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第 16 讲 光合作用 下
题一: 农艺师利用光合作用的原理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措施是( )
A.施农家肥 B.适时播种 C.合理密植 D.及时松土
题二: 根据光合作用的原理,下列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措施中,与该原理无关的是( )
A.适时播种、套种 B.施用有机肥料
C.合理密植、间作 D.及时松土
题三: 某实验小组试图探究“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实验以观察倒置的装满水的试管中
有无气泡产生作为指标。正确的装置组合为(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题四: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同学将生长旺盛的盆栽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选取一叶片,用锡箔
把该叶片的一部分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光下照射。几小时后,用碘蒸汽处理叶片,结果
如图所示。该实验可以证明( )
①光合作用需要光 ②光合作用需要水
③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④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题五: 某同学进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的探究实验,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三组
密闭装置(提示:装置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碳酸氢钠溶液能释放二氧化碳)据图分
析回答:
(1)本实验的变量是 。为确保只有一个变量,在装置选取、溶液用量、枝条大小和生
长状态等方面,应尽量保持 。
(2)本实验的预期是: 组枝条生长最好,丙组次之, 组枝条生长最差。将装置都放在
温度适宜、光照充足的地方,分别观察和记录三组装置中枝条的生长状况。如果实验结果符合预期,
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 -
(3)枝条的光合作用在其叶肉细胞内 中进行,有同学认为,枝条在进行光合作用时不进行
呼吸作用,是否正确? 。
(4)某温室大棚中安装了一种仪器,这种仪器的作用与装置中碳酸氢钠溶液的作用相似,能释放二
氧化碳,增加大棚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提高农作物 的效率,从而提高产量。生产上,提
高农作物产量的措施还有很多,如:夜晚时通过降低大棚内的温度来降低农作物 的强
度,减少有机物消耗,达到增产目的等。
题六: 选取生长正常的天竺葵叶片进行如图甲所示的光合作用实验:
①将此装置经黑暗处理一昼夜后,移至光下数小时,再将这三片叶取下,分别放入装有酒精的小烧
杯中,水浴加热,使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
②用清水漂洗后放入培养皿中,分别向这三片叶上滴加碘液,观察三片叶是否变蓝。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将此装置放入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
(2)本实验设置了两组对照实验,其中甲树叶两部分对照说明 是光合作用的条件,乙树叶和
丙树叶对照说明光合作用需要 ,甲树叶和乙树叶不能形成对照,原因是 。
(3)图乙中式 1 和式 2 分别表示植物体内的两种生理活动。植物进行式 2 表示的生理活动的场所
是 。
(4)分析乙图,可以看出光合作用强度受 和温度的影响。3
第16讲 光合作用(下)
题一: C
解析:A、施用农家肥料,可以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多种无机盐,促进植物的生长,与直接促
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无关,故不符合题意;
B、适时播种,表明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温度,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无关,故不符合
题意;
C、合理密植,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效率。合理密植能使植物充分地接受阳光,
扩大光合作用的面积,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增加产量,故符合题意;
D、及时中耕松土,是为了增加土壤中的氧气,促进根的呼吸,与光合作用无关,故不符合
题意。
故选:C。
题二: D
解析:A、适时播种、套种可以延长光合作用时间,提高光合作用效率,A 正确;
B、施用有机肥料可以提高二氧化碳浓度,提高光合作用强度,B 正确;
C、合理密植、间作可以提高光合作用面积,提高光合作用效率,C 正确;
D、及时松土是为了避免根的无氧呼吸,与呼吸作用有关,不符合题意,D 错误。
故选:D。
题三: B
解析:A:①②对照组合,控制变量是有无金鱼藻,变量不是光照,故不符合题意;
B:②③对照组合,控制变量是有无光,其它条件均相同且适宜,可探究“光照是光合作用
的必要条件”。故 B 符合题意;
C:②④组合,控制变量有光和金鱼藻,控制变量不唯一,不符合单一变量的原则。故不符
合题意;
D:③④组合,控制变量是金鱼藻,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可是该组合缺少光照的条
件。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题四: D
解析:实验中将叶片的一半曝光,一半用锡箔遮光,这样形成一组对照组,即叶片的一部分
见光,另一部分不见光,光是唯一的变量;又根据淀粉遇碘变蓝的特性,见光的部分变蓝说
明有淀粉存在,遮光的部分没有变蓝而呈现碘蒸汽的颜色,说明未制造淀粉。因此通过此实
验我们可以证明:见光的绿叶在光下制造了淀粉,未见光的绿叶不能制造淀粉。因此说明①
光合作用需要光,④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可见 D 符合题意。
故选:D。
题五: (1)二氧化碳 相同(一致)
(2)乙 甲
(3)叶绿体 不正确
(4)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解析:(1)甲、乙、丙唯一的不同点是二氧化碳浓度,因此本实验的变量是二氧化碳。“为
确保只有一个变量,在装置选取、溶液用量、枝条大小和生长状态等方面”,应尽量保持相
同(一致)。
(2)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甲装置内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吸收了,甲组枝条缺乏
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导致生长不良;乙装置中碳酸氢钠溶液能释放二氧
化碳,乙组枝条获得的二氧化碳最多,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最多,枝条生长最好;丙装置4
清水不能吸收也不能释放二氧化碳,丙组枝条生长正常。因此,本实验的预期是:乙组枝条
生长最好,丙组次之,甲组枝条生长最差。
(3)枝条的光合作用在其叶肉细胞内的叶绿体中进行;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因此
枝条在进行光合作用时也能进行呼吸作用。所以“有同学认为,枝条在进行光合作用时不进
行呼吸作用,不正确。
(4)某温室大棚中安装了一种仪器,这种仪器的作用与装置中碳酸氢钠溶液的作用相似,
能释放二氧化碳,增加大棚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的效率,从而提高产量。
生产上,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措施还有很多,如:夜晚时通过降低大棚内的温度来降低农作物
呼吸作用的强度,减少有机物消耗,达到增产目的等。
题六: (1)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2)光 二氧化碳 变量不唯一
(3)线粒体
(4)光照强度
解析:(1)为排除叶片内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的影响,实验前要将实验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
夜,目的是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2)该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两组对照实验:甲叶片的遮光部分和未遮光部分以光为变量形
成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乙叶片和丙叶片以二氧化碳(氢氧化钠
溶液有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
化碳。甲树叶和乙树叶不能形成对照,原因是变量不唯一。
(3)图乙中式 1 表示光合作用,式 2 表示呼吸作用。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进行
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线粒体。
(4)分析曲线,可以得出结论: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和温度能促进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强度
受光照强度和温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