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乘小数
年级
课题
日期
五年级
小数乘小数(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小数乘小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2、理解和掌握当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再点上小数点。
3、在学习小数乘小数的计算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究积的位数不够时的解决方法。
教材分析
教学重难点
理解和掌握小数乘小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理解和掌握当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
相关链接
课件内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出示:口算
0.7×2= 0.8×0.4=
1.2×0.7= 0.16×0.2=
0.24×0.5= 0.2×0.73=
你是怎样计算的?
二、新课探索:
1、出示:探究一
小巧的借书证上贴着她的
一张1寸照片,长0.25分
米,宽0.35分米。这张照
片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请大家先来想一想,这道题的积是一个几位小数呢?你是怎样想的?
一、新课导入:
1.口算
0.7×2= 0.8×0.4= 1.2×0.7=
0.16×0.2= 0.24×0.5= 0.2×0.73=
你是怎样计算的?
师:小数与小数相乘的计算方法(略)
2.出示课题:小数乘小数的乘法
二、新课探索:
探究一:
出示例题:小巧的借书证上帖着她的一张1寸照片,长0.25分米,宽0.35分米。这张照片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师:请大家先来想一想,这道题的积是几位小数呢?
你是怎样想的?
探究二:
1、学生独立尝试、汇报交流
0.2 5 疑问:积应该是一个四位小数,
× 0.3 5 现在只有三位,怎么办?
1 2 5
7 5
0.0 8 7 5
得出: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积的前面用“0”
4
2、出示:探究二
让我试一试
0.2 5
× 0.3 5
1 2 5
7 5
0.0 8 7 5
积应该是一个四位小数,现在只有三位,怎么办?
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上小数点。
出示:探究三
给下列各题的积点上小数点。
0.0 9
× 0.8
7 2
0.4 7
× 0.2
9 4
1.0 2
× 0.0 5
5 1 0
在积中点上小数点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4、出示:探究四
列竖式计算:
0.43×0.16=
0.21×0.38=
补足,再点上小数点。
师:教师板演,学生书空
师: 0.025×0.16= 8 7 5
0.025×0.016= 875
0.0025×0.0016= 875
的结果各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有什么好的方法使得0不遗漏,不多添?
探究三
1、给下列各题的积点上小数点。(14页练一练)
0.0 9 0.47 1.0 2
× 0.8 × 0.2 × 0.0 5
7 2 9 4 5 1 0
问:在积中点上小数点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练一练(14页)
列竖式计算:
0.43×0.16= 0.21×0.38= 0.35×0.24=
师:当积的末尾有0的时候,一定要先点小数点,再把小数部分末尾的0去掉。
三、课内练习:
1、根据9.8×2.67=26.166填空。
98×26.7=( ); 0.98×267=( );
980×2670=( ); 0.098×2.67=( )。
2、根据0.45×3.2=1.44,在下面的( )里填上合适的数。你能想出几种填法?
4
0.35×0.24=
当积的末尾有0的时候,一定要先点小数点,再把小数部分末尾的0去掉。
三、课内练习:
1、出示:练习一
根据9.8×2.67=26.166,填空。
98×26.7=( );
0.98×267=( );
980×2670=( );
0.098×2.67=( )。
2、出示:练习二
根据0.45×3.2=1.44,在下面的( )里填上合适的数。你能想出几种填法?
0.0144=( )×( )
=( )×( )
=( )×( )
0.00144=( )×( )
=( )×( )
=( )×( )
3、出示:练习三
拓展
0.0144=( )×( ) 0.00144=( )×( )
=( )×( ) =( )×( )
=( )×( ) =( )×( )
3、拓展
你知道吗?电视机即使在关机状态下也在消耗能量,只要电源插头没有拔掉,电视机每小时也会耗电0.008千瓦。如果你家电视机的电源插头从不拔掉,按每天待机12小时计算。你家一年(按365天计算)在这一项上要消耗多少电?那全国呢?(我国现有电视机使用量约为3.5亿台。)
四、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呢?
4
你知道吗?电视机即使在关机状态下也在消耗能量,只要电源插头没有拔掉,电视机每小时也会耗电0.008千瓦。如果你家电视机的电源插头从不拔掉,按每天待机12小时计算。你家一年(按365天计算)在这一项上要消耗多少电?那全国呢?(我国现有电视机使用量约为3.5亿台。)
本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呢?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P5
教后记: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