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语文三轮冲刺大题提分训练(附解析共15套)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9高考语文三轮冲刺大题提分训练(附解析共15套)》 共有 15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小说+新闻和报告 精选大题 例1:(安徽芜湖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鼓书艺人 老舍 宝庆的心情十分震动,一个抗日团体给他来了信,要他的驻子为抗战做点事情。‎ 当琴珠问起他们肯出多少钱时,他大吃一惊。他知道人家连车马费都不会给的。琴珠一听,直摇头:“不干!‎ ‎“我来付车马费。”宝庆没辙了。琴珠笑得前仰后合,半天才憋出话来:“您钱多您有钱……我们穷人得挣钱吃饭。”‎ 宝庆让她笑去,回到旅馆,自己排练。‎ 他顺口哼了一两段,都不合适。平日里唱的多是些谈情说爱的词儿,就是那些忠君报国的,也不是咔。‎ 在屋子旮旯里睡着了的窝囊废,让宝庆给吵醒了。他从床上坐起,揉着眼,“干吗不睡呀,兄弟?”宝庆说他要准备一段词,鼓动大家抗日的心劲。‎ 窝囊废又躺下了。宝庆还在拔琴,心里琢磨着词儿。他先念上一句,然后用一只手在琴上弹几下,和着唱唱。有些字实在念不上来,就连蒙带唬,找个合辙押韵的词补上。每找到一个合适的词儿,就直乐:“嗬!有了!”‎ ‎“唱什么呢?”窝囊废问。‎ ‎“《抗金兵》!表一表梁红玉挡鼓战全兵的事”宝庆答道,“就是有些地方不好办。”‎ 窝囊废又坐了起来。他清了清嗓子,很严肃地说,“你为难的是不识几个字。”他下了床,“来,我来念给你听。你知道我有学问。”‎ 宝庆奇怪了,看着他。“您认那俩字也不比我多呀!”‎ 窝囊废受了委屈。“怎么不比你多?用得着的字我都认识。好好听着,我来念。”‎ 兄弟俩哼起鼓词来了。窝囊废念一句,宝庆念一句,哥儿俩都很高兴。很快就练熟了一个段子。窗纸发白的时候,窝囊废主张睡觉,宝庆同意了,可是他睡不着。他又想起了一件揪心的事。琴珠要是不干,那小刘也就不会来弹弦子了。大哥虽是弹得一手好弦子,但从不肯干这一行,他看不起唱大鼓这一门贱业,宁可什么也不干,赖在家里靠兄弟吃饭。‎ ‎“大哥,”他试着问:“您给弹弹弦子怎么样?”‎ ‎“我?”窝囊废应着,“我——图什么呢?”‎ ‎“为了爱国,也给自个儿增光,”宝庆说得很快,“咱们的名字会用大黑体字登在报上。明白吗?会管咱们叫‘先生’。方宝庆先生,方宝森先生。您准保喜欢。”‎ 19‎ 没人答碴,只听得一阵鼾声。‎ 第二天上午,宝庆醒来一看,那把一向放在屋角里的三弦不见了。他跳下了床。没了这个宝贝,可就算玩完了!他一抬头,看见窝囊废的床空了。‎ 他急忙往小河边跑,一下子就找到了窝囊废,他正坐在一块黑色的大石头上,拨拄着琴弦。宝庆如释重负地笑了。‎ 重庆来的公共汽车司机,捎来了报纸。宝庆看着剧目广告,得意的心直跳。他、他哥哥的名字都在上面。用的是黑体的大字,先生的尊称。他像个小学生一样,大喊大叫地把报纸拿给窝囊废看。‎ 彩排那天,他们早早地就起来了,穿上最好的衣服。窝囊废刮了胡子。他难得刮胡子,这回不但刮了,而且刮得非常认真仔细,一根胡子也没漏网。末了,他把鬓角和脑后的头发也修了修。他穿了件深蓝的大褂,正好跟兄弟的灰大补相配。为了显得利落,他用长长的宽黑绸带把裤脚扎了起来。‎ 中午时分,他们进了城。宝庆打算好好请大哥吃上一顿,报答大哥成全他的一番美意。但轰炸后的重庆那么荒凉,劫后余烬的景象,倒了他们的胃口。有些烧毁的房子已经重建起来了。有些还是黑糊糊的一堆破烂,有的孤零零地只剩了一堵墙,人们用茅草靠着这堵墙搭起了小棚棚,继续干他们的营生。满眼令人心酸的战争创伤,一堆堆发黑的断砖残瓦。宝庆觉着眼前是一具巨大的尸体,疮痍密布。他一个劲地打颤。‎ 到了戏院,一见方家兄弟,大家都迎了上来。所有的青年男女,都管宝庆叫“先生”,他非常得意。这跟唱堂会太不一样了,人家那是把他们当下人使唤。‎ 幕前摆好一张桌予,一把梼子,支着一面鼓。方家兄弟郑重其事地走上台。宝庆清了清嗓子,全场鸦雀无声。他于是开口,声音高亢,表情细腻,吐字行腔,精雕细琢。梁红玉以一弱女子,不惧强敌,不畏艰险,在长江之上,迎着汹涌波涛,擂鼓助战。说书人凭一面鼓,一张琴,演得出神入化。只听得风萧萧,水滔滔,隆隆鼓声震撼着将士们的爱国心弦,霎时间,万马奔腾,杀声震天……‎ 三弦的最后余音也消失了。场里一片肃穆,气氛兴奋又紧张。听众屏息凝神,像中了魔,末了,突然爆发出掌声。‎ 宝庆大大方方地抓住窝囊废的手,举了起来。他鞠了一躬,窝囊废也挺不自然地鞠了一躬。听众一片叫好声。宝庆庄重地拿起三弦,走下了台——这是对他大哥,优秀琴师的一番敬意。‎ 后台,全体演员围住了宝庆和窝囊废。拍他们的背,跟他们拉手。年青的知识分子热情洋溢宝庆激动得说不出话。吵吵嚷嚷的年青人国了上来,他立着,眼泪顺着腮帮子往下流。‎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宝庆想参加抗日义演却遭琴珠嘲弄,询问窝囊废可愿为自己伴奏,并没有得到回应后又发现他起早练琴情节曲折有致,引人入胜。‎ B.小说普于在细节中刻画人物,如窝囊废彩排前精心地打扮、表演后不自然地鞠躬,表现了他对弟弟情谊深厚和初次登台的紧张不安。‎ 19‎ C.作者运用凝炼的语言、恰当的修辞、长短结合的句式描写出鼓书表演内容精彩,场面震撼,具有振奋人心的力量将小说推向了高潮。‎ D.小说通过艺人故事展现市民阶层的生活境遇和精神面貌以鼓书表演展现民间文化凝聚民心的力量,具有浓厚的市井特色和民族色彩。‎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B项,“表现了他对弟弟情谊深厚和初次登台的紧张不安”有误,精心打扮表现出他对演出的慎重,不自然地鞠躬中有初次登台的羞涩、赢得赞赏的激动。故选B。‎ ‎2.小说中画横线句子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①描写轰炸后荒凉破败之景、渲染惨烈的氛围,深刻揭露日寇的战争罪行;②描写废墟上人民的生活,他们艰难的求生触动了宝庆,为下文抗日义演蓄势;③描写宝庆的真切感受,表现了他质朴的民族情感。‎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需要注意首先概括该语段的主要内容,然后分析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在表达主旨和人物性格塑造方面的作用。结合“轰炸后的重庆那么荒凉,劫后余烬的景象”“有些还是黑糊糊的一堆破烂,有的孤零零地只剩了一堵墙”“宝庆觉着眼前是一具巨大的尸体,疮痍密布”分析可知,描写轰炸后荒凉破败之景,渲染惨烈的氛围。结合“人们用茅草靠着这堵墙搭起了小棚棚,继续干他们的营生”及文章的最后一节内容分析可知,写废墟上人民的生活,他们艰难的求生触动了宝庆,为下文抗日义演蓄势。结合“满眼令人心酸的战争创伤”“他一个劲地打颤”分析可知,描写宝庆的真切感受,表现了他质朴的民族情感。‎ ‎3.小说为什么不惜笔墨地刻画方宝森这一人物形象?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①与宝庆互相映衬,互为补充。宝森的变化更加真实地展示了旧社会艺人渴望尊重的心理。②丰富小说内容。宝森的言行促成情节发展,增添故事生动性。③折射社会环境。宝森的观念再现当时的社会风气和艺人的艰难境遇。④揭示小说主题。宝森的蜕变表达出讴歌底层艺人的爱国热情和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主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及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从侧面衬托(反衬)出主要人物的性格(形象);引出主要人物,推动情节的发展;贯穿全文,作为线索;暗示(揭示)‎ 19‎ 小说的主旨;次要人物如果是“我”,能增强故事情节的真实感。结合“大哥虽是弹得一手好弦子,但从不肯干这一行,他看不起唱大鼓这一门贱业,宁可什么也不干,赖在家里靠兄弟吃饭”“到了戏院,一见方家兄弟,大家都迎了上来。所有的青年男女,都管宝庆叫‘先生’,他非常得意。这跟唱堂会太不一样了,人家那是把他们当下人使唤”分析可知,与宝庆互相映衬,互为补充。宝森的变化更加真实地展示了旧社会艺人渴望尊重的心理,宝森的观念再现当时的社会风气和艺人的艰难境遇。丰富小说内容。结合“第二天上午,宝庆醒来一看,那把一向放在屋角里的三弦不见了。他跳下了床。没了这个宝贝,可就算玩完了!他一抬头,看见窝囊废的床空了”“一下子就找到了窝囊废,他正坐在一块黑色的大石头上,拨拄着琴弦”“他们早早地就起来了,穿上最好的衣服。窝囊废刮了胡子。他难得刮胡子,这回不但刮了,而且刮得非常认真仔细,一根胡子也没漏网。末了,他把鬓角和脑后的头发也修了修。他穿了件深蓝的大褂,正好跟兄弟的灰大补相配。为了显得利落,他用长长的宽黑绸带把裤脚扎了起来”等分析可知,宝森的蜕变表达出讴歌底层艺人的爱国热情和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主题。‎ 例2:(黑龙江齐齐哈尔普通高中联谊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 ‎“大部分网络自制剧的观众是二三线城市的,尤其是小城市的女青年,大城市反而并不是最主流的,因为很忙,每天就那点时间。”2017年12月27日,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的电影电视评论周的论坛上,谈到网络自制剧中影视剧的观众时,爱奇艺副总裁陈潇这样说。‎ 从2015年的459部上升到2017年的787部,网络自制剧数量迅猛增长,已经不再是一种现象,而成了改变大众娱乐方式的一种“新常态”。自制剧播放流量从2015年的317亿人次,上升到2017年的1147亿人次,如此巨大的流量,使网络自制剧的投资也达到了历史最高。“所有因素使网络自制剧在创作质量方面已经产生了向精品化拓展的趋向。”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常委会副委员长张卫这样说。‎ ‎(摘编自《网络自制剧改变大众娱乐方式》)‎ 材料二:‎ 19‎ 材料三:‎ 近年来,我国网络自制剧面临诸多问题:一、剧情抄袭严重。我国近些年所产出的网络自制剧数量猛增,但大部分所表现的内容情节简单,剧情单一,真正原创的剧目很少。如果是看过原版的观众就会发现,其实所谓的“中国制造”都是在刻意地翻版与抄袭,其实这样对中国网络自制剧的发展极其不利,虽然收视率不错,但也仅仅是虚假的繁荣,不会有可持续的发展。二、题材单一,同质化明显。我国的网络自制剧以都市爱情、青春男女题材为主,所讲的都是年轻人或者白领之间发生的戏剧故事或言情故事,主要针对的是青少年和上班族。这样一来,影片的受众面相对窄小,对自制剧本身的发展不利。三、制作粗糙,艺术性不高。就我国已经播出的网络自制剧来看,大多规模较小,制作粗糙,是典型的快餐式影片,毫无艺术性可言。国产网络剧,外形包装简单,故事性较差,内容多以恶搞、吐槽、搞笑为卖点,没有深度,吸引力差。‎ ‎(摘编自张超然《我国网络自制剧的发展弊端以及未来前景》)‎ 材料四:‎ 我国电影界将按照十九大的精神指引,在三个方面着力工作:一是“树三讲”“去三俗”,要树立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的创作风气,自觉抵制低俗、庸俗、媚俗之风。二是强化电影的现尖主义创作,倡导“深度关注现实,共同关心社会,真诚关爱他人”的原创精神。三是做大做强中国的电影产业和电影市场,开启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的新征程。‎ 网络自制剧要承担起同样的责任,仍需把握好几个关键点:首先,作为视频网站,要懂得珍惜。作为一种新媒体,视频网站当然应该根据网民需求播出各种风格的剧目。但如何保证剧集不“三俗”,而且“信达雅”,则需要下一番功夫。在剧目选择上,固然要尊重观众需求,但决不能违反创作原则顾此失彼。不考虑观众需求可能会失去观众,但一味迎合观众,忽视导向责任,则有悖艺术精神。而在观众需求与有关规定之间,也并非找不到切合点。其次,作为网站经营者以及其他相关制作单位,应当多拍一些内容健康、质量上乘的网络自制剧,内容、题材、剧本、制作、演员演技等环节做得到位,是网络自制剧生存发展的根本。‎ ‎(摘编自黄海贝《网络自制剧:开启中国影视产业新征程》)‎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陈潇认为,网络自制剧最主流的观众是二三线城市的尤其是小城市的女青年,因为她们相对来说闲暇时间多一点。‎ B.根据调查,“有喜欢的演员”只占“影响受众选择网络自制剧的原因”的38.9%,这表明网络自制剧无须注重明星效应。‎ C.我国的网络自制剧题材单一,以都市爱情、青春男女题材为主,同质化明显,这对自制剧本身的发展很不利。‎ D.视频网站作为一种新媒体,应着力“三讲”的创作风气,自觉抵制“三俗”,开启中国影视产业新征程。‎ ‎【答案】B ‎【解析】‎ 19‎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B项,“网络自制剧无须注重明星效应”不对。材料二图2中所列出的数据,都是“影响受众选择网络自制剧的原因”,都应引起网络自制剧制作者的重视。故本题选B项。‎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中,网络自制剧数量迅猛增长和播放流量上升,表明自制剧成了改变大众娱乐方式的一种“新常态”。‎ B.从材料二看,大多数观众会选择内容有趣、剧情吸引人的情景喜剧和青春偶像剧,也有人选择制作精良的剧集。‎ C.材料三说明缺乏原创内容、受众群体狭小、质量不过关等因素限制了我国网络自制剧的良性发展。‎ D.从材料四可以看出,如果能保证剧集不“三俗”,不违反创作原则,质量上乘,网络自制剧是能够强大起来的。‎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与评价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A项,原文说“从2015年的459部上升到2017年的787部,网络自制剧数量迅猛增长,已经不再是一种现象,而成了改变大众娱乐方式的一种‘新常态’”,而“播放流量上升”并不说明这个问题。故本题选A项。‎ ‎3.对于我国网络自制剧面临的诸多问题,你认为该怎样解决?(6分)‎ ‎【参考答案】注重原创,着力打造精品,走特色精品之路。丰富题材,扩大受众群体,注重剧集质量。尊重观众,有限度地符合观众口味和要求。精选剧本,精良制作,注重艺术性。‎ ‎【解析】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实现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怎样解决对于材料三中“我国网络自制剧面临的诸多问题”,这要结合面临的问题对症分析解决。材料三中,“一、剧情抄袭严重。我国近些年所产出的网络自制剧数量猛增,但大部分所表现的内容情节简单,剧情单一,真正原创的剧目很少”,针对抄袭严重的现状,我们可以加大打击力度,杜绝抄袭,加强原创,着力打造精品,走特色精品之路。“二、题材单一,同质化明显。我国的网络自制剧以都市爱情、青春男女题材为主,所讲的都是年轻人或者白领之间发生的戏剧故事或言情故事,主要针对的是青少年和上班族”,针对这种“影片的受众面相对窄小”的现象,可以扩大题材,增加受众,注重剧集质量,有限度地符合观众口味和要求。“三、制作粗糙,艺术性不高。……毫无艺术性可言。国产网络剧,外形包装简单,故事性较差,内容多以恶搞、吐槽、搞笑为卖点”,针对这种“没有深度,吸引力差”的快餐式影片,可以在创作质量方面向精品化发展,精选剧本,精良制作,注重艺术性。总之,要找到问题再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模拟精做 一、(宁夏银川育才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母亲出走以后[注]‎ 19‎ 陶丽群 五十岁的母亲做出一个决定。“我要出去住一阵子。”这是她的原话,简洁明了。为什么要出去住,去哪里住,母亲都没说,这很不像她。‎ 在我的印象中,我从没见过母亲有任何关于她自身的决定,仿佛她是一件东西,属于这个家里的任何一个人,唯独不属于她自己。也许她的丈夫和三个儿子,还有我这个女儿在心里也是这样认为的,我们都对这样的日子习以为常:母亲天生就是为丈夫和孩子而存在的。这么多年来,她实际上也一直扮演这样的角色。‎ 母亲是在晚饭时说这句话的。说完那句话后,她站在饭桌边等着,手里握着碗筷,仿佛在等待谁答应她的请求。然而大家好像都没听到母亲说的话一样,各自吃自己的饭,还一边谈论村里谁家正在起的房子和刚买的大家电。我的侄子这当儿放了一个响屁,被我二嫂嫌恶地看了一眼,正好被他妈——我的大嫂看见了。这个早就想分家的泼辣女人不干了,也不管饭桌上的公公,把筷子一摔,抱起儿子起身就走。我大哥朝站着的母亲瞪了一眼,说:“还不赶快去看看。”我看见母亲拿碗的手抖了一下,但她没动。母亲的反应终于引起大家的注意了。但是我敢保证,母亲之前说的那句话肯定没有谁听进去。父亲发火了:“人死了?还不去看看。”‎ 母亲的嘴唇微张了一下,而后合上了,她朝厨房走去,再也没出来。那晚,我们家的饭桌一片狼藉,脏碗筷和菜碟子扔了一桌。父亲当着儿媳们的面不好发作,绷紧一张脸走进走出。他觉得母亲肯定中邪了。最后是我帮母亲把饭桌收拾掉了。一整夜,我一直听见我隔壁的母亲的房间里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仿佛她一直在倒腾什么东西。‎ 第二天一大早,母亲就出门了,一整天都没见她回来,家里一团糟糕。地没人扫,猪鸡鸭狗没人喂,早饭午饭也没人做,我的两个嫂子带着各自的儿女全都回了娘家。这个家一下子陷入兵荒马乱之中。父亲几乎气疯了,踢倒家里所有的凳子。我们都不知道母亲去了哪里,母亲几乎从没离开过家,我们随便在家里什么地方叫一声,母亲都会带着恭顺、略显惊慌的表情出现在我们面前,手里拿着我们所需要的东西。‎ 后来邻居玉姑见我们一屋子鸡飞狗跳的狼狈相,对我们说,你们妈在毛竹岛锄地呢。父亲和我们几兄妹都糊涂了,不知道母亲在那锄什么地。父亲于是领着我们兄妹四人,一路朝毛竹岛心急火燎赶去。他一直铁青着脸,那样子看起来仿佛要把母亲怎么样一番。我们几兄妹都没怎么为母亲担心。我们都是在母亲的哭泣声中长大的,已经见怪不怪了。习惯是一种多么可怕的力量啊。‎ 远远的,我们看见毛竹岛上的木屋顶升起一股淡白色的轻烟,在已经变黑的石棉瓦屋顶上摇曳着。父亲扭头恼怒地看了一眼身后的儿女,像在询问,可我们都不吭声,我们也不知道母亲到底要干什么。我们和母亲隔了一条大概三十米左右的河面,现在又是夏季,要想过去只能划竹筏了。但那张多年不用的竹筏此时泊在母亲那边的毛竹岛岸边。‎ 父亲朝我瞪了一眼,我赶紧往前一站,站到父亲和几个哥哥的前头,朝毛竹岛大喊:“妈!”‎ 19‎ 母亲在木屋门边站住了,朝喊声张望,然而很快她就进木屋去了,似乎根本没把我们当回事。我回头朝父亲和哥哥们尴尬地看看,哥哥们面面相觑,一脸困惑,而父亲依旧紧绷着脸。我又朝毛竹岛叫了一声,母亲这次连面都不露,仿佛在里面睡着了。我们在江边的举动引起浇菜地的村民的兴趣了,他们不知道怎么回事,丢下水桶和水瓢聚到我们身边来,不断问我们发生什么事情。父亲气红了脸,这对他来说简直就是莫大的嘲讽。他朝村人气呼呼地说:“有什么好看的,都走,走开。”说完他朝几个子女挥挥手,说:“回去,都给我回家去,丢人现眼的。”‎ 很快,全村人都知道母亲要离开家到毛竹岛独自过活去的事情。父亲几乎不敢出门,他怕出门会碰到村人疑惑和嘲笑的目光,在屋里像只困兽一样暴躁不安,又毫无办法。家里只剩下我和父亲两人,我要照管家里的猪鸡鸭狗,还得给他烧饭。父亲吃着吃着,把筷子一摔,咆哮道:“这是人吃的吗?盐巴不要钱了啊?你闭眼睛放的?”‎ 我呛他一句:“想好吃自己煮,我又不是我妈。”他瞪了我一眼,显然很无可奈何,于是他朝我拍着饭桌问:“你说你妈到底要干什么?嗯?”‎ ‎(选自陶丽群《母亲的岛》,有删改)‎ ‎[注]题目为编者所加。据小说后文所述:“母亲十九岁时被我奶奶买来给父亲当老婆,据说是河北人。”‎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以“母亲出走以后”为题,既概括了作品情节,又能诱发读者的想象,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母亲处在丈夫和儿女的夹缝之中,当再次遭遇他们的无理对待后,一气之下,她就突然“离家出走”了。‎ C.小说中的“我”这一角色既是叙事的主体,同时又是小说的线索性人物,有着绾结全篇的重要作用。‎ D.小说语言朴实自然,叙事生动,人物形象刻画惟妙惟肖,尤其是父亲和母亲的形象塑造十分成功。‎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的综合赏析的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B项,“突然‘离家出走’”说法欠妥,母亲在再次遭遇家人的蛮横无理对待前就已经提出“我要出去住一阵子”,而非一时气头上的决定。故选B。‎ ‎2.小说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①把一生献给丈夫和孩子的中国传统妇女。许多年来都为全家忙里忙外地辛苦操劳着。②饱经沧桑后萌生了自我意识,渴望独立的老年妇女。母亲希望能够不再以儿女和丈夫为中心,而拥有属于自己的生活。③性格内向但做事果决、态度坚定的妇女。母亲一旦做出决定就不轻易改变,所以无论丈夫带着儿女们怎样呼唤,她都不为所动。‎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本题要求简要分析小说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可根据文中对母亲的介绍和母亲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概括。比如:“从没见过母亲有任何关于她自身的决定,仿佛她是一件东西,属于这个家里的任何一个人,唯独不属于她自己”“‎ 19‎ 母亲天生就是为丈夫和孩子而存在的。这么多年来,她实际上也一直扮演这样的角色”“母亲几乎从没离开过家,我们随便在家里什么地方叫一声,母亲都会带着恭顺的、略显惊慌的表情出现在我们面前,手里拿着我们所需要的东西”可见母亲任劳任怨,为家庭操劳了一辈子,是把一生献给丈夫和孩子的中国传统妇女。“我大哥朝站着的母亲瞪了一眼”“父亲发火了:‘人死了?还不去看看。’”“母亲的嘴唇微张了一下,而后合上了,她朝厨房走去,再也没出来”“父亲于是领着我们兄妹四人,一路朝毛竹岛心急火燎赶去。他一直铁青着脸,那样子看起来仿佛要把母亲怎么样一番。我们几兄妹都没怎么为母亲担心。我们都是在母亲的哭泣声中长大的,已经见怪不怪了”说明母亲在家里没地位,逆来顺受,且性格内向。“那晚,我们家的饭桌一片狼藉,脏碗筷和菜碟子扔了一桌”“家里一团糟糕。地没人扫,猪鸡鸭狗没人喂,早饭午饭也没人做”说明母亲勤劳。文章开篇的介绍“五十岁的母亲做出一个决定。‘我要出去住一阵子。’这是她的原话,简洁明了。为什么要出去住,去哪里住,母亲都没说”说明母亲希望能够不再以儿女和丈夫为中心,而拥有属于自己的生活,萌生了自我意识,渴望独立。“第二天一大早,母亲就出门了,一整天都没见她回来”说明母亲做事果决。“母亲在木屋门边站住了,朝喊声张望,然而很快她就进木屋去了,似乎根本没把我们当回事”“我又朝毛竹岛叫了一声,母亲这次连面都不露,仿佛在里面睡着了”,无论丈夫带着儿女们怎样呼唤,她都不为所动,说明母亲态度坚定,做出决定就不轻易改变。‎ ‎3.小说内容很具有现实意义,请联系作品与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和思考。(6分)‎ ‎【参考答案】①要学会尊重自己的亲人。小说中的母亲和现实生活中千千万万个母亲一样,为了家庭和儿女付出了自己的一生,却往往忽略了自己的需要,作为儿女,不应该视为理所应当,而应尊重她们的人格尊严,尊重她们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②不要仅仅以自我为中心,无视父母的存在。作品中的子女和父亲都只看到了自己,当“母亲出走以后”,才真切地意识到她的存在和她对于整个家庭的重要性。③要理解自己的父母和亲人,学会反躬自省。小说中的父亲和儿女们都不理解母亲出走的理由,愤怒、无奈,但却不能冷静下来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有错才导致母亲在五十岁时做出这样的决定。‎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属于探究能力考查。解答此类题,要先通读全文,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主题和情感。然后仔细阅读题干,根据题目要求再回归文本,找出题目要进行个性化阅读或者创意解读的部分,结合文本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悟和思考。本题题目是“小说内容很具有现实意义,请联系作品与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和思考”,题干中关键点“小说内容很具有现实意义”,答题时,选取自己认为富有现实意义的内容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即可。比如小说中母亲为了家庭和儿女操劳一生,作为儿女却不尊重母亲,如文中的大嫂“早就想分家的泼辣女人不干了,也不管饭桌上的公公,把筷子一摔,抱起儿子起身就走”,大哥“朝站着的母亲瞪了一眼,说:‘还不赶快去看看’‎ 19‎ ‎”,作为儿女要体谅父母,学生会尊重体谅自己的亲人。文中的子女和父亲都只看到自己,当母亲说要出去住一阵子时,“大家好像都没听到母亲说的话一样,各自吃自己的饭,还一边谈论村里谁家正在起的房子和刚买的大家电”,当母亲真的离家出走以后,“家一下子陷入兵荒马乱之中”,才意识到母亲的重要性,这启示我们在生活中不要以自我为中心,无视亲人的存在。还有文章中父亲和儿女都不理解母亲出走的原因,愤怒、无奈,但却不能冷静下来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有错才导致母亲在五十岁上做出这样的决定,“父亲和我们几兄妹都糊涂了,不知道母亲在那锄什么地”,特别是父亲“几乎气疯了,踢倒家里所有的凳子”最后还“朝我拍着饭桌问:‘你说你妈到底要干什么?嗯?’”,这些启示我们要理解自己的父母,理解自己的亲人,平时要多与亲人沟通,学会反躬自省。答题时,一定要结合文章内容,谈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不能脱离文本,信马由缰。还有谈感受时,一定要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 二、(湖南岳阳2019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三彩 侯发山 那天,康乡长到南湾村调研。村主任老贵忍不住兴奋地告诉他说:“栓保的女儿梅花考上了北京大学。”‎ 对于栓保,康乡长是不陌生的,去年年关的时候,康乡长给栓保送去了一壶油两袋面三百元钱,可是,栓保死活不要,说他家的日子还能过得去……现在听到这个消息,康乡长当然也很高兴,说:“走,咱去栓保家看看。”‎ 康乡长和老贵去的时候,梅花正坐在床边,嘤嘤地啜泣;栓保蹲在地上,不住地吧嗒着旱烟,很是无精打采。‎ 老贵在康乡长后面悄声说道:“栓保兴许正在为梅花的学费发愁呢。”‎ 康乡长似乎没听到老贵的话,朗声地说:“栓保,女儿考上了北大,祝贺你啊!”‎ 栓保这才发觉来客人了,忙慌乱地站了起来,讪笑着说:“康乡长来了。”梅花别过脸去,用袖子擦拭着脸上的泪痕。‎ 康乡长看了看,栓保家里依然空荡荡的,没有一件值钱的家当,墙角一缸咸萝卜散发出一股说臭不臭说咸不咸的味道。‎ 老贵附在康乡长耳边说道:“栓保家一年四季把咸萝卜当饭吃。”‎ 康乡长发现墙旮旯放着一个瓷罐,突然两眼一亮,说:“这个罐子是干什么用的?”‎ 栓保不好意思一笑,说:“当年腌制咸菜用的,现在嫌它有点小,就不用了。”‎ 康乡长把瓷罐搬到光亮处,用手小心地擦拭了一下,说:“哇,这是宝物啊!”‎ 栓保,还有老贵都眨巴着眼睛,好像不明白康乡长的话。‎ 康乡长说:“这个瓷罐不是一般的瓷罐,是‘唐三彩’。”‎ 栓保说:“不可能吧,这是俺爹活着的时候用两个鸡蛋在集市上换来的。”‎ 康乡长摇了摇头,接过老贵递过来的一块破布仔细地抹拭着,得意地说:“你们瞧瞧,这个瓷罐绝对是唐三彩。”‎ 老贵一愣一愣的,说:“康乡长,你可看仔细了。”‎ 康乡长说:“你们瞧瞧这造型,这彩饰,这釉色,有一种斑斓富丽的艺术效果。”‎ 19‎ 老贵说:“为啥叫唐三彩呢?”‎ 康乡长侃侃而谈,说:“这种制陶工艺是从唐朝时期开始的,采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同时使用红、绿、白三种釉色,经过高温烧制后,三种釉色相互交融,三彩就变成了很多的色彩,形成了有原色、复色的斑驳淋漓的多种颜色。据说这种玩意由于在制作过程中釉质的自然下流,烧制好的唐三彩会产生许多复杂奇妙的变化,因此,没有任何两件唐三彩作品是完全一样的……所以说这是一件价值连城的宝贝。”康乡长一席话,把老贵和栓保惊得目瞪口呆,傻了一般。‎ 栓保说:“可是,可是,这宝物对我来说也没啥用处,也不知道有人要没有?”‎ 康乡长说:“这样吧,我出3万块,你卖给我如何?”‎ 栓保惊喜地说:“真的?”‎ 康乡长说:“不骗你。”‎ 栓保就慌乱地点了点头。‎ 老贵也松了口气,说:“梅花这下可以上大学喽。”‎ 第二天,当康乡长交给栓保3万元要把瓷罐抱走时,梅花红着脸说:“康乡长,这个瓷罐既然是唐三彩,肯定是我家祖传的东西,所以我不想让它流落到他人手中。”‎ 康乡长眨巴着眼睛,说:“你这话什么意思?”‎ 梅花说:“康乡长,你要保存好这个瓷罐,5年后,我用4万块把它赎回,中不中?”‎ 没想到是这样,康乡长一时说不出话来。‎ 梅花说:“康乡长,你要不同意,就请拿走你的钱,把瓷罐留下。”‎ 康乡长说:“那好,5年后你可以赎回,但不是4万,是10万!”梅花沉默了片刻,就使劲点了点头。‎ 梅花在大学里刻苦学习,成绩优异,毕业后被一家公司聘为副总,年薪20万。在老贵的带领下,梅花辗转找到了康乡长。康乡长又惊又喜,他抱出那个瓷罐,说:“闺女,实话跟你说,这是一个很普通的瓷罐。”‎ 梅花一点儿也不感到惊讶,说:“谢谢您!我当初就知道它是个很普通的瓷罐。”‎ 康乡长很是意外,说:“那你为何还要赎回去?”‎ 梅花说:“做人得讲良心……当年要不是您出手相助,我不可能有今天。”‎ 老贵有点明白又有点糊涂,说:“康乡长,既然您知道是假的唐三彩,为啥当年提出要让梅花拿10万元来赎回?”‎ 梅花抢先插话说:“老贵叔,康乡长一是不想让我赎回这个假的唐三彩,二也是在逼我学业有成,干出一番事业啊。”‎ 康乡长欣慰地说:“梅花,我只拿回属于我的3万,其余的7万你捐给村里如何?”‎ 梅花同意了,一张笑脸如同盛开的梅花。‎ ‎(选自老牌文学期刊《百花园》)‎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19‎ A.小说以“唐三彩”为线索,贯穿全文,推动了情节发展。同时,以“唐三彩”为中心,情节一波三折,波澜起伏,曲折生动。‎ B.小说善于用神态描写表现人物,比如“梅花红着脸”表现了她内心很挣扎,既想要得到帮助上大学,又想要保住家传的宝物。‎ C.文中说“老贵有点明白又有点糊涂”,“明白”是指老贵知道康乡长真心想资助梅花上大学,“糊涂”是说老贵不了解康乡长故意加码的用心。‎ D.这篇小说的主旨是通过“唐三彩”表现出来的,围绕着“唐三彩”的故事,传递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答案】B ‎【解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B项,“‘梅花红着脸’表现了她内心很挣扎,既想要得到帮助上大学,又想要保住家传的宝物”错误,从文中来看,“梅花红着脸”是表现她内心的惭愧和自尊,她知道“唐三彩”是假的,根本不是什么宝物,她想通过自己努力赎回“唐三彩”,以维护尊严。故选B项。‎ ‎2.请结合文本分析“老贵”这个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6分)‎ ‎【参考答案】老贵是小说中的次要人物,他在小说中的作用主要有:①推动情节的发展。例如,经由老贵的叙说,康乡长得知梅花考上大学同时也为学费而发愁。小说结尾也是老贵带着梅花去找康乡长要回瓷罐的。②丰富康乡长人物形象。老贵对瓷罐的疑惑以及他不明白康乡长对赎回瓷罐的加价行为,都可以反映出康乡长在资助的时候富有智慧,讲究策略。③有利于主题的表达。老贵见证了“唐三彩”所传递的人情温暖,让故事显得合理可信。‎ ‎【解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结合文本分析‘老贵’这个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然后圈出写“老贵”的内容,把握“老贵”的特点,再看“老贵”与小说情节、主要人物形象以及主旨之间的关系。从文中来看,“老贵”是小说中的次要人物,但他在文中可以说是“穿针引线”式的人物,由他把经济拮据的栓保一家和为政一方的康乡长联系在一起,如一开始康乡长通过“老贵”得知栓保家的梅花因学费而发愁,结尾栓保家的“梅花”由通过“老贵”找到康乡长赎回瓷罐,可以说“老贵”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这是次要人物在情节上的作用;从对主要人物形象的衬托角度来看,康乡长说瓷罐是宝物的时候,老贵是疑惑不解的,康乡长要求梅花拿十万块钱赎回瓷罐,老贵是“有点明白又有点糊涂”,这些都表现出康乡长为政的智慧,讲究策略;从主题的角度来看,文中的“唐三彩”寄寓了扶危济困、知恩图报、励志自强等优秀的传统美德,传递出人间的温情,而老贵可以说是见证人。考生围绕这些方面进行答题即可。‎ ‎3.请探究小说结尾“一张笑脸如同盛开的梅花”中“梅花”的意蕴。(6分)‎ ‎【参考答案】①把梅花的笑脸喻为“盛开的梅花”,表现了梅花快乐的心情。②梅花凌寒傲霜依然绽放,象征着梅花不屈不挠、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③写出了梅花对康乡长心系群众、扶危济困的行为的认同和赞许。‎ 19‎ ‎④梅花寄寓了知恩图报、励志自强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解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探究小说结尾‘一张笑脸如同盛开的梅花’中‘梅花’的意蕴”,然后到文中找到这句话,把握“梅花”这一形象,分析“梅花”作为景物形象的特点以及在文中的人物的特点,再结合人物的形象、文章的主旨等进行答题。文章最后一段说“一张笑脸如同盛开的梅花”,这是一个比喻句,把“梅花的笑脸”比作“盛开的梅花”,展现出此时此刻梅花内心的快乐;自然界中的梅花凌寒傲霜依然绽放,这就象征了梅花的不屈不挠、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梅花的这一表现也是对康乡长做法的认同和赞许,上文康乡长说“梅花,我只拿回属于我的3万,其余的7万你捐给村里如何”,这说明康乡长心系群众,而梅花听了康乡长的建议之后,“梅花同意了,一张笑脸如同盛开的梅花”,可见梅花认同康乡长的建议;从文章的主旨来看,本文通过康乡长购买唐三彩——梅花要赎回唐三彩——康乡长加价——梅花来赎回唐三彩这一故事,传递了人间的温情,也赞美了扶危济困、知恩图报等美德,小说最后“盛开的梅花”这一比喻寄寓了知恩图报、励志自强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考生围绕这些方面分析作答即可。‎ 三、(辽宁辽河油田第二高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090万人,占总人口的17.3%,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目前,养老产业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独立产业,是随着财富阶层的增加和人口老龄化以及人口年龄结构的转变,为满足这样一些人群的需求而出现的新兴产业;是指为有养生需求人群和老年人提供特殊商品、设施以 19‎ 及服务,满足有养生需求人群和老年人特殊需要的、具有同类属性的行业、企业经济活动的产业集合;是依托第一、第二和传统的第三产业派生出来的特殊的综合性产业,具有明显的公共性、福利性和高赢利性。‎ 中国养老产业已经形成养老金融业、养老用品业、养老服务业和养老房地产业四大板块相互融合的态势。其中养老金融业是核心板块。根据测算,中国目前30到59岁的潜在老龄金融服务对象约有6亿左右,这意味着巨大的消费潜力。‎ ‎(摘编自中商产业研究院《2018~2023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前景调查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材料二:‎ 在中国第一部老龄产业发展蓝皮书《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14)》中明确指出,中国已经步入老龄社会初期,而中国式的老龄化问题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有其独特之处。‎ 目前业内普遍认为,中国老龄化的主要特征是增速快、规模大、未富先老。虽然与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如日本、欧洲相比,中国老龄化问题出现时间不长,但近几年大有愈演愈烈趋势,一方面中国人均寿命不断提高,同时由于中国实行的相关政策,导致年轻人口增长速度一直低于自然增长速度,在这两个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中国面临的老龄化问题更加严峻,很多人称之为“银发浪潮”或是“人口海啸”,中国老龄化问题已经引发全球关注。‎ 发达国家老龄化进程长达几十年至100多年,如法国用了115年,瑞士用了85年,英国用了80年,美国用了60年,而我国只用了18年(1981~1999年)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且老龄化的速度还在加快。‎ ‎(摘编自新浪网《老龄化加速,中国成世界老年人口最多国家》)‎ 材料三:‎ 从事老年社会工作多年的郭苹分析称,目前我国老人在养老方面主要面临三大难题。‎ ‎(1)缺乏生活照料。目前,农村和中小城市有许多年轻人离家去大城市打拼,出国工作、定居的也不少,导致部分老人缺乏生活照料,尤其生病时获得的照顾不够。对于高龄空巢、失独、失能老人来说,生活照料的需求日益突出,一旦生病或跌倒,都没人送他们去医院,替他们挂号、拿药,这是最现实的困难。‎ ‎(2)缺乏精神慰藉。老人常出现孤独、寂寞、失落、无助、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精神慰藉需求突出。目前,我国家庭结构发生改变,年轻人大都不跟老人同住,又因工作忙不经常探望,不少老人每天守着电视过日子,情感诉求得不到满足。‎ ‎(3)贫困家庭失能、半失能老人缺乏照顾。面对低收入家庭的完全不能自理以及半自理老人的养老问题,子女往往无能为力。六成老人表示愿意入住养老机构,但家庭收入往往连北京最偏远、最便宜的养老院都住不起。当被问及“如果政府给予补贴,是否愿意入住养老院”时,超过八成老人表示愿意。‎ ‎(摘编自搜狐网《八成老人面临养老困境》)‎ ‎1.下列对2008~2017年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统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严重超标,2008年前中国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B.十年来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一直呈递增态势,并在2017年达到最高。‎ 19‎ C.十年间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同比增速除2010年外,其他年份均增长缓慢。‎ D.十年来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逐年上升,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及图文转换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2008~2017年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统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内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包括图表),进行比对,做出判断。C项,“其他年份均增长缓慢”说法错误,仔细观察材料一中“2008-2017年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统计”图,可发现同比增速数据中,除2010年增长过快外,2016年同比增速有稍微下降。故选C。‎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通过中国同其他国家老龄化进程所用时间对比,可知中国老龄化速度还在加快,中国面临的老龄化问题更加严峻。‎ B.比起发达国家老龄化进程用时,我国只用了18年,这固然有人均寿命提高的因素,但国家政策的影响似乎更大。‎ C.我国老人养老方面一大难题是精神慰藉需求突出,主要原因是年轻人大都不跟老人同住,又因工作忙不经常探望。‎ D.调查发现,若政府补助,超过八成老人表示愿意入住养老院,可以看出,多数老年人主观上愿意进入养老院养老。‎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A项,“中国老龄化速度还在加快”说法错误,对比可知中国老龄化增速快,不是“老龄化速度还在加快”;且“老龄化问更加严峻”不是从这些数字中得出的。B项,“国家政策的影响似乎更大”说法属于无中生有,文中只罗列两个因素,并没有影响大小的对比。D项,描述的对象是“贫困家庭失能、半失能老人”,不能代表所有老年人的观点。故选C。‎ ‎3.请结合材料针对有效改善我国老年人在养老方面面临困境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 ‎【参考答案】①政府,应加大对社区养老服务项目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真正推动和完善社区养老服务。②子女,即便不能常在老人身边照顾,也要提供充足的物质条件,要在身心上多给予关怀。③社会,应发展养老产业,为老年人供特殊商品、设施以及服务,满足老年人特殊需要。④老人,要转变观念,客观认识和接受“老”这个现实,生活上不逞强,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解析】本题考查针对文中某一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属于探究能力考查。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概括材料的内容或观点,向外挖掘主要是提出自己的看法,本题貌似提出自己的观点,实际上概括材料的观点,注意提取各则材料的中心作答。题目要求结合材 19‎ 料针对有效改善我国老年人在养老方面面临困境提出合理化建议。题目中关键词“有效改善我国老年人在养老方面面临困境”“提出合理化建议”,通读文章,可以确定答题区域为材料一和材料三,仔细阅读这两则材料,可以从中筛选出“中国养老产业已经形成养老金融业、养老用品业、养老服务业和养老房地产业四大板块相互融合的态势。其中养老金融业是核心板块。根据测算,中国目前30到59岁的潜在老龄金融服务对象约有6亿左右,这意味着巨大的消费潜力”“缺乏生活照料。目前,农村和中小城市有许多年轻人离家去大城市打拼,出国工作、定居的也不少,导致部分老人缺乏生活照料,尤其生病时获得的照顾不够。对于高龄空巢、失独、失能老人来说,生活照料的需求日益突出,一旦生病或跌倒,都没人送他们去医院,替他们挂号、拿药,这是最现实的困难”“缺乏精神慰藉。老人常出现孤独、寂寞、失落、无助、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精神慰藉需求突出。目前,我国家庭结构发生改变,年轻人大都不跟老人同住,又因工作忙不经常探望,不少老人每天守着电视过日子,情感诉求得不到满足”“贫困家庭失能、半失能老人缺乏照顾。面对低收入家庭的完全不能自理以及半自理老人的养老问题,子女往往无能为力。六成老人表示愿意入住养老机构,但家庭收入往往连北京最偏远、最便宜的养老院都住不起。当被问及‘如果政府给予补贴,是否愿意入住养老院’时,超过八成老人表示愿意”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从政府、社会、子女和老人自己几个方面对怎样才能有效改善我国老年人在养老方面面临困境提出合理化建议。‎ 四、(宁夏银川育才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 ‎“全面二孩”政策效果持续显现,2017年二孩出生人数比2016年明显增加。这一现象令人欣喜,但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现象是2017年一孩出生数量下降较多。‎ 人口问题是人类社会共同面对的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人口问题也始终是制约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广大育龄夫妇要有全局意识,始终将国家、民族的繁荣富强放在第一位。‎ 进入21世纪后,我国人口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部条件均出现重要转折性变化,在人口过快增长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时,诸多新问题和潜在风险形成的挑战已不容回避。目前,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全面二孩”落实之初,一些专家对此并不看好,认为在当前形势下,这项人口政策调整并不能扭转人口出生低迷的趋势。之前,一些地区调查也显示,在已生育一个孩子的家庭中,只有一小部分有生育二孩的意愿。两年来,“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效果证明,专家的预期过于悲观了。高龄妈妈们带着对二孩的深深渴望,在顽强跨越生育极限的同时,也让“全面二孩”释放出应有的政策红利。‎ 但一孩出生数量下降较多,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信号。这表明在生育观念转变、生活压力加大、结婚年龄推迟等原因的综合作用下,我国的整体生育意愿正在被进一步压低。这提醒有关部门,当前不但要继续坚持“全面二孩”政策,让生育率保持在合理水平,而且应尽快出台其他配套的福利政策,完善育龄妇女的劳动保障制度,让广大育龄夫妇首先“敢于”生下第一个孩子。‎ 19‎ ‎(摘自《北京青年报》2018年1月22日)‎ 材料二:‎ 近年出生人口与出生率 注:人口统计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人口。‎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因为涉及人口普查,部分年份有微调)‎ ‎(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2018年2月5日)‎ 材料三:‎ 近些年来,导致我国人口出生率低的原因,绝对不止计划生育政策而已。一方面,中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而国外的先例几乎无一例外地证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儿育女这件事的意愿会日渐下降。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普遍有着“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的观念,人们生儿育女的目的之一,就是为自己和家族提供经济上的保障和希望,而随着人们的生活日益富足起来,这种观念自然会日渐式微。‎ 另一方面,现在养育一个孩子的成本越来越高了,从出生到上学到就业结婚买房都得父母操心。而二孩的出生大多是已经功成名就的中年人,中年人有能力有意愿养育第二个孩子,但是高龄产妇的不断出现,不利于中国人口的优化,更不利于孩子的教育。‎ ‎(摘自《中青在线》2018年1月19日)‎ 材料四:‎ 人口变化趋势往往带有巨大惯性,甚至暗含自强化机制。世界各国已有经验中,一旦总和生育率降至1.5水平(即每个妇女生育1.5个孩子)以下,扭转生育率下降趋势就会变得极为困难。但是中国的情况有其特殊性,因为中国的低生育率起码从其源头上起自一个强有力的外部因素——计划生育。因此,这就使得此前关于人口问题的讨论中,存在大量事先很难被证伪的主观性假设(如一旦生育政策放松,中国有可能迎来大规模、集中性的补偿性生育高峰)。这种假设使得中国的人口政策在前瞻性、系统性、协调性等方面凸显不足。‎ ‎(摘自《中国经济周刊》2018年1月29日)‎ 19‎ ‎1.下列关于导致我国人口出生率低迷的原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走低,一孩出生率下降较多,生育观念发生转变,生活压力加大,结婚年龄推迟。‎ B.“二孩政策”没有扭转人口出生低迷的趋势,人们生育二孩的意愿不大,女方年龄普遍偏大,育龄妇女占比不断下降。‎ C.中国经济的长足进步,以生儿育女为自己和家庭提供物质保障的观念日渐淡泊,导致了当代中国人养儿防老观念的式微。‎ D.从孩子出生到教育、婚嫁、住房,现代社会抚养孩子的成本越来越高,导致事业还没有发展成熟的年轻人缺乏生育的勇气。‎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关于导致我国人口出生率低迷的原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信息筛选点事“导致我国人口出生率低迷的原因的理解”,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B项,从材料一看出,“‘二孩政策’没有扭转人口出生低迷的趋势”是某些专家的悲观预期,事实上,高龄母亲对生育二孩有深深的渴望。故选B。‎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一孩”和“二孩”出生率的反差表明,“全面二孩”政策目前已取得初步效果,但我国生育率的低水平状况依然严峻。‎ B.进入21世纪之后,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不再是人口增长过快现象,而是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现象。‎ C.进入21世纪之后,一孩出生率偏低,整体出生人口逐年减少,说明“全面二孩”政策不足以解决我国当前出生率过低的问题。‎ D.一旦总体生育率降低到一定水平,要想扭转生育率下降趋势就会变得极为困难,但中国抑制生育率上升的计划生育政策一旦松绑,必然会迎来一次生育高峰。‎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B项,“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说法错误,原文是“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C项,“整体出生人口逐年减少”说法错误,从材料二的图表看出,出生人口并非逐年减少。D项,“必然会迎来一次生育高峰”估计错误,材料四中“存在大量……主观性假设”和“这种假设使得……凸显不足”等语句表明这是一种主观性假设。故选A。‎ ‎3.怎样才能有效改变我国生育率偏低的局面?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19‎ ‎【参考答案】①政府出台相关配套的福利政策,完善育龄妇女的生育、劳动保障制度;②继续坚持实施“二孩政策”乃至进一步放宽生育政策,使生育率保持在合理水平;③广大育龄夫妇要有全局观念,将国家民族繁荣富强放在第一位。‎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明确题目要求,带着题目要求回归文章,确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答题区域,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本题要求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怎样才能有效改变我国生育率偏低的局面。通读文章,可以确定答题区域为材料一,仔细阅读这材料一,可以从中筛选出“广大育龄夫妇要有全局意识,始终将国家、民族的繁荣富强放在第一位”“当前不但要继续坚持‘全面二孩’政策,让生育率保持在合理水平,而且应尽快出台其他配套的福利政策”“完善育龄妇女的劳动保障制度,让广大育龄夫妇首先‘敢于’生下第一个孩子”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分条概括怎样才能有效改变我国生育率偏低的局面。‎ 19‎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