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同步练习(共49套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9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同步练习(共49套新人教版)》 共有 49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孔乙己 ‎1.《孔乙己》的作者是 ,是我国现代伟大 家、 家、 家,原名 ,字 。1918年,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 , ,散文诗集 和 ,杂文集等。‎ ‎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坐不到几天,便连人和书藉纸张笔砚,一齐失踪。‎ ‎  改为   ‎ ‎(2)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辨的神气。‎ ‎  改为   ‎ ‎(3)孔乙己刚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柜上写字,见我毫不热心,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婉惜的样子。‎ ‎  改为   ‎ ‎3.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解释。‎ ‎(1)不屑置辩( )‎ A.碎末 B.认为值得(做) C.琐碎 ‎(2)不省人事( )‎ A.检查自己的思想行为 B.探望 C.明白 ‎(3)污人清白( )‎ A.泛指脏东西 B.不廉洁 C.弄脏,毁坏 ‎(4)君子固穷( )‎ A.结实 B.坚硬 C.安守 ‎4.依次填入下面两句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建筑是凝固的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有古诗和现代诗,建筑也有古今之分,泾渭分明。在缓缓流逝的时间长河中,总有一些记忆象卵石般沉淀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爱,特别是母爱,对他来说,就是这样一份沉甸甸的卵石。‎ ‎①或神采飞扬,透着现代的气息  ②或庄重沉稳,带着岁月的沧桑③压迫着人们的心灵④改变着人生的轨迹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乙己》写于“五四”运动前夕,是鲁迅先生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用孔乙己的悲剧讨伐了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 B.小说以酒店小伙计的见闻为线索,撷取孔乙己人生中的几个典型片段构成情节,布局精巧。‎ C.小说中用阵阵笑声与孔乙己的不幸遭遇形成对比,揭露了社会的病态,批判了群众的麻木。‎ D.本文中既有社会环境描写,也有自然环境描写。‎ ‎6.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 B.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 C.多乎哉?不多也。‎ 6‎ D.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 阅读课文开头到“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回答问题。‎ ‎7.文章开头在写鲁镇酒店的格局之后,又写了“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房子里“慢慢地坐喝”等。作者在孔乙己出场之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8.本文用字精妙,请根据下面的要求进行赏析。‎ ‎(1)“便排出九文大钱”一句中“排”字刻画出了孔乙己怎样的形象?‎ ‎(2)“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一句中的“绽”字十分传神,结合文章,谈谈它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9.“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这里的“窃”和“偷”在意思上是否相同?孔乙己为什么会这样说?‎ 参考答案 ‎1.鲁迅 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狂人日记》、《阿Q正传》、《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 ‎2.(1)藉 改为 籍  ‎ ‎(2)辨 改为 辩  ‎ ‎(3)婉 改为 惋  ‎ ‎3.(1)B (2)C (3)C (4)C ‎4.C ‎5.A解析:《孔乙己》是继《狂人日记》之后的一篇白话小说,不是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 ‎6.C ‎7.写出了等级森严的社会环境(或:人们身份地位的标志),为孔乙己这个悲剧人物提供了活动的典型环境。‎ ‎8.(1)一个“排”字既表明孔乙己拮据而穷酸的本相,又写出他对酒店卖弄分文不少,自己是规矩人,并对短衣帮的耻笑表现出若无其事。刻画出了孔乙己摆阔气、内心得意、死要面子的形象。‎ ‎(2)写出了孔乙己额上青筋暴起,似乎历历可数的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孔乙己当时窘迫的神情,贴切地表现了孔乙己炫耀不成,反被人讥笑时的那种尴尬和气恼。‎ ‎9.“窃”和“偷”是同义词,意思相同,只不过前是文言,后是白话。孔乙己为了面子,为了维持读书人的“清高”而狡辩,这是自欺欺人、强词夺理的表现。‎ 孔乙己(B卷)‎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阔绰(chuò) 附和(hè) 荤菜(hūn) 羼水(chàn)‎ B.涨红脸(zhàng) 惋惜(wǎn) 笔砚(yàn) 不屑置辩(xiào)‎ C.争辩(biàn) 蘸酒(zhàn) 咸亨酒店(hēng) 间或(jiàn)‎ 6‎ D.绽出(zhàn) 颓唐(tuí) 拭去(shì) 哄笑(hōng)‎ ‎2.选出有错别字的一组( )‎ A.荤菜   颓唐   涨红   聚集 ‎ B.荐头   伤痕   格局   惋惜 C.伤疤   阔绰   附和   破绽 ‎ D.棉袄   矜持   失踪   书藉 ‎3.“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表明孔乙己的经济地位低下和思想先进。‎ B.孔乙己站着喝酒说明他人格低下,穿长衫说明他放不下儒生的臭架子。‎ C.孔乙己是个思想迂腐的读书人。‎ D.“站着喝酒”“穿长衫”是孔乙己的个人习惯。‎ ‎4.下列鲁迅作品中人物与作品名称对应有误的是( )‎ A.孔乙己——《孔乙己》 B.闰土——《故乡》‎ C.七斤——《药》 D.祥林嫂——《祝福》‎ ‎5.判断下列各句说法是否正确。在正确的后面打“√”,错的后面打“×”。‎ ‎(1)小说中的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造出来的。( )‎ ‎(2)《孔乙己》一文主要是截取了一些生活片段来展示孔乙己这个反面人物的性格。‎ ‎( ) ‎ ‎(3)短篇小说《孔乙己》选自《呐喊》。 ( )‎ ‎(4)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分茴香豆给孩子们吃,这些动作、情态的描写,表现了他善良的心地。 ( )‎ ‎(5)以“笑”来写孔乙己的悲剧更令人悲哀,表示这不是孔乙己个人的悲剧,而是整个社会的悲剧,作品反封建的意义就更深刻了。 ( )‎ ‎6.鲁迅先生在《孔乙己》一文中运用了多种人物描写方法来刻画孔乙己这个形象,如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这些描写方法的运用,使孔乙己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请你也运用适当的人物描写方法,为我们塑造某个人物形象。‎ ‎(浙江温州中考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鲁 迅 奴才总不过是寻人诉苦。只要这样,也只能这样。有一日,他遇到一个聪明人。‎ ‎“先生!”他悲哀地说,眼泪联成一线,就从眼角上直流下来。“你知道的。我所过的简直不是人的生活。吃的是一天未必有一餐,这一餐又不过是高粱皮,连猪狗都不要吃的,尚且只有一小碗……”‎ ‎“这实在令人同情。”聪明人也惨然说。‎ 6‎ ‎“可不是么!”他高兴了。“可是做工是昼夜无休息的:清早担水晚烧饭,上午跑街夜磨面,晴洗衣裳雨张伞,冬烧汽炉夏打扇。半夜要煨银耳,侍候主人耍钱;头钱从来没分,有时还挨皮鞭……”‎ ‎“唉唉……”聪明人叹息着,眼圈有些发红,似乎要下泪。‎ ‎“先生!我这样是敷衍不下去的。我总得另外想法子。可是什么法子呢?……”‎ ‎“我想,你总会好起来……”‎ ‎“是么?但愿如此。可是我对先生诉了冤苦,又得你的同情和慰安,已经舒坦得不少了。可见天理没有灭绝……”‎ 但是,不几日,他又不平起来了,仍然寻人去诉苦。‎ ‎“先生!”他流着眼泪说,“你知道的。我住的简直比猪窠还不如。主人并不将我当人;他对他的叭儿狗还要好到几万倍……”‎ ‎“混帐!”那人大叫起来,使他吃惊了。那人是一个傻子。‎ ‎“先生,我住的只是一间破小屋,又湿,又阴,满是臭虫,睡下去就咬得真可以。秽气冲着鼻子,四面又没有一个窗子……”‎ ‎“你不会要你的主人开一个窗的么?”‎ ‎“这怎么行?……”‎ ‎“那么,你带我去看去!”‎ 傻子跟奴才到他屋外,动手就砸那泥墙。‎ ‎“先生!你干什么?”他大惊地说。‎ ‎“我给你打开一个窗洞来。”‎ ‎“这不行!主人要骂的!”‎ ‎“管他呢!”他仍然砸。‎ ‎“人来呀!强盗在毁咱们的屋子了!快来呀!迟一点可要打出窟窿来了!……”他哭嚷着,在地上团团地打滚。‎ 一群奴才都出来了,将傻子赶走。‎ 听到了喊声,慢慢地最后出来的是主人。‎ ‎“有强盗要来毁咱们的屋子,我首先叫喊起来,大家一同把他赶走了。”他恭敬而得胜地说。‎ ‎“你不错。”主人这样夸奖他。‎ 这一天就来了许多慰问的人,聪明人也在内。‎ ‎“先生。这回因为我有功,主人夸奖了我了。你先前说我总会好起来,实在是有先见之明……”他大有希望似的高兴地说。‎ ‎“可不是么……”聪明人也代为高兴似的回答他。‎ 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选自《鲁迅全集》第二卷《野草》,有删改)‎ ‎7.面对“奴才”诉苦,“聪明人”和“傻子”分别采用了怎样的方式?请简要概括。‎ ‎8.文中画线句能否改为“主人听到了喊声,走了出来”?联系上下文,从用词和句式的角度品析画线句子。‎ ‎9.‎ 6‎ 作家毕飞宇认为,闰土是鲁迅笔下众多“奴才”中的一个。结合《故乡》,比较分析闰土和本文中“奴才”的异同。‎ ‎【以下《故乡》的片段,供参考】‎ ‎(1)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 ‎(2)“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10.本文中,鲁迅为何要将“那人”称为“傻子”?联系全文,阐述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1.B 解析:“屑”应读xiè。‎ ‎2.D解析:D.书藉(籍)‎ ‎3.C 解析:孔乙己没钱,所以只能站着喝;当时读书人都穿长衫,所以孔乙己也穿长衫。‎ ‎4.C 5.(1)√ (2)× (3)√ (4)√ (5)√‎ ‎6.【片段示例】‎ 史老师40多岁的模样,身高一米七左右,身着一套藏青色的中山装,笔挺而合体,显得精明强干。他长着一张国字脸,古铜色的面庞,宽宽的额头上皱纹不多,掺有一些银丝的头发一丝不乱,显得严谨冷静。讲课的时候,他的眉毛时而紧紧地皱起,眉宇间形成一个问号;时而愉快地舒展,像个感叹号。每当讲到重要之处,他身体挺得直直的,眉毛高高地挑起,目不转睛地盯着大家。他加重语气,放慢速度,捏着粉笔的手有力地在空中挥了半圈,接着,他转身把重点写在黑板上……‎ ‎7.聪明人采取的方式是虚伪地表示同情,傻子采取的方式是用行动帮助奴才。‎ ‎8.不能。“主人”一词放在最后,突出了主人的威严,凸显了主人很是笃定的心理。“慢慢地”“最后”写出主人听到了喊声但毫不着急的样子,说明主人深知奴才是不敢反抗的,他对奴才的“奴性”是极了解的。‎ ‎9.(1)相同之处:①他们都会诉苦,他们的诉苦源于他们艰难的生活。如,闰土向“我”诉苦,文中的奴才也不断地向聪明人和傻子诉苦。②他们安于自己的处境,不懂也不敢改变。如,闰土终究恭敬地唤“我”为“老爷”;文中的奴才发现傻子要砸墙,就惊恐不已。‎ ‎(2)不同之处:①‎ 6‎ 闰土只是一个麻木的奴才,他只是苦于自己的生活,将所谓的希望寄托于香炉和烛台。②文中的奴才,为了做稳奴才,而出卖帮助他的傻子,向主人邀功献媚,显得很丑恶。‎ ‎10.示例一:从聪明人及奴才的角度来看,“那人”的确是傻子。他不计后果地帮助奴才,结果却遭到了奴才们的驱赶,并被称为“强盗”。事实上他并不傻,他是一个真心帮助奴才的人。“傻子”象征着那些用行动帮助他人、改变社会的真诚的勇敢者。鲁迅通过这个故事,揭露了现实的荒诞:少数的行动者正被多数的“聪明人”和“奴才”冤枉、打击。鲁迅在作品中将这样的人称之为“傻子”,透露着鲁迅对现实的深深悲哀和强烈批判。‎ 示例二:“那人”其实并不傻,他真诚热心地用行动帮助奴才,但从聪明人和奴才的角度看,这个人不计利害地去行动,结果却遭到了驱赶,的确是一个“傻子”。故事中的三个形象,隐喻了社会中的三类人,一类是可怜又可恶的“奴才”,一类是虚伪圆滑的“聪明人”,一类就是“傻子”——要用行动改变现实的勇敢的英雄形象。鲁迅通过这个故事揭露现实的荒诞,表现了鲁迅对“傻子”被冤枉、打击的愤怒,透露出他对现实的深深悲哀和强烈批判。‎ 6‎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