘与语,嘉贞仪貌甚伟,神采俊杰,则天甚异之。翌日,拜监察御史。‎ ‎(节选自《大唐新语·张嘉贞》)‎ ‎【注释】①下人:下于人,在别人之下。②环堵:四围墙,常形容居屋狭小简陋。③积时凝滞者:长期积累下来的难以解决的问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 同“披”,穿 ‎ ‎(2)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敝: 破    ‎ ‎(3)还次蒲州驿  次: 停留,住宿 ‎ ‎(4)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  咨: 咨询、询问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D )‎ ‎ A.烨然若神人/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B.足肤皲裂而不知/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 C.时人莫之知也/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 D.则天甚异之/渔人甚异之,欲穷其林 ‎3.用“/”给下面的语句断句,断两处。‎ 循 宪 方 复 命 / 使 务 有 不 决 者 / 意 颇 病 之。‎ ‎4.翻译下面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因为(我)内心有足够值得快乐的事,就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 (2)则天以问循宪,具以实对,因请以己官让之。‎ 55‎ 武则天拿这件事询问张循宪,张循宪全部按实际情况回答,于是请求把自己的官职让给张嘉贞。‎ ‎5.阅读上面两选段,完成下面填空。(可用原文语句填写,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 ‎ (1)甲文重点写作者在求学过程中生活的艰苦,运用对比手法写了自己与“同舍生”不同的穿着打扮,在这方面作者的态度是 “略无慕艳意”或根本不羡慕 。‎ ‎ (2)乙文中张循宪通过“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嘉贞随机应之,莫不豁然”和“命表又出意外”两件事,发现张嘉贞才能超群 的特点。‎ ‎【译文】【乙】张嘉贞失意落魄但胸怀大志,既不认为自己不同于他人,也不认为自己比别人差,从平乡尉任上被贬后回到家乡。穿布衣,住在简陋狭小的房子里,凄凉冷落,而怡然自得。当时的人都不能理解他。张循宪以御史(官职名)的身份出京办差,回来的时候投宿在蒲州馆驿.张循宪正打算向朝廷汇报工作,这次出使有部分事务有很长时间没有解决,非常担心,就问馆驿官吏:“这里有没有见识高的人?”馆驿官吏把张嘉贞告诉了他,张循宪召来张嘉贞并与他相见,拿那些长期积累下来的难以解决的问题询问张嘉贞,张嘉贞随着情况灵活应答,没有一个问题不能解决。等到让张嘉贞写奏章,(那文辞条理)更是出乎张循宪的料想。另一天,武则天就奏章这事问起张循宪,张循宪告诉了她实情,并请求把自己的官职让给张嘉贞。武则天说:“你能举荐贤良,品德很好.我怎能没有一个能举荐贤人的官员呢!”于是把张嘉贞召入内殿,隔着帘子和他说话。张嘉贞容貌伟岸,神采俊杰,武则天很欣赏.第二天,任命他为监察御史(官职名)。‎ 55‎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