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 3 走进化学实验室
第 1 课时 化学药品的取用
1.下列仪器中,都是玻璃仪器的一组是( )
A.烧杯、蒸发皿、量筒
B.试管、酒精灯、铁圈
C.水槽、试管夹、漏斗
D.试管、锥形瓶、集气瓶
2.下列关于药品的取用,正确的是 ( )
A.取粉末状药品,应用药匙
B.取块状固体药品,应用坩埚钳
C.多取的药品,应放回原瓶
D.实验时,未说明用量,固体药品应取一药匙
3.下列仪器在实验时,不能用作反应容器的是( )
A.烧杯 B.烧瓶
C.试管 D.量筒
4.下列往试管中倾倒液体的操作,正确的是( )
A.瓶塞正放于桌上
B.试管与桌面垂直
C.标签向着手心
D.瓶口稍离开试管口
5.下列滴管使用或放置图示正确的是( )
A.取液时挤入空气 B.将滴管平放在桌面
C.将洗净的滴管放入洁净烧杯中 D.将残留试液的滴管倒持
6.下列取用固体药品的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 ,D)2
7.下图所示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请用它们的名称回答以下问题。
(1)A 是__ __,D 是__ __。
(2)滴加液体常用__ __;取用粉末状固体常用__ __。(填名称)
8.指出下列操作导致的后果。
(1)把块状固体药品直接放入试管底部。
__ __。
(2)倾倒液体时,标签没对着手心。
__ __。
(3)量取液体时,视线没有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__ __。
(4)使用胶头滴管后,未经清洗就吸取别的试剂。
__ __。
(5)实验时没有认真核对药品标签。
__ __。
9.为保证某些玻璃仪器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常把玻璃的接触面处磨毛(也称磨砂),下列仪器经
过磨毛处理的是( )
10.某学生量取液体,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读数为 30 mL,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
俯视读数为 20 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
A.大于 10 mL B.小于 10 mL
C.等于 10 mL D.无法确定
11.家庭小实验是化学学习的有益拓展。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选用生活用品来代替一些化学仪器,
如眼药水瓶可以代替胶头滴管,吸管可以代替导气管等。现有如图所示的医用注射器,请你思考它
可以代替哪些常用仪器?请列举两种:
(1)__ __。
(2)_ _ _。
参考答案
1.D 2.A 3.D 4.C 5. C 6.D3
7.(1) 烧杯 烧瓶 。(2) 胶头滴管 药匙
8. (1) 试管破裂 (2) 标签被腐蚀 (3) 读数不准
(4) 试剂交叉污染 (5) 实验失败,发生事故
9. B 10.A
11. (1) 量筒 (2) 胶头滴管
第 2 课时 物质的加热 连接仪器装置 洗涤玻璃仪器
1.下列仪器,既能作反应容器又能直接加热的是( )
A.烧杯 B.集气瓶 C.锥形瓶 D.试管
2.下列仪器中,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内物质不需要用到的是( )
A B C D
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用嘴吹灭酒精灯
B.实验桌上酒精着火用湿抹布盖灭
C.为避免浪费,实验用剩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D.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用药匙,取用块状固体药品直接用手拿
4.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加热液体) ,B.向试管中加固体)
,C.检查装置气密性) ,D.闻药品的气味)
5.酒精灯不易点燃或燃烧不好,可能的原因有:
①不用时未盖上灯帽;②灯芯外露部分已烧焦碳化;③灯内酒精只占容积的
1
2。
以上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 C.①② D.②
6. 下列有关仪器连接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橡皮塞旋进容器口
B.玻璃导管口附近沾水后旋进乳胶管
C.分液漏斗下端玻璃管压进橡皮塞孔中
D.玻璃导管沾水后旋进橡皮塞孔中
7.如图所示,根据仪器回答下列问题:4
(1)写出仪器名称:
A__ __;B_ __; C__ __;D__ __。
(2)填仪器编号:
①用于洗涤玻璃仪器的用具是__ __;
②用作热源的仪器是__ __;
③可盛放反应物或作反应仪器的是__ _;
④用于盛放和贮存液体试剂的仪器是__ __。
8.酒精灯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加热仪器。为了探究酒精灯各层火焰温度的高低,某同学点燃酒精
灯,仔细观察酒精灯火焰的分层情况后,取出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1~
2 s 后取出,观察火柴梗位于火焰某一层的部分明显碳化。
(1)实验结论:_ __的温度最高。
(2)这层火焰温度最高的原因是__ __。
9.如图所示,龙龙同学采用手握试管外壁的方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则
将双手移开一会后,烧杯内导管处(画圈部分)的现象是( )
选项 A B C D
现象
放大图
参考答案
1. D 2. C 3.B 4. C 5.C 6. C
7. (1) A__酒精灯__;B__烧杯__;C__滴瓶__;D__试管刷__。
(2)① D ;② A ;③ B ;④ C 。
8.(1) 外焰 (2) 外焰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更充分
9.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