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训练(附解析共19套)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训练(附解析共19套)》 共有 19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 ‎1.(2017江苏无锡一模)“中国人民由被压迫的地位变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而以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代替那封建买办法西斯专政的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而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上引文出自(  )‎ A.《新民主主义论》‎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2.(2017江苏无锡期中调研)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中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这是形成稳定的关键。“中国没有……陷入政党争斗局面”是因为实行了(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依法治国方略 ‎3.(2018江苏常州期末)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被称为“第一次真正的人民大会”。这次大会的主要功绩是(  )‎ A.确立人民代表由海选产生的制度 B.中国人民开始成为真正的国家主人 C.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D.人民有了行使政治权力的唯一机关 ‎4.(2018江苏盐城三模)1954年6月16日,《人民日报》刊登宪法草案全文并发表社论,号召全国人民讨论宪法草案,参加讨论的人数达1.5亿,约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1954年第9期《人民画报》封面,展现了北京中央民族学院的少数民族学生正在讨论宪法草案的场景。由此说明(  )‎ A.群众参政能力大为提高 B.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广泛建立 C.人民民主意识显著增强 8‎ 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得以确立 ‎5.(2017江苏四市一模)邓小平说:“中央确实是不干预特别行政区的具体事务的,也不需要干预。但是,特别行政区是不是也会发生危害国家根本利益的事情呢?……那个时候,北京过问不过问?……如果中央把什么权力都放弃了,就可能会出现一些混乱,损害香港的利益。”这一讲话的重点是(  )‎ A.丰富“一国两制”内涵 B.设定香港自治底线 C.肯定“港人治港”方针 D.消除香港分裂势力 ‎6.(2018江苏南京、盐城二模)1988年2月,台湾当局准许国民党员、干部赴大陆探亲、旅游;7月,确定在维持官方不谈判、不接触、不妥协政策的前提下,“民间、间接、单向、渐进”开放两岸关系;11月,又宣布有条件地开放大陆同胞赴台探病、奔丧。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A.大陆和台湾实现了真正停战 B.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突破 C.“一国两制”得到两岸认同 D.两岸隔绝状态已经被打破 ‎7.(2018江苏苏州期末)“从1952年开始酝酿,到1954年间基本形成了新的被称为‘和平统一战线政策’的对外政策,作为这项政策的两个重要目标——‘扩大和平中立趋势’和‘推广和平中立地带’,首先落实到中国的周边地区。”这一政策(  )‎ A.清除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 B.推动了新型区域合作组织建立 C.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 D.体现了“一边倒”的外交策略 ‎8.(2018江苏镇江三模)根据周恩来同志一天的行程安排表,推断当时周恩来主要是为了(  )‎ 时间 外交活动 上午10点 会见柬埔寨王国外交大臣狄普芳 中午11:40‎ 访晤英国外交大臣艾登 下午13点起 与苏联外长莫洛托夫、越南代外长范文同会谈 下午16:50‎ 访晤法国总理兼外长弗朗斯 A.争取各国支持理解第26届联合国大会提案 B.解决朝鲜半岛、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C.以“求同存异”推动万隆会议的顺利召开 D.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举行中印、中缅会谈 8‎ ‎9.(2018江苏南通二模)“会议期间周恩来与之打交道的几乎包括了当时世界上各种类型国家的代表人物。他坚决反对美国的干涉政策,也不赞成苏联的僵硬态度,并说服越南放弃不切实际的要求。力争在周边保持和平环境,绝不再被盟国拖入与美国的战争。”新中国在此次会议上(  )‎ A.倡导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B.以“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亚非友好相处 C.实行全方位的多边外交 D.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际争端 ‎10.(2018江苏扬州期末)20世纪50年代,尼泊尔代表团团长评价某次国际会议时说:“最重要的事实是到处洋溢着团结感。这种团结感是这样强烈,连那些反对公理并且跟着另外一方跑的人最后都不能不同意,因为他们不想违背潮流。”在这次国际会议上新中国(  )‎ A.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首次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C.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D.积极奉行不结盟的政策 ‎11.(2018江苏南通期末)1969年3月,中苏边防部队在珍宝岛发生武装冲突,毛泽东认为:“中苏发生交战了,给美国人出了个题目,好做文章了。”之后,陈毅等四位元帅应中央要求,就当时的国际形势提交了《对目前局势的看法》等报告。陈毅等人对“目前局势”的战略性建议最有可能是(  )‎ A.积极改善中美关系 B.争取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C.推动中日两国建交 D.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12.(2017江苏四市调研)周恩来在某次国际会议上指出:“维护亚洲的持久和平和集体安全,需要亚洲国家共同努力。为了保卫亚洲及世界和平,中国人民极其希望印度支那的战争能够早日停止,印度支那的和平生活能够早日恢复。”这次国际会议(  )‎ A.实现了亚非国家友好合作 B.表明发展中国家登上国际舞台 C.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D.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 ‎13.(2017江苏扬州期中调研)20世纪70年代,某国领导人访华时致辞:“遗憾的是,过去几十年中,□□关系有过不幸的过程。其间,我国给中国国民添了很大的麻烦。对此,我再次表示深刻的反省。第二次世 8‎ 界大战以后,□□关系停留在不正常和不自然的状态下,我们只能坦率地承认这个历史事实。”这一致辞(  )‎ A.加快了中国重返联合国进程 B.推动了美国对华由敌视到合作 C.促进了中日两国关系的改善 D.实现了中国外交关系的重大突破 ‎14.(2017江苏南京、盐城二模)1976年2月6日,新华社播发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先生和夫人于21日访华。8日,美国政府在新罕布什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强调,尼克松的访华不会有什么政治上的后果”,“普通公民能做这样一趟旅行是健康有益的”。中国政府发出这一邀请的最主要目的是(  )‎ A.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发展进程 B.促成中日关系正常化及两国建交 C.试探美国时任政府奉行的对华政策 D.打破美国遏制中国形成的外交僵局 ‎15.(2018江苏南京三模)“对于一国本身来说,它将阻止外来敌对势力的渗透,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它倡导多方面的合作,会给国家的发展带来裨益。对于双边和多边关系来说,它不仅解决了历史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而且为形成长远的睦邻友好、互利合作关系奠定了基础。”材料评价的国际组织是(  )‎ 二、非选择题(共13分)‎ ‎16.(2018江苏南京、盐城二模)在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中,“一边倒”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阅读材料:‎ 材料一 历史的进程表明,当中共领导人开始考虑为新中国制定对外政策时,他们对世界政治形势及其发展方向,已经有了相当深入和固定的认识。从这个意义上说,“一边倒”方针的形成的确反映了中共领导人对当时世界政治力量的分野和发展趋势的总看法,这种看法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是他们根据革命理论和长期领导革命运动的经验观察世界的结果。另一方面“一边倒”方针的形成也说明,中共领导人在考虑新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时,是以认识中国革命运动与世界的关系为出发点的。‎ ‎——摘编自牛军《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主要特征》‎ 材料二 在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宣布向苏联“一边倒”的同时,斯大林同意给新中国3亿美元贷款,年息仅1%,以机器、设备等材料和商品的形式提供。在朝鲜战争中,中国军队实现了全 8‎ 面改装。1954年初,中国组建的28个空军师、5个飞行团,共3000余架飞机,都是苏联赠送和售予的……苏联是当时唯一能够向中国提供军事援助的国家。在经济上,苏联援建了47个项目,还无偿提供了大量技术资料,并派大量高级专家来华工作。‎ ‎——摘编自沈志华《中苏关系史纲》‎ 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世界政治形势”的主要特点。基于这种政治形势,新中国制定“一边倒”方针的依据有哪些?(4分)‎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一边倒’政策与新中国的发展成就”为主题进行论证。(要求:观点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清晰;280字左右)(9分)‎ 8‎ 答案全解全析 一、选择题 ‎1.B 材料中“中国人民由被压迫的地位变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表明该文献发表的时间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后。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项正确。《新民主主义论》发表于抗日战争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于1954年通过,《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于1957年,A、C、D三项排除。‎ ‎2.B 为了解决政党争斗问题,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与政党争斗没有直接关系,故均可排除。‎ ‎3.C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的一届全国人大的主要功绩是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故C项正确。人民代表是经过普选产生的,故A项错误;B项是指新中国的成立,错误;D项错误,错在“唯一”。‎ ‎4.C 全国人民讨论宪法草案,参加讨论的人数达1.5亿,约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说明人民参与的积极性高,反映了人民民主意识的增强,故选C。A和B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应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就确立了,故排除A、B、D。‎ ‎5.B 材料中强调的是中央政府对香港管理的权限问题,没有阐释“一国两制”,A项排除;材料中“那个时候,北京过问不过问”“如果中央把什么权力都放弃了,就可能会出现一些混乱,损害香港的利益”表明邓小平考虑的是对香港管理的底线问题,B项正确;肯定“港人治港”不是材料的主旨,C项排除;材料未涉及消除香港分裂势力的信息,D项排除。‎ ‎6.D “台湾当局准许国民党员、干部赴大陆探亲……11月,又宣布有条件地开放大陆同胞赴台探病、奔丧”说明两岸隔绝状态已经被打破,D正确。A发生在1979年,排除;B是九二共识提出的影响,排除;C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7.C 材料表述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该原则是周恩来在与印度代表团谈判的过程中首先提出来的,表明中国外交超越传统意识形态的控制,C正确。‎ ‎8.B 根据周恩来同志会见和访晤的对象“柬埔寨王国外交大臣”“英国外交大臣”“苏联外长”“越南代外长”“法国总理”判断,应该是解决朝鲜半岛、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故B正确。周恩来没有参加第26届联合国大会,A错误;万隆会议是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人民切身利益的大型国际会议,不符合材料中“访晤英国外交大臣”“访晤法国总理”,排除C;材料未体现“中印、中缅会谈”,排除D。‎ ‎9.D 从材料中“周恩来”“与之打交道的几乎包括了当时世界上各种类型国家的代表人物”“说服越南放弃不切实际的要求”“力争在周边保持和平环境”可以分析出这次会议是1954年召开的日内瓦会 8‎ 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日内瓦会议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际争端,故D项正确。A、C两项是新时期的外交方针,排除;B项是1955年万隆会议提出的,排除。‎ ‎10.C 由材料中“到处洋溢着团结感”“反对公理并且跟着另外一方跑的人最后都不能不同意,因为他们不想违背潮流”,这符合万隆会议的特点,万隆会议是二战后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故选C。A是要实现睦邻友好,排除;B是新中国以五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排除;新中国当时并不奉行不结盟政策,排除D。‎ ‎11.A 1969年,在美苏争霸的格局中美国处于守势。由材料中“中苏发生交战了,给美国人出了个题目”,表明毛泽东认为,在中苏关系持续恶化的情况下,美国有可能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共同对付苏联,故A正确;美国在中国重返联合国上设置众多障碍,排除B;日本外交上追随美国,排除C;早在1953年,我国就注重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排除D。‎ ‎12.C 从材料中“为了保卫亚洲及世界和平,中国人民极其希望印度支那的战争能够早日停止”可知,这次国际会议是1954年召开的旨在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实现亚非国家友好合作是万隆会议的意义,故A项排除;发展中国家登上国际舞台的标志是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故B项排除;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的积极作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故C项正确;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故D项排除。‎ ‎13.C 根据材料“过去几十年中,□□关系有过不幸的过程。其间,我国给中国国民添了很大的麻烦。对此,我再次表示深刻的反省”可判断出,这是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时发表的言论,田中角荣访华促进了中日关系的改善,故C项正确。‎ ‎14.A 1976年2月,尼克松受邀访华时已卸任美国总统,是以私人身份访华的,其主要目的是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发展进程,A项正确;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双方签署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B项错误;尼克松以私人身份访华,不代表美国政府,C项错误;随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以及中日建交(1972年),美国遏制中国形成的外交僵局逐渐被打破,D项错误。‎ ‎15.B 由材料信息“对于双边和多边关系来说,它不仅解决了历史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而且为形成长远的睦邻友好、互利合作关系奠定了基础”可知,该组织是上海合作组织,故B项正确。A项是欧盟,C项北美自由贸易区,D项是亚太经合组织,三个组织都不符合“不仅解决了历史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而且为形成长远的睦邻友好、互利合作关系奠定了基础”,故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二、非选择题 ‎16.答案 (1)特点: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对峙;冷战局面(两极格局)逐渐形成。(2分)‎ 依据:社会制度或意识形态;国家利益;对世界政治形势的认识;革命运动(革命理论)的经验。(2分)‎ 8‎ ‎(2)‎ 论点方面 ‎(2分)‎ 论据方面 ‎(6分)‎ 论证方面 ‎(1分)‎ ‎‘一边倒’政策对新中国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政治:有利于保障人民革命的胜利成果,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人民主权(1分)‎ 经济:苏联的援建项目和技术资料,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和“一五”计划的建设(2分)‎ 军事:有利于人民军队的全面改装升级,为抗美援朝做出了巨大贡献(2分)‎ 外交:与广大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1分)‎ ‎(分层表述;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流畅)‎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信息从新中国两极格局的特点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中“是他们根据革命理论和长期领导革命运动的经验观察世界的结果”以及国家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方面回答即可。第(2)问属于小论文撰写设问,依据“‘一边倒’政策与新中国的发展成就”作为论点,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论证即可。‎ 8‎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