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语言《会响的小路》给孩子们点名,点完名自然是上幼儿园了,然后问到,幼儿园的路上有什么响声吗?孩子们想到摩托车响、汽车响、电瓶车响,这都是他们的生活经验。自然说到这里有一条会响的小路,打开电视,孩子们看到漂亮的图画,全是落叶的地面,铺满了黄黄的树叶很美,“刺猬来到了小路上,小路发出悉悉索索的声音,像在散步,小兔子来到小路上,踢踏踢踏,好像在跳舞,小蟋蟀来到小路上,树叶摇啊摇,小蟋蟀睡着了”……一页一页就这样讲着,孩子们听得很认真,画面停在最后一页,提问:小路上还有什么小动物会来呢?一些孩子给画面上的白色给限制住了,说泡泡会来、雪人会来,还有谁会来呢?慢慢地他们想到了其他的动物:“小乌龟会来。”“小乌龟怎么来的?”“爬的。”“让我看看小乌龟在哪里,怎么来的?”于是,小家伙们很投入地在地上爬了起来,有两个调皮鬼竟然爬到门外去了,“小乌龟爬呀宽呀,爬累了,回家休息了。”孩子们自然地回到了位置上?故事继续:“小乌龟回家了,谁来了呢?”小朋友们又想到了小青蛙、小白兔、小猫,一个一个“走”过小路后,小蚱蜢出场了,“蚱蜢睡在小树叶上,树叶轻轻地摇啊摇啊,蚱蜢睡着了”,孩子们一个个静静地伏在桌上休息了,“蚱蜢睡着了,许多的小动物都睡着了,蚱蜢睡得美美的,还做了一个美美的梦呢,他梦见小刺猬走到小路上悉悉索索,悉悉索索,像在散步,梦见小白兔跳到小路上,踢踏踢踏,像在跳舞,梦见……”就这样将美美的故事再讲了一遍,孩子们听得很认真,很享受。“天亮了,蟋蟀醒来了,又有许多小动物到小路上来了,会是哪些小动物呢?他们会发出什么声音?”问题抛出去了,比上一个问题加深了一点难度,希望孩子们能描述出小动物在路上走了之后,小路发出的声音,或都小动物的声音也行,只可惜孩子们沉浸于角色扮濱中,基本没说出太多的声音,也与我没有再明确强调有关,有时课堂,教师的目标意识不够明确的时候就会对孩子的反映作出模糊的回应,使得目标没有达到,孩子们停留在原有水平上,此时的我,显然就是这样的,而且对那些“睡”在地上一直不回家的两三个“小动物”也没有提出明确的规则要求,也许这是一种所谓的尊重孩子的表现,其实是对孩子违反规则的一种纵容,这样做是不妥的,今后得注意。慢慢地,小动物们回家休息了,小树叶开始跳舞了,孩子们此时成了小树叶,我成了大风,将树叶吹啊吹啊,小树叶到处飞,等到风停了,小树叶又回到大树妈妈的情抱,安静地休息了。风停了,树叶又在小路上了,小朋友们走到了小路上,他们一会儿跳,一会儿走,非常快乐,走着走着,他们走向厕所了……自然而然下课了。反思:本节课顺着创设的情境,孩子们挺投入,故事也进行得比较顺畅,最后让孩子们自然地走在小路上去厕所,真是个非常智慧的做法呢,那都是课堂上突然想到了,真为自己叫好,呵呵。这节课中小路的响声比较难讲,本课中也没能有所突破,孩子们对象声词没有把握,教师的要求也不够明确,大概是担心孩子们说不出来,也就将已经说出的要求给淡化了。也许放弃也是一种美,当估计到孩子的水平难以接受这样的要求之后,适当降低,调整为孩子们能够接受的要求,这样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