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7 古诗两首
教材分析:
本课由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杜甫的《绝句》两首古诗组成。两首诗均为
七言绝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和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诗句情景交融,诗中形象生
动逼真,是古诗中写景名作。两诗虽然都是写景,但手法各异。《绝句》则以朴实自然的语
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仿佛一幅生机无限的早春图。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
的一般规律,图文对照,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编写特点,以读带讲,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
中体会诗句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进而受到美和感染,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深
切热爱和赞美。
教学目标:
1、会认 12 个生字,会写 8 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 5 个生字,会写 4 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并背诵古诗。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化,其中古诗词就是一个万紫千红的百花园,
多少文人墨客在这里挥洒笔墨,留下许多优秀的诗篇。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古诗园,走进
南宋诗人杨万里,去看一看他眼中的西湖是一种怎样的境界,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板书课题。介绍作者杨万里。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句
(一)初读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注意断句,读出古诗的韵律美)课件出示古诗
3、齐读
(二)理解诗句
1、读了诗句你看到了什么?
2、诗中有哪些词语不理解?(毕竟、四时)相机理解前两句诗的大意
3、理解后两句诗的大意。出示图片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引导学生说出
荷叶绿得充满生机,绿的无边无际。荷花格外红艳,红得另有一种模样)
小结:这“无穷的绿”和“别样的红”给作者的视觉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给作者留下了深刻
的印象,难怪诗人走出净慈寺就脱口称赞:“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4、齐读古诗课件出示
三、体会诗情2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古诗的大致意思。(讨论)
2、体会作者的感情。(引导说出作者是通过对西湖的极度赞美,婉转地表达对朋友的眷恋之
情。)
3、齐诵古诗。(创设情境:同学们就是杨万里,在送别时读给你的朋友林子方听……)
四、拓展学习
1、回顾古诗。相机板书:送别诗西湖荷花
2、小组为单位。上网查阅,自主学习
3、交流汇报师生互动
小结:同学们我们今天不但学习了一首新的古诗,还利用网络了解到更多的知识,希望同学
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善于利用身边的学习资源,多发现,多查找,吸收更多的知识,来促
进我们的学习。最后让我们再把这首古诗美美的吟诵一番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 7 个生字,会写 4 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绝句》,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初读《绝句》
1、按自学四步骤读一读古诗。
2、交流自学所得:
卡片认读生字──说说自己用什么办法记住生字(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识字)──扩词──
展示读,正音。
三、朗读感悟
1、默读古诗,如果用诗配画的方式学习古诗,你觉得该画哪些画?
2、交流理解,说理由,教师相机简笔画: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引导学生在赏画、评画的过程中了解诗句的大意。
3、感悟语言之美:
再读古诗,说说诗中的语言又什么特色?
如: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学生发现后再让学生拓展。
在语言的比较中,让学生明白这首诗对仗工整、朴实自然、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
为我们展现了杜甫草堂周围多姿多彩、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观。
四、美读成诵
1、自读、小组合作推荐读。
2、配乐读。
3、背诵。
五、书写指导
书写剩下的字,强调“含”与“岭”,一个不要多点,一个不要漏点,重点指导“窗、
柳”。
板书设计: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3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