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数学二轮复习(江苏教师用书19份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8年高考数学二轮复习(江苏教师用书19份含答案)》 共有 20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难点四 ‎ 解析几何中的范围、定值和探索性问题 ‎(对应学生用书第68页)‎ 解析几何中的范围、定值和探索性问题仍是高考考试的重点与难点,主要以解答题形式考查,一般以椭圆为背景,考查范围、定值和探索性问题,试题难度较大.复习时不能把目标仅仅定位在知识的掌握上,要在解题方法、解题思想上深入下去.解析几何中基本的解题方法是使用代数方程的方法研究直线、曲线的某些几何性质,代数方程是解题的桥梁,要掌握一些解方程(组)的方法,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掌握使用根与系数的关系进行整体代入的解题方法;其次注意分类讨论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等的应用,如解析几何中的最值问题往往需建立求解目标函数,通过函数的最值研究几何中的最值.下面对这些难点一一分析:‎ ‎1.圆锥曲线中的定点、定值问题 该类问题多以直线与圆锥曲线为背景,常与函数与方程、向量等知识交汇,形成了过定点、定值等问题的证明,难度较大.定点、定值问题是在变化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变的量,那么就可以用变化的量表示问题的直线方程、数量积、比例关系等,这些直线方程、数量积、比例关系不受变化的量所影响的一个点、一个值,就是要求的定点、定值.化解这类问题的关键就是引进变的参数表示直线方程、数量积、比例关系等,根据等式的恒成立、数式变换等寻找不受参数影响的量.‎ ‎【例1】 (2017·江苏省南京市迎一模模拟)设椭圆C:+=1(a>b>0)的离心率e=,直线y=x+与以原点为圆心、椭圆C的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O相切.‎ ‎(1)求椭圆C的方程;‎ ‎(2)设直线x=与椭圆C交于不同的两点M,N,以线段MN为直径作圆D,若圆D与y轴相交于不同的两点A,B,求△ABD的面积;‎ ‎(3)如图1,A1,A2,B1,B2是椭圆C的顶点,P是椭圆C上除顶点外的任意点,直线B2P交x轴于点F,直线A1B2交A2P于点E,设A2P的斜率为k,EF的斜率为m,求证:‎2m-k为定值. ‎ ‎【导学号:56394098】‎ 图1‎ ‎[解] (1)∵直线y=x+与以原点为圆心、椭圆C的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O相切,‎ ‎∴=b,化为b=1.‎ ‎∵离心率e==,b2=a2-c2=1,联立解得a=2,c=.‎ ‎∴椭圆C的方程为+y2=1;‎ ‎(2)把x=代入椭圆方程可得:y2=1-,解得y=±.‎ ‎∴⊙D的方程为:2+y2=.‎ 令x=0,解得y=±,‎ ‎∴|AB|=,∴S△ABD=|AB|·|OD|=××=.‎ ‎(3)证明:由(1)知:A1(-2,0),A2(2,0),B2(0,1),‎ ‎∴直线A1B2的方程为y=x+1,‎ 由题意,直线A2P的方程为y=k(x-2),k≠0,且k≠±,‎ 由解得E.‎ 设P(x1,y1),则由得(4k2+1)x2-16k2x+16k2-4=0.‎ ‎∴2x1=,∴x1=,y1=k(x1-2)=.‎ ‎∴P.‎ 设F(x2,0),则由P,B2,F三点共线得,kB2P=kB‎2F.‎ 即=,∴x2=,∴F.‎ ‎∴EF的斜率m==.‎ ‎∴‎2m-k=-k=为定值.‎ ‎[方法总结] 定值问题是解析几何中的一种常见问题,基本的求解思想是:先用变量表示所需证明的不变量,然后通过推导和已知条件,消去变量,得到定值,即解决定值问题首先是求解非定值问题,即变量问题,最后才是定值问题.‎ ‎(1)求定值问题常见的方法有两种 ‎①从特殊入手,求出定值,再证明这个值与变量无关.‎ ‎②直接推理、计算,并在计算推理的过程中消去变量,从而得到定值.‎ ‎(2)定点的探索与证明问题 ‎①探索直线过定点时,可设出直线方程为y=kx+m,然后利用条件建立k,m等量关系进行消元,借助于直线系的思想找出定点.‎ ‎②从特殊情况入手,先探求定点,再证明与变量无关.‎ ‎2.圆锥曲线中的最值、范围问题 圆锥曲线中参数的范围及最值问题,由于其能很好地考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迁移、组合、融会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该类试题设计巧妙、命题新颖别致,常求特定量、 特定式子的最值或范围.常与函数解析式的求法、函数最值、不等式等知识交汇,成为近年高考热点.解决圆锥曲线中最值、范围问题的基本思想是建立目标函数和建立不等关系,根据目标函数和不等式求最值、范围,因此这类问题的难点,就是如何建立目标函数和不等关系.建立目标函数或不等关系的关键是选用一个合适变量,其原则是这个变 量能够表达要解决的问题,这个变量可以是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截距、点的坐标等,要根据问题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图2‎ ‎【例2】 (苏北四市(徐州、淮安、连云港、宿迁)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如图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椭圆C:+=1(a>b>0)的离心率为,且右焦点F到左准线的距离为6.‎ ‎(1)求椭圆C的标准方程;‎ ‎(2)设A为椭圆C的左顶点,P为椭圆C上位于x轴上方的点,直线PA交y轴于点M,过点F作MF的垂线,交y轴于点N.‎ ‎(ⅰ)当直线的PA斜率为时,求△FMN的外接圆的方程;‎ ‎(ⅱ)设直线AN交椭圆C于另一点Q,求△APQ的面积的最大值.‎ ‎[解] (1)由题意,得解得 则b=2,‎ 所以椭圆C的标准方程为+=1.‎ ‎(2)由题可设直线PA的方程为y=k(x+4),k>0,则M(0,4k),‎ 所以直线FN的方程为y=(x-2),则N .‎ ‎(ⅰ)当直线PA的斜率为,即k=时,M(0,2),N(0,-4),F(2,0),=(2,-2),=(-2,-4),·=-8+8=0.‎ 所以MF⊥FN,所以圆心为(0,-1),半径为3,‎ 所以△FMN的外接圆的方程为x2+(y+1)2=9.‎ ‎(ⅱ)联立消去y并整理得,(1+2k2)x2+16k2x+32k2-16=0,‎ 解得x1=-4或x2=,所以P,‎ 直线AN的方程为y=-(x+4),同理可得,Q,‎ 所以P,Q关于原点对称,即PQ过原点.‎ 所以△APQ的面积S=OA·(yP-yQ)=2×=≤8,当且仅当2k=,即k=时,取“=”.‎ 所以△APQ的面积的最大值为8.‎ ‎[方法总结] 这类问题在题目中往往没有给出不等关系,需要我们去寻找.求最值或范围常见的解法:(1)几何法:若题目的条件和结论能明显体现几何特征及意义,可考虑利用图形性质来解决;(2)代数法:若题目的条件和结论能体现一种明确的函数关系,则可首先建立目标函数,再求最值,求函数最值常用的方法有配方法、判别式法、导数法、基本不等式法及函数的单调性、有界性法等.用这种方法求解圆锥曲线的最值与范围问题时,除了重视建立函数关系式这个关键点外,还要密切注意所建立的函数式中的变量是否有限制范围,这些限制范围恰好制约了最值的取得,因此在解题时要予以高度关注.‎ ‎3.圆锥曲线中的探索性问题 探索性问题主要考查学生探索解题途径,解决非传统完备问题的能力,是命题者根据学科特点,将数学知识有机结合并赋予新的情境创设而成的,要求学生自己观察、分析、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它能很好地考查数学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探索精神.因此越来越受到高考命题者的青睐.探索性问题实质上是探索结论的开放性问题.相对于其他的开放性问题来说,由于这类问题的结论较少(只有存在、 不存在两个结论有时候需讨论),因此,思考途径较为单一,难度易于控制,受到各类考试命题者的青睐.解答这一类问题,往往从承认结论、变结论为条件出发,然后通过特例归纳,或由演绎推理证明其合理性.探索过程要充分挖掘已知条件,注意条件的完备性,不要忽略任何可能的因素.‎ 图3‎ ‎【例3】 (苏北四市(淮安、宿迁、连云港、徐州)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如图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圆C:x2+y2-4x=0及点A(-1,0),B(1,2).‎ ‎(1)若直线l平行于AB,与圆C相交于M,N两点,MN=AB,求直线l的方程;‎ ‎(2)在圆C上是否存在点P满足条件,使得PA2+PB2=12?若存在,求点P的个数;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 【导学号:56394099】‎ ‎[解] (1)圆C的标准方程为(x-2)2+y2=4,所以圆心C(2,0),半径为2.‎ 因为l∥AB,A(-1,0),B(1,2),所以直线l的斜率为=1,‎ 设直线l的方程为x-y+m=0,‎ 则圆心C到直线l的距离为d==.‎ 因为MN=AB==2,‎ 而CM2=d2+2,所以4=+2,‎ 解得m=0或m=-4,‎ 故直线l的方程为x-y=0或x-y-4=0.‎ ‎(2)假设圆C上存在点P满足条件,设P(x,y),则(x-2)2+y2=4,‎ PA2+PB2=(x+1)2+(y-0)2+(x-1)2+(y-2)2=12,‎ 即x2+y2-2y-3=0,即x2+(y-1)2=4,‎ 因为|2-2|<<2+2,‎ 所以圆(x-2)2+y2=4与圆x2+(y-1)2=4相交,‎ 所以点P的个数为2.‎ ‎[方法总结] (1)解决存在性问题的解题步骤:第一步:先假设存在,引入参变量,根据题目条件列出关于参变量的方程(组)或不等式(组);第二步:解此方程(组)或不等式(组),若有解则存在,若无解则不存在;第三步:得出结论.(2)解决存在性问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当条件和结论不唯一时要分类讨论;②当给出结论而要推导出存在的条件时,先假设成立,再推出条件;③当条件和结论都不知,按常规方法解题很难时,要思维开放,采取另外的途径.‎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