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 18 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学习目标
1.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与曲折,掌握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八
一九事件”及苏联解体等内容。
2.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20 世纪 80 年代东欧各国的困难局
面、东欧剧变的情况等内容。
3.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曲折的。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自我检测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亚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出现一些社会主义国家。
2.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 年,苏联同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
克斯洛伐克等国家建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
3.苏联对东欧国家的影响:苏共加强了对东欧各国共产党的控制,按照
对这些国家进行了全方位的内部改造。
4.中苏关系:1949 年, 成立后不久,苏联就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1950 年,中苏缔结了 。
(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1.赫鲁晓夫: 年开始,在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的同时,在 上进行了一些
改革。赫鲁晓夫的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
2.勃列日涅夫: 年开始执政。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
善经济体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改革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三)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1.戈尔巴乔夫改革
(1)时间:1985 年起。
(2)主要内容
①实施 的方案。
②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 ,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
(3)影响:经济改革总体效果仍然不佳。政治体制改革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
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也随之加剧。
2.东欧剧变
(1)原因
①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政治、经济上都出现严重问题。各国虽然
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成效不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②西方国家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加紧推行“ ”战略。
③20 世纪 80 年代末,受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东欧各国开始实行政治多元化。此后,
东欧局势剧烈动荡。
(2)实质: 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3)表现: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 。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2
1.从东欧剧变方面,谈谈苏联模式对东欧国家的影响。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大声疾呼要对国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和改造。1986 年,苏
共二十七大通过了经济改革纲领,会后又颁布了一系列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法令,由于经济
改革阻力太大,成效低下,戈尔巴乔夫又仓促转向政治体制改革。1990 年 3 月,修改宪法,取
消苏共的法定领导地位,实行总统制和多党制。在“政治多元化”和“公开性”的口号下,无
政府状态在全国迅速蔓延。罢工浪潮此起彼伏,反对党纷纷成立,民族分离、国家分裂势力迅
速抬头。
——摘自华东师大版和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中国的改
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世界风云急剧变幻的情况下,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经受住了严峻
的考验。
——摘自华东师大版和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20 世纪 80 年代苏联改革的结果怎样?
(2)导致苏联改革出现上述结果的客观历史因素是什么?
(3)对比材料一、材料二,分析中国的改革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
三、课堂练习
1.苏联成立的与“马歇尔计划”相对抗的组织是( )
A.互经会 B.“经互会”
C.东欧联盟 D.社会主义经济同盟3
2.赫鲁晓夫改革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的先河。赫鲁晓夫改革与中国改革开放
的共同之处是( )
A.把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
B.大规模开垦荒地
C.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
D.取得了实质性突破
3.赫鲁晓夫说:“一些部长坐镇在莫斯科,而他们的下属企业却远在萨哈林岛,要从莫斯
科来管理这些企业是很困难的。”为此,苏联采取的改革措施是( )
A.大力推广玉米种植 B.重点发展重工业
C.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D.扩大企业自主管理权
4.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解体的时间是( )
A.1989 年 B.1991 年 C.1992 年 D.1997 年
5.戈尔巴乔夫启动政治改革后,苏联政治体制急剧变化,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
随之加强,最终导致( )
A.两极格局形成 B.德国分裂
C.苏联解体 D.苏俄建立
四、达标检测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联确立同盟关系的条约是( )
A.《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B.《中苏同盟互助条约》
C.《中苏友好条约》 D.《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2.下列对东欧剧变的实质理解正确的是( )
A.各国执政党纷纷丧失政权
B.各国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C.各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D.各国政府推行的社会改革失败
3.下列有关戈尔巴乔夫上台以后发生的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苏联进行政治改革 ②苏联进行经济改革 ③八一九事件 ④苏联完全解体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③④② D.②①③④
4.下图是某同学在历史课上做的笔记。由此判断,该同学学习的是( )
1.20 世纪 80 年代
2.苏联放松了控制
3.各国执政党改变
4.社会制度发生变化
A.东欧剧变 B.华约建立
C.美苏争霸 D.苏联解体
5.“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知道这是那座耸
立了 69 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对于苏联解体这个重大历史事件,能够得
出的结论有( )
①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 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与各国实际相结合 ③社会主义建设没
有固定不变的模式 ④社会主义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
6.20 世纪 50—80 年代,苏联进行了多次改革,对旧的经济模式进行修正,同时探索建设
社会主义的新方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鉴于许多重要农业部门的情况不佳,苏共中央全会认为必须刻不容缓地采取一
系列重大的措施,把落后的农业部门、集体农庄、国营农场和地区提高到先进的水平,以保证
整个社会主义农业的蓬勃发展。我们的任务是在最近两三年内充分地满足我国居民对各种食
品的日益增长的需要,并保证轻工业和食品工业的原料供应。
——齐世荣《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 第 1 分册》
材料二 表一:1953—1983 年苏联与世界实际 GDP 平均增长率对比(%)
表二:对应时期的领导人
1953—19
64 年
1964—19
82 年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
夫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提高农民和农庄的生产积极性,赫鲁晓夫采取了
哪些措施?
(2)从材料二表中的数据看,20 世纪 80 年代初苏联的经济状况如何?这种状况对此后苏
联的经济改革造成怎样的影响?
(3)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上台后都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改革,综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
这些改革对苏联经济的作用如何?主要原因是什么?5
参考答案
一、自主预习、自我检测
(一)2.1949 3.苏联模式 4.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二)1.1953 经济 2.1964
(三)1.(2)①加速经济改革 ②多党制
2.(1)②和平演变 (2)社会制度 (3)市场经济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各国大都照搬苏联模式。这一模式曾经在战后初期恢复和发
展东欧各国的国民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后来这一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越来越
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导致东欧各国出现经济困难,有的国家进行了试图摆脱苏联模式束
缚的改革,因各种原因未能取得预期效果。东欧经济状况日益恶化,导致经济、政治和社会矛
盾日益加深,这成为东欧剧变最深刻的社会根源。
2.(1)改革激化了苏联社会的各种矛盾,引发了社会的动荡和分裂,导致了苏联的解体和
苏共的垮台。(不能只答“苏联解体”)
(2)苏联模式的弊病。
(3)原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
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重视国内的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抵制西方
鼓吹的某些思想和价值观。
三、课堂练习
1.B 2.A 3.D 4.B 5.C
四、达标检测
1.D 2.B 3.D 4.A 5.D
6.(1)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发展家
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2)状况:20 世纪 80 年代初,苏联实际 GDP 平均增长率为负增长,横向比较低于世界水平,
纵向比较也是苏联经济史上的“低谷”,苏联经济已经陷入危机边缘。
影响:苏联新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对经济体制进行了根本性变革,但是当时的苏联
各种社会矛盾已经积重难返,最终改革直接导致苏联解体。(意思符合题意即可)
(3)作用:从 1953 年到 1983 年苏联与世界实际 GDP 平均增长对比来看,赫鲁晓夫、勃列
日涅夫的改革在一段时期内收到了一定效果,但长期而言,都不可避免地遭到了失败的厄运。
主要原因:他们的改革都没有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苏联经济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