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学科如何实施课堂提问
加入VIP免费下载

信息技术”学科如何实施课堂提问

ID:286500

大小:37.05 KB

页数:4页

时间:2005-05-23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信息技术”学科如何实施课堂提问 信息技术是一门带有探究性的、以学生动手实践为主的学科,常用“探究性学习”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设计。探究性学习以"问题"为基础,"问题"是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载体,而教师可通过课堂提问将"问题"传递给学生。因此,恰当的课堂提问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手段,它不但能巩固知识,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而且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课堂提问都能达到上述功效。那么,怎样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提问,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呢?本文对问题进行了些探讨。 1.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设问,调动每个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体验参与和成功带来的愉悦。因此: (1)   提问对应答人数要有量的要求,每个问题根据难易及重要程度提问1至3人,形成一种讨论的氛围。每节课要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回答,特别要考虑中低程度学生的参与面。课堂提问不能满足于个别学生的回答,对个别学生的回答,无论正确与错误,教师都要考虑这种回答与全班大多数学生的理解是什么关系。如果个别学生的回答很好,那么全班多数学生是否理解他的回答?如果个别学生的回答需要矫正,那么他所存在的问题是否代表着多数学生?只有把这些情况搞清楚了,才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2)   提问要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思考,切忌先指名再提出问题。 2.提问要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课前设计的具有系统性、逻辑性的提问,教学中往往不会一帆风顺地得以实现,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完全拘泥于备课中的设计,应围绕提问的中心内容,根据学生答问的反馈信息,适当变通。当学生的回答: (1)迷惑时应平缓坡度:如面对提问学生迷惑不解,可有的放矢,巧指迷津,平缓坡度;如问题难度较大,学生力不从心,可追加问题,巧妙铺垫,帮助接通思路,或者迂回设问,让学生回答类似的问题,借助原型启发,再触正题;如因目标不明显学生茫然,可揭示目标,促其思维指向目标。 (2)矛盾时应引辩启思:如提问后出现截然不同的矛盾答案,可提挈矛盾,引辩启思,以统一认识。 (3)反向时应归谬促悟:有时,学生答题与正确答案背道而驰,此时,师生信息落差太大,简单交代答案,学生难以接受。为此,可将错就错,以归谬法引其碰壁,促其领悟。 (4)出岔时应疏导引正:教学中,学生常会提出与教学目标无关的问题,对此,置之不理或过多纠缠都不行,有效的方法是把学生思路引正。 (5)肤浅时应追问求深:如学生思考浮于表面,可追问点拨,引导深入理解。 (6)呆板时应点拨求活:如学生理解问题就事论事,可以设问发散的方法点拨,以引导学生灵活理解。 3.提问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问题提出后,要给学生留有思考及动手操作求证的时间,然后指名回答。思考时间力求照顾到全体,以中等偏上水平的学生为标准。这样的标准,对于水平差一点的学生,虽有难度,但经过努力也可跟得上;对于水平高的学生,也不至因为节奏太慢而影响学习情绪。 4.提问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科学素质的主要内容。思路往往比结论更为重要,学生只有学会了思考,才能掌握获取知识的本领。课堂提问中巧妙引渡,体现提问的坡度,不仅便于教师了解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而且能达到学生间相互交流思路的目的,相互启发,取长补短,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1)由具体到抽象: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特点。因此,提问要体现由具体实例到抽象的坡度,在引导学生对事物充分感受的基础上进行提炼归纳,抽象概括。 (2).由特殊到一般:学生理解问题往往就事论事,难以由特殊向一般推广。因此,提问要注意强调特殊,加强感受,再巧妙引渡,认识一般。 (3) 由现象到本质:学生认识事物易被现象所迷惑,难以透过现象看其本质。因此,如果是以引导认识事物为目的的提问,可先引导学生对事物的表象进行分析,进而通过点拨诱导,让其透过现象看本质。 (4)由已知到未知:教学中,须把学生新知识的获取建筑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之上。因此,提问须注意引导学生借助已知探究未知。 (5)由发散到集中:发散思维是教学中常用的思维训练方法。为强化训练效果,须把发散思维训练与集中思维训练集中起来。 5.提问要把握时机 (1)利用“开场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场白”是开启学生思维大门的钥匙,是把学生引向知识海洋的风帆。可利用“开场白”揭示“信息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对现代教育科学的重要影响以及在高科技领域中的巨大成就,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场白”要注意利用直观的趣味性的课件。诱导学生变枯燥抽象的原理学习为生动活泼的规律探索。这样,“以用入读”“造就学生的知识饥饿感,促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启发学生尽快地理解其真谛。如在教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时,开始上课,就给学生展示本堂课要用PowerPoint完成的效果,从最简单的文字飞入到较复杂的图片动画。然后提问:“你们也能做出这样的作品?”。利用“开场白”进行情感教育,缩短师生的思想距离,创设积极、和谐、富于情趣的教学环境。 (2)讲授新知识前提问,为新知识的学习铺路搭桥 “信息技术”科学的知识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每一章节并不是彼此独立的,它们之间有着或多或少的内在联系。一般情况下,新知识总是从旧知识中引伸发展而来的。因此,在讲授新知识之前,首先应该将与本课有关的旧知识,让学生进行回忆复习,从中找准与新知识有关的问题,把学生引进旧知识的“最近发展区”,启发学生运用旧知识去获取新知识,实现知识的正迁移。这样,便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3)学习新知识时提问,抓住知识的重点处 每节课都有它的重点和难点,只有把这些重点难点逐一突破,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才算完成。因此,在教材的重点处,要设计一定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惑。 (4)思维训练时提问,抓住知识的联想点 联想是学生常用的思考方法,教师的引导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只要教师抓住知识的联想点,精心设计,定向质疑,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训练学生思维时,要求学生联想已学过的知识,然后将有关知识加以比较、归纳,找出共同性。从个别概括出一般性,又从一般性推导出特殊性,使他们找到知识的联系性,最后形成概念通过联想、比较、归纳,使学生不但对知识的学习更具深度,而且从中训练了思维的方法。如教PowerPoint制作背景时,可从格式菜单选择背景,也可从右击演示文稿空白处选择背景,就可以先提问Word中表格格式的设置可从格式菜单及右击来设置,通过联想,训练了思维的方法。 总之,课堂提问应以“启发式”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为指导,引导全体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学会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实现教学大纲提出的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的要求。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