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汇总训练(含解析38套)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汇总训练(含解析38套)》 共有 38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古代诗歌阅读 比较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赠蜀府将①‎ 唐·温庭筠 十年分散剑关秋,万事皆随锦水流。‎ 志气已曾明汉节,功名犹自滞吴钩。‎ 雕边认箭寒云重,马上听笳塞草愁。‎ 今日逢君倍惆怅,灌婴韩信尽封侯。‎ ‎【注】①公元829年(大和三年)南诏国(大理国)入侵成都,蜀将抗击南诏有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十年前秋天诗人与蜀府将在边关分别,回想起来不禁感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 B.诗中使用“汉节”的典故,表现了诗人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效忠国家的气节。 C.蜀府将在被射下来的雕身上辨认出自己的箭,这一细节表现蜀将的武艺精湛。 D.诗中极具边塞特色的意象,营造出压抑悲凉的氛围,也暗示蜀将被闲置冷落。‎ ‎2.本诗第四句“功名犹自滞吴钩”,与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都使用了“吴钩”这一意象,请结合诗意比较二者异同。‎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西村 陆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注】黄昏。‎ ‎【注】耿:微明的样子。‎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B.“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 C.“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 D.“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土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 11‎ ‎2.“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陆游的另一首记游诗《游山西村》。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观田家①‎ 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②,饮犊西涧水。‎ 饥劬③不自苦,膏泽④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注】①德宗兴元元年(784年),诗人任滁州刺史期间,看到春耕时节田家辛勤劳作的场景,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②晏:迟,晚。③劬(qú):过分劳苦。④青(gāo)泽:谓贵如油的春雨。‎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诗歌开篇两句点明时令,正值惊蛰节气,一声雷鸣,一场微雨,使得万物复苏,草木一新。 B.第三句至第八句写春忙景象,农人少有闲暇,耕种田野,整理场圃,回家很晚。笔法朴实,不加夸饰。 C.诗歌不仅写农人辛苦劳作,还写他们的心理活动,再饥再累不觉苦,只盼春雨润土地。可谓勤劳质朴。 D.农人如此辛苦,却家无余粮,还要承担无尽的徭役。他们不堪重负,对诗人道出心中怨叹,令诗人无限同情。 E.这首诗虽写田家,但全无田园清新之美景,而是一幅幅人间惨状,作者为百姓代言,控诉世道的不公。‎ ‎2.比较韦应物《观田家》与白居易《观刈麦》,说一说两诗在内容及风格上的相同之处。‎ ‎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拟行路难(其六)‎ 鲍照①‎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11‎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②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注】①鲍照:南北朝诗人。②蹀躞:小步走路或裹足不前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开头两句通过动作描写,精确传神地刻画出主人公内心的惆怅。 B.诗的第三、四句运用借代和反问表现作者辞官前的生存状态和感受。 C.第五至第十句描绘了家庭日常生活的场景,与之前诗句内容构成反差。 D.这首诗内容有张有弛,波澜顿挫,写法上较《拟行路难》(其四)直露。 2.比较本诗与李白《行路难》在表达的情感方面有何异同。‎ ‎5、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问题。‎ 荔支叹(节选)‎ 苏轼 十里一置①飞尘灰,五里一堠②兵火催。‎ 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支龙眼来。‎ 飞车跨山鹘③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 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 ‎ ‎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   【注】①置:古代的驿站,差官歇脚换马的地方。②堠(hòu):古代标记里程的土堆,这里也指驿站。③鹘:海鸟的一种,古代船上刻鹘作为装饰,这里指海船。‎ 11‎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苏诗开篇四句描写了皇家传送荔枝刻不容缓的情景,含蓄精深,造语雄浑。 B.杜诗开篇第一句描写华清宮所在地骊山的景色:林木葱茏,花团锦簇,宫殿楼阁耸立其间,宛如团团锦绣。 C.苏诗五、六两句写皇家为让荔枝保持新鲜,传递急似军情,流露出作者的讽喻之意。 D.杜诗第二句写山顶行宫紧闭的宫门依次打开,为后义“一骑红尘”做铺垫。 2.比较苏诗“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与杜诗“―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在表现手法和艺术色上的异同。‎ ‎6、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问题。‎ 芭蕉 郑燮 芭蕉叶叶为多情,一叶才舒一叶生。‎ 自是相思抽不尽,却教风雨怨秋声。‎ 咏春笋 杜甫 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人行。‎ 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郑诗前两句,以比拟的手法,写出了芭蕉叶叶递生、生生不息的情状,为后文的抒情作铺垫。 B.郑诗第三句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将情具体化,表达了相思之情的悠远缠绵,无穷无尽。 C.杜诗前两句,用几近夸张的笔法,描绘了春笋生机勃勃、繁密满林的生长态势,流露出作者的喜悦之情。 D.郑诗由描写到抒情,情感正面点出;杜诗由描写到叙事,但仍以抒情为内核,情感含而不露,恰到好处。 2.两诗的末句,一“怨”一“嗔”,字面意思相近,但表达的情感和艺术效果实则大相径庭。试结合诗句作比较鉴赏。‎ ‎7、阅读下面的两首清词,完成问题。‎ 陈维崧词二首 卜算子·阻风瓜步(甲)‎ 风急楚天秋,日落吴山暮。乌臼红梨树树霜,船在霜中住。极目落帆亭,侧听催船鼓。闻道长江日夜流,何不流侬去?‎ 点绛唇·阻风江口(乙)‎ 浊浪堆空,暨阳[注]城下风涛怒。冰车铁柱,隐隐轰吴楚。独眺君山,且共春申语。愁如许,一杯酹汝,同看蛟龙舞。‎ 11‎ ‎【注】暨阳,今江苏江阴。君山在江阴北郊,因春申君葬此而得名。春申君即黄歇,战国四公子之一,博闻善辨,礼贤下士,曾任楚相二十多年。‎ ‎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是(   ) A.甲词上阕既用“风急”“船在”照应题目,又通过景物描写点明时令和环境,可谓言简而意丰。 B.甲词下阕前两句分别从视觉和听觉着笔,写出了词人不畏风急霜重、从容欣赏江岸美景的情态。 C.乙词上阕刻画了江面风大浪高的景象,动词“堆”“怒”“轰”和比喻“冰车铁柱”的运用,生动传神。 D.乙词下阕借助春申君的典故含蓄地传达情怀,尾句用“蛟龙舞”再写江上风浪,与上阕内容相呼应。 2.比较分析两首词所表达情感的异同。‎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念奴娇·过洞庭 宋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界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惧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袁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注: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张孝祥因受政敌谗害被免职,他从桂林北归,途经洞庭湖,写下这首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一开头就紧扣题目,直说地点与时间,“更无一点风色”表明不仅无风,连风的影子都没有,表达富有新意。 B.“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作为上片的结语,同时巧妙引出下阕写景,回顾岭表一年。 C.“肝胆皆冰雪”,比喻心地光明磊落像冰雪般纯洁,与上阕“表里俱澄澈”虚实相映,写人写景内外一片澄明。 D.诗人最后作主人,请天地万物做客人,想象瑰丽;敲击船沿,仰天长啸,豪情满怀。 2.请比较本词与曹操《短歌行》中“月”的意象,谈谈它们在艺术手法和情感上的异同点。‎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11‎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①   ‎ 辛弃疾 ‎ 绿树听鹈鴂②,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③,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④、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注:①茂嘉:辛弃疾族弟,时因事贬官。词闲居瓢泉之作。②鹈鴂:《离骚补注》说:“鹈鴂、杜鹃实两种”。③燕燕:《诗经·邺风》有《燕燕》诗,相传为卫庄公之妻庄姜送别卫庄公之妾戴妫而作。④向河梁:指李陵送别苏武归汉。‎ ‎1.下列关于这首词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借三种悲鸣的鸟声起兴,形成强烈的悲戚气氛,并寄托了自己的悲痛心情。 B.以啼鸟只解春归之恨来正面衬托人间恨事的悲痛,为下句转入送别正题作了铺垫。 C.词中大量引述历史故事,用简练的语言铺叙了古代的人间种种离情别恨。 D.结尾点题,从上文中凌空驰骋的眼前景的描写迅速地归结到送别茂嘉的事。 2.请从情感内涵方面比较分析“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与《荆轲刺秦王》中“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两句的同异。‎ ‎10、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乌夜啼 陆游 金鸭①余香尚暖,绿窗斜日偏明。兰膏香染云鬟腻,钗坠滑无声。‎ 冷落千秋伴侣,阑珊打马②心情。绣屏惊断潇湘梦,花外一声莺。‎ ‎【注】①金鸭:金鸭形的香炉②打马:是宋代妇女闺房中的一种游戏。‎ 11‎ ‎1.下面对宋词的内容和分析,错误的两项是(   )(   ) A.“金鸭余香”是指金鸭形的香炉中余香袅袅,且点明了身份,贵妇人。此句之意境近于戴叔伦《春怨》诗“金鸭香消欲断魂,梨花春雨掩重门”,看似幽雅,实则透露了孤独无聊。 B.“兰膏香染云鬟腻,钗坠滑无声”这两句写了女主人美丽的头发染了香气很浓的“兰膏”,午后睡在床上,玉钗下坠时滑润无声。女主人公虽衣着雍容华贵,但遮掩不了她的孤独无聊情绪。 C.“打马”之戏,女词人李清照精于此道,她的《打马图经序》中说到“打马爰兴,樗蒲遂废。”也就是说“打马”这种棋艺游戏在深闺中逐渐盛行,而投色子的游戏已衰退。而此词中的“阑珊打马”指妇女们游戏的兴趣正浓,以此反衬诗人的孤独寂寞。 D.“潇湘梦”暗用了岑参《春梦》诗:“洞房昨夜春风起,遥忆美人湘江水”,写在梦中远涉异地,去找寻心上人。陆词借此表达了自己思慕远方游子之情感。 E.词的后两句应用了倒装,陆词把惊梦放在莺啼之前写,为的是使两者的关系,似即似离,又不写出怨意,显得比较婉转含蓄,情调避免了悲凉。 2.这是陆游少数的艳词之一,写得旖旎细腻。艳而不悲,但艳中又透着丝丝“怨”意,请赏析词人是如何写的“艳”,艳中又有什么样的“怨”意呢?‎ ‎ ‎ ‎ ‎ ‎ ‎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1.B; 2.(1)吴钩泛指利剑,二者都是比喻从军立功之志。‎ ‎(2)辛弃疾借“吴钩”表达自己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和悲愤。‎ ‎(3)温庭筠表达的是对蜀将虽战功赫赫但却不得封赏滞居下位的不公境遇的感慨和同情。‎ 解析:‎ ‎ ‎ ‎2答案及解析:‎ 答案:1.A; 2.相同点:都写乡村风光和对乡村的热爱之情。‎ 不同点:①《西村》侧重写自然风光,《游山西村》侧重写乡村人情和古风民俗。②《游山西村》还体现出深刻的哲理。‎ 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的能力。‎ 诗歌第二句中“往岁”二字点明“叩门求浆”是作者回忆的往事,而末句中描写的新月初现的黄昏是“今夕”的眼前之景。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思想内容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认真阅读两首诗歌,重点把握两首诗歌的描写对象及其特点、表达的思想情感等,从而分析两首诗歌的异同点。‎ ‎ ‎ ‎3答案及解析:‎ 答案:1.DE; 2.②都写了赋税徭役给百姓带来的苦难。‎ 11‎ ‎③都表达对农人的无限同情,对宦游食禄生活的自责、惭愧和反省。‎ 风格上:语言都浅近平实,通俗易懂,明白如话。笔法都朴实自然,不加夸饰。对比手法。‎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 D项,“百姓不堪重负,对作者道出心中怨叹”有误,是作者的感触,而非农人言说。‎ E项,“全无”表述不准确,诗中也有田园美景,如“微雨众丼新”,“人间惨状,言过其实,“控诉世道的不公”用语过重。‎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2.本题主要考查诗句内容理解及风格分析,属于比较阅读。《观田家》是唐代诗人韦应物所写的一首描写农家生活的五言律诗。该诗语言平实,绝少雕饰,是诗人站在同情人民疾苦的立场上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的揭露与抨击,客观真实地展示了田家生活的凄楚与悲哀。“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百姓的勤劳质朴,劳作的艰辛、繁忙;“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都写了赋税徭役给百姓带来的苦难;“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对宦游食禄生活的自责、惭愧和反省。风格上:语言都浅近平实,通俗易懂,明白如话。都用对比手法,作答时,首先指出“对比”这种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对比”手法在文中的具体运用。‎ ‎ ‎ ‎4答案及解析:‎ 答案:1.B; 2.①相同点:两首诗都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不平和自我宽慰。‎ ‎②不同点:鲍诗侧重于抒写个人的失意情怀,并提升到了控诉时世不公道的新高度;李诗还表现了一种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乐观的自信,思想境界更高。‎ 11‎ 解析:1.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考生要认真理解诗歌后,结合对选项的把握认真辨别对错。本题B项,“借代”错,应为比喻。 2.诗歌的对比阅读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一道题目中出现两首诗歌,运用一首诗歌和课本中的一首诗歌进行对比,一般课本的诗歌都是要求背诵的名篇。命题方式有比较异同、相同点或不同点,有时给出比较的对象,有时不给。如果给出就按要求进行比较,如果不给可以从诗歌的意象的选取、诗歌的意境特征、情感差别、手法的运用、写景的角度、诗歌的格调等方面着眼分析,此题为比较异同,并且给出比较的范围,较为容易,结合诗歌作答即可。‎ ‎ ‎ ‎5答案及解析:‎ 答案:1.A; 2.相同点:两首诗在手法上都运用了对比、讽刺,都将“妃子的笑容”和 “运输者身后的飞尘”做了对比,以讽刺统治者的穷奢极欲。‎ 不同点:苏诗对比强烈,直抒己见,气象雄浑。“美人一破颜”的喜, 快马疾驰、急如星火的“惊”,特别是人马因此“溅血”而亡的悲,对比鲜明强烈,突出了唐代进贡荔枝给人民造成的巨大灾难;“流千载”不仅揭露出灾难的深重,更把讽刺对象由唐玄宗、杨贵妃扩大到后代统治者,气象雄浑,用意深刻。杜诗对比精巧,寓意精深,含蓄而有不尽之意。专使驿马的“红尘”与深宫“妃子”的嫣然一“笑”,以“荔枝”巧妙关合似不相干的两个镜头,含蓄而委婉地揭示谜底,鞭挞唐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讽刺精妙,收到以微见著的艺术效果。‎ 解析:1.本题难度中等,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A 项,“苏诗开篇四句……含蓄精深”错,从诗中来看,“十里”“五里”“飞尘灰” “兵火催”写人马奔驰,尘土飞扬,形容赶路紧迫,有如兵火,但实际上只是为了传送荔枝。这描写了皇家传送荔枝刻不容缓的情景,描写得很直接, 并不含蓄。 2.本题难度中等,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先看苏诗,“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运用对比手法,直抒胸臆。美人破颜而喜,运送荔枝的人马却因此“溅血”而亡。作者在描述这一事件时,极力渲染运送的急切犹如军情,流露出讽喻乏意;用美人破颜而喜和运送荔枝的人马溅血而亡进行对比,揭露了皇家穷奢极欲对人民造成的深重苦难。再看杜诗,宫外,一名专使骑着驿马风驰电掣般疾奔而来,身后扬起团团红尘;宫内,妃子嫣然而笑了。”一骑红尘“与 “妃子笑”形成鲜明的对比,而且“无人知是荔枝来”中的“荔枝”两字,透出事情的原委,加重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穷奢极欲的讽刺。两首诗共同之处十分明显,都有对比和讽刺。‎ ‎ ‎ ‎6答案及解析:‎ 答案:1.B; 2.①郑诗以芭蕉叶的生长情状比喻相思之情,最后着一“怨”字,衬托出相思的愁苦。杜诗在充分描写春笋的喜人长势之后,描述因春笋掩蔽阻隔而责怪主人不出迎的情形,着“嗔”字,实则表现作者心中之喜。‎ ‎②“怨”字属于直接抒情,正面抒情:“嗔”字属于间接抒情,侧面烘托,手法曲折幽邃。‎ 11‎ ‎③“怨”字直接映照出全诗的感情基调,“嗔”字则从反面折射出作者真实的喜悦之情。‎ 解析:B项,“触景生情,寓情于景”错误,应该是直抒胸臆。‎ ‎ ‎ ‎7答案及解析:‎ 答案:1.B; 2.①两首词都表达了因阻风而滞留江边引发的愁情。②甲词通过景物描写和“极目”“侧听”的动作刻画,以及“何不流侬去”的疑问语气,主要表达期盼启程、归心似箭的急迫心情;③乙词通过风大浪高壮美景象的描绘和对春申君的联想,主要表达对历史杰出人物的仰慕和建功立业、有所作为的渴望。‎ 解析:‎ ‎ ‎ ‎8答案及解析:‎ 答案:1.B; 2.①两首都用了即景抒怀的手法,以月写人。②张词以“素月分辉”“孤光自照”,“表里澄澈”,象征诗人的高洁忠贞;曹诗以月比人,“明明如月”以月的皎洁比喻贤人能士的高尚品德和非凡能力,抒发诗人求贤若渴的心态。‎ 解析:同时巧妙引出下阕抒情。‎ ‎ ‎ ‎9答案及解析:‎ 答案:1.D; 2.同:情感基调相同(沉重悲壮、慷慨激昂)异:《别茂嘉十二弟》:①借易水送别表达自己与族弟茂嘉分别时内心的沉痛与不舍;②对族弟因事贬官的同情与悲慨以及借荆轲刺秦的失败自身壮志难酬的愤慨;《荆轲刺秦王》:抒发荆轲因燕太子丹的“迟之”便“辞决”的愤慨,准备离开祖国,前往刺杀秦王,为国献身的一去不复返的决心。‎ 解析:1.“上文中凌空驰骋”的是“想象”,不是“眼前景的描写”。 2.‎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白话译文:‎ ‎   听着绿树荫里鹈鴂叫得凄恶,更令人悲伤不已。鹧鸪鸟“行不得也哥哥”的啼叫刚住,杜鹃又发出“不如归去”悲切的号呼。一直啼到春天归去再无寻觅处,芬芳的百花都枯萎,实在令人愁恨、痛苦。算起来这桩桩件件也抵不上人间生离死的痛楚。汉代王昭君骑在马上弹着琵琶,奔向黑沉沉的关塞荒野,更有陈皇后阿娇退居长门别馆,坐着翠碧的宫辇辞别皇宫金阙。春秋时卫国庄姜望着燕燕双飞,远送休弃去国的归老。‎ 11‎ ‎   汉代名将李陵身经百战,兵败归降匈奴而身败名裂。到河边轿头送别苏武,回头遥望故国远隔万里,与故友永远诀别。还有荆轲冒着萧瑟秋风,慷慨悲歌无尽无歇。啼鸟若知人间有如此多的悲恨痛切,料想它不再悲啼清泪,而总是悲啼着鲜血。如今茂嘉弟远别,还有谁与我饮酒共醉赏明月?‎ ‎ ‎ ‎10答案及解析:‎ 答案:1.CD; 2.景物的烘托,“金鸭余香”,“绿窗斜日”以幽雅动人之景烘托主人公的孤独;人物描写“兰膏香染云鬟”“钗坠滑无声”以华贵的装束写出主人公的慵懒且孤独之感;细节描写“冷落千秋伴侣,阑珊打马‚心情”,突出了一个上层妇女在春天中的孤独、寂寞的生活,午后十分无聊地在床边消磨时光.闺中妇女怨的是心上人离别太久,怨自己无伴打发时光,寂寞难耐。‎ 解析:1.C“阑珊打马”不是指妇女们游戏正浓,而是指连玩耍的兴趣都消退了。D.陆词借此表达词人思慕远方游子之情感.错误,而是侧重表达了莺声虽美,但啼醒人的好梦,很是杀风景,让人烦恼不已。 2.前两句是以窗外斜日点明时间,一“绿”字渲染环境,“偏”修饰“明”即点明身份,也透露孤独无聊,是环境描写.“钗坠滑无声”由闺房写到房中人,再次表现了孤独无聊的情绪反而透露得更分明.下片开头两句:“冷落秋千伴侣,阑珊打马心情”。正面写主人公的寂寞.女伴“冷落”,自然自己的心情也更为“冷落”,前者正好反衬了后者。‎ ‎ ‎ 11‎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