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考知识模拟卷15
1、2016年“两会”指出,今年是中国航天大年,新火箭新飞船升空,同时还有新的发射场启用等。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中国历史上曾拟定了57项重点任务的科技发展规划,其中特别强调发展当时最先进科技的重点项目:
●原子能 ●火箭和喷气技术 ●电子计算机 ●半导体
●自动化 ●精密机械 ●仪器仪表 ●新兴科技
这一规划最有可能制订于( )
A.新中国建立初期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初期
C.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初期D.科技体制改革实行之后
2、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理由是她1972年发现了青蒿素,其研究工作在“文革”时期得到长足的进展。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科技工作者排除“文革”错误干扰,坚持科学探索而取得的科技成就是( )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③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④载人航天技术取得突破件进展
A.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20世纪60、70年代,中国科技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最能代表中国科技发展水平的成果是
A.葛洲坝水利枢纽 B.大庆油田投产
C.“两弹一星” D.“杂交水稻”推广
4、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骕因批评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1956年5月,周恩来同中科院负责人谈话时指出:“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骕承认错误。对一切科学,都要这样。”该讲话( )
A.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B.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
C.掀起了“向科学进军”的热潮D.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5、观察下图,从图中统计数字的变化可得出的结论是我国( )
8
A.教育得到持续发展B.义务教育已经完全普及
C.“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得到落实D.“科教兴国”战略全面实施
6、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公式表述是:经济增长(100%)=劳动增长(75%)+资本增长(25%)。美国1984年以后,将传统的经济增长公式调整为:经济增长(100%)=劳动增长+资本增长(34%)+科技、教育(66%)。目前,发达国家技术和知识的增加占生产率增长总要素的66%—80%。在此背景下我国( )
A.提出“双百”方针 B.颁布《义务教育法》
C.恢复高考制度 D.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7、莫言在小说中构造出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出神秘的对象世界,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与此风格手法类似的文学作品是( )
A.《百年孤独》 B.《安娜·卡列尼娜》 C.《老人与海》 D.《巴黎圣母院》
8、文学艺术作品都有特定的创作风格。下列创作风格与对应的作品都完全符合的是( )
序号
创作风格
作品
①
再现生活是艺术的一般性性格的特点,是它的本质。
《红与黑》《战争与和平》
②
将一切都缩减在立方体之中
《格尔尼卡》《星月夜》
③
向色彩的奥秘进军
《自由引导人民》《向日葵》
④
用我们自己的感情感动我们自己
《野玫瑰》《巴黎圣母院》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③
9、1970年,苏联作家索尔仁尼琴以其描写苏联劳改营中生活的中篇小说《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却遭到了苏联政府的驱逐而移居美国,成为苏联侨民文学的典型代表人物。这一现象说明( )
8
A.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的繁荣B.东西方文学的碰撞与冲突
C.美苏“冷战”在文化上的表现D.苏联主流文学被西方认可
10、近代某画家的油画中这样描绘:画面中央矗立着天主教堂,它的塔尖直指天空:画面下方是一群卑微的人,正在河边工作;右边是幽静的小镇和高高的拱桥;天上的云彩和落日似乎在保佑着教堂和小镇。这一切让人显得格外渺小。有学者认为,该画充满对自然的赞美,富有宗教神秘感。据此判断这幅画属于( )
A.现实主义流派 B.浪漫主义流派
C.印象主义流派 D.现代主义流派
11、《西方艺术史》认为:“艺术应该从所有的思想领域中解放出来,自由和偶然哺育着灵感。(某画家)从纸上的一滴墨水点或咖啡点出发去寻求变化,冲动的抒情取代了理性的劳作。于是,与个人笔触联系在一起的色彩效果便占据了统治地位,因而也损失了精细准确的画面。”与该描述相符合的美术作品是( )
A.《格尔尼卡》 B.《日出·印象》 C.《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D.《自由引导人民》
12、17、18世纪,德国媚法之风盛行,但在音乐领域,却涌现出了多位誉冠欧洲的音乐家。巴赫被誉为“欧洲音乐之父”,亨德尔被贝多芬称为“我们之中的最伟大者”,格鲁克被称为“领先于时代的最伟大的歌剧作曲家”……德国音乐的成就( )
A.使德国文化摆脱了法国的影响 B.表明德国人更具有浪漫主义情怀
C.有助于德意志民族的政治统一 D.导致法德矛盾冲突日益加剧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8
19世纪以后,在我国人民群众中,基督教圣咏歌唱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基督教会举办一些音乐性质的活动,一般会选择在音乐会、音乐学校等部分地区。在士大夫阶层中,借鉴日本的明治维新以求富国强兵的情绪高涨,兴起了变法运动。康有为等不断上书,要求改革科举制度,制定近代化的学制。他建议以德国为楷模,仿效日本制定学制。公开提出“音乐教育”,这在中国还是第一次。之后,各地纷纷建立新式学校,掀起了一股去海外汲取新思想的热潮,这便是空前的留学日本热。1901年赴日留学的只有280人,可是到了1906年剧增至近1万人。大多数留学生都专攻法律、商业、医学等应用学科,学习音乐和美术的仅占极少数。而中国最初的音乐教育,便是从在日本学习音乐的这代人开始的。
1919年1月,出任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会长的蔡元培演讲道:“音乐为美术之一种,与文化演进有密切之关系。世界各国,为增进文化计,无不以科学与美术并重。吾国提倡科学,现已开始,美术则尚未也。……吾国音乐,在秦以前颇为发达,此后,反似退化。好音乐者,类皆个人为自娱起见,聊循旧谱,依式演奏而已。西洋音乐家,则往往有根据学理自制新谱者。……吾国今日尚无音乐学校,即吾校尚未能设正式之音乐科。然赖有学生之自动与导师之提倡,得以有此音乐研究会,未始非发展音乐之基础。所望在会诸君,知音乐为一种助进文化之利器,共同研究至高尚之乐理而养成创造新谱之人材,采西乐之特长,以补中乐之缺点,而使之以时进步,庶不负建设此会之初意也。”
——据榎本泰子著《乐人之都上海(西洋音乐在近代中国的发轫)》等整理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中国近代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但自由啊,你的旗帜虽破仍飘扬天空,招展着,就像雷雨似的迎接狂风;
你的号角虽已中断,余音渐渐低沉,依然是暴风雨后最嘹亮的声音。
——拜伦《恰尔德•哈罗德游记》
材料二 (列夫•托尔斯泰)一方面是一个天才的艺术家,不仅创作了无与伦比的俄国生活插图,而且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另一方面,也是一个发狂的信仰基督的地主。
——列宁《列夫•托尔斯泰是我们革命的镜子》
请回答:
(1)《恰尔德•哈罗德游记》是怎样一部作品?
(2)据材料二,列举托尔斯泰所著的一部文学作品并加以说明。
(3)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两位作家各属何种流派?各自流派所体现的突出特色是什么?
答案
1.B
解析:从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自动化等看,都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代表性成就,半导体则是新中国建立初期重点发展的科技成就,故可以推断是新中国在1956年制订的科技十二年远景发展规划,故B项正确。
8
2.A
解析: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排除“文革”错误干扰,坚持科学探索”,可以得出是指文革期间(1966-1976)出现的科学成就。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1964年,时间不符,故①错误;第一 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是在1970年,故②正确;袁隆平培育籼型杂交水稻是在1973年,故③正确;2003年,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3.C
解析:二战时人类开始进行了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葛洲坝水利枢纽不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范畴,不是这一时期先进科技水平的代表,故A项错误;油田建设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B项错误;“两弹一星”是指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体现,故C项正确;“杂交水稻”是利用杂交优势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的现代农业科学的成就,不能代表当时中国科技最高水平,故D项错误。
4.B
解析:抓住材料关键信息“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学术问题上的分歧应该是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平心静气地讨论,不给对方扣政治帽子,体现了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A项与题意相反,C、D两项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与题目时间不符,故答案应为B项。
5.A
解析:根据材料中从1949年到2008年我国小学、初中和高校的入学率明显增加,体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的持续发展,故A项正确;义务教育是1980年年底提出的,在2001年基本完成,与题目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是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故C项错误;“科教兴国”战略是1995年提出的,与题目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6.D
解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时期教育的发展。“双百”方针是指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是繁荣文化事业的基本方针,与材料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颁布《义务教育法》是为了保障适龄儿童、青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与材料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恢复高考制度是人才选拔,与材料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科技、教育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性,“科教兴国”战略就是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故D项正确。
7.A
8
解析:
题干所述,莫言的小说为魔幻现实主义作品,与《百年孤独》—致,故选择A项正确;《安娜·卡列尼娜》为革命现实主义作品,故B项不正确;《老人与海》为现实主义作品,故C项不正确;《巴黎圣母院》为浪漫主义作品,故D项不正确。
8.C
解析:“再现生活是艺术的一般性性格的特点,是它的本质”反映的是现实主义,《红与黑》《战争与和平》都是现实主义作品,故 ①正确;
"将一切都缩减在立方体之中"反映了立体派绘画,《星月夜》属于印象派绘画,故②错误;“向色彩的奥秘进军”反映了印象派绘画,《自由引导人民》是浪漫主义作品,故③错误;“用 我们自己的感情感动我们自己”属于浪漫主义作品,《野玫瑰》《巴黎圣母院》都是浪漫主义作品,故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
9.C
解析:材料表明,索尔仁尼琴描写苏联劳改营中生活的小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遭到苏联政府驱逐后移居美国,反映出美苏在文学领域也存在对抗,故C项正确。社会主义文学体现了人民的巨大苦难和对压迫的反抗,表现了集体主义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与“描写苏联劳改营中生活”不符,A项错误;“描写苏联劳改营中生活”体现的是苏联文学,B项错误:“遭到了苏联政府的驱逐”“苏联侨民文学的典型代表人物”,表明被西方认可的不是苏联的主流文学,D项错误。
10.B
解析:由题中信息“该画充满付自然的赞美,这有宗教神秘感”可知,这幅油幽属于积极追寻理想世界的浪漫主义美术作品,故B项正确;题中对油画的描绘与A、C、D三项中美术流派的特点不符,均排除
11.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材料“冲动的抒情取代了理性的劳作”,这符合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特点。D属于浪漫主义画作,故选D.
考点: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19世纪的文学艺术·浪漫主义
12.C
8
解析:据材料“德国媚法之风盛行”可知德国没有摆脱法国的影响,故A项错误;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浪漫主义在欧洲流行,而材料介绍的是17、18世纪的音乐成就,故B项错误;材料中德国音乐家取得的成就能增强德意志民族的自豪感、认同感、归属感,这有助于德意志民族的政治统一,故C项正确;材料中“誉冠欧洲的音乐家”说明德国音乐成就得到欧洲普遍认可而不是加剧法德矛盾,故D项错误。
13.
鸦片战争失败,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也导致了西洋文化迅速流入中国,西洋音乐以与基督教相结合的方式在中国传播。中国新音乐的萌芽。
甲午战争后,为挽救民族危机,康有为等人进行戊戌变法,主张西方教育,并首次提出音乐教育。废科举,兴学校,制定近代化的学制,学习西方文化,出现“学堂音乐”。起初不重视音乐,出国学音乐的留学生少,社会上缺乏欣赏音乐的氛围。20世纪初,(清末民初、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教育体制大变革时期,科学与美术并重,中国出现近代音乐学科。开展新文化运动,逐渐形成中国自己的音乐教育。
综上所述,中国近代音乐处于转型时期,体现了“兼容并包”“中西融合”的思想。中国近代音乐学科的出现与当时国际、国内政治形势的变迁、社会进步及教育发展密切相关。
解析:由材料“19世纪以后……基督教圣咏歌唱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可以得出:近代中国最早接触的现代音乐源于西方宗教在华传播;由材料“康存为……公开提出‘音乐教育’……中国最初的音乐教育,便是从在日本学习音乐的这代人开始的”可以得出:近代中国音乐教育始于居少数的清末留学日本学习音乐的学生;由材料“1919年……蔡元培演讲道:‘音乐为美术之一种,与文化演进有密切之关系。世界各国……无不以科学与美术并重……音乐为一种助进文化之利器’”可以得出: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音乐教育逐渐引起重视,被纳入教育体系当中。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首先,依据材料中“19世纪以后,在我国人民群众中,基督教圣咏歌唱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基督教会举办一些音乐性质的活动,一般会选择在音乐会、音乐学校等部分地区”,可从西方音乐传入、西方音乐与基督教相结合、中国新音乐萌芽的角度归纳鸦片战争后的发展状况。其次,依据材料中“康有为等不断上书,要求改革科举制度,制定近代化的学制。他建议以德国为楷模,仿效日本制定学制。公开提出‘音乐教育’,这在中国还是第一次”“学习音乐和美术的仅占极少数”,可从首次提出音乐教育、制定近代化学制、出现“学堂音乐”、出国学音乐的人数较少等角度归纳甲午中日战争后的发展状况。再次,依据材料中“世界各国,为增进文化计,无不以科学与美术并重。吾国提倡科学,现已开始,美术则尚未也”“采西乐之特长,以补中乐之缺点,而使之以时进步,庶不负建设此会之初意也”,
8
可从科学与美术并重、近代音乐科学的出现、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形成中国自己的音乐教育等角度归纳20世纪初的发展状况。最后,依据近代中国音乐的发展进程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影响音乐学科发展的因素进行总结性叙述。
14. (1)这是拜伦的一部叙事长诗。该诗通过恰尔德在欧洲的游历,表现了作者对自由的热爱和对暴政的痛恨。
(2)《战争与和平》展现了在战争与和平交替的年代中俄国社会广阔的生活画面,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光辉与阴暗面,具有非凡的艺术成就,罗曼•罗兰赞誉此书是“我们时代里最伟大的史诗,是近代的《伊利亚特》”。(此问为开放性问题,答托尔斯泰的其他文学作品也可)
(3)拜伦属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特色: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为主要特点。列夫•托尔斯泰属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特色:强调真实地表现现实生活,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剖析社会矛盾,强烈批判现存社会秩序;以长篇小说为主要创作形式。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