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中的“深入浅出”
加入VIP免费下载

音乐课中的“深入浅出”

ID:293868

大小:16.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3-10-08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音乐课中的“深入浅出” 最近参加中山市音乐课教学比赛,虽然整个“备战”的过程非常繁琐,也很辛苦,但在这个参与过程中,让我收获颇多,而让我体会最为深刻的,就是如何去做到初中音乐课中的“深入浅出”。一、 现状分析说到初中音乐课,在我的观察了解中,有这个两个容易出现的极端:一方面音乐教师继续沿用小学课堂的教学思路,采用游戏活动为主的模式,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把它称作“玩乐型教学”,这种教学具体到教学内容,大多只是停留在教材表面或音乐本体表层,不敢设计一些专业的音乐范畴。另一方面,音乐教师采用高中甚至是大学课堂的教学模式,将一些专业性较强的音乐知识,通过讲授的方法,让学生被迫性的接受,我把它称作“讲授型教学”,这种教学课堂氛围常常比较凝重,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并不十分乐意接受,甚至出现根本不理解的现象。当然,这两种教学极端的出现,除了与教师本身的定位有关,也与目前初中生的学习状况息息相关,在这里我简单分析下我所掌握的中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1、幼稚与成熟共存。中学生的思想转变,在初中阶段是极其复杂和反复的,他们常常认为自己长大了,开始学着变深沉,也开始知道害羞和胆怯,会时刻想要维护自己再人群前的形象。因此,如果音乐课中的活动环节是需要学生去模仿表演的,他们常常表现为不积极,甚至是怀着看热闹的心理。另外,中学的学业负担相对加重,学生一直都把音乐课当成是放松、玩乐的、不用去思考的课程,这种幼稚简单的心理,使得他们要求在音乐课上只听听音乐,唱唱歌曲,看看影片,因此一旦当他们发觉音乐课上的提问变成一种负担的时候,他们就会自然地关闭他们的大脑,呈现一种“呆木”的状态。2、教材内、外的冲突加剧。都说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有很大的一个原因是教材是否“与时俱进”。作为音乐教师,不得不承认流行音乐对于学生的影响有多大,媒介的传播速度,让学生时刻可以获得最新的流行资讯。但教材内容上的使用年份可以按“十”的倍数来计算的,这样一来,教材中所涉及到的内容就离学生越来越遥远,哪怕这些内容多具有教育意义。如此产生的“代沟”是很容易让学生反感,甚至是排斥!3、学生素养普遍偏低。我这里主要阐述的对象是镇区的学生,他们就如“井底之蛙”,只看得到自己头顶上的一片天,接触的事物少了,视野就窄了,素养自然就低了。别说要他们知道什么是交响乐、古典乐,就连让他们安静地听音乐都需要一而再再而三的强调。音乐在他们眼中只是一些流行歌曲而已,别的东西他们不感兴趣,也不愿意去学习了解。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给我们的普及音乐教育工作设置了非常大的难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如何贯彻新课程的理念,都是一项非常有挑战性的课题。我只能说,要想扭转这样的局面,绝非一朝一夕!二、 心得分享工作的三年中,不管遇上什么样的困难,我都一直秉持“尽一切能力做好普及音乐教育”的原则,但无奈的时候也是常有的。这次我想要分享的是在这次参与教学比赛过程中,对音乐课中“深入浅出”的一点小小看法。所谓“深入浅出”,我的理解是指将专业的音乐知识或深奥的音乐作品,用通俗易懂,符合学生思维方式的方法予以传授。我就拿本次教学比赛来举例吧,看看我是如何找到“深入浅出”这条道路的。(一)教学设计这次我选择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欣赏内容——芭蕾舞剧《天鹅湖》场景音乐。我最初是这样设计我这堂课的:(1)S•H•E歌曲《Remember》副歌部分借用了这段场景音乐的主题旋律。流行歌曲的导入迎合学生的喜好,从这里开始熟悉这句主题旋律,引出《天鹅湖》场景音乐。(2)《天鹅湖》的故事据我了解,学生并不是十分熟悉,对故事人物及剧情发展也是很模糊的,因此我设计了看图将故事的环节。(3)这段场景音乐在芭蕾舞剧《天鹅湖》中一共出现了4次,因此显得十分重要,是关键性的音乐。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截取了影片中相应的四个舞剧片段,让学生边看视频,边听音乐,边完成课堂练习(见图1)。(4)通过上一环节,我最后让学生概括总结出舞剧音乐的特点,了解舞剧音乐的作用,并介绍柴可夫斯基对于舞剧音乐的突破性发展。初看这四步教学的想法似乎合情合理,在我准备好课件,开始第一次试教就发现了许多环节的不可行,主要问题是出在对于这首场景音乐的理解上。学生都喜欢用眼睛去看的东西,因此我给他们剪辑了舞剧中的视频片段,但是学生在看的时候,他们的注意力完全在影片上,而不在音乐中,他们感兴趣,能够哦吸引他们的是芭蕾舞演员那贴身的舞服以及夸张的舞蹈动作和表情,至于演的是什么剧情,音乐如何根据剧情来做情绪上的改变则完全忽视掉,这样一来,我的课堂辅助练习也相当于一张白纸。 次数 出现场景 音乐情绪 剧情影响1 第一幕终场 情绪悲凉,是典型的小调式音乐,没有明亮的色彩。 表现奥杰塔公主与同伴们的悲惨命运2 第二幕开场  3 第二幕终场  4 第四幕终场 速度加快、力度加强,辉煌的感觉结束,是大调式音乐 辉煌宏伟的颂歌,表现忠贞的爱情终于战胜邪恶的力量!                         (图1) 针对这一问题,我突然想到曾经听到的某堂音乐欣赏课上对音乐本体的深入分析。我想我应该要把这段场景音乐给学生讲解讲解。于是我在前面第三环节之前加入了场景音乐的分析。我非常用心地将场景音乐按照情感的发展分成了6句,每一句详细地列出了使用乐器、音乐特点、故事画面等内容,这样一一对应着讲解,足以让学生深入理解这首场景音乐了。(见图2)                          (图2)这样改善之后,我又带着我的五步环节再次试讲,可结果非常糟糕——光是大大超时不说,45分钟的时间里,我光是音乐分析就花了将近30分钟的时间,最后匆匆忙忙看了影片,也来不及再总结就下课了。课后,我还特地问了学生的感受,学生说:“刚开始还挺有兴趣的,可后面总是听这个音乐,还总是听你在讲,就觉得很闷了••••••”。我第二次分析了原因:1、五步环节,意味着我本堂课的内容容量太大,希望面面俱到。2、我考虑到学生对于音乐分析的能力不足,而又想急于教会他们理解音乐,因此变成我一个人“滔滔不绝”,学生被动的听。3、由于学生理解不了音乐的美和故事性,反复的聆听和欣赏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枯燥重复的机械动作,毫无新鲜感。4、整堂课学生真正参与的环节很少,课堂缺乏互动性。由此,我将进行第三稿的修改。首先,确定本课主题。我问自己,这堂课我要围绕哪一个重点展开?我的教学要达到怎样一些目标呢?我思索着,音乐课始终要围绕音乐本体开展。《天鹅湖》场景音乐能在一出舞剧中出现四次,证明它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这首音乐包含的内容丰富——刻画了人物形象,预示了悲剧的发生,描述了故事的发展。如果能将音乐分析透彻,让学生听得懂,那么本堂课就达到了审美教育的目标,因此,我把本课课题定为“《天鹅湖》之魂”。其次,精简内容。45分钟究竟可以容纳多少份量的内容呢?假设我之前的内容是“1”的话,我要选取几分之几,剔除几分之几呢?我又仔细分析了我的教学设计,虽然内容安排上都是围绕场景音乐设计的,但涉及到的东西太多,太过于繁复,我大概是想“一节课吃成个胖子”吧!于是我提取出以音乐为主这条路线,让学生主要精心放在听音乐,听懂音乐上。视频的欣赏可以拓宽视野,但前提也必须是在了解音乐的基础之上,4段视频的时间在45分钟之内会占用太多的时间,所以我删除了这个大环节!另外,场景音乐放在舞剧中听,音乐中就包含着人物、故事、情节,由此之前我单独给学生讲故事的环节就可以和解析音乐的环节合并,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可以达到用故事的方法来引导学生注意音乐的变化,一举两得!再次,加强互动,加强实践体会。如何加强学生的参与性呢?一直不敢设计表演的环节,就是担心学生的表演欲望的消极。最开始我想在分析完场景音乐后,让学生根据分析的结果将整段音乐用舞剧的方式表演出来。实践证明这是具有相当一定难度的。要表演看似不长的3分钟,还要把我剧情随同音乐的发展,以及掌握人物的出场顺序及性格特点,这对一般学生来说是个极大的挑战!这个“不可能的任务”会打击学生参与的自信心!后来,我在教学目标中找到我的侧重点——场景音乐中主题旋律的运用和体会是重点,让学生尝试以舞剧的形式表演只是检验学习效果,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个小环节。所以我就只提取出有关主题旋律的三个片段,每一个片段20几秒的时间里,只需要去表演某一个人物或某一个情景,简单几个动作或者表情就可以达到体会的效果,再加上我为表演者准备了形象的装饰道具(如公主、王子—皇冠,天鹅—白纱裙,恶魔—面具),这样一来,就把复杂又难的表演简单化了,学生也觉得更加有趣!最后,点睛之笔让主题升华。巧妙的结尾是一堂课的点睛之笔,既然把主题定为《天鹅湖》之魂,就应该让学生明白舞剧中音乐的重要地位。通过前面的听、说、演的环节,引导学生总结场景音乐“灵魂”的意义,而我作为教师就结合学生的总结和实践的表演,升华到如何去欣赏舞剧及欣赏舞剧音乐:“音乐是听得见的舞蹈,舞蹈是看得见音乐!”这样的改动,使得我本堂课的线路就非常明朗了:导入(寻找记忆)——体验(刨根问底)——实践(穿越时空)——总结(灵魂升华),顺着这条线层层深入,又能突出重点体验的环节,在目标明确的同时,学生也就能够很自然的顺藤摸瓜啦!看来,要想使得教学设计“深入浅出”,就必须要遵循一个原则:一切从音乐出发,一切从学生出发!(二)教学引导除了对本堂课的教学设计“深入浅出”下了一番功夫之外,对于如何让学生体验场景音乐,如何将我的讲授型方法转变为引导型方法也是费了一番心思的。一段音乐在没有任何铺垫的情况下,学生听完只会用“好听、优美、激动”等词语来表达,这样的聆听效果是肤浅的,笼统的。而欣赏舞剧音乐,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从剧情入手,因为作曲家的写作思路大体上也是根据故事情节来创作的。学生对于童话故事的框架是熟悉的,有哪些主要人物,会出现哪些情节,他们都有一个朦胧的印象,而我要做的就是把他们带入《天鹅湖》的故事中,给予他们一幅幅清晰的画面。在初听全曲,奠定“悲凉、哀愁、轻柔”的基调下,我采用分句解析的方法。音乐中细节的精彩更容易打动人心,比如说一串轻缓起伏的琶音;一句句不断向上发展的旋律;同一主题旋律以不同情绪呈现;快节奏与如泣如歌旋律的交织对比;结尾处单音的反复交替••••••这些细节都是作曲家巧妙的构思,也是需要让学生了解的音乐内容。而把这些看似专业的乐曲分析变得通俗易懂,就需要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入手。我通过表情、动作以及利用音乐情绪的变化带给学生的直接感受加以引导,让学生带着思考深入音乐去挖掘出隐藏的“玄机”,我举个例子说明:这首场景音乐中的主题句出现了三次,每一次都有所不同。如何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呢?我通过哼唱来达到效果。第一次旋律温柔、平静,可以代表奥杰塔公主的形象,我让全班女生模仿公主的温柔,用“啦”具有歌唱性的感觉去哼唱;第二次旋律的出现让人紧张,充满着诡异的气氛,可以想象成恶魔的出现,我让全班男生模仿管乐的声音,用“崩”哼唱旋律来表现恶魔的凶狠以及嚣张;第三次渐近尾声,主题句一次次轻轻的重复,声音越来越低沉,给人一种无法喘息的压抑,表示不完美的中场结局,我让全班同学怀着悲哀的心情用“呜”去哼唱,并且在结尾处重复最后一个主音三次,表达一种无奈的叹息。类似这样的引导方法,老师既能点播,学生也容易接受,如此一来,原本没什么的音乐一下子变得丰富起来,学生的思考也变得有意思,能够达到“深入浅出”的效果。(三)教学语言在一次又一次的调整、修改过程中,还有一点让我感触颇深,那就是教师语言表达上的“深入浅出”。很多时候,我们容易忽略学生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在提问或者谈到到某一个“专业名词”的时候,往往按照自己知道的方式去说,学生回馈的却是一张张茫然的表情。比如说,在让学生初次聆听完场景音乐之后,我是这样问的:“你们在音乐中感受到了什么?”我这个问题是想引导学生说出音乐出现哪些情绪上的变化,但是“感受”一词太抽象,而且范围太广泛,学生一时之间不知道要怎么回答,而后我换成这样的表达方式:“你们可以想到哪些形容词来形容你们听到的音乐?”这样的问题给了学生思考的方向,他们也可以用体会到的情绪特点用简单的词语来表达,相对来说,答案的回答就简单多了。另外,在我平时听课的过程中,我有这样一个疑问,有些老师的语言是不是又过于简单而失去意义了呢?比如说“要不要”、“好不好”等等一些问话方式,实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样的语言学生完全可以不用思考就回答。总而言之,教师的语言功底可以看出教师个人的素养,一些简单但又精彩的语言往往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除了言语精炼的表达之外,语言内容还要具有指向性,要符合学生的理解方式。后序作为一个参与教学教研才三年的教师,没有多少有效的经验可以拿出来和大家分析讨论,以上都只是本人参加教学比赛整个过程中的一些感受和一点感悟,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一方面是做一个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一方面也希望与各位老师共同来探讨研究。我们的目的是:一切为了更好的教学!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