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我偶然看到一部《美丽草原》的专题片,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令人心驰神往,而最吸引我的还是草原上那“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的”羊群,和那纵横驰骋、安闲自在的牧羊人。面对此情此景,我不由得感慨万千:如果新课程下的师生都能像这自由的羊群和悠闲的牧羊人一样,走出封闭的羊圈,来到这无边的草原,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自由地选择那带着露珠的、鲜嫩的青草,那该多好啊! 于是,我陷入了沉思:这种牧羊的方式与新课程的理念不是异曲同工吗?它对我们这些新课程的实施者不也应有所启发吗? 一、教师应该是引路的“领头羊”。 新课标认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这充分说明教师在新课程中再也不是知识的化身,学术的权威,而应是“平等中的首席”。这正如羊群中的领头羊一样,它并非羊群中的霸主,而是羊群的“引路羊”。它具有对水草的敏锐性和特有的经验,它知道哪儿离水草最近,哪儿可能面临狼群的威胁。它既对羊群中的兄弟姐妹呵护有加,又对调皮的离群的同类予以斥责、批评。 教育教学活动应当是师生生命体之间的情感交流、思想沟通和生命融合。广大教师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也应发挥引导、组织、促进学生学习的“领头羊”的作用,充分尊重学生,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交流、对话,和学生共商他们所喜爱的教学方式,真正视学生为自主发展的主体,激发他们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与其共同探讨学习中遇到的新问题,引领他们主动地发现知识、建构知识、咀嚼知识,同时还应主动调控课堂教学的过程,调节学生的兴奋点,使师生在教学过程中都能教有所获,学有所成。 二、教师还应是细心的“羊妈妈”。 新课标提出: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这要求我们广大教师应该像羊妈妈关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与能力状况,真诚地关爱他们。对于那些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放手让他们去合作、探究。当他们困惑、迷茫时,主动地去倾听他们的心声,去关心他们、鼓励他们,并给予适当的点拔。就像羊妈妈放手让成年的羊去独自觅食那样,使他们在良好的合作情境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知识的启迪,品味成功的欢乐。 对于那些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我们应给予更多的呵护,就像羊妈妈对待尚不能自主觅食的小羊羔一样,无私而慷慨以甘甜的“乳汁”哺育他们,要针对他们的基础状况,设计较为浅显、更适合他们个性的问题去唤起他们学习的信心,点燃他们思维的火种,当然,更应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教给他们“觅食”的方法,而不是永远给他们“喂奶”。 三、教师更应是个优秀的“牧羊人”。 新课标说得好: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应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而传统的教学理念过于注重知识的习得,把学生关在封闭的校园内,将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不管他们是否具有相应的接受能力,强迫其硬吞,结果学生学得厌倦,教师教得厌烦。而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更应像牧羊人一样,熟悉羊群所喜爱的草类,了解草原上哪儿水草肥美,哪儿适宜安营扎寨,掌握天气变化情况。只有这样他才能引领羊群走出羊圈,自主地饱餐到最适合它们各自胃口的“美味”。 作为一名新课程的实施者,我们更应该掌握新课标的核心理念,以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与愿望,让他们选择自己最喜爱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努力挖掘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课程资源,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认真倾听他们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支持。正如牧羊人让羊儿去挑选自己最可口的青草咀嚼、回味一样,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学得开心! 让我们都来做孩子们所喜爱的“领头羊”、“羊妈妈”、“牧羊人”,去畅游新课程那翠色欲流的绿洲,相信您也一定会品尝到新课程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