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中历史必修3全一册45分钟作业(人民版28套含答案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8年高中历史必修3全一册45分钟作业(人民版28套含答案解析)》 共有 29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二 神权下的自我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 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学习视点 ‎ 重点: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德意志的宗教改革。‎ 难点:文艺复兴的实质、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 课前预习 一、古典文化的“再生”‎ ‎1.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 ‎(1)罗马帝国灭亡之后,________在欧洲建立了神权统治。‎ ‎(2)11世纪以后,西欧经济发展,城市兴起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追求________的乐趣。‎ ‎(3)14世纪,意大利最先出现了对________文化的反抗,但又没有成熟的文化体系取代。‎ ‎2.时间:________世纪。‎ ‎3.发源地:________。‎ ‎4.实质:是一场________的新文化运动,是欧洲的第二次________运动。‎ ‎5.旗帜:________。‎ 二、人性的启蒙 ‎1.文艺复兴的表现形式:肯定人的________,歌颂自然的________。‎ ‎2.成就 国籍 人物 作品 内容 意大利 但丁 ‎《________》‎ 彼特 拉克 薄伽丘 ‎《________》‎ 讽刺了基督教会的虚伪和腐败,揭露和批判了封建贵族的________观念,再次提出了人类平等的思想 英国 莎士 比亚 ‎《________》‎ 刻画了复杂的人类内心世界,歌颂了人间的仁爱和________,提升了人性的高尚与尊严 三、与上帝直接对话 ‎1.宗教改革的背景 ‎(1)文艺复兴仅限于上流社会和________阶层。‎ ‎(2)中世纪的________经济分散政治分裂,________对德国的剥削与压迫最多。‎ ‎(3)直接原因:1517年,教皇大量出售________,这种无耻的谎言和明目张胆的搜刮,激起了德国各阶层民众的愤慨。‎ ‎2.兴起:马丁·路德张贴《________》。‎ ‎3.主张 ‎(1)灵魂得救要靠自己虔诚的________。‎ ‎(2)人人有权阅读和理解《________》,直接和上帝沟通对话。‎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3)________是上帝最神圣的话,是基督的福音。‎ ‎(4)《圣经》代表着________,代表着________。‎ ‎4.影响 ‎(1)创立了________教,其后,欧洲出现了几种新教派。‎ ‎(2)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________。‎ ‎(3)使西欧人从长期的基督教________统治中解放出来,为________做了思想准备。‎ 答案:‎ 一、1.(1)基督教 (2)世俗人生 (3)基督教 ‎2.14‎ ‎3.意大利 ‎4.资产阶级 思想解放 ‎5.人文主义 二、1.欲望 人性 ‎2.神曲 十日谈 等级 哈姆雷特 友谊 三、1.(1)知识 (2)德国 罗马教廷 (3)赎罪券 ‎2.九十五条论纲 ‎3.(1)信仰 (2)圣经 (3)自由 (4)理性 思想自由 ‎4.(1)路德 (2)人文主义 (3)神权 启蒙运动 课堂作业 ‎          ‎ 一、选择题 知识点一 ‎ 古典文化的“再生”‎ ‎1.在十四五世纪,西欧社会中酝酿着新世界的曙光,在经济方面表现为新航路的开辟,在思想文化方面表现为文艺复兴。从根本上推动了新世界思想文化变革的原因是(  )‎ A.自然科学的诞生 B.工商业的发展 C.探寻新航路成功 D.古希腊罗马文化复兴 答案:B 解析:由“十四五世纪”“西欧”“新世界”可知,此“新世界”是指资产阶级建立的新社会。而工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从根本上推动了思想文化方面的变革——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2.“这场运动将中世纪晚期悲观、死亡、灾变、迷信和冷漠的心情结束了,开启了人类思想的一个新的时代。”这场运动是(  )‎ A.新航路开辟 B.文艺复兴 C.资产阶级革命 D.宗教改革 答案:B 解析:关键信息是“这场运动将中世纪晚期……结合了,开启了……新的时代”。由“开启了人类思想的一个新的时代”可以排除A、C;宗教改革是在文艺复兴之后,排除D。‎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知识点二 ‎ 人性的启蒙 ‎3.意大利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巨著《十日谈》被称为“人曲”,与但丁的《神曲》并列。主要是因为它们都(  )‎ A.反对封建专制 B.强调人、否定神 C.抨击教会的黑暗 D.主张政治革新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两部作品的相似处。这两部文学作品虽然都强调人,但是并不否定神,它们只是抨击、揭露教会的黑暗,因此C项正确,B项错误;两部作品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封建专制、主张政治革新,A、D排除。‎ ‎4.但丁、薄伽丘和彼特拉克被誉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文学三杰”,他们都(  )‎ A.以小说创作著称于世 B.对教会的丑恶行为进行鞭挞 C.系统提出“人的学问”‎ D.用意大利方言进行写作 答案:B 解析:只有薄伽丘擅长小说创作,彼特拉克第一次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薄伽丘用意大利方言进行创作。三位文学家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都高举人文主义的旗帜,对教会及其世界观进行鞭挞。‎ ‎5.莎士比亚说:“看吧,我的朋友们,人类不是按照我的规格创造的,我所能做的一切就是把它们真实的样子展示给你们。”这表明莎士比亚(  )‎ A.具有人文主义思想 B.具有求实的精神 C.信仰上帝造人学说 D.批判基督教信仰 答案:A 解析:通过材料可以看出莎士比亚通过其他作品展示人类本来的面目,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A项正确。B、C两项曲解材料信息,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6.右图是意大利著名的作家和导演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于1971年拍摄的电影《十日谈》的海报,在电影中讲述了薄伽丘《十日谈》中的一些重要故事。其主题是(  )‎ A.歌颂教会的英明和伟大 B.宣传民主共和 C.倡导理性与反对专制 D.展现人性的伟大与真实的人物形象 答案:D 解析:解题关键是要了解《十日谈》中体现的人文主义实质,这部作品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故A错误、D正确。B、C属于启蒙思想。‎ 知识点三 ‎ 与上帝直接对话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7.“必须训示基督教徒,如果他们看见一个贫苦困难的人置之不顾,而使用自己的钱去购买赎罪券,那么他所得到的不是教皇所应许的赦罪,而是上帝的愤怒。”这段话最有可能出自(  )‎ A.薄伽丘 B.马丁·路德 C.加尔文 D.伏尔泰 答案:B 解析:材料中的主张以对购买赎罪券,结合选项及所学知识可知,这段话最有可能出自马丁·路德。‎ ‎8.马丁·路德说:“在我们当中有虔诚的基督徒,这些基督徒是有真信仰、圣灵、悟性、基督的道和意念的。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拒绝他们的言语和悟性,而去跟从一个没有信心和圣灵的教皇呢?这是等于反对整个信仰和基督教会。”马丁·路德的上述言论(  )‎ A.树立了基督的新形象 B.阐释了基督教新教义 C.主张精神上的自主救赎 D.实现了信仰上的自由 答案:C 解析:马丁·路德的上述言论体现了对人自身信仰和自主精神的肯定,否定了教皇的权威,实质上是主张人们摆脱教皇教会的控制,实现精神上的自主救赎,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基督的新形象和基督教的新教义。排除A、B两项;马丁·路德并没有鼓励人们放弃对基督教的信仰,解决的是“怎么信”的问题,不是“信不信”和“信什么”的问题,没有使人们实现信仰自由,排除D项。‎ ‎9.“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用信才能领受爱慕的。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材料旨在(  )‎ A.强调“因信称义” B.否定教会权威 C.发展人文主义 D.反对封建专制 答案:B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因信称义”(信仰得救),其旨在反对教会的精神禁锢,否定教会权威。A项属于对材料的表述;B项符合题意;C项是引申意义;D项是启蒙运动的目的。‎ ‎10.某宗教改革家提出:“人是否能得到救赎,不在于任何其他原因,而是由上帝的永恒判决决定的。”对此观点理解合理的是(  )‎ A.巩固了教会和教皇的权威 B.体现了加尔文的“先定论”‎ C.符合地主阶级掌握政权的需要 D.反对信仰宗教,倡导自我奋斗 答案:B 解析: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加尔文的“先定论”,否定了教会和教皇的权威;C项错误,材料中观点符合资产阶级发展经济的精神需求;D项错误,材料观点并不反对信仰宗教。‎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郡主(绮思梦达)与仆人相恋,父亲暴跳如雷,将仆人关入地牢,痛骂女儿不顾身份,竟与下贱的奴仆相爱。绮思梦达宁死不屈,愤然驳斥父亲:“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等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 ‎——薄伽丘《十日谈》‎ 材料二 仿佛负载万物的大地,这一座美好的框架,只是一个不毛的荒岬;这个覆盖众生的苍穹,这一顶壮丽的帐幕,这个金黄色的火球点缀着的庄严的屋宇,只是一大堆污浊的瘴气的集合。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作者的哪些主张?这说明当时时代精神的主流是什么?‎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2)材料二反映了莎士比亚怎样的创作思想?这说明了文艺复兴怎样的走向?‎ ‎(3)“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请结合材料一、二的时代背景,谈谈你对上述看法的认识。‎ 答案:(1)主张:反对封建贵族的等级观念;提出人类生而平等的思想;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主流:人文主义思想。‎ ‎(2)创作思想:刻画复杂的人类内心世界,歌颂人间的仁爱和友谊,提升人性的高尚与尊严。走向:文艺复兴运动逐渐由质朴走向高雅。‎ ‎(3)观点:看法正确。说明:伴随着西欧经济的复苏和发展、城市的兴起与生活水平的提高,新兴资产阶级开始追求世俗人生的乐趣,从恢复被基督教禁欲主义所泯灭的人性开始,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促使文艺作品体现出更多的人文精神。‎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课 后 作 业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 ‎          ‎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15世纪,意大利人开始用各种地方性通俗语言文字翻译拉丁文《圣经》。这一现象说明(  )‎ A.天主教会已经放松思想控制 B.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已经有了较大的影响 C.人文主义思想在意大利兴起 D.通俗语言文字取代拉丁文成为官方文字 答案:C 解析:题干材料说明意大利人在翻译、理解《圣经》时有了个人不同的思考和观点,是人文主义思潮兴起和发展的表现,故C项符合题意;A项与史实截然相反,B、D两项与题干中的“15世纪”等信息不符。‎ ‎2.“文艺复兴时代是一个既伟大又阴暗的时期……许多有进取心的个人主义者对犯罪事件的频发、重现等社会问题熟视无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风靡一时。”这一评价(  )‎ A.注重了对史料的考据 B.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运用发展眼光看问题 D.否定了人文主义思潮 答案:B 解析:题干中没有体现对史料的考据,故A项错误;辩证就是要看到事物的两面性,题干中的“既伟大又阴暗”体现了文艺复兴的两面性,故B项正确,D项错误;C项就是指要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但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C错误。‎ ‎3.从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了(  )‎ A.社会性质发生改变 B.人文主义深入人心 C.自然人性的复苏 D.宗教改革的开展 答案:C 解析:拉斐尔属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虽然其作品仍属于宗教题材,但是具有人文主义特征,宣扬人性而非神性,故C项正确。D项错误;此时欧洲处于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的时期,资本主义制度还没有确立,故A项错误;仅凭该作品不足以得知人文主义已经深入人心。故B项错误。‎ ‎4.造物者创造了人并对他说:“我将你置于世界的中心……以便你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将你塑造成你喜欢的形体。你也许会蜕化,变成无理性的牲畜;但是,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升华,变得神圣。”下列对材料判断正确的是(  )‎ A.荒诞不经,反映中世纪欧洲人愚昧无知 B.反映人文主义,是研究文艺复兴的资料 C.是新教教义,有助于理解欧洲宗教改革 D.阐述了“天赋人权”的思想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答案:B 解析:根据“我将你置于世界的中心……以便你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将你塑造成你喜欢的形体”可知,这体现的是近代西方的人文主义思想,故B项正确;A项是对中世纪神学的表述,与题意不符,错误;新教主要否定罗马教会的权威,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天赋人权”主要宣扬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与题干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5.有人将薄伽丘的《十日谈》与但丁的《神曲》并称为“人曲”。这是因为这两本书(  )‎ A.都用文学打动人心 B.都描写了现实生活 C.都揭露了教会的虚伪和腐化,歌颂人性 D.都批判宗教信仰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比较历史结论的能力。薄伽丘的《十日谈》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神曲》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 ‎6.如图两幅图片所反映的都是中外历史上的著名作品,它们共同的特点是(  )‎ A.反映新经济因素的产生或发展 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C.促进了艺术的改革与创新 D.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答案:A 解析:《蒙娜丽莎》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在艺术领域的反映,而《红楼梦》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反映。‎ ‎7.李平晔教授在评价近代某事件时指出:“使基督教世俗化,或使西欧人民的世俗生活神圣化,把人们的精神和潜能从封建桎梏下解放出来……人们的心灵从追求天国的虚幻,转向现实的生活和劳作……”此“事件”是(  )‎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 D.工业革命 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使基督教世俗化”明显可以看出,李教授评价的事件应该是宗教改革,故B项正确;文艺复兴时期没有把人们的精神从封建桎梏下解放出来,故A项错误;启蒙运动主要是对新社会制度蓝图的构建,故C项错误;工业革命主要是解放人的双手,故D项错误。‎ ‎8.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 A.教会是否腐败 B.信仰是否必要 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宗教改革思想,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丁·路德宣扬“因信称义”,强调基督信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即基督信徒的信仰建立在《圣经》的基础上,反对信徒盲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而教皇代表则认为《圣经》“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所以要想得救必须通过教皇和教会来解释和理解《圣经》。双方都没有否定《圣经》在信仰中的重要作用,二者争论的焦点在于是否必须通过教皇和教会来解读《圣经》,或者说信徒是否仅仅依靠信仰就能得救,C项符合题意。‎ ‎9.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 B.否定信仰上帝 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D.挑战天主教会权威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罗马教会为树立教皇的绝对权威,宣扬因行称义,即依靠以教皇为首的教阶制度和复杂的圣礼才能得救。马丁·路德强调因信称义的学说,主张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能靠善功、圣礼和神职人员,人人有权读《圣经》,人人可以通上帝。这一思想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结合本题材料,人人可以直接与上帝“联络”,反映了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冲击,选D项。‎ ‎10.马丁·路德说:“很显然,当钱币投入钱柜中‘叮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得利心和贪欲心。至于代祷之是否有效,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旨为转移。”这表明(  )‎ ‎①马丁·路德反对销售“赎罪券” ②实质是否定上帝的权威 ③实质是否认教皇的权威 ④蕴涵着人文主义的因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材料“只能以上帝的意旨为转移”表明马丁·路德并不否认上帝的权威,排除②。故选择C。‎ ‎11.一位法国思想家说:“《圣经》上声称,妇女触犯上帝遭到惩罚,所以分娩时必遭痛苦。但是,母猪生崽的时候也无一个不痛,不知道它们为何事也得罪了上帝呢?”由此可以看出他的主张是(  )‎ A.虔诚信仰上帝 B.女性解放 C.实行三权分立 D.反对盲目信仰 答案:D 解析:动物并没有什么罪过与信仰,但在分娩时也会遭受痛苦,这有力地反击了《圣经》声称妇女因触犯上帝而遭到分娩时痛苦的惩罚的说法。该思想家以此来反对盲目信仰。‎ ‎12.左图到右图的变化体现出的最大社会意义在于(  )‎ A.人文精神开始传播 B.否定了教会的权威 C.使人们摆脱宗教信仰 D.直接引发启蒙运动 答案:B 解析:题干左图反映的是教徒与上帝之间的联系需要经过教会和神职人员;而右图则是教徒与上帝联系无需经过教会,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即可得救。其主要作用在于否定了教会的权威。A是在文艺复兴时期;C、D与史实不符。‎ 二、非选择题(共24分)‎ ‎13.(13分)人类对自身的认识与发现经历了长期、缓慢的历程。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图一 材料一 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儒者荀子说:“人定胜天。”图一为古罗马时期著名雕刻家米隆的雕塑作品《掷铁饼者》。‎ 材料二 中世纪基督教宣扬人是上帝的奴仆,人生下来就有罪。人是愚昧的,要在教会的引领下,杜绝一切私欲,尽全力崇仰上帝,以求“赎罪”。同时期的中国,皇帝号称“天子”,代表上天来统治人间,人是皇帝的奴仆、子民。‎ 图二 材料三 图二中圣母脸上露出微笑,充满了人间的欢乐。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写道:“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大致同时,中国《水浒传》中的宋江虽然被迫造反,最后仍臣服于朝廷,宁死不再反叛。‎ ‎(1)据材料一回答这个时代东西方对人有什么共同认识。(2分)‎ ‎(2)据材料二回答此时期东西方普遍认为人是什么。(2分)‎ ‎(3)综合上述材料回答此时期东西方艺术作品对人的描写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你能谈谈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吗?(9分)‎ 答案:(1)认识到人的强大力量,人类充满自信。‎ ‎(2)人是奴仆;人要顺从,服从统治。‎ ‎(3)不同:西方:发现人的价值,歌颂人的力量,追求个性解放,反对迷信。中国:忠君。原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突出了人的作用,西方文艺复兴兴起,追求人的解放;东方君主专制强化,人受到封建思想的压抑和束缚。‎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东西方对人类自身的认识,通过图文材料,巧妙地考查了学生的理解及归纳概括能力。第(1)、(2)问根据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不难概括。第(3)问中的不同可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作答,原因可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分析。‎ ‎14.(1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世纪以来,德意志的分裂和软弱使罗马教廷有了掠夺的机会。教皇利奥十世每年通过教会从德意志搜刮的财富比德意志皇室的年收入还多。到15世纪末16世纪初,德意志和罗马教廷的矛盾成为一切矛盾的焦点。‎ ‎——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近代部分》‎ 材料二 很显然,当钱币投入钱柜中“叮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得利心和贪欲心。至于代祷之是否有效,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旨为转移。‎ 材料三 每一个基督教徒,只要感觉到自己真诚悔罪,就是不购买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全部免罚。‎ ‎——材料二、三均摘自马丁·路 德《九十五条论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德意志和罗马教廷的矛盾为什么成为德意志矛盾的焦点?(4分)‎ ‎(2)材料二、三反映了马丁·路德的主要主张是什么?(3分)‎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马丁·路德的主张有什么影响?(4分)‎ 答案:(1)罗马教廷对德意志的残酷掠夺;人文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 ‎(2)反对教会出售赎罪券;与上帝进行直接沟通;信仰耶稣即可得救。‎ ‎(3)引发了德意志和欧洲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运动,为路德新教的创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