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社戏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偏 pì dài 慢
欺 wǔ 絮叨
撮 凫水
2.多音字注音、形近字组词。
起哄 哄传 哄骗
掇(duō) 缀(zhuì) 辍(chuò)
皎(jiǎo) 绞(jiǎo) 狡(jiǎo)
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深沉诚挚 耐人寻味 热情洋溢 五彩斑斓
《社戏》是一幅 的风情画;
《社戏》是一曲 的人物赞歌;
《社戏》是一首 的童年抒情诗;
《社戏》是一个饱经生活沧桑的人,回忆童年生活时讲的一个美丽的童话;是看倦
了都市尘嚣的人回归自然,向往自由美好生活的动人心曲……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一带一路”的推进过程中,中国将同哈萨克斯坦一道圆梦、筑梦、追梦。
B.通过哈桑的誓言“为你,千千万万遍”,使我懂得了朋友间友谊的珍贵。
C.航天员举着国旗,通过摄像机镜头送出了节日的问候。
D.共享单车具有快捷、方便、灵活,已成为广大市民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
5.对下列各句修辞方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借代)
B.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
庄前进了。(夸张)
C.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
红霞罩着了。(比喻)
D.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拟人)
6.品味下列语句好在什么地方。
(1)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2)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7.请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内容。
2 月 10 日,元宵节临近,位于北京昌平长峪城村的村民在该村的永兴寺排演社戏,
《香山》《斩龙袍》等曲目将轮番上演,一直持续至正月十七。长峪城村有唱社戏的传
统,表演者及伴奏队伍均为本村村民,自明代成村以来,已唱了近 600 年。
二、阅读
8.社 戏(前文节选)
鲁 迅
第二回忘记了哪一年,总之是募集湖北水灾款而谭叫天①还没有死。捐法是两元钱
买一张戏票,可以到第一舞台去看戏,扮演的多是名角,其一就是小叫天。我买了一张
票,本是对于劝募人聊以塞责的,然而似乎又有好事家乘机对我说了些叫天是不可不看
的,非要去。我于是忘了前几年的冬冬惶惶之灾,竟到第一舞台去了,但大约一半也因
为重价购来的宝票,总得使用了才舒服。
我打听得叫天出台是迟的,而第一舞台却是新式构造,用不着争座位,便放了心,
延宕到九点钟才出去,谁料照例,人都满了,连立足也难,我只得挤在远处的人丛中看
一个老旦在台上唱。那老旦嘴边插着两个点火的纸捻子,旁边有一个鬼卒,我费尽思量,
才疑心他或者是目连②的母亲,因为后来又出来了一个和尚。然而我又不知道那名角是谁,
就去问挤在我左边的一位胖绅士。他很看不起似的斜瞥了我一眼,说道:“龚云甫③!”
我深愧浅陋而且粗疏,脸上一热,同时脑里也制出了决不再问的定章,于是看小旦唱,
看花旦唱,看老生唱,看不知什么角色唱,看一大班人乱打,看两三个人互打,从九点
多到十点,从十点到十一点,从十一点到十一点半,从十一点半到十二点,﹣﹣然而叫
天竟还没有来。
我向来没有这样忍耐的等侯过什么事物,而况这身边的胖绅士的吁吁的喘气,这台
上的冬冬惶惶敲打,红红绿绿的晃荡,加之已十二点,忽而使我省悟到在这里不适于生
存了。我同时便机械地拧转身子,用力往外只一挤,觉得背后便已满满的,大约那弹性
的胖绅士早在我的空处胖开了他的右半身子。我后无回路,自然挤而又挤,终于出了大
门。街上除了专等看客的车辆之外,几乎没有什么行人了,大门口却还有十几个人昂着
头看戏目,别有一堆人站着并不看什么,我想:他们大概是看散戏之后出来的女人们的,
而叫天却还没有来……
然而夜气很清爽,真所谓“沁人心脾”,我在北京遇着这样的好空气,仿佛这是第一遭了。
这一夜,就是我对于中国戏告了别的一夜,此后再没有想到他,即使偶尔经过戏园,我
们也漠不相关,精神上早已一在天之南一在地之北了。
【注释】①谭叫天(1847﹣1917):即谭鑫培,又称小叫天,当时的京剧演员,擅长老生戏。②
目连:释迦牟尼的弟子。据《盂兰盆经》说,目连的母亲因生前违犯佛教戒律,堕入地
狱,他曾入地狱救母。《目连救母》一剧,旧时在民间很流行。③龚云甫(1862﹣
1932):当时的京剧演员。擅长老旦戏。
(1)“我”本不愿意看戏,可为什么又买了一张票?由此你受到了什么启迪?
(2)当“我”向挤在“我”左边的一位胖绅士问那位名角是谁时,那位胖绅士为什么斜
瞥了“我”一眼?从这件事中说明了什么?
(3)第二段最后一句一连用了六个“看”,这体现了“我”当时怎样的心情和状态?而罗
列了四组时间又意在说明什么?
(4)“我在北京遇着这样的好空气,仿佛这是第一遭了”,真的是第一遭吗?这样写的用
意是什么?
(5)鲁迅的《社戏》总共写了三次看戏的经过。选文写的是“我”成年后在北京看的京
戏,课文写的是“我”小时候在家乡看的社戏,请找出这两次看戏的相同之处和不
同之处。
参考答案
1.僻 怠 侮 xùdɑo cuō fú
2. hòng hōng hǒng 撺掇 点缀 辍学 皎洁 绞刑 狡猾
3.五彩斑斓 深沉诚挚 热情洋溢
4.C
5.D
6.(1)心理描写,表现了“我”的愿望得以实现时自由、欢快的心情。
(2)比喻、拟人;景物描写;以动衬静,衬托“我”看戏心情的急切。
7.北京京郊村民唱社戏迎佳节
8.(1)对于劝募人聊以塞责,为灾区捐款。启迪: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有一颗爱心,为贫
困地区和灾区人民献出自己的爱心。
(2)因为“我”连龚云甫这样的名角都不知道,因而那位胖绅士是在嘲笑“我”,瞧不起
“我”,对“我”是一种蔑视的心理。从这件事中说明“我”对戏根本不感兴趣,不喜欢
看戏。
(3)六个“看”表现我觉得看戏很无聊;四组时间词,表现“我”觉得时间很漫长,等待
对“我”是一种煎熬。
(4)不是,以戏园外的好空气与戏园内的空气形成对比,突出“我”走出戏园的快乐,侧
面表现“我”不喜欢看戏。
(5)相同:两声戏都枯燥无味,两场戏都没看到什么,看戏的“我”两次都中途告退。不
同:两场戏发生在两个地点:都市和乡村;看戏的内容不同:一次是京剧,一次是社戏;
最主要的是心情不同,一种是热闹中的凄凉,拥挤中的孤独带来的沉重的压抑感,一种
是沁人心脾的温馨的柔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