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共67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共67份)》 共有 67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22 出师表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同时, 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也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书表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 所钦仰,正所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 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1.理解课文,掌握重点词句。(重点) 2.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重点) 3.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难点) 一、文本导入 《隆中对》是诸葛亮未出山时为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今天我们学的《出师表》则是刘备死后丞相诸葛亮为后主刘 禅设计,从而实现自己信念“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行动纲领。千百年来,本文被公认为是“至情之文”,让我们一起 “披文入情”吧。 二、预习交流 1 走近作者2 诸葛亮,字孔明,琅琊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官至蜀汉丞相。 2 相关知识 (1)关于刘禅:刘禅,刘备子,小名阿斗。刘备死后他继任蜀汉皇帝,昏庸无能,由诸葛亮辅政,“政事无巨细, 咸决于亮”。公元 234 年,诸葛亮病逝于北伐军中,他逐渐信任宦官,朝政腐败。公元 263 年魏军攻成都,他出降,第二 年举家迁洛阳,被封为安乐县公。由于他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庸碌无能的皇帝,所以后世就把“阿斗”当作昏庸无能的人 的代称。 (2)关于表: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 希望。“动之以情”也可以说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刘禅(刘后主)的言事呈 文。 3 背景探源 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出山辅助刘备成就大业,建立了蜀国,与曹魏、孙吴鼎足而立。刘备称 帝后,拜诸葛亮为丞相。223 年刘备病逝,临终对诸葛亮托认国事,并嘱咐儿子刘禅曰:“汝与丞相从事,当事之如父”。 后刘禅称诸葛亮为“相父”。诸葛亮深感刘备知遇之恩和临终托孤之情,辅佐刘禅竭忠尽智,为实现刘备的统一中原、光 复汉室的遗愿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辅佐刘禅辛勤治蜀,经过了几年的努力,国力有所加强,在这种情况下,他于 227 年率兵北驻汉中(今陕西 省汉中市),准备北伐曹魏,以“北定中原”。 刘禅昏弱,使诸葛亮在劳师远征之际深怀内顾之忧,所以,临行前上此表文,给刘禅以告诫和劝勉。 4 文言知识梳理 (1)生字注音 崩殂(cú) 疲弊(bì) 侍(shì)卫 郭攸(yōu)之 费祎(yī) 恢弘(huīhónɡ) 攘除(rǎnɡ) 咨诹(zōu) 遗诏(yízhào) 猥(wěi) 夙(sù)夜 斟酌(zhēn zhuó) 倾颓(qīnɡ tuí) 妄自菲薄(fěi) 裨(bì)补阙(quē)漏 以遗(wèi)陛下 性行淑均(xínɡ shū) 行(hánɡ)阵和睦 以彰(zhānɡ)其咎(jiù) 以塞忠谏(sè) 3 陟(zhì)罚臧否(zānɡpǐ) 庶竭驽钝(shù jié nú dùn) (2)通假字 裨补阙漏(“阙”通“缺”,缺点) 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 (3)古今异义 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身份低微、见识短浅;今义:品行不端,思想败坏)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痛心,遗憾;今义:深切地憎恨) 临表涕零(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先帝知臣谨慎(古义:认真,慎重;今义:做事小心)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古义:表原因;今义:表结果) 诚宜开张圣听(古义:开放、扩大;今义:商店营业或商店每天第一次成交) 臣本布衣(古义:平民;今义:布做的衣服) (4)一词多义45 (5)词类活用 以光先帝遗德(名词动用,发扬光大) 恢弘志士之气(形容词动用,发扬光大) 此皆良实(形容词名用,善良诚实的人) 亲贤臣,远小人(形容词动用,亲近、疏远) 深入不毛(名词动用,长庄稼) (6)文言句式 判断句: 此皆良实。(这是没有明确语言标志的判断句)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也”,判断句标志) 倒装句: 苟全性命于乱世。(状语后置,应为“于乱世苟全性命”) 临崩寄臣以大事。(状语后置,应为“临崩以大事寄臣”) 省略句: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省略主语“陛下”)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省略主语“臣”) (7)出自本文的成语 三顾茅庐: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苟全性命:苟且保全性命。 计日而待:可以数着日子等待。形容为时不远。 指日可待: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 妄自菲薄:过分地看轻自己。 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 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6 不毛之地:形容荒凉、贫瘠。 临危受命: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形容在紧急关头勇于献出生命。 亲贤远佞:亲近贤臣,疏远奸邪小人。 三、互动探究 (一)整体感知 1 朗读课文,划分文章的结构。 【点拨明确】第一部分(1、2 段):从当前形势出发劝说后主继承先帝遗志,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三条建议。 第二部分(3 段):追述以往经历,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第三部分(4 段):明确各方面的责任,向后主提出恳切的期望,总结全文。 2 朗读课文,感受诸葛亮的赤胆忠心和谆谆教诲之情。 (二)深层赏析 1 文章开头诸葛亮是怎样分析当前局势的?他为什么要从分析当前形势入手? 【点拨明确】分析形势,先说不利的客观条件,指出目前正是决定存亡的时刻,希望刘禅能“思危”;后分析有利的 主观条件,指明希望犹在,意在促刘禅励精图治,也引出下文用人的问题。 分析当前形势,指出不利方面:先帝未完成统一大业就去世了,三国中蜀国实力最弱。这样说目的是提醒后主要有 危机感,不能养尊处优,鞭策刘禅发愤图强。形势不容乐观,但也不要悲观,因为还有有利条件:无论是宫廷守卫,还 是守关将士都在尽心尽力,浴血奋战。这是激励后主,要有信心,并为下文提建议做铺垫。 点明天下形势,隐含创业之艰难,意在引起后主刘禅的重视和深思。 2 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哪些建议?(请用原句回答) 【点拨明确】(1)诚宜开张圣听;(2)昭平明之理;(3)宫中之事,悉以咨之;(4)营中之事,悉以咨之;(5) 亲贤臣,远小人;(6)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3 诸葛亮是从哪几个方面提出建议的?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本文陈述的重点是什么? 【点拨明确】这些建议可概括为两大方面:国内政事,北伐之举。 从写作背景上看,“修明政治”是早就提出的治国策略,现在重新提出,目的在于为出师伐魏创造良好的条件,使北 伐无后顾之忧。诸葛亮此次出师时,刘禅只有 20 岁,昏庸无能,不懂得治理政事,如果出师后国内政局不稳,前方必然7 会受到影响,可见讲治国大计和政事安排正是为了出师北伐。 本文陈述的重点是对国内政事的安排。 4 就国内政事的安排,诸葛亮提出了三条建议,这三条建议中哪一条是最主要的?为什么? 【点拨明确】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这三条建议的核心是亲贤远佞。 表文主要是向后主进言的,首揭“开张圣听”,以打开进言之路。在打开忠谏之路的前提下,谈执法“平明”,先总 提后分述,扣紧“开张圣听”的精神。宫中之事,向郭攸之、费祎、董允这些志虑忠纯之士请教;府中之事,向向宠请 教。最后提出亲贤远佞。三项建议,既独立成项,又相互关联,广开言路是前提,严明赏罚是关键,亲贤远佞是核心。 能否做到广开言路和严明赏罚,关键在于能否做到亲贤远佞,亲贤远佞的思想是贯穿全篇的。 5 文章的结尾体现了诸葛亮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点拨明确】结尾是表文的结语,表明诸葛亮临行前百感交集,无限恋念之情,这本来是“表”这种文体的套语, 但其声呜咽似泣,其情沛然如注,勤勤恳恳之态全现,耿耿忠心尽袒。 6 学生读背课文。 四、板书设计 五、拓展提升 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许许多多著名的政治家,请你课外搜集一些著名政治家的生平经历,试分析一下,一个比较优 秀的政治家,应该具备哪些条件?8 【点拨示例】(1)应该有远大的抱负,强烈的责任感,以天下为己任; (2)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能洞悉当时国家之形势,针对国计民生症结所在,提出兴利除弊的方案; (3)能知人善任,选拔贤才; (4)能集思广益,善于采纳群言,改进工作。 一、文本导入 南宋绍兴八年一个秋雨绵绵的日子,正在攻打金兵的名将岳飞路过南阳,夜宿武侯祠,秉烛细观石刻的《出师表》,一 时间情怀与古贤诸葛亮相牵,他感慨万千,泪如雨下,夜不能眠,挥涕走笔,留下了一篇亲手抄写的《出师表》。“出师 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亮的《出师表》感动了无数英雄,诸葛亮的光辉形象也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光芒。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感受诸葛亮对蜀国的深情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 二、互动探究 (一)品味语言 1 全文以议论为主,辅之以叙事、议论,叙事中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谈谈 你对此的认识。 【点拨明确】陈述衷情是本文一大特点。由于诸葛亮深感先帝知遇之恩和托孤之情,此文全篇为他的“报先帝,忠 陛下”之情所贯穿。文中他满怀深情念先帝,满腔挚爱谏后主。他对刘禅的反复劝谏,谆谆叮嘱,言辞恳切,语重心长。 那忠义之理,殷切之情处处洋溢,感人至深,充分表现了他这位元老重臣对刘氏父子的忠肝义胆。 文章第 1、2 段寓情于议,在谈论形势、任务、治国方针和历史经验之中,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抒情线索,就是希望后 主刘禅能承继先帝遗志,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因此一开始就提到“先帝创业”,接着依次说先帝对贤臣的“殊遇”“简 拔”贤臣的标准和论史时的“叹息痛恨”,既表达对先帝的崇拜、爱戴之情,又有激发刘禅效法先人的作用。情真理足, 辞婉心切。第 6~9 段着重叙述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和准备出征的计划、安排,叙述中充分显示自己勤劳国事、鞠躬尽瘁 的一片忠诚,以创业艰辛打动后主,并激励其发愤图强,励精图治。“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这句话辞情恳 切,催人泪下,是诸葛亮感恩图报心情的集中表现。“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依依不舍之情溢于言表,耿耿忠 心尽袒,勤恳之态毕现。 诸葛亮是向刘禅进谏,但文中提到“陛下”不过 7 次,而提先帝就有 13 次之多。不难看出,诸葛亮事事都以先帝之 意为依据,句句都借先帝之口说出,既不失人臣之礼,更无教训人主之嫌,使后主听了,忠言不逆耳,十分得体;同时 也表明他本人处处念及先帝之遗德遗训,时时不忘先帝之殊遇重托,既能表明自己的心迹,又容易以情打动刘禅。总之, “受恩感激”“报先帝、忠陛下”之情贯穿全篇,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刘备父子的无限忠诚。9 2 本文语言朴素无华,字斟句酌。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析一下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点拨明确】(1)与受表的对象有关。刘禅本人的年龄识见、文化素养,决定了该文语词朴实、叮咛周备。 (2)写表与受表者之间特殊关系,决定了该表委婉、恳切、字勘句酌的特点。诸葛亮是后主的臣,但又是后主的长辈, 刘备临终时云“以父事之”。 (二)归纳写作特点常见的表达方式有记叙、说明、议论、抒情四种。请你分析一下本文三个部分分别用了哪些表 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点拨明确】本文写作最大的特点是以议论为主,兼用抒情和记叙。 第一部分寓情于议,第二部分寓情于事,最后一部分谈各方面的责任,也表达了完成先帝遗愿的决心。具体说来有 三方面特点。 (1)反复提及刘备的遗言、“遗德”“遗诏”,在文章的重要关节无不提及“先帝”,处处从先帝说起,时时提先帝遗训。 全文仅 600 多字,竟先后 13 处提及先帝。其作用是勉励刘禅“光先帝之遗德”“深追先帝遗诏”,以完成先帝未竟大业。 (2)常从自身的经历、体验和感情谈起,以自己忘身忧国的一腔忠贞来作为对后主的激励。 (3)处处从“陛下”的帝业、威望、声誉着想。 由于上面三个特点,使本文达到了“忠言不逆耳,辞切见情深”的艺术效果,使刘禅再昏庸糊涂也当欣然听取,甘 愿采纳。 (三)主题探究 本文叙述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言辞恳切地向后主刘禅提出三条建议,表达了诸葛亮“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表现了他忧国忧民、鞠躬尽瘁的忠心。 三、板书设计10 四、拓展提升 围绕诸葛亮这个话题,学生自由发言。 【点拨示例】学生讨论交流,就“如何看待诸葛亮的忠”这个问题展开激烈的争论。 一种意见认为,诸葛亮知恩图报、忠心为国。他有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永远是后代胸 有抱负、腹有诗书,有良知和正义感的知识分子心中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武侯祠前的杜甫、61 岁的陆游不就是例子吗? 当我们吟诵“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诗句时,不也深深地体味出杜甫对诸葛亮的仰慕和惋惜之情吗?当我 们解读“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这两句诗时,不也深深地被陆游满腔豪情所感染吗? 另一种意见认为:诸葛亮的“忠”是一种愚忠,是为报知遇之恩。他只忠于刘备,忠于自己的才能,是一种狭隘的 爱国行为。如果他爱国爱民,又何必辅佐那个扶不起的刘阿斗呢?北伐之所以功亏一篑,不就是因为刘禅的昏聩无能吗? 教师组织学生辩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相信在彼此的辩驳中,学生的收获应是最大的。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