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 7
一、在翻译中巩固虚词用法
(一)高频虚词:格外留心,确保翻译到位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钱乙)本有羸疾,性简易,嗜酒,疾屡攻,自以意治之,辄愈。最后得疾,惫甚,乃叹曰:“此所谓周痹(一种病)也,周痹入藏者死,吾其已夫!”
(选自《宋史·钱乙传》)
译文:…………………………………
解析:得分点:“藏”,通“脏”;“其”,表推测,大概;“已”,止,结束。
答案:(钱乙)最后一次犯病,憔悴(疲倦)得厉害,就叹息道:“这就是(医生)所说的周痹病,周痹进入脏腑的话(人)就要死了,我大概要完了!”
2.(史弼)迁河东太守,受诏当举孝廉,弼知多权贵请托,乃豫敕断绝书属。中常侍侯览果遣诸生赍书请之,积日不得通。生乃以它事谒弼,而因达览书。弼大怒曰:“太守忝荷重任,当选士报国,尔何人而伪诈无状!”命左右引出。
(选自《后汉书·史弼》)
译文:…………………………………
解析:得分点:“以”“谒”“因”“达”。
答案:诸生就用其他的事为借口拜见史弼,于是趁机送上了侯览的书信。
3.君讳云章,字汉瞻,号朴村,江南嘉定人也。曩者崐山徐司寇好文术,以得士为名,而士亦以此附焉。君始以校勘《宋元经解》客司寇家,其后诸公贵人考订文史,必以相属,而君尝就陆稼书先生问学,独阴以名义自砥。君在举场数十年,所与比肩游好次第登要津,司贡举,每欲引手,君辄曲避,以是终无所遇。
康熙五十二年,诏求岩穴之士。时华亭王司空承修《尚书》,奏君参校;书既成,而君淹留逾时,众以为疑。余间诘其所以然,君曰:“假予急功利,乃侘傺到今邪?顾窃自念,生逢明圣,平生所志,具上殿劄子【注】,欲进见时一自列之耳。”
(选自方苞《张朴村墓志铭》)
【注】 劄(zhá)子:古时官用上奏的一种文书。
(1)君始以校勘《宋元经解》客司寇家,其后诸公贵人考订文史,必以相属。
译文:…………………………………
(2)每欲引手,君辄曲避,以是终无所遇。
译文:…………………………………
(3)假予急功利,乃侘傺到今邪?
译文:…………………………………
7
解析:(1)得分点:“以”“客”“以……属”。(2)得分点:“引手”“曲避”“以”。(3)得分点:“假”“乃”“侘傺”,语气。
答案:(1)张朴村开始是因为要校勘《宋元经解》而客居在司寇家里的,这之后,许多达官显贵考证修订文史资料,也一定要把这项工作委托给他。
(2)(但)每次想要伸手援助他,张朴村都会曲意回避,因此最终也没被重用。
(3)假如我是个急功近利的人,怎么会到现在还这样失意呀?
【参考译文】
张朴村名字叫云章,字汉瞻,号朴村,是江南嘉定人。以前崐山的徐司寇喜欢文学,因为招揽人才而闻名,那些有才能的人也因此都依附了他。张朴村开始是因为要校勘《宋元经解》而客居在司寇家里的,这之后,许多达官显贵考证修订文史资料,也一定要把这项工作委托给他。而张朴村向陆稼书先生求教,自己也独自暗暗地用名和义来自我勉励。张朴村在科场几十年,与他并肩游学交好的人一个接着一个登上了要职,管理着贡生和举人,(但)每次想要伸手援助他,张朴村都会曲意回避,因此最终也没被重用。
康熙五十二年,皇上下诏寻访隐居而有才能的人。当时华亭的王司空奉命修订《尚书》,上奏折让张朴村做参校;书已经修订完成,但张朴村滞留该处超过了时间,大家开始怀疑他。我私下责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说:“假如我是个急功近利的人,怎么会到现在还这样失意呀?只是自己私下想,遇到了圣明之君,我要将平生的志向一一准备在奏折上,在进见时以便能够让我有话说。”
(二)可译可不译的虚词:细心区分,当译则译,不当译则删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卫兹,有大节,不应三公之辟。太祖之初至陈留,兹曰:“平天下者,必此人也。”太祖亦异之,数诣兹议大事。从讨董卓,战于荥阳而卒。太祖每涉郡境,辄遣使祠焉。
(选自《三国志·魏书》)
译文:…………………………………
解析:得分点:“涉”“祠”“焉”。
答案:太祖(曹操)每次从郡境内经过,必定派遣使者前去祭拜他(卫兹)。
5.先君子闲居,每好言诸前辈志节之盛,以示苞兄弟。然所及见,惟先生及黄冈杜公耳。杜公流寓金陵,朝夕至吾家,教以屏俗学,专治经书、古文,与先生所勖,不约而同。尔时虽心慕焉,而未之能笃信也,及先兄翻然有志于斯,而诸公皆殁。每恨独学无所取衷,而先兄复中道而弃余。每思父兄长老之言,未尝不自疚夙心之负也。
(选自方苞《田间先生墓表》)
译文:…………………………………
解析:得分点:“焉”“之”,代指他们;“笃”,深;未之能笃信也,否定句中代词前置句。
答案:那个时候我们虽然内心仰慕他们,但是没有能够深信他们的话。
6.(张署)改河南令,而河南尹适君平生所不好者。
7
君年且老,当日日拜走仰望阶下,不得已就官。
译文:…………………………………
解析:得分点:“适”,恰恰,正好;者,……的人。
答案:(张署)改任河南令,然而河南府尹正是他一生所不喜欢的人。
7.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叙,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
(选自李商隐《李贺小传》)
译文:…………………………………
解析:得分点:“者”,定语后置的标志。
答案:嫁到王家的李长吉的姐姐,叙说长吉的事情尤其详尽。
(三)常见副词:除表敬谦外,意思实在,当须译出
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注意句中副词的用法。
8.吴有儒曰徐孟祥氏,读书绩文,志行高洁,家光福山中。……孟祥尝结庐数椽,覆以白茅,不事华饰,惟粉垩其中,宛然雪屋也。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
(选自杜琼《雪屋记》)
译文:…………………………………
解析:得分点:“既”“适”“雨”“名”。
答案:(房屋)已经建成,天上正好下起了雪,于是用“雪屋”给它命名。
9.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指传主马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选自《明史·马文升传》)
译文:…………………………………
解析:得分点:“辄”,总是;“颦蹙”,皱眉头。
答案:(马文升)在家闲居,无事从不到州城去。说到当时政事,总是皱着眉头不回答。
10.归之岁向尽矣,尚未知是图之委曲也。有华生者,世家江北,备谙村落者也。工丹青。造予,予以此图质之。
(选自顾彦夫《村落嫁娶图记》)
译文:…………………………………
解析:得分点:“备”,十分;“谙”,熟悉;判断句。
答案:有(一位)姓华的先生,世代居住在江北,是十分熟悉乡村的人。
(四)特殊虚词:词义固定,固定翻译
1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上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渔者曰:“
7
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
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不酬也。”立而观之,遂没。
(选自《巨贾渡河》)
(1)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
译文:…………………………………
(2)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
译文:…………………………………
(3)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不酬也。”
译文:…………………………………
解析:(1)得分点:“向”,刚才,先前;“无乃……乎”,固定结构,表推测。(2)得分点:“几何”,多少;“骤”,突然;判断句。(3)得分点:“盍”,何不;诸,之乎。
答案:(1)你刚才许诺百两金子,如今却只给十两金子,这恐怕不可以吧!
(2)你是个渔夫,一天能赚多少?这次却突然得到十两金子,还感到不够吗?
(3)有人说:“为什么不救他呢?”渔夫说:“这是一个许诺了金钱却不兑现的人。”
二、虚词翻译综合练
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甲)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不能用汉文也。
(选自苏轼《贾谊论》)
(乙)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赋》,其终篇曰:“已矣,国亡人,莫我知也。”遂自投江以死。谊追伤之,因以自喻。其辞曰:“……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造讬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极,乃殒厥身。呜呼哀哉!逢时不祥。”
(选自《汉书·贾谊传》)
(1)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
译文:…………………………………
(2)已矣,国亡人,莫我知也。
译文:…………………………………
(3)遭世罔极,乃殒厥身。
7
译文:…………………………………
解析:(1)得分点:“犹且”“以”“然则”。(2)得分点:“已”“亡”、宾语前置句。(3)得分点:“罔极”“乃”“殒”“厥”。
答案:(1)遇到像汉文帝这样的明君,尚且因未能被任用而郁郁死去,既然如此,那么如果天下没有尧舜那样的圣君,就终身不能有所作为了吗?
(2)算了吧,整个国家没有清醒的人,也没有谁了解我。
(3)(你)遭受世人无尽的谗言啊,乃至于毁了自己的生命。
【参考译文】
(甲)我看贾谊的议论,照他所说的规划目标,即使夏、商、周三代的成就又怎能超过他呢?遇到像汉文帝这样的明君,尚且因未能被任用而郁郁死去,既然如此,那么如果天下没有尧舜那样的圣君,就终身不能有所作为了吗?……像贾谊这样的人,不是汉文帝不重用他,而是贾谊不能利用汉文帝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啊!
(乙)贾谊因为被贬而离开京城,内心非常不愉快,在渡湘水的时候,写下一篇辞赋来凭吊屈原。屈原是楚国的贤臣,因为受到谗言而被贬,写了《离骚》,《离骚》的结尾说:“算了吧,整个国家没有清醒的人,也没有谁了解我。”于是自己投江而死。贾谊缅怀屈原,为他的遭遇而感伤,并把他与自己相类比。他的赋文说:“……途中听说屈原啊,自己沉到汨罗江自杀了。到了湘江后写一篇文章投到江水中啊,(我)恭敬地凭吊屈原先生。(你)遭受世人无尽的谗言啊,乃至于毁了自己的生命。唉!遭逢的时代不好啊。”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悯 獐
[清]侯方域
客有过侯子以獐献者。侯子曰:“獐可驯乎?”客曰:“夫至德之世,兽可同群而游,今子无乃有所不信耶,而何獐之疑欤?”侯子曰:“然。”营室而授獐焉。王仲凫闻之,曰:“子之不善于獐也审矣,曷以授余?”侯子曰:“子之庭有二物焉,其大者类西旅氏之獒①,而小而骏者韩子卢之裔②也,是皆有欲于獐,奈何?”仲凫笑曰:“子非特不善于獐也,又且不知吾二犬。吾将导獐而见之二犬,侵假③而共牢以为食,侵假而共寝以为处,侵假而相与为友,而日以益善,予因而安之,岂更害哉?”侯子曰:“虽然,子曷使童子守之,而犹授獐以索?”仲凫默然不应。
居三日,仲凫以告曰:“吾废吾童子矣。视二犬之貌,且翦翦④焉适矣。”又居三日,仲凫以告曰:“吾废吾索矣。视二犬之情,且煦煦⑤然亲矣;虽然,獐犹有间焉。”又居三日,仲凫以告曰:“獐无间矣,与二犬者为一矣。”又居三日,而二犬伺獐之寝也噬之,獐竟以死。
仲凫蹙然不悦,而语侯子以其状。侯子曰:“子固未知之耶?向二犬之翦翦焉若适者,所以饵吾童子也,既而煦煦焉若亲者,所以饵去其索,而恐或为之援也;既而示之以无间者,乃所以饵夫獐也。撤其防,去其援,而又探得其情,此西楚霸王之无所用其力,而南宫万之所以毙也,何况于獐哉?”仲凫大怒,抽戈以逐二犬。侯子曰:“无庸也,夫世之相与为友,日以益善,反出其不意而害之者,其智非始于二犬也。”或曰:“是獐也,狷中而狭外,类于人恒有所不可者,即无二犬,亦将有灾焉。”
7
(选自《壮悔堂文集》,有删改)
【注】 ①西旅氏:古代对少数民族国家的称呼。獒:猛犬。②韩子卢:猎犬名。裔:后代。③侵假:逐渐。④翦翦:和睦的样子。⑤煦煦:和悦的样子。
(1)今子无乃有所不信耶,而何獐之疑欤?
译文:…………………………………
(2)子之不善于獐也审矣,曷以授余?
译文:…………………………………
(3)予因而安之,岂更害哉?
译文:…………………………………
(4)仲凫蹙然不悦,而语侯子以其状。
译文:…………………………………
解析:(1)得分点:“无乃”,大意。(2)得分点:“审”“曷”(何不)“以”及省略的宾语,大意。(3)得分点:“因而”“安”“岂……哉”,句意通顺。(4)得分点:“语”“以”“状”,句意通顺。
答案:(1)现在你恐怕有些不相信吧?否则,你为什么怀疑獐子能否驯服呢?
(2)很显然你不善于驯养獐子,为何不把它送给我呢?
(3)我依照这个办法安抚它们,难道它们能再去伤害獐子吗?
(4)王仲凫很不高兴,把狗咬死獐子的情况告诉了我。
【参考译文】
有个宾客来探访我时,送给我一只獐子。我说:“这獐子能驯服吗?”宾客回答说:“在道德完善的远古时代,野兽可以成群结队地在一起游戏,现在你恐怕有些不相信吧?否则,你为什么怀疑獐子能否驯服呢?”我说:“是这样。”于是建造了兽圈并接受了獐子。王仲凫听后说:“很显然你不善于驯养獐子,为何不把它送给我呢?”我说:“你的庭院里有两条狗,那么大的像西旅氏的猛犬,而那小而跑得快的是猛犬韩子卢的后代,它们都有吃掉獐子的欲望,怎么办?”王仲凫笑着说:“你不仅不善于驯养獐,而且还不了解我的两条狗。我准备引导獐子去见那两条狗,逐渐让它们在一个圈里吃食,逐渐在一处睡觉,逐渐成为好朋友,并且日益友好,我依照这个办法安抚它们,难道它们能再去伤害獐子吗?”我说:“虽然这样,你何不让童仆看守那两条狗,并且将獐子用绳索拴住?”王仲凫没有回答。
过了三天,王仲凫告诉我说:“我将童仆辞退了。看那两条狗的样子,与獐子相处比较和睦了。”又过了三天,王仲凫告诉我说:“我把拴獐子的绳索去掉了。看那两条狗的神情,对獐子和悦的样子很亲近;虽然这样,獐子还存有嫌隙。”又过了三天,王仲凫告诉我说:“獐子已经没有嫌隙了,与那两条狗混为一体了。”又过了三天,两条狗趁獐子熟睡之际咬它,獐子最终被两条狗咬死了。
7
王仲凫很不高兴,把狗咬死獐子的情况告诉了我。我说:“你原来不了解那两条狗吗?以前它们装出和睦相处的样子,是用来迷惑你的童仆的;随后做出和悦亲近的样子,是用来迷惑你去掉绳索的,并且担心有人会援助獐子;接着表示和獐子没有嫌隙,是用来迷惑那头獐子的。你撤走了獐子的防备,消除了可能给予獐子的援助,并且探到獐子的真实情况,这正是西楚霸王项羽有力无处使,春秋时宋国大夫南宫万被杀死的原因啊,何况是獐子呢?”王仲凫很生气,抽出戈来驱赶那两条狗。我说:“不需要了。那世上相互成为朋友,越来越亲密,却出其不意地陷害对方的人,这样的智慧不是从那两条狗才开始有的。”有人说:“这头獐子,内心孤洁而气度狭隘,像那种无论怎样对待他他都不满意的人,即使没有那两条狗,也会遭遇灾难的。”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