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5 生态破坏问题及其解决之道(含水土流失荒漠化、石漠化、盐渍化等)
2019考试要点
具体考试内容要求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环境问题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环境与发展
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综合治理与保护措施
难度
系数
中高难度
建议学习方法
背诵核心公式,精研3道综合大题搞清思路
重点
关注
核心公式
注意:用核心公式套所有的自然灾害哦
第一节 生态破坏类问题核心公式
一、生态破坏类问题的危害
对当地、周边地区的影响,从自然生态、社会经济两方面分析。如河流上游水土流失导致当地表土流失,土层变薄,土壤贫瘠,粮食减产;对中下游地区的影响:河流含沙量增大,河床抬高,湖泊淤积,调蓄功能减弱,旱涝威胁加重。
说的很玄奥,其实就还是从自然因素、社会因素进行分析。
自然方面就是:气候、水源、地形、土壤、植被;
社会经济因素方面就是:有针对性的说说,例如水土流失,肯定会造成农业减产、农民收入降低。 荒漠化也是会不利于城市建设,会加剧财政负担(毕竟治理荒漠要钱嘛)、压缩了耕地面积等。
二、生态破坏发生的原因
【请你记得,导致生态破坏了,它的原因,怎么滴都有些极端。比如气候干旱还多风沙等。】
气候
气候类型及其特点:是XXX气候,气候特点是XXX(例,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基本上是极端类型的气候特点。比如说“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全年降水少”“气候干旱且多风沙”“旱涝灾害频繁”这种。
6
自然因素
水源
近河流,水力冲刷?
地形
地形平坦、开阔,利于冲刷? 山区地势陡峭,利于冲刷?
土壤
土壤贫瘠?土质松软?
植被
植被稀疏
人力原因
过度+不合理
过度砍树、过度放牧、过度灌溉、过度XXXX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不合理灌溉,不合理扩张········
人口
人口激增,增加了对资源的需求
城市化
城市过度扩张,居民点的建设,基础设施的建设等
三、生态破坏问题的解决之道
针对自然因素,可以采取的措施
生物措施
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还原天然植被【优先写前两个】
工程措施
草方格防风固沙? 水利工程(水库)?跨流域调水? 平整土地、修梯田?等一系列,你觉得可以做的工程类措施。
农业措施
合理灌溉、发展科技,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合理耕作等
化学措施
化学中和,除去污染?除去重金属?
针对人力因素,可以采取的措施
合理
合理放牧、合理开采、合理采矿、合理耕作······
人口
控制人口合理增长
产业
调整产业机构,实现产业机构多元化
发展XXX产业,提高就业率
城市
合理建设城市,防止过度扩张
意识&机制
树立XXX保护意识;建立XXX预警、监测、治理机制(制度)等
小流域综合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就是的)
请注意,如果问“你可以干什么”“请问你如何做”,请你合理选择,你能做的很少,大概就是“号召他人XXXX”“自己不去XXXX”。请千万记得。
第一节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西北荒漠化、南方石漠化分析
【看看就好,因为很多,请你用核心公式自己套着来分析】
一、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1、黄土高原形成的外力作用:风力的堆积作用。
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特征:千沟万壑、支流破碎。 形成的外力作用:流水的侵蚀作用。
黄土高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
2、水土流失的危害 (1)使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农业单产降低。
6
(2)黄河泥沙含量剧增,大量泥沙沉积在下游河床.使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
(3)造成当地 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
3、水土流失的成因 ①自然原因:(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特殊,生态环境脆弱。(2)黄土疏松,易受流水侵蚀。(3) 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4)自然灾害频繁.加剧水土流失。
②人为原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和 破坏植被
4、水土流失的治理
措施有:①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综合发展;②建立早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③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改善天然草场的质量;③开展煤炭开发地区的复垦工作。④小流域治理的工程措施:保塬、护坡、固沟 。⑤植树种草,恢复地表植被。
补充知识点:
二、西北荒漠化防治(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青海等地)
1、荒漠化危害:①土地退化,农牧业减产甚至绝收;②生态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③破坏基础设施建设;④加剧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2、荒漠化形成:
①自然原因:a、西北干旱半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b、植被稀疏;c、地表有深厚疏松沙质沉积物;c、大风频繁,风蚀作用强。
②人为原因:a、人口增长过快,生态环境压力大;b、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b、工矿交通建设不注重环境保护;d、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3、荒漠化的治理措施:a、 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b、严禁乱砍滥伐、滥牧、滥垦;c、大力植树造林,种草,营造“三北防护林;d、退耕还林、还牧;e、 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控制载畜量;f、 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推广喷灌滴灌技术;g、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量。
三、南方湿润高原山区的水土流失(石漠化)的治理
(东南丘陵、四川山区、云贵高原等地)
1、形成原因:自然原因:①地表起伏大,重力作用强;②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冲蚀作用强;
人为原因:①人口增长过快;②农村生活燃料短缺,乱砍滥伐森林;③陡坡开荒。
2、治理措施:① 封山育林,禁止陡坡开荒,乱砍滥伐。;② 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a、大力推广生活用煤;b、 革新炉灶,节省燃料; ④ 大办沼气、发展小水电、营造速生薪炭林);④因地制宜,改变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⑤发展多种经营,增加农民收入。
3、为什么说南方低山丘陵水土流失造成的损失比黄土高原大?
① 单位土地的生物生长量与产值较高;② 多石质山地,表土被侵蚀后很难再恢复;③
6
江河下游地区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水土流失引起自然灾害损失更大。
没必要背诵下面这张表,你能根据我上面核心公式的表格,分析出来就成。
区域
生态问题、发展障碍
形成原因
整治措施
东北
地区
①黑土开垦后,土壤遭冲刷,黑土层日渐变薄;
②沼泽地的开垦引起生态恶化;
③森林生态和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①黑土被开垦后,自然平衡受到破坏引起土壤冲刷;
②林木超采,采育脱节,毁林开荒,森林火灾,居民烧柴等
①停止对沼泽地的开垦;
②加强对坡面、沟壑的治理,植树造林,土壤的培肥;
③合理采伐,营造人工林,木材的综合利用,建设自然保护区
黄淮海
平原
旱涝、盐碱、风沙是农业发展的三大障碍。冲积平原、滨海平原是中低产田集中地区
①气候具有春旱多风沙、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且变率大等特点;
②片面扩大灌溉面积,大水漫灌、只灌不排以及不合理开垦土地
①低湿地治理——鱼塘——台田模式;
②盐碱地治理——调节、控制水盐运动
南方丘
陵山区
水土流失严重,危害大于黄土高原。导致石质裸露,不能恢复,形成“红色荒漠”
能源短缺,农村薪柴匮乏,乱砍滥伐
①发展立体农业;
②解决生活用能问题、发展沼气、营造薪炭林、炉灶革新、推广生活用煤
西北干
旱半干
旱地区
土地荒漠化——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①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多大风;
②原生沙质荒漠、砾质荒漠;
③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
①消除贫困;
②早期预警;
③生物固沙、沙障固沙
6
此外,东北的森林破坏、湿地破坏,因为与上述类似,不再赘述。
说明:本部分将从“命题视角”剖析题目成型的过程,希望同学们可以在此过程中掌握知识点,熟悉套路。
命题过程:
1.确立考点:
水土流失问题及其治理
2.找&删减材料:
该题背景显然是渭河流域的水土流失问题,因而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当地做出的努力。
4.画示意图,形成题目。
形成试题的过程中,遵循逻辑链,就是考察一下
(2018海南卷)2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图6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
(1)分析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8分)
(2)分析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8分)
(3)说明“小老头树”现象对于生态建设的启示。(4分)
6
为什么要种?怎么种?是种什么的问题。
【答案】
(1)降水量少(低于400毫米),地下水位低,树木生长所需水分不足。(3分)地表1米以下存在干土层,影响树木根系发育和下扎。(3分)风大,易动摇树木根系。(2分)
(2)树木生长不良(形成“小老头树”)。(2分)树木(“小老头树”)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不利于当地自然植被的恢复)。(3分)树木(“小老头树”)会蒸腾更多水分,树木根系吸水会使地下土层更干,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3分)
(3)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应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2分)在生态脆弱地区,应减少人工干预。(2分)
(3)启示:就是我们要吸取什么样的教训?自然是四个字“因地制宜”。
试题评价
中高难度。因为这涉及到了区域发展,需要调用大量基础知识。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