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1. “打个比方,商品经济发展是一个能量巨大的蓄水池,东西方贸易逆差是一块巨石,巨石砸向水池,激起欧洲货币短缺的阵阵波浪,这种波浪通过地区间各种贸易关系传播,最终在伊比利亚半岛找到泄洪口。”这说明了( )
A.新航路开辟的必要性 B.欧洲出现“价格革命”
C.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 D.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答案】A
2.对于哥伦布及其事业的评价,现在更多的人认为,不能站在当时印第安人的立场上,也不能仅从对西欧某些国家资本主义利弊得失的角度出发,应将其置于“世界大探险时代”和人类历史长河中进行宏观考查。据此,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使( )
A.不同文明得以交融与发展
B.西欧各国纷纷开始海外探险
C.西欧国家开始争夺殖民地
D.人类历史迈入工业文明时代
【答案】A
【解析】材料实际上强调的是要用全球史观或整体史观来看待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从这个角度来说,使得不同文明得以交融与发展,故A项正确。
3.下表记录了英国人弗朗西斯·德雷克的活动。推动其活动出现的主要因素是英国( )
时间
事件
1566年
跟随其表兄霍金斯从非洲贩卖黑人到南美,偶尔袭击葡萄牙商船
1572年
怀揣女王发的“私掠许可证”,在南美和大西洋抢劫西班牙运输队
1588年
协助英国海军大败西班牙舰队,成为当时英国出身寒微青年的偶像
A.新生产方式的开放性 B.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帝国
C.产生了早期启蒙思想 D.资本主义经济成为主流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答案】A
【解析】英国人弗朗西斯·德雷克的活动时间是16世纪,其活动出现的主要因素是受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受新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影响,故A项正确。
9.下图是北美洲伊斯帕尼奥拉岛(即海地岛)1493—1570年人口变化图。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黑奴贸易 B.殖民屠杀
C.工业污染 D.商业战争
【答案】B
10.《剑桥欧洲经济史》中写道:“机器都在执行着一种新的纪律。纺工不再能够像过去那样在家里无拘无束地摇车纺纱,织工也不再能够像过去那样在家里自由自在地投梭织布了。现在,他们必须在工厂中按照没有生命不知疲倦的机器设备所确定的速度工作。”材料反映了( )
A.工业化限制了人们的自由
B.工业革命改变了生产方式
C.工业化改变传统家庭结构
D.机器主宰人们的社会生产
【答案】B
【解析】材料说明,工人们从“家里”集中到工厂中,劳动状态从“自由自在”变成“没有生命不知疲倦”,事实上反映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故B项正确。
11.下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情况统计表。(注:当时资本输出的利润率是商品输出的5倍左右)表中数据的变化说明英国( )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年份
1870
1890
1910
商品输出/万金镑
199.6
263.5
430.4
资本输出/万金镑
51.2
101.3
207.1
A.经济指导思想的转变 B.殖民霸主地位的确立
C.经济扩张方式的调整 D.世界工厂地位的动摇
【答案】C
【解析】题干中提到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是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扩张的两种方式,故C项正确。
12.阅读下面的英国农业人口占劳动力人口的比重变化表。这一变化可以说明( )
年份
比重/%
1840
22.7
1860
18.7
1890
10.2
1900
8.4
A.英国农业生产严重萎缩
B.世界形成初步的国际分工
C.英国劳动力向海外转移
D.圈地运动使农民涌入城市
【答案】B
13.据记载,新航路开辟后形成了中国与欧洲及其殖民地的“丝银贸易”,此贸易体系中西属美洲生产的大约10万至13万吨白银中的一半流入了中国。这一现象( )
A.加速了欧洲价格革命爆发
B.推动了全球贸易体系的发展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C.导致了西班牙经济的衰落
D.反映了欧洲经济的主导地位
【答案】B
【解析】从材料“此贸易体系中西属美洲生产的大约10万至13万吨白银中的一半流入了中国”可知,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不能反映出加速了欧洲价格革命的爆发,故A项错误;从材料“此贸易体系中西属美洲生产的大约10万至13万吨白银中的一半流入了中国”可知,该贸易体系涉及了欧洲、美洲和亚洲,反映出全球贸易体系的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西属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不会导致西班牙经济的衰落,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西属美洲白银流入中国,没有反映出欧洲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故D项错误。
14.1508年,威尼斯人和埃及人力图帮助印度王公把葡萄牙人赶出印度洋。后来,土耳其人也参与到反对葡萄牙人的运动中。葡萄牙人受到反对的主要原因在于( )
A.天主教与伊斯兰教的宗教冲突
B.新航路开辟导致的经济利益矛盾
C.葡萄牙参与了欧洲大陆争霸战争
D.亚洲和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
【答案】B
15.16世纪初,威尼斯胡椒在安特卫普市场上的价格为每磅20个格罗特,葡萄牙胡椒则为16至18个格罗特。威尼斯商人因此被迫亏本出售胡椒。其主要原因是( )
A.葡萄牙支持新航路开辟
B.意大利传统优势不在
C.世界各地联系日益紧密
D.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
【答案】D
【解析】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贸易的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而葡萄牙就处在大西洋沿岸的重要位置上,这使得葡萄牙在胡椒贸易中处于有利地位,故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D项正确;葡萄牙支持新航路开辟并不能说明葡萄牙在胡椒贸易中处于有利地位,故A项错误;B项并非题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19.英国贸易委员会在1823~1827年开始降低关税,1835年取消了向外国出口机器的禁令;1842年废除了尚存的英国制成品出口关税,并且降低了海关清单中至少750种商品的进口关税;到1860年,英国只对48种商品课征进口税。这说明当时的英国( )
A.奉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 B.已经成为“殖民帝国”
C.开始大力着手干预经济 D.采用了自由主义政策
【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19世纪前期至60年代英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的英国采用了自由主义政策,故D项正确;重商主义政策此时已被自由主义政策取代,故A项错误;B项材料未体现,排除;英国开始大力干预经济是在二战以后,故C项错误。
20.19世纪初,英国牛津和剑桥大学仍以教授神学为主,外加古典语言、数学和历史等
示例二 欧洲文明曾经在世界占有优势,但不构成“欧洲中心论”的条件。
(论述参照示例一,略)
示例三 任何区域或国家的文明都应当立足自身实际,反对所谓“西方中心”文明。
(论述参照示例一,略)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广州十三行与东印度公司
1685年,清朝在广州设立商行——十三行。
1757年,乾隆宣布仅留广东的粤海关口对外通商。广州十三行成为清帝国惟一合法的外贸特区。中国与世界的贸易全部聚集于此,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
1842年,贸易特权被取消,1856年,十三行毁于大火灾。
——《清宫档案揭秘》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创立。
1670年,查理二世发布了五条法律,授予东印度公司自主占领地盘、铸造钱币、指令要塞和军队、结盟和宣战、签订和平条约和在被占据地区就民事和刑事诉讼进行审判的权利。东印度公司的敌人包括商业竞争者、敌对国家和国内的敌对势力,因此它需要更多的保护权利。
1680年,公司建立了一支自己的武装力量。
1858年,英国取消东印度公司。
——伦敦大英图书馆《东印度公司》
材料二 美第奇家族与罗斯柴尔德家族
美第奇家族是13世纪到17世纪期间称雄于佛罗伦萨的名门望族,家族三代传人专注于银行业、羊毛加工业和贸易业;专注于用最大的财力资助文化艺术家,在美第奇家族资助的名单中,有达·芬奇、但丁、拉斐尔、薄伽丘、马基雅维利、伽利略……在美第奇家族的历史上,产生了3位教皇、两位皇后、3位大公。由于战乱,英国纺织业兴起,贸易和金融的中心也渐渐北移,美第奇家族每况愈下。
——王巍《财经:美第奇家族传》
罗斯柴尔德家族是19世纪欧洲乃至世界久负盛名的金融家族。其四个儿子分别主宰伦敦、法兰西、奥地利、德意志金融,老大在政界发展。借家族势力,五子相互扶持,据称“拥有半个欧洲”。他们在铁路、煤炭、钢铁、金属器材、石油及有色金属领域等方面投资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他们还在自己的关系网中揽入了许多作家(巴尔扎克和海涅等)、音乐家(肖邦和罗西尼等),以及建筑师和艺术家。伴随着一战和二战、美国的崛起,不可避免的衰弱了。
——魏鸣仁《金融第一帝国:罗斯柴尔德家族传》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两个机构的不同属性,并分析说明两个机构在19世纪中期消亡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运用大历史观分析美第奇家族和罗斯柴尔德家族对历史发展的不同作用。(大历史观:从历史的纵横联系上把握微观的历史研究对象,强调从较长的时段来观察历史,注重历史的结构性变动和长期发展趋势。)
【答案】(1)属性:前者是清政府设立的外贸垄断组织;后者是资本主义早期殖民机构。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原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市场;清政府被迫改变闭关锁国政策,开放五口通商,取消十三行贸易特权。 和网线餐巾售到美国去,出息不错。
——蒋梦麟《现代世界中的中国》
材料三 15世纪末16世纪初,英国圈地运动最早从工商业较发达的东南部农村开始。地主贵族最初圈占公有地,后来圈占小佃农的租地和公簿持有农的份地。在宗教改革中,国王把没收的教会领地赐给亲信宠臣,或卖给乡绅、土地投机家、市民、商人和工场主。
18~19世纪,英国城市工业进一步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地主贵族为了生产肉类和商品粮以供应城市的需要,扩大投资,改善土地的生产能力,同时加速进行圈地。随着1701年条播机的发明,开始了农业生产技术的革命。同期,英国议会通过4763件有关圈地的法案,共批准圈占 269万公顷耕地和公有地。1845年以后,圈地运动已近尾声。
——新浪网《圈地运动》
材料四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英国处理各种传统的农业关系,要算世界上最革命的国家了。”18世纪英国小说家哥尔斯密在《荒村》中描述圈地运动前后一个村庄时写道:“甜美微笑的村庄,草地上最可爱的村庄,你的游乐消散,你的魅力褪光;在你的茅屋之间看见暴君的手,荒凉使你的翠绿罩上一片忧愁。”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对华输出货物的特点,并分析造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农村农民在近代化进程中所出现的矛盾现象。你怎样看待这一矛盾现象?
(3)根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圈地运动的进程及其对英国农村农民的影响,并谈谈你对马克思和哥尔斯密评价圈地运动的理解。
(4)在农村农民近代化进程中,中国与英国的途径有何主要不同?你认为农村农民走向近代化的关键是什么?
【答案】(1)特点:1837~1845年大幅增加,1846年~1854年则下降。
原因:工业革命后英国急需扩大市场;《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便利了英国对华输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抵制。
(2)现象:一些人憎恨列强对华贸易给他们造成手工业破产;一些人却欢迎洋货加入新兴产业之中。
看待:中国农村农民在近代化进程中,旧的生产方式受到冲击,新的生产方式又带来生机,后者更是发展的方向。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3)进程及影响:15世纪末16世纪初,圈地运动开始,农村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因素,一些农民开始成为自由劳动力;17世纪圈地运动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农场进一步发展,大量农民成为农场和工场工人;18—19世纪前期,圈地运动推行全国,农村农民进入了近代化。
理解:在近代化进程中,英国封建经济变成了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了资本主义化的新贵族,农民变成了雇佣劳动者,是一场革命;圈地运动实际上剥夺了农民土地,造成了农民的失业,农村荒凉破败。
(4)不同:中国是在外国经济侵略的冲击下开始走向近代化的,英国却是在本国内部经济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完成近代化的。关键:提高科学技术,促进经济发展,从而促使农村农民走向近代化。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60~1981年世界贸易增长率与世界工业生产增长率比较表
时段
世界贸易年均增长率(%)
世界工业生产年均增长率(%)
1860~1870
1870~1900
1900~1913
1913~1929
1929~1938
1938~1948
1948~1981
5.5
3.2
3.7
0.7
-1.2
0.0
6.8
2.9
3.7
4.2
2.7
2.0
4.1
5.6
——摘编自姚曾荫《国际贸易概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项影响世界贸易增长率的主要因素,并选取表格中任一时段用史实进行说明。
【答案】此题只要相关因素的概括符合题意,选用史实说明准确,即可评分。
(示例一) 因素:科技进步(世界工业生产状况);国际贸易政策;世界市场。
说明:1860~1870年,世界贸易增长迅速。工业革命促进世界工业生产迅猛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推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示例二) 因素:世界工业生产状况:国际贸易政策和世界市场;国际局势。
说明:1929~1938年,世界贸易呈负增长。经济大危机,世界工业生产下降;应对危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行贸易保护政策,世界市场体系遭到破坏;法西斯上台,国际局势紧张动荡。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15~18世纪,一切随人口变化而变化。人口增加了,生产和交换就会增加,边缘地区的种植业就会发展;手工工场就会兴旺;村庄和城市的规模就会变大;流动人口就会增加。人口增加的压力越大,人们做出的建设性反应就会越多,这就是无声的命令。……16世纪,(英国)随着人口的增长,特别是非农业人口的增长以及毛纺织业的发展,增加了对、农产品的需求,许多地主、富裕的自耕农把土地作为牟利的手段,实行规模化经营,进行商品生产。这就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圈地运动”。圈地运动既冲垮了旧的封建土地所有制结构,又荡击了以小农个体生产为基本模式的封建生产组织、经营方式,加速了小农与土地的分离,从而导致了社会的变革。
——孙义飞《近代早期欧洲人口增长
与社会变迁关系模式探析》
(2)概括材料二作者的基本观点。依据材料二,以近代英国圈地运动为例,证明该观点。
(3)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口变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答案】(2)基本观点:人口增长是推动人类社会变迁和整体历史前进的重要力量。
证明:随着人口增长,社会对农副产品需求大量增加,导致土地规模化经营迅猛发展,由此引起圈地运动。圈地运动积累了大量资金,并造成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从而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重要条件。
(3)一定时期内,社会发展会影响人口变化;而人口变化又会对社会发展起到推动或阻滞作用。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