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常考知识模拟卷(共15套岳麓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常考知识模拟卷(共15套岳麓版)》 共有 15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常考知识模拟卷3‎ ‎1、1839年,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时要求外商交出所有鸦片,而时任英国商务监督的义律却要求所有英商把鸦片交给他,然后由他交给林则徐。义律的决定被马地臣誉为“颇具政治家风范的大手笔”,“中国人已经落入了使他们自己直接面对女王陛下的圈套”。由此可见,义律此举的目的是(   )‎ A.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B.为侵略中国制造借口 C.提高自己在华政治地位 D.实现中英两国平等贸易 ‎2、《南京条约》签署后,时任江苏布政使李星浣看到条约后评论说:“阅江南钞寄合同,令人气短,我朝金瓯无缺,忽有此蹉跌,至夷妇与大皇帝并书,且约中如赎城、给烟价、官员平行、汉奸免罪,公然大书特书,千秋万世何以善后……”由此可见( )‎ A.清朝部分官员充分认识到中英签约的危害 B.清朝部分官员已经形成现代国家主权观念 C.清朝部分官员尚未正确认识战争失败原因 D.清朝部分官员仍以传统观念看待中英关系 ‎3、1854年6月,清政府与英、美、法等国达成协议,约定由三国各推一人帮办关税事务,从而确立了以洋人为主管理海关的体制,这一体制( ) ‎ A.表明中国海关主权开始丧失            B.反映了清政府已经失去民心 C.阻滞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D.有利于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 ‎4、太平天国后期提出《资政新篇》,镇压太平天国的李鸿章、曾国藩等发起了洋务运动。这种殊途同归的历史现象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 已经开始了全面的近代化历程 B. 向西方学习以摆脱危机的发展趋势 C. 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向西方学习 D. 两个政权都推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 ‎5、《马关条约》签定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主要体现在(    )‎ A. 列强强迫清政府承担巨额赔款 B. 列强开始争夺在华路矿权 C. 列强从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D. 列强势力由沿海深入到内地 ‎6、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 A.领事裁判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 6‎ C.居住及租地权 D.“门户开放”政策 ‎7、冯自由《革命逸史》载:“武昌革命军兴,清吏张鸣岐、龙济光、李准等初负隅白固,讵(表示反问)沪电谣传‘京陷帝崩’四字,港粤各报相率登载,全城人士欢声雷动。张督知人心已去,无可挽救,始仓皇出走,龙、李遂卑辞乞降。使广东省城,得以不流血而获光复者,报纸之力为多焉。”材料反映报刊对辛亥革命的最主要作用是( )‎ A.传播革命思想,赢得群众支持 B.制造声势,加速革命进程 C.革命运动迅速波及全国 D.使清政府统治空前孤立 ‎8、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的民生思想( )‎ A.由注重农村问题转向注重城市问题B.由节制资本转为平均地权 C.始终坚持实业救国,改善民生D.始终坚持国民经济发展成果的共享 ‎9、20世纪一二十年代,一位历史人物因创办《新青年》被誉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后又成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此人(   )‎ A.是中共“一大”上海组的代表B.在中共“一大”被选为书记 C.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D.指挥了“八一”南昌起义 ‎10、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写道,“土地分配的标准:以乡为分配土地的单位。所有乡村中男女老幼,一律平分。现依中央办法,改以劳动力为标准,能劳动的比不能劳动的多分一倍”。这一变化的主要目的在于( )。‎ A.完成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B.实现“平均地权”的理想 C.发展生产以巩固根据地 D.争取农民参加革命战争 ‎11、东京大学教授近藤邦康说:“日本被中国打败是当然的,这样非常好的战略著作在日本是没有的。日本物资方面和科学技术方面都优于中国,武器优越于中国,但这样的以哲学为基础的宏远战略眼光,日本没有”。材料中的“战略著作”应是( )‎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新民主主义论》‎ C.《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D.《论持久战》‎ ‎12、中共某部队曾于1946年向中央发出电文:“我们提议中央能允许我们在本月底即开始实施主力突围的计划,即经鄂中分两个纵队分别向陕南及武当山突围,然后转至陕甘宁边区。”该电文发出的背景应该是( )‎ A.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B.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C.国民党军队进攻陕北解放区 D.解放军决定进行战略反攻 6‎ ‎13、合作精神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给人类留下的宝贵财富。左图为1937年延安大礼堂悬挂的旗帜和标语,右图为1945年11月在哈尔滨建成的苏军烈士纪念碑,它们体现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合作。‎ 据图,结合中国抗战的史实,说明合作对于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性。‎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农民在乡里造反,搅动了绅士们的酣梦……我初到长沙时,会到各方面的人,听到许多的街谈巷议。从中层以上社会至国民党右派,无不一言以蔽之曰:“糟得很。”……“糟得很”,明明是站在地主利益方面打击农民起来的理论,明明是地主阶级企图保存封建旧秩序,阻碍建设民主新秩序的理论……一切革命同志须知: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不是以空话,而是以领导农民进行土地改革的事实,使他们迅速看清是谁代表着他们的利益,应该跟着谁走。……中国革命的军事斗争同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不能分开的……没有土地制度的改革,没有广大农民的全力支持,军事斗争也会失去力量源泉而不可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   材料三 解放后农民对于个体经济的积极性是不可避免的。党充分地了解了农民这种小私有者的特点,并提出不能忽视和粗暴地挫折农民这种个体经济的积极性。‎ ‎   但是,党中央从来认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按照自愿和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劳动互助的积极性。这种劳动互助……发展前途就是农业集体化或社会主义化。‎ ‎——《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1951年12月)‎ 回答:‎ 6‎ ‎(1)材料一出自毛泽东的哪篇文章?毛泽东批判十哪种错误态度?他对农民运动是如何认识的?‎ ‎(2)依据材料二,指出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是怎样代表农民利益的?农民又是怎样“全力支持”解放战争的?‎ ‎(3)材料三中,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中共中央对此有何基本方针?‎ ‎(4)综上,概括中国共产党与农民的密切关系。‎ 答案 ‎1.B 解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由材料信息可知,义律意在将林则徐收缴外商鸦片的行为上升为中英两国政府之间的争端,以此挑起中英两国之间的矛盾,为侵略中国制造借口,由此可知B项正确。‎ ‎2.D 解析:官员看到《南京条约》里的“赎城、给烟价……公然大书特书”只是感觉颜面扫地,没有充分认识到中英签约的危害,故A项错误;现代国家观念强调民族的独立和自由,满清官员依然是华夷民族观,故B项错误;李星浣的评论主要体现了对条约的不满,没有分析失败的原因,故C项错误;在评论中“夷妇与大皇帝并书,且约中如赎城、给烟价、官员平行、汉奸免罪,公然大书特书”可得出这个官员依然按过去的华夷观念来看待此事,故D项正确。‎ ‎3.D 4.B 5.C ‎ ‎6.B 解析:本题考查对近代不平等条约内容的理解。根据材料信息“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片面最惠国待遇的内容。‎ ‎7.B 解析:材料中没有出现革命思想,故A项错误;按照材料“沪电谣传‘京陷帝崩’四字,港粤各报相率登载,全城人士欢声雷动”、“使广东省城,得以不流血而获光复者,报纸之力为多焉”等关键信息,可知报刊在宣传革命的时候,助长了革命浪潮的威望,从舆论和心理上进一步摧毁了守旧势力的根基,故B项正确;材料虽然涉及武昌、沪、京、广东省城等不同地点,但是并没有体现出报刊宣传在革命蔓延过程中的作用,故C项错误;使清政府统治孤立的不是外因而是清政府自身的腐朽,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B。‎ ‎8.D 6‎ 解析:孙中山民生思想从开始就关注农民,发展为新民生思想之后,依然关注农民,只是增加了对城市工人的关注,不是“转向”的问题,故A项错误;“平均地权”是旧民生思想就有的,“节制资本”是新民生思想增加的内涵,故B项错误;旧民生思想侧重通过缓解对农民的剥削来改善民生,故C项错误;孙中山的民生思想从旧民生的“平均地权”“……由国民共享”到新民生的“……耕者有其田”都反映了坚持国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的意思,故D项正确。‎ ‎9.B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可知,“此人”是陈独秀。结合所学知识,陈独秀未能出席“一大”,但被选为书记;C项由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八一”南昌起义的指挥者主要有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朱德等。故选B。‎ ‎10.C 解析:土地革命打破了地主土地所有制,有利于调动群众的革命积极性;“能劳动的比不能劳动的多分一倍”无疑可以推动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粉碎国民党政府的经济封锁,巩固红色政权,C项正确。‎ ‎11.D 解析:题目中显示了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学者对于中国的宏远战略的分析,说是在中国出现了这么一部著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泽东在南方革命根据地发表的文章,故A项错误;《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的理论,不只是抗日战争,故B项错误;《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是毛泽东在大革命时期发表的文章,故C项错误;《论持久战》是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发表的关于中日之间的战略分析,故D项正确。‎ ‎12.B 解析:本题考查解放战争的爆发。根据时间“1946年”以及电文内容可以看出,该电文发出的背景应该是国民党发动内战。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时,国民党只是为发动内战作准备,故A项错误;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着内战爆发,故B项正确;国民党军队进攻陕北解放区是在1947年,故C项错误;解放军决定进行战略反攻是在1947年,故D项错误。‎ ‎13.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实现了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衰弱到复兴的历史性转折。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对中国抗战的支援, 加速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作为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有力地配合了其他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6‎ ‎14. (1)文章:《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批判了认为农民运动“糟得很”的错误态度。毛泽东认识: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要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 ‎(2)代表农民利益:进行土地改革。“全力支持”:农民参军参战,支援前线。‎ ‎(3)积极性:个体经济的积极性;劳动互助的积极性。基本方针:保护农民个体经济: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4)密切关系:中国共产党重视农民问题和农民利益,农民拥护和支持共产党得领导。‎ 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我初到长沙时”“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可见,该文章发表于国民革命时期,再根据地点,可以推测出自《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第二小问,根据 “从中层以上社会至国民党右派,无不一言以蔽之曰:‘糟得很’”回答。第三小问,根据“明明是站在地主利益方面打击农民起来的理论,明明是地主阶级企图保存封建旧秩序,阻碍建设民主新秩序的理论”“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回答。‎ ‎(2)第一小问,根据“以领导农民进行土地改革的事实”回答。第二小问,结合农民对中国革命的支持归纳回答。‎ ‎(3)第一小问,根据“新中国成立后农民对于个体经济的积极性是不可避免的发展”“农民劳动互助的积极性”归纳回答。第二小问,根据“不能忽视和粗暴地挫折农民这种个体经济的积极性”“按照自愿和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劳动互助的积极性”归纳回答。‎ ‎(4)综合上述材料,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辩证概括中国共产党与农民的密切关系,一方面中国共产党重视农民问题和农民利益,另一方面农民拥护和支持共产党的领导。‎ 6‎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