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细菌
知能演练提升
能力提升
1.下列有关细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
B.有些细菌具有鞭毛
C.荚膜和细胞壁都对细菌起保护作用
D.细菌细胞内没有遗传物质
2.下列生物中,属于单细胞生物且细胞内没有成形细胞核的是( )
A.海带
B.细菌
C.蚯蚓
D.水螅
3.细菌靠分裂进行生殖。假设人的手上原有10个细菌,细菌的繁殖速度按1小时分裂2次计算,在没有洗手的情况下,5小时后人手上的细菌数是( )
A.500个
B.5 120个
C.5 130个
D.10 240个
4.在医疗器械灭菌的过程中,只有彻底破坏细菌的哪一结构,才能达到灭菌的目的?( )
A.荚膜 B.芽孢
C.鞭毛 D.细胞膜
5.下列有关细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细胞壁
B.遗传物质是DNA
C.大多数细菌在生态系统中是分解者
D.在不良环境条件下能形成孢子
6.下列有关细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菌很小,肉眼观察不到其形态结构
B.细菌包括球形、杆形和螺旋形三种基本形态
C.细菌进行分裂生殖,繁殖速度很快
D.细菌的DNA存在于细胞核中
探究创新
★7.李明同学很善于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总想探究这些现象的本质。当他观察到医生打针前总是用一个含酒精的棉球擦拭皮肤,他推测这种棉球有杀菌作用。你认为他的推测是否合理?请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李明的推测。
3
(1)作出假设: 。
(2)设计实验方案:
①制备两个 的培养基并编号为甲、乙;
②把两个培养基同时 、冷却;
③取一个无菌棉棒擦取手背,在 培养基上轻轻涂抹几下;用 擦拭该手背,然后取一个无菌棉棒擦取手背,在 培养基上轻轻涂抹几下;
④把两个培养皿放在 ,
一段时间后观察记录菌落的情况。
(3)结果预测:
。
★8.下图是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A瓶、B瓶内都装有肉汤,甲图表示A瓶煮沸,B瓶不做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乙图所示),数日后,瓶中肉汤也变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1)甲图中肉汤仍保鲜的是 瓶,而将其瓶颈打断后,变质的原因是空气中的 进入瓶内。
(2)甲、乙两组实验所控制的变量都是 。
A.瓶子的大小
B.细菌的有无
C.肉汤的多少
D.温度的高低
乙图中控制该变量的方法是将瓶颈打断;而甲图中控制变量的方法则是 。
(3)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是否要经过重复多次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
参考答案
知能演练·提升
3
1.D 芽孢是细菌为度过不良环境而形成的休眠体;有些细菌具有鞭毛;荚膜和细胞壁都对细菌起保护作用;细菌细胞内的DNA是其遗传物质。
2.B 海带、蚯蚓和水螅都属于多细胞生物且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
3.D 细菌的繁殖速度按1小时分裂2次计算,在没有洗手的情况下,5小时后人手上的细菌分裂了10次。因此,假设人的手上原有10个细菌,5小时后人手上的细菌数目=10×210=10240(个)。
4.B 芽孢是某些细菌的休眠体,抵抗恶劣环境的能力特别强。一般情况下,没有形成芽孢的细菌比较容易被杀死,而芽孢不容易被杀死。所以灭菌的标准应该是杀死芽孢,否则芽孢在适宜条件下会再形成细菌。
5.D 细菌在不良环境下形成的结构是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6.D
7.答案 (1)含酒精的棉球有杀菌作用
(2)①相同 ②高温灭菌 ③甲 含酒精的棉球 乙 ④同一恒温箱内培养
(3)甲培养皿中出现的细菌菌落数比乙培养皿中出现的细菌菌落数多
8.答案 (1)A 细菌
(2)B A瓶煮沸,B瓶不做处理
(3)是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