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训练(附解析共19套)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训练(附解析共19套)》 共有 19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 ‎1.(2017江苏四市期中)《南京条约》第十一条规定:议定英国住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若两国商贾上达官宪,不在议内,仍用禀明字样为着。该条款反映出(  )‎ A.英国尚未扭转官方交往劣势 B.清廷完全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C.中英条约签订以平等为前提 D.中国传统华夷观念有所改变 ‎2.(2017江苏连云港、徐州、宿迁三模)“大运河和扬子江的交汇之处,据守着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因而在(那次)敌对期间,这里是大力防守的重镇之一。而它的陷落,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和平谈判的过程。”该“敌对”行为发生在(  )‎ A.鸦片战争中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C.甲午中日战争中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 ‎3.(2018江苏南京三模)“它(的失败)对中国社会造成多方面的灾难……但是,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精神上的强击,它促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认识的亟变。”这里的“它”是指(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戊戌变法 D.义和团运动 ‎4.(2018江苏盐城三模)以下为晚清政府的一道上谕。与上谕中的“外侮”相关的是(  )‎ A.外国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 B.“自强求富”改革由此开启 C.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D.清廷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5.(2018江苏苏州期末)有学者痛陈:“当20世纪揭开帷幕的时候,中国是那样贫穷、衰败,任人摆布,仿佛已经奄奄一息,濒临灭亡的边缘。”下列各项中体现这一说法的是(  )‎ ‎①《马关条约》开苏州、福州为商埠 ‎②北京东交民巷被划为“使馆界”‎ 8‎ ‎③英法联军洗劫并火烧圆明园 ‎④八国联军疯狂毁坏中华文明遗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6.(2018江苏南通一模)“这文件之所以鼓舞人民,是因为人民希望一劳永逸地消灭清朝农村社会无情的经济竞争和剥削,而代之以真正的公有制秩序。总的说来,……平等主义社会使命至少跟它的种族排满主义一样有吸引力。”这一评论提到的“文件”(  )‎ A.充分调动农民阶级的生产积极性 B.兼具革命性和空想性的双重特点 C.激发农民阶级开展反帝爱国运动 D.反映的是革命派民生主义的诉求 ‎7.(2018江苏常州期末)某学者在研究中国近代人口的变化时,根据相关资料编制了下面的表格。据表格信息,推断导致此时期三省人口锐减的最主要因素是(  )‎ ‎1851—1874年安徽、江苏、浙江三省人口变化表 ‎1851年 ‎1874年 安徽 约3760万 不足1460万 江苏 约4430万 不足2000万 浙江 约3000万 不足1100万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战争的冲击 B.通商口岸开放后对人口的吸引 C.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恶果 D.近代工业兴起对劳动力的吸纳 ‎8.(2018江苏扬州考前调研)下图为发表于1911年12月14日《神州日报》的时事漫画《万目一的》。此漫画反映了民众(  )‎ A.触发武昌起义 B.反对君主专制 C.欢庆民国成立 D.声讨帝制复辟 8‎ ‎9.(2018江苏苏州期末)民国法学家王宠惠针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强调:“宪法之制定,有二要义焉:一曰,宪法者非因一人而定,乃因一国而定也;二曰,宪法者非因一时而定,乃因永久而定也。”王宠惠提出的问题实质上反映了(  )‎ A.民主宪政与专制统治的矛盾 B.革命派与立宪派的矛盾 C.人治观念与法治理想的矛盾 D.袁世凯与孙中山的矛盾 ‎10.(2018江苏南通等七市三模)红军老战士肖锋的日记记载:我们准备在泸州、宜宾间强渡长江,继续北上抗日。中央指示,各团要把笨重的东西再次投入赤水河,轻装战斗,为创造黔滇川边根据地而斗争。现在看来,回江西苏区已不可能,反正只要是抗日救国,再苦再累也心甘。该日记记载表明当时党和红军(  )‎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 B.纠正了“左”倾军事路线错误 C.确立了与陕北红军会师的目标 D.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1.(2018江苏南通二模)国民政府军委会曾制定了如下作战指导方针:国军以各一部守备华南海岸及华东、华北现阵地,并积极发展游击战,妨害长江下游之航运,牵制消耗敌人。国军主力利用鄱阳湖、大别山地障及长江两岸丘陵、湖沼,施行战略持久战方针。该作战方针指导的是(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12.(2018江苏苏州期末)1945年9月,蒋介石密令各战区“围剿长江南岸、鄂浙皖东及桐柏山区奸匪。……警备阜阳……商城、霍邱间地区,清剿……奸匪。……除警备交通及剿匪外,并注意防范邻近战区之奸匪流窜”。该密令表明(  )‎ A.蒋介石积极部署“围剿”红军 B.抗日战争已进入决胜阶段 C.国共两党全面内战已爆发 D.阶级矛盾正成为主要矛盾 ‎13.(2018江苏南通一模)把敌人这个既重要而又薄弱的战略后方,变成了解放军继续前进的战略基地,南可进退长江,威慑国民党统治的中心;西可直出汉水、大巴山,叩击川东门户。这样的战略态势(  )‎ A.揭开了渡江战役的序幕 8‎ B.出现在淮海战役结束后 C.得益于进军大别山的行动 D.表明国共决战的时机成熟 ‎14.(2017江苏南京期初)中共中央在1948年4月30日,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向各个民主党派提出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协商建立新中国的事宜。5月5日,包括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内的各民主党派代表联名致电毛泽东,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拥护召开新政协。该宣言发表的背景是(  )‎ A.全面内战揭开序幕 B.战略态势明显转折 C.内战局势已然明朗 D.北平即将和平解放 ‎15.(2017江苏南京三模)某影视作品中,国民党指挥官杜聿明在制订作战计划时说:“一旦抓住共军一部,即迅速猛攻,将其包围消灭。……我们可以阻击华野(华东解放军)于微山湖以东,配合黄维先击破刘伯承部。”这一场景发生于(  )‎ A.战略反攻时期 B.渡江战役时期 C.平津战役时期 D.淮海战役时期 二、非选择题(共13分)‎ ‎16.(2018江苏南通一模)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日渐自觉的理性民族主义时代的到来,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中间,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既如此,只有自己行动起来,“国民外交”成了一个响亮口号。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坏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 ‎——摘编自卫金桂《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革命,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时论认为“枪与笔联合起来,所以到处如入无人之境”。‎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 抗日战争部分大事摘录 时间 大事 ‎1935年5月24日 ‎《义勇军进行曲》借助电影《风云儿女》开始传唱大江南北 8‎ ‎1937年9月22日 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提交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1938年5月26日 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指出人民战争的力量及其源泉 ‎1940年8月20日 八路军对华北日军发起总攻,参战兵力达105个团 ‎——摘编自张宪文等著《中华民国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五四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高涨的国际政治背景。(5分)‎ ‎(2)据材料二,归纳国民革命运动促进中国民族主义发展与深化的集中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取得的重大成果。(3分)‎ ‎(3)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枢纽,请结合材料三加以分析。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复兴的基本条件有哪些?(5分)‎ 8‎ 答案全解全析 一、选择题 ‎1.D 从材料中“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可知,中国与英国在官方交往上是平等的,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南京条约》中对中英两国外交往来的规定,没有体现出清政府完全放弃闭关锁国政策,故B项错误;《南京条约》是在中国战败的情况下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可知,中国对待英国不再保持天朝上国鄙视外邦的华夷观念,故D项正确。‎ ‎2.A 在鸦片战争中,镇江的失守使南京成为无险可守的孤城,而这两个地区被西方列强占领则直接断绝了清政府的漕运要道,极大地加速了清王朝屈膝投降的步伐,故A项正确。‎ ‎3.B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精神上的强击,它促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认识的亟变”指的是甲午战争虽然是中国之巨祸,但客观上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激发了政治变革思潮,故B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没有唤醒国人的民族意识,故A项错误;戊戌变法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故C项错误;义和团运动与“精神上的强击”无关,故D项错误。‎ ‎4.D 由题干中的“团教不和”可知指的是义和团与天主教之间的矛盾导致上述变故,据此可知这里涉及的“内讧外侮”分别指的是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据此可知D符合题意。外国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实现的,故排除A;“自强求富”改革开启于洋务运动,与题意不符,故排除B;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不合题意,故排除C。‎ ‎5.B 材料中所提到的时间为20世纪,①发生于1895年;②北京东交民巷被划为“使馆界”是在1901年;③发生在1860年;④八国联军疯狂毁坏中华文明遗产是在1900年。②④符合题意,选择B项。‎ ‎6.B 材料中“消灭清朝农村社会无情的经济竞争和剥削”体现了《天朝田亩制度》的革命性,但“平等主义社会”具有空想性,可见《天朝田亩制度》兼具革命性和空想性的双重特点,故选B。平等主义的做法不可能充分调动农民阶级的生产积极性,排除A;太平天国运动将矛头指向的是清王朝,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农民阶级而非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纲领,排除D。‎ ‎7.A 从材料中《1851—1874年安徽、江苏、浙江三省人口变化表》可以看出,1851—1874年间三省人口锐减;根据材料时间段“1851—1874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这一时期,太平天国运动冲击导致三省人口的锐减,故A项正确;“通商口岸开放”和“近代工业兴起”有利于促进人口增长,故B、D两项排除;此时期只发生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故C项排除。‎ ‎8.B 1911年12月正是武昌起义之后,《万目一的》中的共和体现了民众反对君主专制,渴望共和的想法,B正确。武昌起义是1911年10月10日爆发的,A错误;民国成立是在1912年1月,C错误;袁世凯复辟帝制是在1915年,D错误。‎ 8‎ ‎9.C “宪法者非因一人而定,乃因一国而定也”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因人设法,人治和法治的理想存在矛盾,C正确。材料没有提及专制统治的信息,A错误;《临时约法》没有体现革命派思想,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二人的矛盾,D错误。‎ ‎10.B 材料中“我们准备在泸州、宜宾间强渡长江,继续北上抗日。中央指示,各团要把笨重的东西再次投入赤水河,轻装战斗,为创造黔滇川边根据地而斗争”反映的内容与四渡赤水有关,由此可知是在遵义会议之后,B符合题意。材料所述与粉碎国民党军队“围剿”无关,A不正确;材料所述北上目的是抗日,C不正确;材料所述为红军长征,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无关,D不正确。‎ ‎11.D 从材料中“国军主力利用鄱阳湖、大别山地障及长江两岸丘陵、湖沼”中可知,该作战主要在华中地区进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原会战、徐州会战发生在华东地区,排除A、C两项;太原会战发生在华北地区,排除B项;只有武汉会战发生在华中地区,故D项正确。‎ ‎12.D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蒋介石对解放区的共产党部队实施新一轮的“围剿”,材料中的部署正是蒋介石打内战的先兆,说明国共两党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故D项正确。红军属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番号,故A项错误;抗日战争此时已经胜利,故B项错误;国共两党全面内战爆发于1946年6月,故C项错误。‎ ‎13.C 由材料中“南可进退长江,威慑国民党统治的中心;西可直出汉水、大巴山,叩击川东门户”,这符合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战略价值,故选C。渡江战役和淮海战役发生在1949年,时间不符,排除A和B;国共决战的时机成熟指的是1948年中国共产党的兵力装备好转,排除D。‎ ‎14.B 该宣言发表的时间是1948年4月,此时全面内战早已爆发,故A项错误;1947年6月,解放战争已经进入战略反攻阶段,战略态势明显转折,故B项正确;1949年1月,随着三大战役的胜利,内战局势已然明朗,不符合材料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不符合材料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 ‎15.D 材料中“杜聿明……阻击华野(华东解放军)于微山湖以东,配合黄维先击破刘伯承部”表明该场景发生在淮海战役时期,D项正确。淮海战役发生在战略决战时期,A项错误;B、C两项与“阻击华野(华东解放军)于微山湖以东”的信息不符,排除。‎ 二、非选择题 ‎16.答案 (1)基本特点:爱国阶层主动抗争;国人广泛参与爱国运动;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相结合。(3分)‎ 国际政治背景:十月革命的推动;巴黎和会对中国主权的严重损害。(2分)‎ ‎(2)集中表现:反帝反封建成为人民的共同目标;国共通过大规模的社会动员推进爱国斗争。(2分)‎ 重大成果:动摇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1分)‎ ‎(3)分析:振奋了民族精神,爱国主义得到极大张扬;中华民族为民族独立与解放共同奋斗;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人民革命力量发展壮大。(3分)‎ 基本条件:民族觉醒;民族团结。(2分)‎ 8‎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中“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坏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即可归纳。第二小问结合所学,联系十月革命、巴黎和会写出其国际背景。‎ 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中“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归纳。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写出北伐的成果。‎ 第(3)问第一小问由五四运动和国民革命来看,民族主义容易振奋民族精神,使爱国主义得到极大张扬;同时民族主义要服务于中华民族为民族独立与解放共同奋斗的目标;民族主义要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人民革命力量发展壮大。第二小问,可以答为:民族觉醒;民族团结。‎ 8‎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