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和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2017江苏扬州三模)《宣言》认为:“国民党之民权主义,于间接民权之外,复行直接民权,即为国民者不但有选举权,具兼有创制、复决、罢官诸权。……国民党之民权主义,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下列对该《宣言》的理解和认识,不正确的是( )
A.主张实现国民直接、平等的民权
B.有助于推动辛亥革命和国民革命
C.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D.对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作了新解释
2.(2017江苏苏锡常镇二模)1925年3月,孙中山在《致苏俄遗书》中写道:“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绊。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孙中山晚年为了继续完成“民族革命”( )
A.提出了三民主义 B.倡导三大政策
C.领导了辛亥革命 D.主张“平均地权”
3.(2017江苏镇江一模)“吾人所主张者,并非如反动派所言,将产业重新分配之荒谬绝伦,但欲行一方策,使物产之供给,得按公理而互蒙利益耳。此即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的定义。”材料中的“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指的是( )
A.管制经济资源以达成真平等
B.致力劳资和谐以求社会安定
C.产业和平收归国有以厚民生
D.合理分配生产所得以求互利
4.民国十三年,孙中山谈道:“民生主义究竟是什么东西呢?民生主义就是共产主义,就是社会主义。所以我们对于共产主义,不但不能说是和民生主义相冲突,并且是一个好朋友。”由此可见,此时的三民主义( )
A.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B.促进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C.是反资本主义的革命纲领 D.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5.(2017江苏镇江三模)“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要使他们从这些事情出发,了解
8
我们提出来的更高的任务,革命战争的任务,拥护革命,把革命推到全国去,接受我们的政治号召,为革命的胜利斗争到底。”这直接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 )
A.坚持群众路线 B.重视经济建设
C.强调实事求是 D.开展武装斗争
6.(2017江苏扬州质检)“如果说,民主革命没有自己的一定任务,没有自己的一定时间,而可以把只能在另一个时间去完成的另一任务,例如社会主义的任务,合并在民主主义任务上面去完成,这个叫做‘毕其功于一役’,那就是空想,而为真正的革命者所不取的。”该论断出自( )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井冈山的斗争》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十大关系》
7.(2017江苏徐州、连云港、宿迁三模)邓小平说:“从我们党的历史来看,我们全党成熟的标志是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那是在一九四五年。我们从一九二一年建党,经过了二十四年,才成为一个成熟的党。当然,这是从全党来说。作为中央领导,可以说在一九三五年一月遵义会议……就成熟了,这也用了十三年半的时间。”中国共产党两次走向成熟的关键在于( )
A.坚持革命实践与反思 B.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C.选择中国式革命道路 D.接受共产国际指导
8.毛泽东曾经给林彪写过一封信,信中写道:“单纯的流动游击政策,不能完成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任务,而朱德毛泽东式、贺龙式、李文林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的建设政权的……无疑义的是正确的。”据此推断,这封信大致写于毛泽东思想的( )
A.酝酿时期 B.形成时期
C.成熟时期 D.发展时期
9.(2017江苏南京、盐城二模)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演讲中,驳斥了国民党顽固派鼓吹的“一次革命论”,并指出:“依现时的国内与国际环境,走欧美资产阶级走过的老路,是行不通的。‘一次革命论’者,不要革命论也,这就是问题的本质。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整个思想体系,同时又是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社会制度。”以上主张体现在下列哪一著作中( )
8
10.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搞一两年,看对了,就放开;错了就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体现了邓小平怎样的思想( )
A.“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B.“摸着石头过河”
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1.(2018江苏南京调研)1992年9月21日,中国政府决定实施新的航天工程,并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2017年4月20日,我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发射升空。“天舟一号”的首飞,标志着我国已正式启动“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空间实验室”的收官之战,为空间站阶段任务奠定坚实基础。以下关于该发展战略,表述正确的是( )
A.中国首个科学远景规划
B.我国世纪之交最复杂的航天工程
C.中国开始步入航天时代
D.直接作用于国家信息产业的发展
12.(2017江苏高考模拟三)新中国高考制度从“文革”时期“自愿报名,群众推荐,学校审核”发展到1977年的“自愿报考,严格考试,自愿录取”。这一变化( )
A.标志着十年动乱的结束 B.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C.社会公平秩序的重建 D.拨乱反正的彻底完成
13.(2017江苏高考模拟二)1985年5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此次教育改革( )
A.是对传统教育体制的彻底否定 B.践行了“三个面向”的方针
C.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D.贯彻了“科教兴国”的战略
14.(2018江苏南通三模)“教育还是要两条腿走路。就高等教育来说,大专院校是一条腿,各种半工半读和业余的大学是一条腿。教育制度中的许多具体问题要认真研究,该恢复的恢复,能实行便实行。今年就要下决心恢复从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考学生。”材料旨在( )
A.初步建成国民教育体系 B.推动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
C.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D.确立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15.(2017江苏南京、盐城一模)1985年5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贯彻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此次教育体制改革( )
A.实现了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
8
B.顺应了国内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
C.贯彻了“科教兴国”的战略
D.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二、非选择题(共13分)
16.(2018江苏南通三模)近代以来西方在中国影响的广度和深度均远胜此前,但中国文化仍以其鲜明特色而立于世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康有为思想中最具价值的内容是关于大同的理论构想,它是以传统大同思想为底本,糅合了西方人道主义、社会主义及民主政治思想的一个创造。与康有为的大同理想不同,孙中山的“大同主义”是现在型的行动纲领。孙中山说:“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是大同主义。”这是他自己的理论发明,又集中了他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的一揽子方案。它的特点是选择和吸收西方各种社会主义学说的有用成分,同时又承继了中国传统的大同思想。
——摘编自马勇等《近代中国与世界》
材料二 从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中国“中西会通”和“中西融合”的呼声不绝于耳。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从此,中国思想文化的格局又一次发生了巨大改变——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五四”时期的新文化人物,包括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都主张中西学的会通与融合。随着马克思主义文化在中国的崛起,近代中外文化经百年的互动与融合,最终促成中华古老文化的新生。
——摘编自张允熠《近代中西文明的冲突与融合
——兼论文化的“综合创新”和“创造性转化”》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汲取的西方“民主政治思想”及其指导下的政治实践,概述孙中山“民生主义”的主要内容。(4分)
8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20世纪上半期的相关史实,就“近代中西文化的融合”问题写一篇小论文。(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8
答案全解全析
一、选择题
1.B A项符合材料“复行直接民权”“民权主义,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故A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民权主义,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指的是新三民主义,同盟会推动了辛亥革命而非国民革命,故B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材料中“民权主义,为一般平民所共有”表明是新三民主义,故C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民权主义,为一般平民所共有”表明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有了质的飞跃,故D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2.B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期提出来的,故A项错误;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孙中山晚年为了继续完成“民族革命”,倡导了三大政策,故B项正确;孙中山晚年领导了辛亥革命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主张“平均地权”是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期提出来的,故D项错误。
3.D 管制经济资源与材料中“将产业重新分配之荒谬绝伦”不符,故A项错误;主张民生主义主要是出于经济目的,不是政治目的,故B项错误;C项与材料中“将产业重新分配之荒谬绝伦”不符,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中“物产之供给,得按公理而互蒙利益”相符,故D项正确。
4.B 民国十三年即1924年,此时辛亥革命早已结束,故A项错误;1924年,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其中对民生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认识,促成了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故B项正确;三民主义是资本主义的革命纲领,故C项错误;三民主义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的范畴,故D项错误。
5.A 材料中“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讨论”表明走群众路线,故A项正确;“重视经济建设”与材料中“革命战争的任务,拥护革命”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实事求是”,与“这直接体现了”不符,故C项错误;武装斗争与材料中“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讨论”不符,故D项错误。
6.C 材料强调将民主主义任务与社会主义的任务分开完成,中国的革命分两步走。《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解决了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即农民问题,与材料主旨无关,故A项错误;《井冈山的斗争》指出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与材料主旨无关,故B项错误;《新民主主义论》解决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问题,故C项正确;《论十大关系》论述了结合国情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与材料主旨无关,故D项错误。
7.A 不断的革命反思与实践才是促使我们党不断走向成熟的关键,故A项正确;革命统一战线仅存在于国民大革命时期,这与材料给定的两个时间点显然是不相符的,故B项错误;中国共产党在1935年的时候就选择和确立了中国式的革命发展道路,故C项错误;共产国际虽然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这绝不是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关键,尤其是遵义会议是在没有共产国际的参与和指导下完成的,故D项错误。
8
8.B 根据材料中的“流动游击政策”“根据地”“有计划的建设政权”等信息可判断出此时正处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这一时期毛泽东思想正式形成,故B项正确。
9.B 据材料中“驳斥了国民党顽固派鼓吹的‘一次革命论’”“依现时的国内与国际环境,走欧美资产阶级走过的老路,是行不通的。‘一次革命论’者,不要革命论也”并结合所学可知,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根据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提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B项正确。
10.B 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证券、股市”“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体现了邓小平“摸着石头过河”的思想,他强调在实践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故B项正确。
11.B “中国首个科学远景规划”是从1956年到1967年,故A项错误;1992年到2017年的航天规划目标的完成表明我国世纪之交航天事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故B项正确;“中国开始步入航天时代”是在1970年,故C项错误;“直接作用于国家信息产业的发展”是信息技术的成就,不是航天成就,故D项错误。
12.C “四人帮”倒台标志着“文革”结束,故A项错误;改革开放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故B项错误;材料中“群众推荐,学校审核”体现了人为因素,“严格考试,自愿录取”体现了公平公正,故C项正确;拨乱反正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面展开,故D项错误。
13.B 材料中的教育改革并不是对传统教育体制的彻底否定,说法太绝对,故A项错误;1985年,国家进行教育体制改革,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践行了1983年提出的“三个面向”的方针,故B项正确;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到“文革”之前,故C项错误;国家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是在1995年,材料中的时间是1985年,故D项错误。
14.B 由材料中“教育制度中的许多具体问题要认真研究,该恢复的恢复,能实行便实行。今年就要下决心恢复从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考学生”可以得出所述为“文革”后恢复的高考制度,由此可知,B项符合题意。
15.B 实现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是在“文革”结束后,“科教兴国”战略于1995年提出,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1965年,均与题中时间信息“1985年”不符,A、C、D三项排除;1985年的教育体制改革是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进行的,是为当时的经济建设培养人才,适应了经济改革的要求,B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6.答案 (1)政治思想:启蒙思想。(1分)政治实践:维新变法。(1分)主要内容:平均地权;节制资本。(2分)
(2)
8
论点
中西文化融合推动近代中国思想发展
2分
单纯强调向西方学习得1分
论据
康有为的大同理论构想;孙中山的大同主义(新旧三民主义)
5分
超过时间范围的不得分
使用3个不同层次的论据论证得5分;使用2个不同层次的论据论证得3分;使用同一层次的论据论证得1分
新文化运动提倡西学改造传统文化
李大钊等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主张中西学的会通与融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
论证
普通论证,并结合2个史实论证的
1分
立论完全错误,字数特别少的给0分
结合3个以上史实论证的,结构完整,论述清晰,语言准确
2分
解析 (1)第一小问政治思想,据材料一中“民主政治思想的一个创造”及所学知识可知,我们可以得出“启蒙思想”。第二小问政治实践,联系所学知识,我们可以得出“维新变法”。第三小问内容,据材料一中“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是大同主义”并联系所学知识,得出“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2)论点,据材料二中“从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中国‘中西会通’和‘中西融合’的呼声不绝于耳……‘五四’时期的新文化人物,包括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都主张中西学的会通与融合。随着马克思主义文化在中国的崛起,近代中外文化经百年的互动与融合,最终促成中华古老文化的新生”得出“中西文化融合推动近代中国思想发展”。论证:论证之时,我们要紧扣论点“中西文化融合推动近代中国思想发展”和限定条件“20世纪上半期的相关史实”来进行多角度的论证。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