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慎密分析 准确计算
同学们在解答有关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和溶液的配制等题目时,常由于思维不严密和对知识理解不准确,而步入命题者精心设计的陷阱。同学们在做习题时,如何才能避开这些陷阱呢?下面我们就通过典型例题加以阐释。
易错点1 不能准确判断读数时仰视和俯视所导致的后果
例1 某同学用天平称取氯化钠固体19 g,用量筒量取蒸馏水76 mL(水的密度为1g/cm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该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若该同学量取水时是仰视读数,则所配制的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 (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错因分析 部分同学混淆了仰视和俯视等错误操作导致的后果。
正确解法 根据密度公式:ρ=m/v,可知76 mL水的质量是76 mL×1g/cm3=76 g,则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9 g/(19 g+76 g)×100%=20%。读取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若仰视读数,读出数值比量筒内液体体积偏小,即水量多了,故所配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若俯视读数,读出数值比量筒内液体体积偏大,即水量少了,故所配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答案 20% 偏小
易错点2 不能根据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公式准确判断
例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温度下两种不同物质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则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一定相同
B.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200 mL某溶液,密度为1.2 g/cm3,其中含溶质24 g
C.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放在天平的托盘纸上称量[来源:学科网ZXXK]
D.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用10 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错因分析 部分同学误认为只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其溶质的质量也相同,或误认为只要溶质的质量相等,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一定相等;还有的同学误认为氢氧化钠固体也可以放在纸上称量。[来源:学,科,网]
正确解法 选项A中根据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公式可知,溶质的质量=溶液质量×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只有在溶液质量相等和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情况下,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才会相同;选项B中,溶质的质量为200 mL×1.2 g/cm3×10%=24 g;选项C中,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为防止其腐蚀纸张和托盘,应该放在玻璃容器内称量;选项D中,需要水的体积为(50 g-50 g×6%)÷1.0 g/cm3=47 mL,故应选用50 mL量筒量取水的体积。答案选B。
易错点3 错将未溶解的固体当成了溶液的组成部分[来源:学科网ZXXK]
例3 向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NaCl溶液中加入4 gNaCl固体和12 g水,充分溶解后,还剩余1 gNaCl未溶,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是( )。[来源:学科网ZXXK]
A.20% B.20.7% C.25% D.30%
错因分析 部分同学解答此题时审题不仔细,错将未溶的1 g氯化钠也当成溶液中的溶质。
正确解法 4 g氯化钠加入12 g水中充分溶解后,还剩余1 g氯化钠没有溶解,说明12 g水只溶解了3 g氯化钠,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 g+100 g×20%)/(12 g+
3 g+100 g)×100%=20%。答案选A。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