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几何知识的初步认识贯穿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是按由易到难的顺序呈现的。平行四边行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理解平行四边行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2.教材分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的第一课时, 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 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 是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面积、 梯形面积等知识的基础。 教材利用主题图引入本单元的教学, 先用数方格方法计算图形的面积, 再通过割补实验, 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为一个与它面积相等的长方形, 推导出新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 使学生明确面积计算公式的意义。 这样的编排, 注重从生活场景导入, 突出了数学的价值。3.学情分析虽说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也已经有了“利用数方格推导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 的这一活动经验。 可我发现: 很多的同学已经淡忘了“数方格求面积” 的这种方法。 再加上小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够丰富, 这都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造成一定的困难。 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就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好已有知识, 调动他们多种感官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4.学习目标(1)、使学生通过探索、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初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推导能力,发展空间观念。(3)、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5.评价任务任务1:通过环节(一)、(二)检测目标1、2的达成;任务2:通过环节(三)(四)检测目标3的达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巧设情境, 铺垫导入
教师出示情景图学校门前的两个花坛,让学生观察这两个花坛哪个大?怎么比较它们的大小?让学生回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和公式的推导方法,引出能不能利用数方格的方法数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通过数方格猜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 进入我们这节课的主题: 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
这些情境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
环节二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1. 图形转换能不能把平行四边形转换成我们已学过的图形呢? 可以转换成什么图形? 让学生实践操作, 小组合作,想办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 要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再通过合作交流, 想出各种方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然后让学生来讲解他们的剪拼过程,讲解过程中可提问: 你怎么证明你剪切并平移成的图形就是长方形呢?从“高” 剪起, 剪下的部分向右平移, 就组拼成长方形。2. 探讨联系小组讨论: 转换前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底和高分别与转换后的长方形的面积、 长和宽有怎样的联系?引导学生边动手操作边观察, 从中得出转换前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和高分别与转换后的长方形的面积、 长和宽相等。 学生得出结论: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与这原来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长方形的长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 长方形的宽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 3. 推导公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水到渠成。,我们知道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用底乘高。如果用 S 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a 表示底,h 表示高, 怎样用字母来表示这个公式? 引导学生说出用字母表示公式。 S=ah。 可以拓展逆公式。4. 验证公式先让学生明确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各是多少, 再列式计算。 计算出来的结果和我们数方格得出的结果一样吗? 这证明我们所推导出来的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是正确的。
1、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自助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2、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环节三巩固练习, 应用深化
1. 口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A、底12米,高3米;B、高4米,底9米; C、底1米,高36米2.比较下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3. 找到对应的底和高, 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生逐题完成,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计算情况。
有针对性的练习巩固,加深对新知识的掌握。
环节四课堂总结,深化新知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进一步掌握新知,对整堂课加以梳理归纳。
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长方形面积=长×宽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S=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