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安一中三卡教学模式操作做卡
年级:八年级 班级: 班 科目:语文 主备教师:张丽 审核教师:柴玉梅
18.吆喝
萧 乾
如果时光倒流几十年,在旧北京城的大街小巷,人们经常可以听到商贩叫卖的各种吆喝声。
如今,这些清脆的叫卖声大多已经淹没在都市的喧嚣中,但听一听萧乾的《吆喝》,依旧能引
发我们无尽的遐思。
导学卡: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旧北京有关吆喝的民俗知识,学习民俗类散文的语言和写法。
2、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揣摩语言,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
3、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体验中国地方文化的魅力。
重难点:整体把握文意,揣摩语言,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
学习民俗类散文的语言和写法。
二、学习任务:
(一)、检查预习情况。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招徕.( ) 铁铉.( ) 囿.于( )
g e
隔阂.( ) 饽饽.( ) 秫秸..
(. )
商贩.( ) 吹嘘.( ) 吆喝..(. ) 小钹.( ) 荸荠..( )
2.解释下列词语。
招徕: 饽饽:
秫秸: 随机应变:
合辙押韵: 油嘴滑舌:
囿于: 隔阂:
吹嘘:
吆喝:
3、作者简介:
萧乾(1910~1999)原名萧丙乾,蒙古族。北京人。作家、记者、翻译家。早年毕业于燕京大
学。曾任《大公报》编辑、记者,伦敦大学讲师,《大公报》驻英特派员。1946 年回国后,历
任复旦大学教授、《人民中国》(英文)副总编辑,《文艺报》副总编辑、中央文史馆馆长。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围绕北京的吆喝声介绍了什么?他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怎样的感
情?
2、理清文章思路。
明确:
全文共 14 自然段。可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 1 至 3 段),总写旧北京城街头商贩为招徕顾客而发出的种种音响。
第二部分(第 4 至 10 段),具体从两个方面入手写“吆喝”:一是“从早到晚”,一是“一年四
季”。
第三部分(第 11 至 14 段),介绍了各种吆喝的主要内容,声调变化、音韵节奏。
3、精读品析
学习第一部分。文章开头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重点写什么内容?
学习第二部分。
(1)这里从两个方面入手写“吆喝”想想这两个层次如何划分?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2)作者写从早到晚的吆喝声,具体写了哪些叫卖声?重点又写了什么?‘
(3)阅读文章第十自然段。思考:这一段结构有何特点?找出本段的中心句。
阅读课文第三部分。
(1)这一部分所写内容与前文有何不同?试具体说说。
(2)品味语言
本文是用地道的京白(北京口语)来写的,特别是描写吆喝的语句,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试找
出几例,仔细读一读,体会其中的意味。
训练卡:知识迁移
北京的胡同
我从小生活在上海的弄堂里,刚来到北京城,那幽深的、弯弯曲曲的、瓦棱上长着青草的
胡同似乎有一种特殊的魅力吸引着我。
上海的弄堂,我觉得最欠妥的就是一色的灰水泥地,隔断了与泥土的联系。北京的胡同却
不是这样。胡同院子里有花,有草,有树。我有一阵子几乎每天经过西城的笔管胡同和新文化街,每次从那几棵伞盖般的古槐荫庇下走过,心中就不免涌起一种恬适的感觉。逢到夏季开一
树的白花,土地上落满了纤巧的花瓣。浓郁的清香,飘荡在卖菜的小推车上,飘荡在跳橡皮筋
的小妞、依杖而立的白发长者的身上,给人一种说不尽的宁静与惬意。
小小的胡同,一座座四合院,似乎每一扇破旧的、刻着已无法辨认的对联的木门都是一部
古老的历史,给人一种神秘感。人们每每在门前摆一张小桌,或扯闲白儿,或对弈下棋,或二
胡悠扬,或京剧清唱,自有一番人间的乐趣。我有一次经过揽杆市,一家生活并不富裕的小屋
主人的雅兴叫我吃惊。门前青砖上放着几十盆花卉——月季、米兰、朱顶红,低矮的屋檐下一
溜排开竟有六七只竹丝鸟笼,雕以花纹,曲线弯得那么有神韵的青铜鸟笼钩,仿佛音乐的滑音
一般,给人一种和谐的美。黄雀、画眉、红蓝靛颏吟唱其间,不知忧愁为何事。
我喜欢北京的胡同,因为它给人一种亲切之感,一种爱。灰墙,青瓦,默默的小石狮。斑
驳的古老的木门,一切似乎是那么平淡而无奇,然而你推开门一走进去,拐过影壁,你立时会
被一种难以名状的、似乎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温暖所包围。“大哥,您来了,有日子没见啦。”
他们在房门外火炉上用被煤烟熏燎得漆黑的小壶烧水,冲上一杯碎末子茉莉花茶。炕桌上一放,
别提有多美了,仿佛谁都是你亲爱的大爷、大娘、兄弟姐妹,一个暖融融的家。
别瞅着那墙、那门、那屋不起眼,那儿还真格的有大学问的人哪。每当我遇到莎士比亚的
难题,费解的中国古典散文,查字典也无法晓其意的拉丁文,到胡同里一走,遇到的总是一个
个亲爱的长者,知识渊博而不骄矜,谦逊而敦厚。或饮酒,或品茶,或小坐纵论天下,即使在
梦中也忘不了那静静地谛听胡同里轻弹的蛩音的时光。
就这样,胡同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每次出国回来,我每每是怀着一颗急迫的心到胡同里
去走一走,瞧瞧那一座座住满人的、在院子里接水的大杂院,那依胡同墙而建的湫隘的小房,
那窄得只能走一人、一辆车的小道,听听大娘悠远的京音,那孩子的咿咿呀呀,这一切是多么
的可亲。逢到我愁闷、忧郁难遣的时候,漫步于胡同的幽远之中,望着那古老的笔管胡同墙隙
间生长出来的野草,仿佛一切也都宽释了。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瓦棱( ) 荫庇( ) 恬适( )
惬意( ) 蛩音( ) 湫隘( )
2.“上海的弄堂”与“北京的胡同”有什么不同?
3.第 4 段的中心句是什么?
4.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北京的胡同”?
5.文章借“北京的胡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反思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