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专项练习--中国古代史(共7套含解析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中国古代史-辽宋夏金元时期 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 ‎1.“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这首《天堂》充分表达了蒙古歌手腾格尔对自己家乡的赞美。在我国历史上,蒙古族曾经建立了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大元王朝,其建立者是(    ) ‎ A. 唐太宗                                              B. 成吉思汗 C. 忽必烈 ‎ 11‎ ‎                                   D. 朱元璋 ‎ ‎2.元代开始实行的行省制度,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从而使行省官失去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这一举措(    ) ‎ A.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 促进了边疆经济发展 C. 改变了南北经济格局                                           D. 抑制了民族融合趋向 ‎3.澶渊之盟之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不识干戈”。这说明(    ) ‎ A. 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的削弱                    B. 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C. 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D. 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 ‎4.下列哪一项的搭配是正确的?(    ) ‎ A. 女真族—阿骨打—辽                                          B. 契丹族—阿保机—金 C. 女真族—元昊—西夏                                          D. 汉族—赵构—南宋 ‎5.杨家将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这些故事反映的是澶渊之盟订立前(    ) ‎ A. 北宋与金的争战             B. 南宋与辽的争战             C. 北宋与辽的争战             D. 南宋与金的争战 11‎ ‎6.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历史上对各级官员的服色都有严格规定,普通百姓只能穿黑白两色的衣服,衣帽上不得缀饰珠玉的朝代是(  ) ‎ A. 西汉初年                           B. 东汉初年                           C. 北宋初年                           D. 南宋初年 ‎7.随着电视剧《穆桂英挂帅》的热播,杨家将的故事更加深入民间,它反映了“澶渊之盟”订立之前争战的两个政权是  (    ) ‎ A. 北宋与辽                           B. 北宋与金                           C. 南宋与辽                           D. 南宋与金 ‎8.历代中央政府都十分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努力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元朝时为加强对台湾的管辖设立了(    ) ‎ A. 宣政院                         B. 安西都护府                         C. 澎湖巡检司                         D. 北庭都护府 ‎9.青年历史学者袁腾飞在央视《百家讲坛》节目中主讲《两宋风云》。下列有关两宋历史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北宋与契丹族建立的辽和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并立 B. 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C.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D. 北宋大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风俗画的代表作 ‎10.郭靖和杨康是《射雕英雄传》中的两个重要人物。他们名字中的“靖”、“康”与下列历史事件有直接联系的是(    ) ‎ A. 西夏建立                           B. 澶渊之盟                           C. 金灭北宋                           D. 元朝建立 ‎11.中国古代史上北方人口大量向南迁移,它所带来的最重要的正面影响是(      ) ‎ 11‎ A. 加剧了南方的混乱局面                                       B. 使北方人口急剧减少 C. 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D. 使北方趋于平静 ‎12.历史上的“澶渊之盟”是北宋与同时期少数民族关系的缩影。它是北宋与哪个少数民族政权订立的(    ) ‎ A. 辽                                        B. 西夏                                        C. 金                                        D. 元 ‎13.下面是唐─元之间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其正确的演变顺序是(    ) ‎ A. ②③④①                           B. ③④①②                           C. ①②③④                           D. ①④③②‎ ‎14.学习宋元历史后,某班同学作了如下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 ‎ A. 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         B. 政权并立和民族融合         C. 繁荣开放的社会         D. 盛世与危机并存 ‎15.在我国历朝历代的疆域图中,有一幅在今天的西藏区域注着“宣政院辖地”的疆域图,那么它是(    ) ‎ A. 唐朝疆域图                       B. 元朝疆域图                       C. 明朝疆域图                       D. 清朝疆域图 二、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40分)‎ 11‎ ‎16.提到宋代,特别是南宋,首先浮现在人们脑海中的多半是一幅“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当汴州”的柔靡景象。但学术界对宋代社会文明却给予了高度评价。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江南为之盛国矣。      材料二:……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材料三:宋代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收入颇丰。 ‎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材料中的“苏湖”指什么地方?当地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 ‎ ‎(2)材料二图为一钱币的复印件。请填出:它的名称________,它出现的时间________、地点________,它的地位________,意义________。 ‎ ‎(3)根据材料三写出宋代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所设立的机构名称。 ‎ ‎17.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南宋时太湖地区……产量居全国之首,尤其以平江府为代表,有“苏湖熟,天下足”之称。 材料二: 宋朝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来自淮河以南地区,南方户口数比例占全国的百分之六十左右。《宋史》中有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 ‎(1)材料一中的“苏湖”是指什么地方?当地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 ‎ ‎(2)材料二中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和材料一中的“苏湖熟,天下足”说明了什么历史现象? ‎ ‎(3)上述两则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 ‎18.‎ 11‎ ‎ 阅读材料: 材料一:经过自东吴以来至南朝刘宋时期二百余年南北人民的共同开发,三吴地区的生产发展已经赶上并局部地超过北方,并在实际上形成了我国的一个新的经济中心——江南经济区。 材料二:明朝人方孝孺曾言: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犹以为怪……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皆化而同之。 ‎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是什么为这一重大变化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 ‎ ‎(2)材料二反映了元朝时期的什么历史现象?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个新民族,它的名称是什么? ‎ 三、综合题(共1题;共25分)‎ ‎19.两宋时期,封建经济继续发展。人们普遍称赞江南的富庶,南宋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手工业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商业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海外贸易兴盛。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 ‎(1)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 ‎(2)宋代手工业取得了巨大进步,请你举出手工业发展的领域有哪些? ‎ ‎(3)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什么地方?纸币的出现说明当时什么社会现象? ‎ ‎(4)宋代海外贸易超过前代,著名的大商港有哪些? ‎ ‎(5)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市民生活也日趋繁荣,北宋反映这一主题的著名画卷是什么?作者是谁? ‎ 11‎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C ‎ ‎【解析】【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元朝建立者忽必烈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图片唐太宗是唐朝贞观之治的开创者,B成吉思汗即元太祖铁木真,蒙古族,政治家、军事家。1206年,被推举为蒙古帝国的大汗,统一蒙古各部。在位期间多次发动对外征服战争,征服地域西达西亚、中欧的黑海海滨,C忽必烈称汗后,建年号“中统”,但也没有另立国名。1271年11月,在建国十多年之后,他的统治地位已经逐渐巩固时,才正式建国号为“大元,因此忽必烈是元朝的建立者,D朱元璋是明朝的建立者,本题选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识记和分析能力,另外成吉思汗也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毛泽东曾写《沁园春.雪》,赞誉成吉思汗,本题也可以用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为题材命题,成吉思汗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封建君主,他的作为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希望同学们对历史人物要进行全方位的细致的掌握。‎ ‎2.【答案】A ‎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元代开始实行的行省制度的有关知识。元朝疆域广大,为了有效实行控制地方,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元统治者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者省,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元朝的行省制度,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因此元代开始实行的行省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CD明显错误,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元代开始实行的行省制度的有关知识。本题难度适中。‎ ‎3.【答案】B ‎ ‎【解析】【分析】本题考察澶渊之盟的影响,分析题目中的“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不识干戈”,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出现了和平安定的局面,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正确答案是B。 【点评】本题考察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出现的安定局面,解题的关键是要对材料语句进行分析,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再结合所学知识就能得出正确答案。‎ ‎4.【答案】D ‎ 11‎ ‎【解析】【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少数民族政权搭配关系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A项女真族—阿骨打—辽,是不正确的,应该是建立的金国,B项契丹族—阿保机—金是不正确的,应该是建立的辽,C项女真族—元昊—西夏是不正确的,应该是党项族的元昊,不是女真族, D项正确,本题选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辽宋夏金元时期是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时期,也是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巩固时期,在民族关系上,民族间的和是主流,能促进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战是次要的,不利于民族关系的发展。‎ ‎5.【答案】C ‎ ‎【解析】【分析】根据“澶渊之盟”的订立可知,宋真宗时,辽大举攻宋,一直打到澶州城下,宰相寇准力劝黄帝亲征、宋真宗抵达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杨家将的故事正是反映了北宋与辽的争战,“澶渊之盟”以后,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宋辽战争的认识。‎ ‎6.【答案】C ‎ ‎【解析】【分析】一个朝代在建立之初,往往都比较注意节俭,但像这样进行严格规定的,在备选的四个朝代中,只有北宋。 A项西汉初年不符合题意。 B项东汉初年不符合题意。 C项北宋初年符合题意。 D项南宋初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勤俭节约”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北宋初年的衣着”这一知识点的识记、辨析能力。‎ ‎7.【答案】A ‎ ‎【解析】【分析】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辽签订的和约,宋朝给辽岁币,双方保持了较长时期的和平局面。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8.【答案】C ‎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宣政院是元朝设置的管理西藏事务的机构;B项是唐朝设立的管辖天山以南地区的机构;C项澎湖巡检司是元朝设立的管辖台湾地区的机构;D项北庭都护府是唐朝设立的管理天山以北地区的机构。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元朝时对台湾的管辖。‎ 11‎ ‎9.【答案】C ‎ ‎【解析】【分析】《资治通鉴》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点评】考查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10.【答案】C ‎ ‎【解析】【分析】1127年,金灭亡北宋,当时北宋皇帝钦宗的年号是靖康,金灭北宋又被称为“靖康之耻”。小说中,郭靖和杨康的名字为了牢记“靖康之耻”。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宋元时期政权更替的相关知识。‎ ‎11.【答案】C ‎ ‎【解析】【分析】人口南迁为南方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并带来了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经验和工具,故带动了南方经济的发展。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人口南迁的影响。‎ ‎12.【答案】A ‎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澶渊之盟”,结合所学知识:宋真宗时期,辽军与宋军经过澶州之战后,双方议和,签订了澶渊之盟。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宋、辽、西夏并立的知识点。‎ ‎13.【答案】D ‎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知道,907年唐朝灭亡后,中原和南方进入五代十国分裂时期,此时北方出现了契丹(辽)政权,此后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的局面,与西夏、辽政权出现并立的局面,12世纪初东北的女真族建立金政权,与北宋和西夏并立,之后北宋被金所灭,南宋与金、西夏政权并立。此时期北方政权的出现顺序为辽、夏、金,南方政权的出现顺序为五代十国、北宋、南宋,故选择D项。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民族政权的并立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归纳总结能力。‎ ‎14.【答案】B ‎ ‎【解析】【分析】宋元时期两宋与辽、西夏、金、蒙古政权等民族政权并立,各政权之间时战时合,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元朝的统一也促进了民族融合。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宋元时期的社会特征。‎ ‎15.【答案】B ‎ 11‎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的是有关元朝的史实。元朝在中央设置宣政院,专门管理藏族地区的事务。所以答案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 二、材料分析题 ‎16.【答案】(1)经济重心的南移;苏州、湖州;水稻 (2)交子;北宋前期;四川地区;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3)市舶司 ‎ ‎【解析】【分析】(1)由材料“苏湖熟,天下足。”、“江南为之盛国矣。”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材料中的“苏湖”指的是太湖流域的苏州和湖州,是当时著名的粮仓。苏州和湖州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2)材料二是《北宋纸币铜版拓片》,是交子的复印件。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的出现,有利于商业的发展。(3)由材料“宋代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收入颇丰。”材料三反映的是宋朝海外贸易的发展。宋朝时期,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故答案为:(1)经济重心的南移;苏州、湖州;水稻。(2)交子;北宋前期;四川地区;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有利于商业的发展。(3)市舶司。 【点评】(1)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知识点。(2)本题考查的是宋代商业繁荣发展的知识点。(3)本题考查的是宋代海外贸易发展的知识点。‎ ‎17.【答案】(1)材料一中的苏湖是指苏州和湖州,当地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 (2)说明了当时经济重心已经从北方黄河流域转移到南方长江流域。 (3)原因:当时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等。 ‎ ‎【解析】【分析】(1)材料一中的“苏湖”是指苏州和湖州;当地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是南宋时期流行的,反映这一时期苏州、湖州等地水田增加,水稻产量提高的情况。(2)材料二中 11‎ ‎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和材料一中的“苏湖熟,天下足”说明了当时经济重心已经从北方黄河流域转移到南方长江流域的历史现象;考查的是经济重心的南移。“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反映的是南宋时,水田增加,太湖流域的稻米产量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经济重心南移完成。(3)上述两则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当时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等。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苏湖的相关知识。(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8.【答案】(1)经济重心南移;北方多战乱,南方相对安定。 (2)民族大融合;回族。 ‎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经济重心南移。三吴地区指的是南方地区,南方经济的发展逐步超过了北方,充分说明经济重心南移。经济重心南移是因为北方战乱,南方社会较为安定,大量北方人口南移,充实了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 (2)本题考查的是元朝民族大融合和回族的出现。“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皆化而同之。”意思是:到元朝时,百年的时间,全国之内起居饮食方面,都相同了。充分说明元朝时各民族之间相互融合,已经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唐朝以来,不少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点评】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三、综合题 ‎19.【答案】(1)南方社会相对安定;北方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工具;北方人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等。 (2)纺织业发达;制瓷业繁荣;造船业非常发达。 (3)四川;商品经济活跃。 (4)广州、泉州。 (5)《清明上河图》;张择端。 ‎ ‎【解析】【分析】所设问题均属基础识记类型,立足所学基础知识作答即可。 【点评】本题对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等相关知识进行了细致的考查,‎ 11‎

资料: 3.6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