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参考消息网12月6日报道】港媒称,中国官员在广东的一个环保论坛上承认,中国在几乎所有空气污染类别中都排在世界首位,包括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碳排放也是如此。媒体援引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总工程师王金南的话说,要在明年之前实现中国减少污染的目标,需要投资1.75万亿元,但投资缺口给这一行动带来了巨大障碍。
在近日举行的“2016中国环保上市公司峰会”上,王金南说:“几乎所有的污染物排放指标和二氧化碳排放指标在全世界排放量都是第一,整个大气的压力前所未有。”工业和信息化部官员雷文说,近10年来,国家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方面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也取得明显成效,但总体来看,高投入、高排放、高污染的生产模式并没有得到最根本的改变。中国的工业总产值在2011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但是工厂不严格执行环保标准成为污染的主要原因。雷文说,虽然中国大部分火电站都安装了先进的过滤装置,但工厂的燃煤未受到很好监管,它们继续向大气中排放污染物。工信部下属的赛迪研究院说,2015年非电工业领域耗煤量约占全国煤炭消费总量的46%,这些工业炉窑的环保标准没有火电行业严格。王金南还说,环保投入不足仍是一个突出问题。中央政府承诺环保投入占GDP的比例为1.5%左右,但近几年真正投入环境保护的没有那么高,大致只有1%左右。
材料二
【中新社北京12月18日电(记者阮煜琳),中国新闻网】中国大范围空气重度污染天气持续,多地采取机动车单双号限行、企业限停产等措施强力应对。环保部表示,各地积极作为,保障各项减排措施落实,应对效果初步显现。
从目前看,北京市实际PM2.5日均浓度比预测值明显下降。由于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减少,污染积累速度变缓,重污染发生过程较预测结果有所推迟,峰值浓度有所降低。启动红色预警的23个城市污染程度均较预测有所减弱,约三分之一的城市污染程度下降。
材料三
33
【2016年12月18日,新京报】今秋以来最严重一次重污染来袭。京津冀及周边40个城市发布橙色以上预警,其中北京等23个城市发布红色预警。17日,环保部通报,13个督查组已分赴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等6省份,于16日全部到位,展开督查工作。昨日,本报记者随环保部第四督查组在山西临汾及运城督查发现三家化工、焦化企业都存在超标问题。
昨日13时,走出临汾西站,笼罩着灰白雾霾的空气里弥散着微呛的气味,空气质量指数(AQI)342,属严重污染。督查组工作人员指出,微呛气味的形成来源主要是二氧化硫,作为中国知名的焦煤基地,临汾坐落着多所焦化厂,虽然大部分已经完成了脱硫改造,但在较差的空气污染气象条件之下,污染物难以稀释、扩散和清除,地方政府仍然面临着企业运转与环境治理的矛盾与压力。
为应对本次红色预警,此时的临汾市区已实行机动车单双号限行,各重点行业工业企业、施工工地、燃煤锅炉等都实施了管控措施,不承担供暖任务的20蒸吨及以下燃煤工业锅炉、茶浴炉一律停运,至2017年3月31日,水泥企业一律停产。
督查发现:山西三维瑞德焦化有限公司曾在15日夜间至16日凌晨二氧化硫超标排放8小时,最大超标倍数1.2倍。此外,万鑫达焦化有限公司和山西三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个别时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存在轻微超标现象。
环保部第四督查组组长、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副站长傅德黔要求存在问题的企业加强保洁和煤堆场喷淋设施建设,同时加强运行管理,控制生产负荷,确保达标排放。临汾市环保局责令相关企业立即整改,并决定对山西三维瑞德焦化有限公司实施从重处罚。
今日,第四督查组还将在临汾展开随机督查,随后将前往运城。
(以上有删节)
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引用港媒对近日举行的“2016中国环保上市公司峰会”的报道,分析了中国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存在的若干问题。
B.从材料二来看,由于北京和启动红色预警的23个城市以及本次空气污染程度最严重的六省市积极作为,措施得力,空气污染程度明显下降。
C.材料三以临汾为例,表明大气污染得不到有效治理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地方政府为了地方经济利益对本地污染企业进行保护,甚至姑息纵容。
D.材料二侧重点在于报道各地应对效果初步显现;材料三侧重点在于报道环保部在对临汾的督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 )
A.三则新闻来源不一,有新媒体,有传统媒体,三家在同一月份,报道了相同的话题,这表明中国的空气污染问题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
33
B.从三则材料看,在环保方面有法不依、执法不力的现象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地方乃至中央的治污督查、监管不能一阵风,要永远在路上。
C.三则新闻均用概括的叙述方式,迅速及时地报道了国民普遍关注的大气污染防治的焦点问题,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D.三则新闻在结构上均是先总述各自的新闻要点,然后具体列举了新闻事实,最后简要介绍了与所报道的新闻事实有关的情况。
E.三则新闻稿都引用准确详实的数字,给人以专业、负责的印象;分析说理既具体又全面;语言平实、严谨、准确。
3.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中国大范围空气重度污染天气持续的人为原因,并阐述哪一点最关键?
答案:1.D; 2.AB; 3.
人为原因:
①高投入、高排放、高污染的生产模式没有得到最根本的改变。
②工厂不严格执行环保标准,非电工业领域的环保保准没有火电行业严格。
③环保投入不足仍是一个突出问题。
④中央督查力度和地方督查力度不一致,有些问题需要环保部发现才能获得整改。地方政府仍然面临着企业运转与环境治理的矛盾与压力。
关键原因:
①我认为生产模式没有根本改变是主因。现有的生产模式,必然产生污染,治理需要大投入,限产停产面临着环境与发展、环境与吃饭的矛盾,因此治污要治本,应从源头上想办法。
②我认为工厂不严格执行环保标准才是主因。有生产就会有污染,在现有的生产模式下,这是无法避免的。我们的企业都有治污减排措施,就算原本没有,也可以马上确定措施,关键是企业执行的问题,为了眼前利益,降低成本,与环保督查人员打游击,捉迷藏,无论怎样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A项,“引用港媒对近日举行的‘2016中国环保上市公司峰会’的报道”不准确,根据材料一第一段的第一句可知,应该是港媒引用“中国官员在广东的一个环保论坛上”的观点。
33
B项,“空气污染程度明显下降”表述笼统。根据材料二“北京市实际PM2.5日均浓度比预测值明显下降”这句话,可知这一说法指的是北京市在采取措施之后取得的效果,。而对于启动红色预警的23个城市,材料中说的是“污染程度均较预测有所减弱,约三分之一的城市污染程度下降”;本次空气污染程度最严重的六省市,材料中提到的是“积极组织开展应对工作”,并未对结果做出明确说明。
C项,材料中没有报道原因,属于无中生有。
2.本题考查把握文本中心内容的能力。
C项,不是“概括的叙述方式”,文中对内容叙述完整、详细。
D项,材料一没有“最后简要介绍与报道的新闻事实有关的情况”。
E项,“分析说理”说法有误,三则新闻都是客观叙述。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10月29日在北京胜利闭幕,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会及其通过的《建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中国“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描绘出新蓝图。“十三五’规划是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布局后的首个五年规划,公报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列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并用很重的篇幅强调坚持绿色发展,释放出党中央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决心和信心。”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白重恩说。
(摘编自《新华网》)
材料二:
8月4日,中央电视台开始在新闻联播节目推出《塞罕坝生态文明建设范例启示录》系列报道。报道称,塞罕坝主动修复生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活标本。
三代人用了55年的时间,将昔日飞乌不栖、黄沙遮天的荒原,变成百万亩人工林海。塞罕坝林场的林地面积,由建场前的24万亩增加到目前的112万亩,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片人工林。森林覆盖率由12%提高到80%。
今天的塞罕坝,绿水青山带来真金白银,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郁郁葱葱的林海,成为林场生产发展、职工生活改善、周边群众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
(摘自《人民日报》
33
材料三:
中新网北京8月8日电(记者张尼)日前,第四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全面启动,督察组将分别进驻吉林、浙江、山东等8省份,这也标志着中央环保督察将实现对31省份的全覆盖。此前批次的督察中,已有上万人被问责。新一轮督察风暴又将揪出哪些环保“顽疾”引发外界关注。
从另一组数字上也能看出中央环保督察取得的成效。环保部副部长黄润秋近日透露,此前的中央环保督察中,初步罚款约8.8亿元,立案侦查1183件,拘留1103人,约谈13593人,问责11390人,切实推动解决了一大批环境问题,增强了人民群众获得感。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
材料四:
地球是你我共同的家园,建设美丽家园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一起参与、共同行动。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只当坐而论道的旁观者,而应成为躬身践行的参与者,从自己做起、从生活中一点一滴做起,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或许个人的力量是沧海一粟、微不足道的,但聚沙成塔、积土成山,众人汇聚起来的力量就是磅礴伟力,唯此方能绘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幽静宜人”的美丽中国图景,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摘录自《南方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人国家“十三五”规划,并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列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
B.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力度空前,堪称“风暴”,并将实现对全国31省份的全覆盖。此前各批次的督察取得了显著成效,第四批督察又已全面启动。
C.塞罕坝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场后林场三代人用了55年时间植树造林112万亩,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范例。
33
D.建设美丽家园,保护生态环境,政府有责,人人有责,面对这一项神圣伟大的工程,每一个公民都不能缺位,没有谁是旁观者。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材料一说明,从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到生态文明的总体规划,中央的顶层设计和科学布局为美丽中国建设描绘出了一幅宏伟蓝图。
B.材料二和材料三报道的角度有所不同:材料二着重树立生态文明的正面典型,提供示范;材料三着重呈现环境保护的具体问题,发出警示。
C.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塞罕坝带来了巨大的生态效益:涵养水源、净化水质、释放氧气等,创造了超过120元的生态服务价值。
D.每个公民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就指日可待。
E.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严厉的法治作有力的保障,材料三的一系列数字既展示了中央环保督察的成效,也反映出当前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请结合以上材料分析概括取得这些成绩的原因。
答案:1.C; 2.AE; 3.①党中央对坚持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科学决策,制定了具体目标,对建设美丽中国有坚定的决心;
②地方政府切实贯彻中央部署,加大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力度;
③对环境保护建立了严格的制度,对环境污染实行严厉的法治;
④百姓对绿色发展理念的深人理解、对美丽环境的热切期待.对生态保护的积极行动。
解析:1.原文为“由建场前的24万亩增加到目前的112万亩”。
2.B项,“具体问题”不对;
C项,“120亿”是每年创造的生态服务价值;
D项说法绝对。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修复陆生生态,还人间以绿色。五年来,我国年均新增造林超过9000万亩。恢复退化湿地30万亩,退耕还湿20万亩,118个城市成为“国家森林城市”。中国沙化土地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提前实现了联合国2030年沙化土地零增长的奋斗目标,联合国环境署盛赞中国是全球沙漠治理的典范。
33
大气污染治理,还天空以蓝色。与2013年相比,2016年京津冀地区PM2.5平均浓度下降了33%、长三角区域下降31.3%、珠三角区域下降31.9%。万元GDP能耗从2012年0.83吨标准煤下降到2016年0.68吨标准煤。
修复水生生态,还生命以家园。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I-III类水体比例增加到67.8%,劣V类水体比例下降到8.6%,大江大河干流水质稳步改善。
防治水土流失,还大地以根基。五年来,我国治理沙化土地1.26亿亩,沙化土地面积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实现了由“沙进绿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保护野生动物,还自然以和谐。五年来,大熊猫国家公园、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正式设立。
——人民网《五年来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综述:美丽中国新篇章》
材料二:
生态环境是中国梦的一部分,衣食住行无不与环境有关,是老百姓最基础最现实的考虑,所有人概莫能外。实现十八大确定的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如果是我们继续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式增长,那么生态环境只会遭到更加严重的破坏,再高的GDP,再高的收入也不能拯救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环境破坏了,民生也无从谈起。届时,自然会对我们进行报复。
——2014年08月15日中国经济网《习近平诠释环保与发展:绿水青山就是生产力》
材料三:
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应该终身追究。
————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
材料四:
记者从山东安监获悉,10日上午,济南市召开《济南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以下简称《禁放规定》)宣传部署会议。《禁放规定》报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将于2018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烟花爆竹禁放在济南已经不是首次了,从1994年禁放到2004年限放再到现在的禁放,推动立法的民意发生了改变,但立法的初衷始终没有变过。
33
“我们委托12345市民服务热线进行民意调查,随机抽查了4万个市民电话,形成1万个有效样本,民众对禁放以及禁放范围的划定支持率达90%以上。”济南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谭延伟说。
“烟花爆竹的燃放或者禁放并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事情,我们立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在最大程度上关注了历史的传承和人文的关怀。”张瑞说。
为此,济南市人大常委会和法制办相关负责人专门到上海、杭州、苏州调研烟花爆竹禁放立法以及后续实施管理的情况。“在这一过程中学习了他们的先进经验,找出适合济南的用到我们的立法中。”
“我们在立法过程中,每一项具体的措施都要以数据或者现实情况来做支撑。”张瑞说。比如,为了确定把哪些区域划定为禁放区,需要了解济南的街道办、居委会数量及警力情况等,“最终确定的区域需要在现有的管理能力之内,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好。”
——大众网讯
1.下列对材料二、四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济南市长期以来坚决推动环保立法,济南民众也一直普遍支持禁放烟花爆竹的规定,全面禁放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济南环保立法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关注到了烟花爆竹具有的传统文化特性,使得立法过程充满人文关怀。
C.保护生态环境,关系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D.济南市《禁放规定》的成功推动,告诉我们环保措施的制定要因地制宜,不能生搬硬套。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建设生态文明已经是全社会的共识,百姓观念已发生了转变: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
B.中国全面补齐生态文明短板(全面开花并结出硕果),联合国环境署盛赞中国是全球沙漠治理的成效最大的国家。
C.我们只要更加重视生态环境这一生产力的要素,更加尊重自然生态的发展规律,保护和利用好生态环境,就能更好地发展生产力,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D.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实现这样的,根本性变革必须依靠制度和法治。
33
E.环保立法只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要听取民意,关注民情,因为只有市民的自觉才是城市文明最好的支撑。
3.根据材料,概括国家和地方大力推进环保采取的措施。
答案:1.A; 2.AD; 3.①树立绿水青山就是生产力的观念,全面推进环保。
②制定法律和最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法治环保。
③出台规定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并依靠群众,听取民意。
解析:1.“济南民众也一直普遍支持禁放烟花爆竹的规定”错误
2.B“成效最大的国家”错
C说法绝对化
E“只有市民的自觉才是城市文明最好的支撑”。表述片面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要着力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和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
教育部旅游管理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博士生导师马勇说:“要加快我国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领跑美丽中国建设,应该从破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视角展开,首先是实施生态旅游规划示范工程。我国生态旅游规划不仅要全面对接全城旅游规划,还应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精准扶贫和美丽乡村建设等进行对接,并率先在全国打造一批优秀的全城生态旅游示范市(县),示范城镇和示范乡(村),向全国推广,这样不仅能促进我国生态旅游的全城快速发展,还能推动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摘编自卢慧《生态旅游:助力美丽中国建设》,2017年12月4日《南方报》)
材料二:
建设美丽中国,我们需要关注的数据如下:
图一:我国资源人均占有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较
33
图二:主要国家CO2燃料燃烧排放情况
(资料来源于2012年12月13日《人民日报》)
材料三:
环保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干杰说,十八大以来,生态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和全局性变化。思想认识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5.7亿千瓦燃煤机组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累计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1800多万辆,11万多个村庄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近2亿农村人口受益;制度出台频度之密前所未有;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其中,2016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个区域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与2013年相比都下降30%以上。
(摘编自李干杰《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2017年12月5日《经济日报》)
材料四:
五十五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岛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的塞罕坝精神。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的一个生动范例。塞罕坝人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苦战精神,创造了一个人间奇迹,提供了一个中国读本,谱写了一部建设美丽中国的绿色史诗。
(摘编自《建设美丽中国的绿色史诗》,2017年9月20日人民网)
材料五: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有很大的探索性,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自然资源资产产权改革的确权和管理体制整合难度较大;有的改革落实需要修订相应法律法规;市场作用发挥得不够,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建立等。我们将按照十九大部署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坚持问题导向,加快改革落地,尽快补上制度短板和漏洞,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努力奋斗。
(摘编自《党的十九大举行第六场记者招待会:介绍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情况》)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图一反映我国资源人均占有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并且与世界平均水平的差距较大。
33
B.图一反映我国人均煤炭资源、人均水资源分别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三和四分之一。
C.图二反映我国的燃料燃烧CO2排放量仅仅低于美国,而高于俄罗斯、日本等其他国家。
D.图二反映主要国家燃料燃烧CO2排放量,从俄罗斯到法国的八个国家呈现递减的状况。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材料一中马勇就加快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旅游产业发展、领跑美丽中国建设提出了包括要实施生态旅游规划示范工程等的建议。
B.材料二就我国人均资源与世界平均水平作了比较,报道了主要国家燃料燃烧CO2排放情况,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值得关注的数据。
C.材料三中,李干杰指出了十八大以来,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变化。正是这一些变化倍添了国人建设美丽中国的信心。
D.材料四报道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五十五年艰苦奋斗,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谱写了一部建设美丽中国的绿色史诗。
E.五则材料均涉及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等内容,对建设美丽中国有着指导、借鉴或启迪意义。
3.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面临哪些困难和桃战?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1.B; 2.BD; 3.①自然资源产权改革的确权和管理体制整合有较大难度;
②有的改革落实需要修订相应的法律法规;
③市场作用发挥得不够;
④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建立等。
解析:1.“人均水资源”没有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应刚好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2.A“加快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于文无据;
C“正是这一些变化倍添了国人建设美丽中国的信心”无中生有;
E“均涉及”过于绝对。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均未涉及“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内容,材料五未涉及“绿色发展”的内容。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10月29日在北京胜利闭幕,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33
全会及其通过的《建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中国“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描绘出新蓝图。
“‘十三五’规划将是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布局后的首个五年规划,公报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列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并用很重的篇幅强调坚持绿色发展,释放出党中央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决心和信心。”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白重恩说。
(摘编自《新华网》)
材料二:
8月4日,中央电视台开始在新闻联播节目推出《塞罕坝生态文明建设范例启示录》系列报道。报道称,塞罕坝主动修复生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活标本。
三代人用了55年的时间,将昔日飞鸟不栖、黄沙遮天的荒原,变成百万亩人工林海。塞罕坝林场的有林地面积,由建场前的24万亩增加到目前的112万亩,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片人工林。森林覆盖率由12%提高到80%。实事证明,塞罕坝人越节制,大自然的回馈就越慷慨。如今,塞罕坝在涵养水源、净化水质、释放氧气等方面都发挥了重大作用,并每年将创造超过120亿元的生态服务价值。
今天的塞罕坝,绿水青山带来真金白银,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郁郁葱葱的林海,成为林场生产发展、职工生活改善、周边群众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
(摘自《人民日报》)
材料三:
中新网北京8月8日电(记者张尼)日前,第四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全面启动,督察组将分别进驻吉林、浙江、山东等8省份,这也标志着中央环保督察将实现对31省份的全覆盖。此前批次的督察中,已有3万多件环境问题举报已基本办结。新一轮督察风暴又将揪出哪些环保“顽疾”引发外界关注。
33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
材料四:
地球是你我共同的家园,建设美丽家园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一起参与、共同行动。我们每—个人都不能只当坐而论道的旁观者,而应成为躬身践行的参与者,从自己做起、从生活中—点一滴做起,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或许个人的力量是沧海一粟、微不足道的,但聚沙成塔、积土成山,众人汇聚起来的力量就是磅礴伟力,唯此就能绘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幽静宜人”的美丽中国图景,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摘录自《南方网》)
1.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第三批环保督察,共立案处罚8687家。由此可知,环保督察保持了高压态势,直指各地环保工作的真问题,毫不避讳。
B.中央环保督查组拘留405人,约谈6657人,问责4660人,把环保责任落到实处,这不是一场单纯的"问责风暴",更是一场深刻的"灵魂革命"。
C.中央的环保督察意见,一方面能够让中央以宏观视角对环保工作进行统筹监管;另一方面使督察对象从企业扩展到党政机关、公众,形成了全覆盖的环境治理模式。
D.日前,第四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全面启动,对剩余省区也正在进行督察,至此中央环保督查实现了全覆盖,环境治理永远在路上,严格执法一刻也不能放松。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33
A.生态文明在党的十八大上开始引起关注,既表明了国家坚定走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也向世界做出坚持绿色发展的庄严承诺。
B.三代塞罕坝人用青春与汗水铸就的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诠释着绿色发展的真谛,昭示着生态文明能建设更加美好的前景。
C.材料二和材料三从正反两面进行报道,材料二为国人呈现了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的活标本,材料三展示了中央环保督察的成效,给某些环保不作为乱作为的政府官员敲响了警钟。
D.从材料来看,只有坚持节约资源,加大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力度,才能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
E.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艰巨的民生工程,是造福千秋万代的事业,面对这一项神圣伟大的工程,每一个公民都应躬身践行,从点滴做起。
3.请根据上述材料,简要分析怎样才能使生态文明建设继续推进,取得更好的成绩。
答案:1.D; 2.BE; 3.①党中央继续坚持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落实具体目标;加大宣传,塑造生态文明建设的典型;进一步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监督管理,对环境污染实行严厉的法治。②地方政府切实贯彻中央部署,加大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力度,配合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监管。③百姓继续深入理解绿色发展理念,对美丽环境保有热切期待、对生态保护积极行动。
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的时候,首先应认真审题,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内容,认真辨析所给的选项,把文本的信息和选项进行比较,看选项有无改变文章的表述。D项,把未然当已然,“正在进行督察”不当,原文说得是“督察组将分别进驻吉林、浙江、山东等8省份”,还没有进驻这8个省份,因此督察工作也还未开始。
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辨析文章内容理解正误的试题。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A项,歪曲文意,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是高度重视,而不是开始引起关注。C项,以偏概全,环保不作为乱作为的不只是政府官员,还有某些企业和民众。D项,无中生有,材料并未提及“坚持节约资源”这一点。
33
3.试题分析:回答此题,要抓住题干中“怎样使生态文明建设继续推进”这句话,再在四个材料中仔细筛选相关内容,然后进行归纳概括。比如,根据“材料一”中“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一句,可归纳出答案第①点的“党中央继续坚持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根据“材料二”可归纳出答案第①点“加大宣传,塑造生态文明建设的典型”;根据“材料三”中可归纳出答案第①点的“进一步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监督管理,对环境污染实行严厉的法治”。根据材料二、三可以归纳出第②点。根据材料四可以概括出第③点。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提出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2015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指出:“我国节能环保市场潜力巨大,要把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新兴的支柱产业。”
什么叫支柱产业?产业产值达到GDP的2%,就可以作为支柱产业。2016年,我国GDP突破74万亿元,按照2%计算,支柱产业年产值应该在1.5万亿元左右。
2016年9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培育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主体的意见》,提出要推进“绿色环保产业不断增长,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
不过,在产业总产值之外,看一个产业是否足够强大,还要看产业中单个企业的产值。龙头企业对整个产业乃至国民经济的带动和影响作用是巨大的。国家发改委在上述《意见》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要“培育50家以上产值过百亿的环保企业”。从2016年的情况看,城投控股、光大国际、亿利洁能、三聚环保、启迪桑德等业内知名的上市公司,还没有一家产值能够达到百亿规模,72家知名环保公司总营收只有不到1700亿元。而同期,世界五百强企业——法国威立雅环境集团的营收已达239亿欧元,相当于1800亿元人民币。
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大规模地开展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努力提升环境质量,环保产业赶上了最好的发展时机。据环保部环境规划院测算,“十三五”期间,全社会环保投资将达到17万亿元,是“十二五”期间的3倍以上,环保产业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然而,环保产业要成为支柱产业,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瀚蓝环境总裁金铎认为,促进产业发展的动力来自两个方面。首先,必须通过提高环保标准和严格执法,倒逼出环保产业的市场空间。其次,在“倒逼”的同时,对节能环保方面表现优异的企业,政府要给予优惠,这样才能促进整个生产环节的绿色化。
近年来,环保产业发展中出现了一些无序现象。低价竞争导致企业利润率大幅下降,进而在治理环节偷工减料,不少环境治理企业甚至沦为集中排污地,令公众极端愤慨。已在业内摸爬滚打了近30年的金州环境集团董事长蒋超对此颇为感慨,他认为,国内环保产业竞争的无序,既损害了环保企业本身的利益,也损害了公众利益。
(摘编自孙秀艳《环保产业何时能成经济“台柱子”》)
材料二:
33
我国环保产业规模较小,中小企业众多,分布较分散,生产社会化协作尚未形成规模。环保行业与政策关系密切。环保产业是一个具有公益性,同时也是典型的政策驱动型的产业,其发展与国家的政策法规和政府干预、引导密切相关。环保行业不会随宏观经济的周期起落而相应变动,但其变动与政策出台情况紧密相关。
(摘编自《中国环保行业发展概况分析》)
材料三:
近年来环保板块营收增长表现
(摘编自《2017年环保产业上市公司年度报告》)
材料四:
2016年12月2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并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体现“绿色税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单行税法,这意味着我国施行了近40年的排污收费制度将退出历史舞台。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2013年到2015年,我国国务院非常重视把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
B.我国要把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为新兴的支柱产业,那么该产业年产值应在1.5万亿元左右。
C.我国已有城投控股、光大国际等节能环保产业的上市公司,2016年这些公司产值都没有过百亿。
33
D.据有关部门预测,“十三五”期间,全社会环保投资将快速增长,环保产业将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环保产业要成为强大的支柱产业,不仅其总产值要达到GDP的2%,而且龙头企业的产值也要大,要达到几百亿甚至千亿的规模。
B.从2016年的情况看,中国的知名环保公司虽然多,但中国的72家大型环保企业的总营业收入没有外国某一环保企业的营业收入多。
C.《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在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在我国法律史上有特殊意义,体现了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
D.近几年,环保产业中节能减排和环境修复板块营业收入增速强劲,反映出市场需求旺盛,其他板块营业收入表现较稳定。
3.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应采取怎样的对策?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1.B; 2.D; 3.环保产业规模较小,中小企业众多,分布较分散,生产社会化协作尚未形成规模;应培育龙头企业,打造环保产业园区。
环保产业是典型的政策驱动型产业;政府应加强环保立法和政策引导,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环保产业发展中出现了一些无序现象;应建立有序竞争的机制。
解析:1.扩大了范围。把材料中对2016年我国环保产业成为支柱产业的产值的估算,看成了所有年份我国环保产业成为支柱产业的产值应达到的数值
2.“其他板块营业收入表现较稳定”概括不准确,其他板块的营业收入的表现,有的稳定,有的下降,有的也有较突出增长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中国环境报: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你们在保护区建设的过程中,如何处理生态保护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温华军:目前就我们保护区来讲,发展与保护的关系还算是协调得比较好的。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前不久与保护区临近的市打算引进一个项目,是有关光伏发电和生态农业相结合的,在他们自己的土地上办这样一个企业,相关市级领导来征求保护区的意见。最后我们向他们解释,光伏发电产生光的污染,离保护区太近,对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相关市级领导在听到我们解释以后,回去开会经过讨论,放弃了原计划,最后在距离保护区几公里外的地方选址。
33
(摘编自《推进保护区建设,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中国环境报》)
材料二
1962年,一支几百人的造林队伍开始进驻塞罕坝的荒漠。55年来,几代林场人愈挫愈勇,终于把塞罕坝改造成112万亩的世界最大人工林。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北京东北方三百多公里外,就有这样一片奇迹般的凝翠之地。但很多老北京人都有感受,曾经困扰京城的沙尘暴,近些年越来越少光顾了,这样的变化背后,就有塞罕坝茫茫林海无言的功绩。当然塞罕坝的价值远远不止于此,它在旅游、苗木、风电、生态涵养等方面的总价值,已经很难用具体的数字形容。塞罕坝林场从荒到绿的这个创造历程,更是有着特殊的意义。
塞罕坝的绿色发展之路就像一个标本,印证了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新思想的科学性。党的十八大将“四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总体布局,进一步拓展为“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纳入,无疑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新思想的重要体现。塞罕坝生态优先、绿色引领的发展之路,与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因眼前利益而造成局部生态严重破坏,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塞罕坝的绿色传奇,以最生动的方式诠释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含义。
塞罕坝55年造林植草,最终实现生态与效益双丰收,以实践证明了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并不是不可调和的关系。绿水青山的确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就是惠及子孙后代的永续发展。
(摘编自于永杰《塞罕坝与祁连山,“这里面有很大的政治”》)
材料三
33
33
(摘编自《我国建成自然保护区2729个生物多样性保护络基本形成》)
材料四
不管自然保护区的类型如何,其总体要求是以保护为主,在不影响保护的前提下,把科学研究、教育、生产和旅游等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它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都得到充分发展。
自然保护区保留了一定面积的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統,可以为子孙后代留下天然的“本底”。这个天然的“本底”是今后在利用、改造自然时应遵循的途径,为人们提供评价标准以及预计人类活动将会引起的后果。
保护区是生物物种的贮备地,又可以称为贮备库。它也是拯救濒危生物物种的庇护所。
自然保护区是研究各类生态系统自然过程的基本规律、研究物种的生态特性的重要基地,也是环境保护工作中观察生态系统动态平衡、取得监测基准的地方。当然它也是教育实验的好场所。
自然界的美景能令人心旷神怡,而且良好的情绪可使人精神发,燃起生活和创造的热情。所以自然界的美景是人类健康、灵感和创作的源泉。
(摘选自《自然保护区管理学》)
1.下列关于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采访中所列举的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的情况,很好地印证了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之间协调发展的关系。
B.塞罕坝的生动实践证明了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之间能够协调发展,实现了生态修复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C.党的十八大将“四位一体”总体布局,进一步拓展为“五位一体”,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战略地位。
D.“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论断生动形象地阐释了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之间协调发展的关系。
2.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塞罕坝生态优先的发展之路与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局部生态严重破坏的事例作对比意在说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特殊意义。
B.塞罕坝现在实现了旅游、风电、生态涵养等方面的综合效益,其中,它的最大价值是减少了曾经多年困扰京城的沙尘暴。
33
C.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络基本形成,其中高等植物、脊椎动物、海洋生物分别为 35000、8000、28000余种,居世界第三位。
D.为保证2020年生物多样性丧失速度得到基本控制,我国将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如“加强基础能力建设”等七项工程。
E.上述四则材料都围绕一个共同的话题:生态保护区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目前在这方面我国已取得重大成就。
3.根据上面的材料,概括说明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和价值。
答案:1.C; 2.AD; 3.①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如旅游、风电等),
②保护自然本底,
③贮备物种,
④开辟科研、教育基地,
⑤保留自然界的美学价值(或:提供美景,陶冶情操等)。
解析:1.“首要战略地位”错,夸大其词。
2.B项,“它的最大价值是减少了曾经多年困扰京城的沙尘暴”错,原文为“远远不止于此”;
C项,只有“高等植物”占世界第三位;
E项,材料一、二围绕侧重生态与经济,材料三侧重生物多样性取得的成绩,材料四是阐述其意义。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7年1月开始,黄海浅滩区开始出现了零星漂浮的绿藻,这已是黄海浒苔绿潮连续11年爆发了;进入6月,同时又出现了马尾藻金潮和米氏凯伦藻赤潮,黄海“三潮”齐发。其出现的原因很复杂,从大的方向来说有两方面:一是海水富营养化,二是全球气候变化。哪种因素起到的作用更大目前尚不清楚,但是人类活动导致海水富营养化的责任不可推卸。
除了“彩潮”来袭,“海洋PM2.5”也是海洋环保的一大劲敌。微塑料和海漂垃圾被称为“海洋里的PM2.5”。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有超过800万吨塑料被遗弃在海洋,占海洋垃圾的80%,这一趋势如果持续下去,预计到2050年,海洋中塑料的总重量将超过鱼类总和。
(摘编自《半月谈》2017年第18期)
材料二
33
(摘编自《2016中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公报》)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湖、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2016年,全国近岸海域平均富营养化指数(E)为0.98。
材料三
当前,我国海洋治理体系构建正处于关键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从国际上看,2015年9月联合国大会通过《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将海洋和海洋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利用列为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核心的国际海洋秩序体系原则上明确各国可通过和平协商方式解决利益冲突和矛盾,但海上溢油、跨界污染、新型污染物、海洋酸化和海平面上升等问题已成为挑战海洋秩序发展的难点。从国内来看,海洋经济发展面临转型与结构性调整,正进入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的深化阶段。资源能源约束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科技革命、海洋权益维护,公民权利意识觉醒等对加快构建现代化海洋治理体系提出了迫切要求。
(摘编自《中国海洋报》2017年10月)
材料四
33
国家海洋局和科技部近日联合发布《全国科技兴海规划(2016 2020年)》,该规划为实现目标提出了“新引擎”“新动力”“新能力”:
——加快高新技术转化,打造海洋产业发展新引擎:推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高端化,推动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系列化,推动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工程化,推动海洋新材料适用化。
——推动科技成果应用,培育生态文明建设新动力:强化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技术应用,强化海洋环境保障技术应用,强化极地、大洋和海洋维权执法技术应用示范。
——构建协同发展模式,形成海洋科技服务新能力:构建创新成果源头供给网络,打造海洋产业集聚创新平台,强化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全面提升科技兴海服务能力。
“十三五”时期是实现海洋科技跨越式发展的最佳窗口期,必须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海洋科技资源配置,加强海洋调查观测,加快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促进海洋科技与海洋经济的紧密融合,引领形成海洋强国建设新局面。
(摘编自《中国海洋在线》2016年12月,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造成海洋污染的原因有两个方面,海水富营养化和全球气候变化,但哪个因素更大日前尚无定论。
B.较之2015年,2016年大部分大海洋的富营养化指数有所降低,但2017年黄海依然“三潮”齐发,有待治理。
C.构建海洋治理体系,各国可以通过和平协商的方式解决利益冲突,而国内正进入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的深化阶段。
D.全国科技兴海规划,主要提出了“新引擎”“新动力”“新能力”三方面的目标,并逐步细化科技兴海的每项要求。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全世界每年有超过800万吨塑料被遗弃在海洋,占海洋垃圾的80%,到2050年,海洋中塑料的总重量将超过鱼类总和。
B.东海尤其是上海海域的富营养化、跨界污染、海平面上升等问题,是目前国内及国际方面海洋治理的难点。
C.推动科技成果应用于海洋发展事业,强化海洋生态方面的环境保护,是“十三五”科技兴海规划的核心之处。
D.海洋强国建设的新局面,必须要依靠科技兴海战略,优化海洋科技资源配置,促进海洋科技与海洋经济的紧密融合。
33
E.科技兴海战略的强化程度,国际国内海洋治理整体体系的构建程度,决定了海水富营养化指数的降低程度。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我们在海洋环保方面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1.A; 2.BD; 3.国家:
①与国际联合,共同治理海洋跨界污染问题,尽可能地消除国与国之间的利益矛盾和冲突;
②配合“十三五”规划,制定相关制度规划;
③科技兴海,海洋环保治理向深层拓展。
个人:海洋环保治理,还需要依靠公众权利和责任意识的提升,每个人都应为海洋环保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A项错误,“造成海洋污染的原因有两个方面”说法错误,材料一中的原文是“从大的方向来说有两方面”。
B项正确,根据材料二的图表显示及对材料一内容的概括,可知分析正确。
C项正确,根据对材料三内容的概括,可知分析正确。
D项正确,根据材料四,可知分析正确。故答案为A项。
2.A项断章取义,“到2050年,海洋中塑料的总重量将超过鱼类总和”说法有误,没有将材料一中“这一趋势如果持续下去”考虑进去;
B项,依据材料二、材料三,分析现象和原因,可知正确;
C项,“核心之处”于文无据;
D项,依据材料四最后一段可知分析正确;
E项,说法过于绝对,海洋的治理,需要科技兴海,需要与国际合作,但这两者不一定起到决定性作用。故答案为B、D项。
3.本题考查概括内容要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做这类题时,首先要搜索答题区域,筛选相应的句子进行概括。本题答案主要集中在材料三、材料四,可以依据“从国际上看”“从国内来看”,以及国家的“兴海战略”这几方面来概括。另外,从材料三提到的“公民权利意识觉醒”也可看出,海洋治理问题,也需要个人意识的提升。把这些概括成点即可得出答案。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33
每天坚持用手机或相机,定时、定点拍摄,这是河南绿色中原环境保护协会“郑州空气一目了然”项目,项目于2015年1月启动,从初始王鹏一个人拍摄,到2016年多名志愿者接力拍摄,已经走过700多个日日夜夜,拍摄背景换成更具有地标意义的二七纪念塔。两年来无论风霜雨雪,严寒酷暑,志愿者们都初心不改。作为郑州民间空气质量观察项目的负责人,王鹏说:“两年来,通过项目团队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用照片记录了郑州的天空历史。相比数据,图片更加直观,给公众一个迅速了解郑州全年空气状况的窗口。”除了拍摄照片,志愿者们还将2016年郑州空气质量做成饼状图(见下图)等,对空气污染情况进行分析。
(摘编自2017年2月4日“郑州人民广播电台官方微博”)
材料二
据路透社1月3日消息,北京市环保局表示,2017年北京市PM2.5的平均浓度下降到每立方米58微克。2013年以来,政府下令北京市将PM2.5浓度降至60微克以下。此后,该市关闭了近2000家水泥厂、铸造和家具制造行业的工厂,还关闭了燃煤发电厂并淘汰了200多万辆高排放车辆。2017年10月份开始,北京及另外27个中国北方城市采取上述措施,以确保实现2017年的环保目标。
据德国Energiezukunft网站报道,自2017年10月初以来,由于未达到排放目标,中国数千家工厂和破旧的燃煤发电站关闭。这一措施旨在显著改善空气质量,尤其是在烟雾弥漫的首都北京。中国领导人已经宣布与肮脏的空气做斗争。尽管中国目前仍是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但近年来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出现了惊人的变化。随着《巴黎协定》的签署,政府首次承诺对气候保护目标进行约束性的措施。与此同时,可再生能源扩张目标甚至指向了超额实现气候目标。从2019年起,汽车制造商将不得不将其10%的汽车销售为电动汽车。此外,从2020年起,北京和其他三个城市将成为一个完全无碳的区域。许多新建燃煤电厂的建设项目将被放弃,并将在可再生能源的扩张中进行大规模投资。
据新西兰外交事务网站报道,中国政府已经派出100余个环保督察小组,进驻北京周围的二十多个城市,调查雾霾污染源,为当地政府建言献策,携手解决困扰北方地区的雾霾问题。
33
(摘编自2018年2月6日《北京晚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州空气一目了然”是民间空气质量观察项目,参加此项目的志愿者们用实时拍摄的形式的形式让公众了解郑州全年空气状况。
B.从2016年郑州空气质量级别天数看,轻度污染天气的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优良天气,重度污染天气所占比例最小。
C.路透社报道突出了2017年北京市PM2.5的平均浓度下降的准确数字,显示出2013年以来政府指令的环保目标已经完成。
D.德国Energiezukunft网站报道,为了达到排放目标,显著改善空气质量,2017年10月初以来,中国政府加大了治霾力度。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中,志愿者用图片和饼状图的形式反映所在城市空气质量,对空气污染情况进行分析,较之过去数字报道,更直观形象。
B.路透社和德国 Energiezukunft网站的报道都关注到北京市治污的措施和空气质量达标的成效,说明它们的看法和报道角度一致。
C.面对中国截至目前仍是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这一严峻现实,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承诺为实现气候保护目标实行约束性措施。
D.中国政府勇于兑现承诺,近年来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出现了惊人的变化,2020年北京和其他三个城市将成为完全无碳区域。
3.怎样才能确保我国治理大气污染取得良好效果?请根据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B; 2.B; 3.①由政府发布可行性行政命令。
②各地各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减排治污,发展新能源。
③广大民众提高环保意识,自觉自愿做环保卫士。
解析:1.“重度污染天气所占比例最小”理解有误,应是“严重污染天气所占比例最小”。
2.“报道角度一致”分析有误,德国网站主要从中国政府角度报道,突出减排措施和发展新能源的目标。
10、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33
数据统计显示,全世界垃圾年均增长速度为8.42%,而中国垃圾增长速度超过了10%。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累积堆存量已达70亿吨。目前,全国已有2/3的大中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且有1/4的城市已没有合适场所堆放垃圾。
国内外广泛采用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卫生填埋、焚烧发电等。其中,继传统的卫生填埋之后,考虑到垃圾增量、土地资源紧张、循环利用等因素,不少国家开始加大焚烧发电的规划。从20世纪70年代起,一些发达国家便着手通过焚烧垃圾来发电。据统计,目前日本、丹麦、瑞士等国家的生活垃圾焚烧率达到70%—80%。
受技术和工艺制约,焚烧垃圾发电时产生的有毒废气如果得不到有效处理,将严重威胁居民生命健康,这也是居民担忧并导致焚烧厂建设受阻的原因。另外,垃圾发电原理是将纸张、塑料、菜叶等生活垃圾经过分拣、干燥等工序处理后,进行高温焚烧,将焚烧中产生的热能转化为高温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发电所需助燃物量大。世界上采用垃圾焚烧的城市中约有一半城市没有做到垃圾完全分类。
给垃圾分类是解决垃圾问题的有效手段,也是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在我国,垃圾分类仍然存在很大困难。一方面,巨型垃圾场内建筑垃圾与生活垃圾混倒,没有进行必要的分类,使垃圾处理难度加大;另一方面,民间自发的拾荒大军,虽在一定程度上变废品为资源,但大多是无照经营,缺乏规范和检验,使垃圾在捡拾、收集、运输、加工过程中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
(取材于霍文琦《直击城市垃圾之困》)
材料二
构成“传统垃圾”的物质大多是大自然在自身的漫长演化中产生出来的,来于自然,也容易回到自然,所以传统垃圾即使存在问题,也是局部的、缓慢的;构成现代垃圾的物质则大多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制造出来的,这些物质在自然界缺少与之对应的微生物,难以降解。因而,垃圾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污染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是科技广泛应用的结果。
近年来,垃圾问题全面爆发,频频成为新闻头条。这表明工业文明的惯性过于强大,及时转向生态文明,人类文明或许才能得以延续。生态文明不可能是工业文明的简单延续,而是超越工业文明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的建设要具备两个前提:一是要对工业文明进行全面批判,二是要从各个传统文明中汲取滋养。很多非政府环境组织成员联合成立了国际性的“零废弃联盟”,在全球范围内推广“零废弃”理念,以减少垃圾的产生。
(取材于田松《在生态文明形态下解决垃圾痼疾》)
材料三
33
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起,发达国家为提高综合经济效益、避免环境污染而以生态理念为基础,重新规划产业发展,提出了新型的循环经济发展思路。垃圾中的大多数成分是可以利用的资源,垃圾减量化的目标应放在综合利用上:即先把垃圾分类,再将不同类别的垃圾利用起来,形成再生资源。分开就是资源,混合就是垃圾。当前严峻的环境危机迫使人们对垃圾处理展开一场更加深入的绿色革命。用循环经济的思维对垃圾进行综合利用,使垃圾资源化,生产再生产品,才是垃圾处理的必然趋势。
垃圾危机也可变成商机。据有关报道,德国一些企业能提供从收集、运输到再利用的服务,营业额丰厚;瑞士环保产业拥有欧洲最先进和最高效的垃圾再循环处理系统,进口国外的垃圾,经回收处理后,赚取高额回报。这让我们看到垃圾处理的一线曙光。
(取材于赵章元《用循环经济思维处理垃圾》)
1.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数据统计显示,中国垃圾增长速度过快,城市生活垃圾累积堆存量极高,不少城市垃圾围城。
B.基于垃圾增量、土地资源紧张、循环利用等方面的思考,一些发达国家通过焚烧垃圾来发电。
C.焚烧垃圾发电对技术要求很高,产生的有毒废气威胁居民生命健康,是发达国家的无奈选择。
D.在发达国家通行的垃圾分类法,出于种种原因在我国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并不能够很好地实施。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工业文明造成垃圾问题全面爆发,超越工业文明的新的文明状态——生态文明或许可以使人类文明得以延续。
B.很多政府联手成立了“零废弃联盟”,在全球范围内推广“零废弃”理念,批判工业文明,减少垃圾的产生。
C.垃圾减量化的目标应放在综合利用上:即先把垃圾分类,再将不同类别的垃圾利用起来,形成再生资源。在我国,垃圾分类仍然存在很大困难。
D.德国一些企业能提供从收集、运输到再利用的服务,营业额丰厚;瑞士环保产业把回收的垃圾经再循环处理系统处理后,赚取高额回报。垃圾危机也可变成商机。
3.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概述解决城市垃圾之困的主要办法。
答案:1.C; 2.B; 3.①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焚烧发电,变废为宝;
②建立生态文明,倡导“零废弃”理念,减少垃圾产生;
33
③用循环经济模式处理垃圾问题,使垃圾资源化。
解析:1.材料一“焚烧垃圾发电时产生的有毒废气如果得不到有效处理,将严重威胁居民生命健康。”
2.材料二是说很多非政府环境组织成员成立了国际性联盟。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天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漫延。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
(摘编自《垃圾变资源!这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类》,2017年4月5日新华网)
材料二:
笔者所在的小区,居民楼前三个垃圾桶分别表示出应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餐厨垃圾。可是大多数居民还是把垃圾混杂在一起,一扔了之。问及原因时,有人说:“我辛辛苦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运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
33
这种现象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给出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但是,这一方案即便再科学合理,如果缺乏全民动员、全民参与,也难以由蓝图变为现实。我们应当认识到,生活垃圾虽然有资源属性,但污染属性更不可忽视。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就是随意丢弃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垃圾分类是我们作为“污染者”的基本责任,责无旁贷。当然,各地政府同样不能以“居民没有分类”“缺乏资金”等理由拖延、观望,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政府主导,根据本地特点,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体系建设,同时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国民素质的提升和垃圾处理设施的进步,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重要的是,居民和政府快把自家的“门前雪”打扫干净吧!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形成合力,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垃圾分类前景可期。
(摘编自刘毅《垃圾分类应自扫门前雪》,2017年5月6日《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民众对垃圾分类认知与实践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多数民众都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而50.9%的民众"仅了解常见的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
B.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与实践情况大致吻合,基本不了解和从未进行分类的都是少数。
C.有些居民不是缺乏垃圾分类意识,而是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挫伤了他们分类的积极性。
D.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是我国以往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的主要原因。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揭示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对民众的认知与实践情况作了统计;材料二分析了垃圾分类难以有效推进的原因并提出破解之道。
B.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制约着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有助于形成舆论氛围,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
C.针对一些地方政府常以各种理由对垃圾分类工作拖延、观望的情况,《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 制定了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33
D.《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发布,明确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总体规划,具有重要的新闻价值,受到主流媒体的关注。
3.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1.D; 2.A; 3.①居民平时要强化垃圾分类意识,坚持垃圾分类存放、投送。
②政府要负起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责任。
③居民和政府要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形成合力。
解析:1.解答此题,应先仔细阅读各选项表述文字,然后在文本中找到相应的的答题区间,再认真加以比较,明辨正误。题中,根据“材料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的说法可知D项说法错误。
2.这是一道考查对文本材料进行分析并加以评价的能力的题目。解答此题,应先仔细阅读各选项表述文字,然后在文本中找准相应的答题区间,再认真加以比较,明辨正误。答题时要认真阅读各选项内容,再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考查各选项说法是否合乎文本实际,是否正确。试题分析:题中,A项说法合乎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
B项,根据“材料二分类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的说法,可知该项“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制约着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说法错误,且“新闻媒体宣传报道,有助于形成舆论”无根无据。
C项相关的内容在材料二第三段,其中与《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相关的内容并没有说此方案“制定了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由此可知此项错误。
D项相关的内容同样在材料二的第三段,其中只说“《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给出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并无具体内容的说明,所以此项也是错误的。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10月29日在北京胜利闭幕,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全会及其通过的《建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中国“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描绘出新蓝图。
“‘十三五’规划将是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布局后的首个五年规划,公报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列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并用很重的篇幅强调坚持绿色发展,释放出党中央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决心和信心。”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白重恩说。
33
(摘编自《新华网》)
材料二
8月4日,中央电视台开始在新闻联播节目推出《塞罕坝生态文明建设范例启示录》系列报道。报道称,塞罕坝主动修复生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活标本。
三代人用了55年的时间,将昔日飞鸟不栖、黄沙遮天的荒原,变成百万亩人工林海。塞罕坝林场的有林地面积,由建场前的24万亩增加到目前的112万亩,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片人工林。森林覆盖率由12%提高到80%。实事证明,塞罕坝人越节制,大自然的回馈就越慷慨。如今,塞罕坝在涵养水源、净化水质、释放氧气等方面都发挥了重大作用,并每年将创造超过120亿元的生态服务价值。
今天的塞罕坝,绿水青山带来真金白银,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郁郁葱葱的林海,成为林场生产发展、职工生活改善、周边群众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
(摘自《人民日报》)
材料三
中新网北京8月8日电(记者张尼)日前,第四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前面启动,督察组将分别进驻吉林、浙江、山东等8省份,这也标志着中央环保督察将实现对31省份的全覆盖。此前批次的督察中,已有上万人被问责。新一轮督察风暴又将揪出哪些环保“顽疾”引发外界关注。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
材料四
地球是你我共同的家园,建设美丽家园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一起参与、共同行动。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只当坐而论道的旁观者,而应成为躬身践行的参与者,从自己做起、从生活中一点一滴做起,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或许个人的力量是沧海一粟、微不足道的,但聚沙成塔、积土成山,众人汇聚起来的力量就是磅礴伟力,唯此就能绘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幽静宜人”的美丽中国图景,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摘录自《南方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并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列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
33
B.塞罕坝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场后林场三代人用了55年时间植树造林112万亩,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范例。
C.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力度空前,堪称“风暴”,并将实现对全国31省份的全覆盖。此前各批次的督察取得了显著成效,第四轮督察又已全面启动。
D.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民生工程,政府有责,人人有责,面对这一项神圣伟大的工程,每一个公民都不能缺位,没有谁是旁观者。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说明,从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到生态文明的总体规划,中央的顶层设计和科学布局为美丽中国建设描绘出了一幅宏伟蓝图。
B.材料二和材料三报道的角度有所不同:材料二着重树立生态文明的正面典型,提供示范;材料三是通过一系列数字展示中央环保督察的成效。
C.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塞罕坝带来了巨大的生态效益:涵养水源、净化水质、释放氧气等,创造了超过120亿元的生态服务价值。
D.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严厉的法治作有力的保障,材料三的一系列数字既展示了中央环保督察的成效,也反映出当前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请结合以上材料分析概括取得这些成绩的原因。
答案:1.B; 2.C; 3.①党中央对坚持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科学决策,制定了具体目标,对建设美丽中国有坚定的决心;②地方政府切实贯彻中央部署,加大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力度;③对环境保护建立了严格的制度,对环境污染实行严厉的法治;④百姓对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理解、对美丽环境的热切期待、对生态保护的积极行动。
解析:1.B项的“用了55年时间植树造林112万亩”的说法不准确。原文为“由建场前的24万亩增加到目前的112万亩”。
2.C项,“创造了超过120亿元的生态服务价值”的说法不准确,原文是每年将创造超过120亿元的生态服务价值。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