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练习(含解析20套)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9年高考历史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练习(含解析20套)》 共有 2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现代中国的政治与对外关系 ‎1.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说明本次会议(  )‎ A.代行立法机构的职权 B.暂行中央政府的职责 C.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确定了社会主义原则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1949~1954年政协代替人大行使职能,人大是中国的立法机构,故A项正确;暂行中央政府职责错误,故B项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于1954年,故C项错误;1949年确立的原则是新民主主义原则,故D项错误。‎ ‎2.中国是一个政府主导型国家,引入和倡导协商民主,建构公共协商机制,通过各方平等自由的对话讨论和协商的过程,达到利益表达、利益协商和利益实现,应是当前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首选价值。这一民主政治制度初步建立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提出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答案】B ‎3.五四宪法起草时,毛泽东为高级干部开列了阅读资料,包括1936年苏联宪法、1953年罗马尼亚宪法、1952年波兰宪法、德国宪法、1946年法国宪法、捷克宪法、旧中国1913年天坛宪法、1923年曹锟宪法、1946年蒋介石宪法等。这主要体现了五四宪法(  )‎ A.深受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 B.是社会主义宪法的集大成者 C.超越了国家与社会形态差异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D.科学融合了国际与历史经验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材料中没有提及1954年宪法制定时的国际形势,故A项错误;材料中提到的宪法有一些是资本主义宪法,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以得出五四宪法科学融合了国际与历史经验,超越了国家与社会形态差异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D项正确。‎ ‎4.毛泽东在强调人民政协的作用和性质时讲道:“人大和国务院是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管理机关,如果把人民政协也搞成国家权力机关,就成为二元论了,这样就重复了、分散了。”材料意在说明(  )‎ A.人民政协已没有存在的必要 B.人大与政协职责应各有侧重 C.政府决定健全民主集中制度 D.国家要放弃多党合作的制度 ‎【答案】B ‎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法制建设任务,一方面是彻底废除国民党时期的旧法,另一方面进行了新法的创建,如制定了临时宪法《共同纲领》,起草了《刑法大纲》《诉讼程序通则》《公司法》等。这些法制工作的开展(  )‎ A.使国家管理实现了有法可依 B.保障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 C.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D.表明以法治国成为国家意识 ‎【答案】D ‎【解析】据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法制建设任务,一方面是彻底废除国民党时期的旧法,另一方面进行了新法的创建,如制定了临时宪法《共同纲领》,起草了《刑法大纲》《诉讼程序通则》《公司法》等”得出这些法制工作的开展表明以法治国成为国家意识,故D项正确。‎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6.1973年,根据周恩来指示,国家计委提出:在今后三五年内,从国外进口一批技术先进的成套设备与单机,价值43亿美元。在当时被称为“四三方案”。这一方案(  )‎ A.属于“文化大革命”促进经济的体现 B.说明领导人有了对外开放的初步设想 C.是各级干部群众抵制“左”倾的结果 D.说明中央对国民经济进行了全面调整 ‎【答案】C ‎【解析】文化大革命对经济造成很大的冲击,故A项错误;虽然材料有“从国外进口一批技术先进的成套设备与单机”的想法,但并不能判断是对外开放,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1973年,根据周恩来指示”可知,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周恩来主持日常工作,抵制文革出现的错误,故C项正确;在文革时期,周恩来不可能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整顿,故D项错误。‎ ‎7.1980年邓小平在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时说:“我们这个国家有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缺乏社会主义的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法制。现在我们要认真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社会主义法制。”为此(  )‎ A.全国各地开始实行普选人大代表制度 B.中共提出“长期共存,相互监督”方针 C.人民政协完成参政议政的职能转换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加紧全面立法工作 ‎【答案】D ‎8.1950年5月蒋介石在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中提出对大陆“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1979年元旦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也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争取和平统一”。这两份《告台湾同胞书》都(  )‎ A.有利于国家的和平统一 B.反映了国共关系走向缓和 C.以“一个中国”为前提 D.说明了国共两党对抗激烈 ‎【答案】C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解析】根据材料“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不利于和平统一,故A项错误;第一份材料反映了国共关系的对立,故B项错误;无论武力统一,还是和平统一,都只统一在一个中国之下,故C项正确;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反映了关系走向缓和,故D项错误。‎ ‎9.1949年,在中国外交部成立大会上,周恩来说:“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要有独立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此言论表明新中国(  )‎ A.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并发挥作用 B.强调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C.决定采取“一边倒”的对外政策 D.在独立自主基础上建立新型外交关系 ‎【答案】D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外交部副部长周南说:“20世纪60年代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大批非洲国家独立,而且加入了联合国,他们和中国互相支持。”下列历史事件能够体现这一状况的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日内瓦会议的召开 C.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D.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 ‎【答案】C ‎【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在20世纪50年代,故A项错误;日内瓦会议的召开是在50年代,故B项错误;中国在1971年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60年代后大批非洲国家独立,加入联合国,他们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C项正确;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是在21世纪,故D项错误。‎ ‎11.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开始向正常化的方向发展。苏联领导人认为,中国真的是想要进攻自己,所以苏联停止了一切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计划,一切的财政都为了巩固国防。材料表明中美关系的改善(  )‎ A.是不同意识形态相互对立的结果 B.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是引起冷战格局瓦解的原因之一 D.有助于苏联的经济发展 ‎【答案】C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解析】苏联为应对中美关系改善“停止了一切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计划,一切的财政都为了巩固国防”,导致国内经济进一步下滑,社会矛盾尖锐,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故C项正确。‎ ‎12.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材料 结论 A ‎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我国确认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文革”期间,我国未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遭到彻底破坏 C ‎1982年,中共确立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形成 D ‎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获得通过 我国基层民主得到加强和扩大 ‎【答案】D ‎1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成就斐然,其中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上所取得的突出成就是(  )‎ A.确立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在各地普遍推行村民选举制度 C.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写入宪法 D.恢复中央到地方各级党政机关 ‎【答案】B ‎【解析】新中国成立之初就确立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写入宪法,故A、C项错误;改革开放后,在各地普遍推行村民选举制度是这一时期民主建设的突出成就,故B项正确;文革结束就已经恢复中央到地方各级党政机关,故D项错误。‎ ‎14.‎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和人民痛定思痛,努力推动民主法制各项事业的重建和健全。1981年时,最迫切的政治任务是(  )‎ A.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完善政治协商制度 C.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 D.筹备和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答案】A ‎15.香港回归中国之际,阿根廷总统梅内姆表示要仿效香港的“一国两制”方式和平解决马岛主权问题。这主要表明“一国两制”(  )‎ A.符合中阿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B.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新模式 C.是反对殖民统治的有效方式 D.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香港回归中国之际”,香港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马岛主权也是阿根廷历史遗留问题,而“一国两制”不是解决两国问题的,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在香港回归之际,阿根廷利用中国的“一国两制”来解决马岛主权问题,故B项正确;“一国两制”是解决一个国家内的统一问题,不是反对外来殖民统治的有效方式,故C项错误;一国两制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故D项错误。‎ ‎16.台北市市长柯文哲提出以“互相认识、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互相合作”来“取代‘九二共识’”。其意在(  )‎ A.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B.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C.回避“一个中国”的原则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D.与大陆进行政治对抗 ‎【答案】C ‎17. 1954年,中、苏、美、英、法等有关国家外长,在瑞士的日内瓦举行会议,讨论朝鲜问题与印度支那问题。中国在会议上积极活动,推动会议成功,提高了国际声誉。以下关于日内瓦会议说法正确的是(  )‎ A.会议成功推动美国侵略者退出印度支那地区 B.会议达成和平公约,推动朝鲜战争双方停战 C.中国提出合理建议推动印度支那问题和平解决 D.会议直接促成中国与亚非国家兴起新的建交高潮 ‎【答案】C ‎【解析】会议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长达八年的殖民战争,故A项错误;朝鲜战争结束是在1953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当日内瓦会议陷于僵局的时候,周恩来就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提出六点建设性意见,推动了会议的进展,故C项正确;中国与亚非国家兴起新的建交高潮是在亚非万隆会议后,故D项错误。‎ ‎18.新中国成立初期体现我国“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的外交政策是(  )‎ A.“一边倒” B.不结盟政策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答案】C ‎【解析】“一边倒”是倒向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与“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不符,故A项错误;不结盟政策和推进新型区域合作是改革开放后提出的外交政策,与新中国成立初期不符,故B、D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的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原则,体现了“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故C项正确。‎ ‎19. 1955年亚非会议上,形成了“团结、友谊、合作”的万隆精神,拉开了南南合作和不结盟运动的序幕,当时万隆会议(  )‎ A.推动了亚非各国在实现政治独立斗争中相互支持 B.实现了亚非发展中国家间的技术合作和经济合作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C.建立起亚非国家联合反殖反帝反霸区域政治集团 D.形成为亚非国家开放的多边贸易区域性官方论坛 ‎【答案】A ‎【解析】周总理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被与会各国广泛接受、认可,增进了各国的政治互信,故A项正确;万隆会议的成果重在政治层面的相互信任、支持而非经济领域的合作,故B项错误;万隆会议践行了反殖反帝反霸的国际政治斗争准则,并未建立区域性的政治集团实体,故C项错误;万隆会议并未建立区域性的官方论坛,故D项错误。‎ ‎20.右图是1971年7月周恩来会见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的著名照片。此次会谈双方讨论的主要问题有(  )‎ ‎①邀请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 ②尼克松访华的具体日期及准备工作 ‎ ‎③就中美双方关心的问题进行交谈 ④商讨《中美建交公报》的具体内容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21.下面两幅图片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的外交关系。图二反映的外交关系与图一的不同在于(  )‎ A.缔结军事同盟 B.坚持独立自主 C.加强友好磋商 D.结伴而不结盟 ‎【答案】D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22. 1985年邓小平说:“现在世界上真正的大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这里的“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是指(  )‎ A.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问题 B.美苏争夺全球战略资源的问题 C.制约中国西部开发问题 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较量问题 ‎【答案】A ‎【解析】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关切到每个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具有普遍性,故A项正确;美苏争霸和中国西部问题都是部分国家和地区的问题,不能影响全世界每个地区,故B、C项错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较量问题不牵涉第三世界,故D项错误。‎ ‎23.1979年1月30日,邓小平访问美国期间在向参、众两院议员解释中国政府对台湾的方针时说:“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这反映出(  )‎ A.中国政府对台湾政策的重大变化 B.“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基本成型 C.国共第三次合作的条件渐趋成熟 D.中美两国间的最大障碍已解决 ‎【答案】A ‎【解析】1979年中国政府对台湾的政策,由“解放台湾”到“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标志着对台湾政策的重大变化,故A项正确。‎ ‎24.2012年以来,国家正式启动“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这是一项由教育部、发展改革委、国家民委、财政部、人事部等五部委联合实施的人才培养计划。这一计划的启动说明(  )‎ A.民族自治区自治权从此有了国家保障 B.落实民族平等和发展政策须与时俱进 C.少数民族地区已率先完成了义务教育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D.当前民族政策的贯彻表现为人才培养 ‎【答案】B ‎【解析】培养少数民族的人才,有利于少数民族的发展,体现了民族的平等,故B项正确;A、D项说法太绝对。‎ ‎25. “两岸双方应恪守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立场,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在此基础上求同存异。”“求同存异”中的“异”的本质内涵是指(  )‎ A.不同的国情 B.不同的社会制度 C.不同的经济水平 D.不同的生活习惯 ‎【答案】B ‎【解析】“异”的本质内涵是指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26.下面这幅漫画讽刺了个别官员违背了中国当下的哪项民主制度(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村民自治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案】C ‎27.为了制定1954年宪法,毛泽东要求各位中央政治局委员及在京各中央委员阅看一些主要参考文件:‎ 国别 宪法 苏俄(联)‎ ‎1918年宪法;1936年宪法 中华民国 ‎1913年天坛宪法;1923年曹锟宪法;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 法国 ‎1946年宪法 其它 罗马尼亚、波兰、德国、捷克等国宪法 材料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草案起草工作的特点是(  )‎ A.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B.具有世界眼光与历史视野 C.与资本主义宪法区别明显 D.深受“一边倒”外交的影响 ‎【答案】B ‎28.1949年10月11日晚,周恩来拜访民主人士黄炎培时说:“这不同于旧社会做官,现在是人民的政府,不是做官是做事,是为人民服务。在政治协商会议上,由各党派斟酌制定了《共同纲领》,这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剧本,我们自己有了剧本,自己怎能不登台去唱呢?”关于“剧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1946年的政治协商会议上通过 B.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C.体现了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的方针 D.规定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性质 ‎【答案】B ‎【解析】从新中国成立到1954年宪法颁布前,它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所以本题选B项。‎ ‎29.1931年11月以来,人民习惯称毛泽东同志为“毛主席”。其中毛泽东同志1954年当选的“主席”与新中国成立时当选的“主席”含义不同。这主要是基于(  )‎ A.政党和政府的区别 B.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 C.执政理念的更新 D.所有制性质的根本变化 ‎【答案】B ‎【解析】这两个“主席”的变化,体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国家到社会主义国家的演变。所以本题选B项。‎ ‎30.通常情况下,修改宪法都以前一部宪法为基础。1982年,我国修订宪法时,邓小平等一些领导人主张不能以1978年或者1975年宪法为基础,而应该以1954年宪法为基础进行修订。这一主张从侧面说明(  )‎ A.1954年宪法确定的若干原则一度被破坏 B.“文化大革命”期间宪法修订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 C.新时期法制建设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 D.宪法的修订要敢于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答案】A ‎31.1949年到1952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在政治领域发生的重大变动和变革不包括(  )‎ A.全国领土已基本解放 B.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C.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初步建立了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制度 ‎【答案】C ‎【解析】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故C项与题干时间不符合。‎ ‎32.下图反映的两种政治制度,其最主要的区别是(  )‎ A.实施群体不同 B.享受权利不同 C.社会制度不同 D.主要作用不同 ‎【答案】C ‎【解析】图片反映了西藏和澳门的政治制度,西藏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而澳门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故选C。‎ ‎33.《共同纲领》第二十五条:“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这一规定主要体现了下列哪一外交政策(  )‎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一大片”‎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各项条款和协定……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可知是重新建立新中国的外交,故A项正确。所以本题选A项。‎ ‎3‎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4.历史学者沈志华对联共(布)中央政治局会议每年数百个讨论的问题及做出的决议进行粗略统计发现,其中直接涉及中国或中共的议题,1945~1948年每年只有4~5个,最多时也没超过7个,而1949年便陡然增加到70个。这说明(  )‎ A.亚洲太平洋地区已经成为冷战的焦点 B.《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已开始生效 C.中国在苏联国际战略中地位不断提升 D.美苏争霸呈现出美攻苏守的基本态势 ‎【答案】C ‎【解析】材料中涉及中国议题增加表明了苏联对中国的重视,体现了中国在苏联国际战略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故C项正确。‎ ‎35.1978年7月,中国政府停止了对两个社会主义国家越南和阿尔巴尼亚的无偿援助;10月,邓小平访问日本,《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正式生效;12月16日,中美发表建交联合公报。上述外交行为反映出(  )‎ A.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B.新时期我国外交逐渐摆脱僵化意识形态的束缚 C.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直接影响中国的外交方针 D.中国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全面恶化 ‎【答案】B ‎36.下列对三幅图片展现的共同信息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B.中国奉行友好结盟和平外交政策 C.中国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合作 D.中国倡导建立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答案】A ‎【解析】题干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中国积极参与不同层面的合作活动,故A项正确。‎ ‎3‎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7.《人民日报》评论一次国际会议说:国家不分大小强弱,在国际关系中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它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应该得到尊重,而不应受到侵犯。……任意摆布亚非人民命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次会议最引人注目的是(  )‎ A.新中国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 B.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C.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答案】B ‎38.有学者认为:“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该观点依据的史实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 B.参加万隆亚非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政策 ‎ D.参加日内瓦会议 ‎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理解。新中国成立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日益成为国与国之间解决利益、纠纷的国际准则。‎ ‎39.下面饼状图反映了对1949~2013年《人民日报》有关援助情况的报道的统计。据此可推断出(  )‎ A.中国与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B.中国援外以经济实力为依托 C.中国为多极格局中重要力量 D.中国是个负责任的世界大国 ‎【答案】D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国援外的比例占大多数,这说明中国是个负责任的大国,故D项正确;A、B两项材料无法体现;C项错误,错在“多极格局”。‎ ‎40. 1954年10月5日,董必武向中共中央递交的专题报告中提出:应加紧在中科院设立法学研究机构,建议由中国政治法律学会担负具体筹备责任。此报告的背景是(  )‎ A.社会主义制度已基本建立 B.国家正在准备制定新的宪法 C.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急需法律保障 D.中央提出了发展科学文化的“双百方针”‎ ‎【答案】C ‎41.政治民主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中国的民主法制化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某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人民民主专政。  ‎ ‎——摘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第65页》‎ 材料二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材料一中的“某纲领”的名称是什么?材料二中的1954年宪法是哪次会议上制定的?该宪法体现了什么原则?‎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949年到1956年,新中国建立了哪三大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3)根据材料三,在邓小平这一思想观点指导下,中国出现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转折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此标志性事件有何意义?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的治国理念是什么?‎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答案】(1)纲领的名称:《共同纲领》。‎ 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原则: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2)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事件:十一届三中全会。‎ 意义: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政治建设的新时期。‎ 治国理念:依法治国。‎ ‎4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苏关系恶化后,中国面临巨大的压力,为寻求出路提出了“四三方案”。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20世纪70年代初向美国、联邦德国、法国、日本、荷兰、瑞士、意大利等西方国家大规模引进成套技术设备的计划。中国利用“四三方案”引进的设备,结合国产设备配套,兴建了26个大型工业项目,总投资约200亿元人民币,至1982年全部投产,成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1972年至1978年成套设备引进建设规模表(部分)‎ 项目 投资 ‎(亿元)‎ 设计能力 引进国家 宜昌湖北化肥厂 ‎2.45‎ 合成氨30万吨,尿素48万吨 美国、荷兰 北京石油化工总厂 ‎23.70‎ 乙烯30万吨、高压聚乙烯18万吨、聚丙烯8万吨 日本、联邦 德国、美国 上海石油化工总厂 ‎20.79‎ 化纤原料10.8万吨、化学纤维5.2万吨 日本、联邦 德国 天津大港电厂 ‎4.50‎ 发电机组32千瓦 意大利 武钢1.7米轧机工程 ‎38.9‎ 热轧钢板300万吨、冷轧钢板100万吨,硅钢片7吨 日本、联邦 德国 从材料中提炼一个主题,并至少从三个角度对提炼的主题进行说明。(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主题:中美关系的改善为以后改革开放提供了条件。‎ 说明:①毛泽东决定同美国改善关系,批准引进技术设备,为以后改革开放提供了政策和思想权威。②中美关系的改善推动了同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外交关系的改善,为以后改革开放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③大型成套设备的引进投产,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为以后改革开放提供了事实依据。④中美关系的改善也有利于祖国的和平统一。‎ ‎43.教科书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不同时期的教科书因多种因素的制约会存在许多差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会是资产阶级和地主控制的,因为按照宪法规定,必须有一定财产的人才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最高法院曾多次帮助美国资本家,宣布工人罢工为非法,残酷地镇压革命的工人。……这部宪法(1787年宪法)保障了美国有产阶级的利益,它可耻地保存奴隶制度,把种族歧视固定下来,使广大的劳动者失去了起码的政治和经济权利。它所宣布的“自由”为的是种植主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巩固,实为剥削的自由。‎ ‎——摘自《世界近现代史》(高级中学课本)人民教育出版 社1958年版上册 材料二 美国宪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宪法所确立的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共和制等原则,为美国在此后两百多年间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也为后来许多国家所效法。美国开国元勋们的初衷并非设计一个完美无缺的国家制度,他们当时关心的是如何建立一个有效但又受到约束的政府,以挽救危机中的邦联。1787年宪法……因此带有一些明显缺陷。例如,在奴隶制问题上,虽然宪法明确阐明了主权在民原则,但在宪法批准后,只是拥有一定财产的白人男性才有选举权。‎ ‎——摘自《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Ⅱ)‎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比较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个版本的教科书对美国政治制度态度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所指出的不同之处应明确清楚;原因可以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合理充分。)‎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答案】(1)不同:材料一批判、否定美国的政治制度。材料二肯定美国政治制度的优势又指出其局限性。‎ ‎(2)原因:所处的时代不同。前者处于冷战时期,中美两国全方位对抗,我国左倾思想开始泛滥,教科书编者被意识形态左右;后者冷战结束,中美建交后,两国关系总体上良性发展;改革开放后,人们思想不断解放。编者采用的史观不同。前者采用革命史观,后者从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的角度去审视历史问题。‎ ‎(3)综合概括:‎ 拓展分:能够概括出两者产生差异的规律性的原因、实质、影响、评价、史观等认识即可赋分。例如:由于受到时代、不同的史学观念、所拥有的史料、历史研究方法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对相同的历史史实会产生不同的历史认识。两则材料对美国政治制度的不同评价反映了史学观念及历史学的进步。‎ 逻辑分:条理清晰,史论结合,逻辑性强,表述成文。‎ ‎44.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加强对外交往有利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贡外交是中国古代王朝特有的一种外交体系…………自商周以来,中原王朝都认为自己居天下之中,是“天朝上国”,凡要与中原王朝建立关系、展开外交者,必须以朝贡方式进行……朝贡外交走进历史博物馆同列强将不平等条约强加在中国头上分不开,也就是说,是不平等条约迫使当时的中国政府不情愿地接受了现代外交。‎ ‎——《不平等条约的另一面:推进中国融入全球化历史进程》‎ 材料二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与毛泽东、周恩来等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一起,共同打破了中美两国关系的“坚冰”,成为20世纪影响国际关系格局的最深远事件之一。‎ ‎——周正平、刘东凯《冀朝铸:见证中美关系史上关键时刻》‎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中国领导人开始接受国际贸易中“国际分工”的理念,认识到在国际市场上开发自身“比较优势”的重要性。东亚“四小龙”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为中国提供了效仿的榜样。中国几乎同时与所有的国家改善关系,加强了与世界市场的交往和联系。‎ ‎——摘编自郝雨凡《中国对外经济政策50年》‎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朝贡外交的特点。简要分析近代前期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相比中美关系发生的变化。并从美国方面分析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80年代以来“中国几乎同时与所有的国家改善关系”的原因。‎ ‎【答案】(1)特点:以天朝上国自居,注重朝贡礼仪;以政治目的为主,忽视经济利益(或以宣扬国威为主),厚往薄来。影响: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客观上有利于中国向现代外交转变,推进中国融入全球化。‎ ‎(2)变化:由敌视(对抗)到缓和(正常化)。‎ 原因:国家利益的需要;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面临西欧、日本的挑战,世界霸主地位动摇;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答出四点即可)‎ ‎(3)原因:中国政府接受国际分工的理念;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奉行不结盟政策;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或国家利益的需要);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国际环境的改变。(任答四点即可)‎ ‎4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酷爱走动,全国各地都喜欢去看看,但却不喜欢出国。他一生只出过两次国,都是去苏联。第一次是在1949年12月,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开国大典开始后仅两个小时,苏联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贺电就发到了中南海。两个月后,新中国主席毛泽东决定亲赴莫斯科访问。他此行的目的主要是商谈废除不平等的中苏旧约,签订新约;寻求苏联经济和技术援助;同时祝贺斯大林七十寿辰。此次出访,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的第一次正式出访。第二次是在1957年11月,1957年11月2日,毛泽东出访莫斯科,主要是参加世界共产党和工人党的代表大会,简称莫斯科会议。因为在赫鲁晓夫主持召开的苏共二十大上,发表了谴责斯大林的秘密报告。这个报告泄露之后,在社会主义阵营里引起了思想混乱,所以毛泽东和赫鲁晓夫互相交换意见,认为有必要召开一个世界范围内的国际会议,对一些重大问题统一思想。这两次出访的目的地虽然相同,但出访过程、所受待遇却截然不同。‎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材料二 中国日报网2016年1月26日电:新年伊始,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对沙特、埃及、伊朗进行国事访问,并访问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总部,展开今年首场外交活动。习主席5天之内到访4个城市,同3国领导人和3个区域组织负责人深入会谈交流,共签署52项合作文件。世界媒体纷纷对习主席的中东之行“点赞”。 彭博社报道称,“在世界最动荡地区之一的中东,习近平完成了一次旨在提振中国在该地区外交影响力的行程。” 美国《基督教箴言报》报道称,“习近平中东之行对成就中国的全球经济、政治目标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毛泽东两次出访苏联时的国内外环境。概括说明这两次出访活动对我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东地区长期动荡的原因。当前,我国外交的基本政治目标是什么?‎ ‎(3)习近平的出访与毛泽东出访时相比国际国内局势的显著变化是什么?‎ ‎【答案】(1)环境:第一次,新中国刚刚成立,在国际上遭到西方国家的敌视;国内新政权还不够巩固,经济恢复和发展任务繁重,百废待兴。第二次,在国际上仍然遭到西方国家封锁,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分歧 逐渐扩大;国内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并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左”倾思想抬头。‎ 影响:有利于进一步巩固中苏关系,保障我国的国家安全,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有利于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有利于促使我国走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原因:战略位置重要;石油资源丰富;民族矛盾、宗教矛盾突出;一些大国的插手。‎ 目标: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3)国际: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国内: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呈现出繁荣稳定的局面,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4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政府主动提倡工商业以来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对民法和商法的需要就变得明显起来了;同时,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不平等条约的种种不利,并希望取消治外法权。英、美、日也在它们1902和1903年签订条约时要求修改法律。为此,设立了官署,由沈家本任主管,检查《大清律例》。1905年,如剐刑等酷刑被废除。杖刑等体罚由罚款代替,连坐和严刑拷问也被废除。1906年起,政府聘请日本法律专家帮助编撰民法、商法和新的刑法;新刑法草稿在1908年完成。‎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 材料二 “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很多,其中之一,就是没有重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1979年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重视立法。截止七届人大共制定了138部法律,对10部法律进行了修改,包括有关国家机构的法律、民法、刑法以及经济方面的法律等。……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十四大、十五大精神,围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制定了104部法律,对57部法律进行了修改。‎ ‎——摘编自顾昂然《回顾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历程》‎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清末和新中国两次修订法律的背景,及其修订过程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清末相比,新中国70年代末以来在法制建设上有哪些新变化。‎ ‎【答案】 (1)背景:清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清末新政鼓励工商业;国人主权意识的增强;西方国家要求中国修改法律;封建法统不适应形势变化。‎ ‎20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文革”严重破坏民主法制;新时期经济建设加快;改革开放方针的确立;“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 共同之处:汲取历史教训;注重与时俱进;改旧与立新结合;专门机构负责;兼顾各类法律。‎ ‎(2)新变化:遵循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法制(若回答“自主立法”、“保障人民权利”酌情给分);法律涵盖面更广;注重经济立法;注重结合国情。‎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清末新政和改革开放以来的民主法制建设,旨在考查正确解读相关材料并比较分析的能力。‎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4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中国为赢得更多的国际空间,先后提出了“一边倒”政策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边倒”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框架中最核心的方针。它的形成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的国际关系密切相关。当时的国际关系有两条线索:一是雅尔塔体系的建立;二是冷战的开始与两大阵营的形成。这使中国不能置身局外,中间道路难以行得通,“一边倒”就是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国际背景下酝酿形成的。‎ ‎——丁明《战后国际关系与我国建国初“一边倒”方针的形成》‎ 材料二 在当时冷战的情况下,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战略选择引起了一些周边国家的担心和疑虑,如何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解决相互之间的争端与分歧,保障周边环境的和平与稳定,就成为新中国外交的一个重大课题。把和平共处的思想具体化为五项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中国政府在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时提出来的。‎ ‎——宋晓芹《从和平共处、求同存异到维护世界的多样性》‎ 材料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在亚洲诞生,是因为它传承了亚洲人民崇尚和平的思想传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生动反映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并赋予这些宗旨和原则以可见、可行、可依循的内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包含4个“互”字、1个“共”字,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 ‎——习近平《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设合作共赢美好世界》‎ 请回答:‎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一边倒”方针提出的“复杂的国际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实践意义。‎ ‎(2)据材料二,概括回答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在这一原则的指引下,新中国进行了哪些外交实践?‎ ‎(3)据材料三,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制定、调整和发展的基本认识。‎ ‎【答案】 (1)背景:雅尔塔体系的建立;冷战开始。‎ 意义:赢得了苏联的支持和帮助,出现第一次建交高潮;利于巩固政权、维护国防安全,保障经济建设;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2)目的:消除周边国家的担心和疑虑,改善与周边邻国关系,为国内经济建设赢得良好的国际环境。‎ 实践: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 ‎(3)原因:传承亚洲人民崇尚和平的思想传统;反映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体现国际法治精神。‎ ‎(4)认识:外交政策契合了当时国际国内形势;外交政策宗旨是服务国内建设(外交是为内政服务的);外交政策逐步走向成熟。‎ ‎(3)根据材料三中“它传承了亚洲人民崇尚和平的思想传统”得出传承亚洲人民崇尚和平的思想传统,根据材料三中“生动反映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并赋予这些宗旨和原则以可见、可行、可依循的内涵”得出反映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根据材料三中“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得出体现国际法治精神。‎ ‎(4)在回答认识时,要综合上述三个问题涉及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由第一问得出外交政策的制定受当时国际国内形势的影响;由第二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目的得出外交政策宗旨是服务国内建设,根据第三问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得出外交政策逐步走向成熟。在回答此类问题时,要结合材料反映的角度分析,避免盲目空谈。‎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