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与能力培养
加入VIP免费下载

小学教师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与能力培养

ID:287453

大小:8.83 KB

页数:3页

时间:2008-07-21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在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教师的能力与能力培养   在小学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新课程标准的作用和意义是巨大的,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和质量的保准却要依靠教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教师需要具备那些理论、能力才能保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顺利、成功实施呢?这成为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的方向问题。在《基础教育改革专辑》p67页的文章中专家指出:面对教改教师需要哪些新的技能:1,具备课程开发的能力。2,增强对课程的整合能力。3,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比如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开发和整合的能力、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广泛利用课程资源、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一、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包括以下几点: 理论知识方面:深刻理解小学新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深刻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和概念,熟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整合模式。 信息技术方面:熟练掌握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熟练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 教学设计方面:能够设计出符合新课程标准的,以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案。 教学实施方面:在教学中,倡导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新型教学结构,能合理的将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并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样的效果。 经验方面:有丰富的新课程标准实施体验。 二、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教师能力的培养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要实现四个转变:1、教育观念从传统教学观向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教育观转变;2、教学方式从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为主的教学方式向新型的老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3、教学目标从学科本位向综合课程、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转变。4、评价从传统只注重识记的结果性评价向新型的关注高级思维发展的过程性评价。 ㈠、小学学校领导和负责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部门要高度重视,为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指导,提供培训条件的保障,创造良好的培养环境和条件。比如小学领导为小学老师提供在职培训的机会,并对培训根据效果进行奖惩,促使小学教师努力去提高自己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比如负责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部门提供良好的培训条件。 ㈡、优秀案例观摩和理论学习相结合。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是全新的教学过程,对课堂的改变是很大的,若光讲理论,一线教师难以理解,更难以转变成自己的能力,所以一定要提供丰富的优秀案例让老师去观摩。在听其他老师的公开课中,让老师自己去和自己以前的教学比较,自己去体会新课程标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对教学的改变。而且用案例的成功效果和优点来吸引教师,来激发老师的转变动机。老师有了感性认识,有了切身体会后,在讲授关于新课程标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理论知识。在讲授理论知识中一定要注意和受培训老师的实际情况,实际问题相结合。 ㈢、在培训过程中体验新型的学习过程。我们是不能期望用传统的培训来让老师接受新课程标准理念的。这个培训过程首先要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要使信息技术和培训有机结合。整个培训过程不应该是专家在上面讲,受培训老师在下面听,而应该是采用以下一些策略:结对互助,小组协作学习,师生角色互换,讨论交流等。在整个培训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信息技术对受培训教师的学习的影响。比如培训的拓展资料放在网络中,让老师通过网络获取,即训练和提高教师使用网络的能力,又加深老师对网络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的体验。受培训教师回校后在最初几次尝试着使用新型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教学方式时,他最容易模仿的例子就是培训过程,一个人的学习过程对他的教学过程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培训过程首先应该是个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好例子。 ㈣、提供及时科学的指导,用形成性评价让受培训的老师自我评价,自我反馈,自我纠正。在培训过程,对于老师的疑问要即使的指导,而对于普遍反映的问题则要组织讨论和专家解答。而对于老师反映的新课程实施中的条件问题比如硬件设施不具备,担心学生成绩会下降,担心新型的教学方式会加大工作量,担心新型的师生关系会使老师难以管理班级等疑虑,应该联系相关教育部门,学校职能部门予以支持和协助,并进行讨论转变教师观念,制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办法。 ㈤、要注意解决以下一些常见问题:1、技术的定位。很多小学教师会误以为只要信息技术熟练了,信息技术就会自然的课程整合到课程中去的。要明确技术只是实现整合的基础、条件,而不是全部,而且在信息技术已非常普及的今天,技术已不成为制约的问题,关键在于对信息技术使用的理解,特别是对促进学生学习的理解和实践。2、信息技术和整合实施的条件。条件包括:学校的软硬件环境,老师信息技术的熟练层度,学生信息技术的熟练层度和对自主学习方式的熟悉层度,老师、学生生活、学习对信息的依赖层度。 三、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必将对新课程标准在小学中的实施产生巨大的推进作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规定新课程的结构时,有如下阐述: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而且在其他学科的改革中也强调综合。信息技术不仅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重要手段,也是综合实践活动探究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的工具性,综合性将很好的促进和支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为此,学校领导要重视,要提倡,并且要制定出相应的激励措施来鼓励老师积极尝试新课程标准下的新型教学。此次课程改革将深刻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特别是教育行为的改变对教师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因为教育行为是老师已经熟悉的,习惯的行为,要改变是非常艰难和痛苦的。很多东西又要重新开始,要重新去熟悉课程标准、教材,去写教案,在教学过程中去尝试,去摸索。在这个时期,良好的激励措施非常重要。比如在硬件设备方面,学校应该给老师提供足够的软硬件设备,而且老师可以自由使用,而无需繁杂的审批,有教学辅助人员的媒体支持。要形成一种鼓励老师使用多媒体技术的氛围。 其次,学校里要形成一种学习、研究新课程标准的氛围。除了培训和学校组织教师集体学习外,应该提倡老师自主去学习、研究新课程标准,而且学习方式是基于任务驱动的,基于资源的协作学习。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首先要改变老师的学习方式,提高老师的信息素养,然后才有可能老师去影响学生,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要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这些转变,那么老师首先要具备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习惯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是一个长期过程,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长期过程,课程综合化趋势特别需要教师间的合作,不同年级、学科甚至是不同学校、地区的老师进行配合,交流促进,要形成一种相互交流,相互讨论的氛围。这将打破学科本位主义,不在是你教你的,我教我的,互不相干,而是围绕学生,各学科老师齐心协力,有机融合。而信息技术是实现和支持这种交流、讨论良好的平台,教育资源的数字化有利于教育资源再开发,再整合。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