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中历史必修3全一册45分钟作业(人民版28套含答案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8年高中历史必修3全一册45分钟作业(人民版28套含答案解析)》 共有 29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一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学习视点 ‎ 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及意义。‎ 难点: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 课前预习 一、孙中山首倡三民主义 ‎1.背景 ‎(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________的革命运动不断高涨。‎ ‎(2)1905年,孙中山建立了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________。‎ ‎2.提出:1905年,孙中山提出。‎ ‎3.内容 ‎(1)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________。‎ ‎(2)民权主义:________,即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3)民生主义:________,核定地价、增价共享。‎ ‎4.意义:三民主义作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愿望,代表了时代前进的方向;对结束封建君主专制、促成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起了巨大作用。‎ 二、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1.背景 ‎(1)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为捍卫民主共和制度,先后领导开展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等,在历次的抗争和失败的艰辛历程中,孙中山逐渐认识到真正的革命力量在________之中。‎ ‎(2)孙中山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议,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________三大政策。‎ ‎2.提出:________年,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会议对三民主义做出了新解释。‎ ‎3.内容 ‎(1)民族主义:提出了反对________的口号,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2)民权主义:主张________的民权。‎ ‎(3)民生主义:提出平均地权和________的办法,承认“耕者有其田”,谋求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 ‎4.意义:新三民主义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________和大革命时期的旗帜,是孙中山在开拓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道路上迈出的崭新一步。‎ 答案:‎ 一、1.(1)反帝反封建 (2)同盟会 3.(1)独立自主 (2)“创立民国”‎ ‎(3)“平均地权”‎ 二、1.(1)广大群众 (2)扶助农工 2.1924 3.(1)帝国主义 (2)普遍平等 (3)节制资本 4.政治基础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课堂作业 ‎          ‎ 一、选择题 知识点一 ‎ 孙中山首倡三民主义 ‎1.历史学家胡绳曾评论道:“孙中山的《上李鸿章书》‘并没有超过同时期的康有为的上皇帝书的水平’。”这表明早年的孙中山(  )‎ A.已经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B.支持康有为进行维新变法 C.未提出反帝反封建主张 D.主张改良以挽救民族危亡 答案:D 解析:“康有为的上皇帝书”主张采用自上而下改良的方式挽救民族危亡。据此可知,胡绳认为早年的孙中山和康有为一样提倡改良道路,D项正确。A项与题干意思相反;B、C两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 ‎2.右图为中华民国建国之初的国旗,旗面的红、黄、蓝、白、黑五色象征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这体现了三民主义中的(  )‎ A.民族主义理念 B.民生主义思想 C.民权主义价值 D.民主主义内涵 答案:A 解析:根据“五色旗”的寓意可知,它主要体现了五族共和的思想,应属于民族主义的范畴,故选A项。其他三项均与五族共和没有直接关系。‎ ‎3.《中山丛书》第一册记载:“凡事都是应该由人民作主的,所以现在的政治又可以叫做‘民主政治’。……权与能分开,人民对于政府的态度才可以改变。如果权与能不分开,人民对于政府的态度总是不能改变。”该记载主要阐述的思想是(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依法治国 答案:B 解析:“凡事都是应该由人民作主的”强调的是主权在民;“权与能分开”强调的是实行分权的民主政治。这些均是“民权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故B项正确。其他三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 ‎4.辛亥革命时期的孙中山曾指出;“以三民主义为立国之本原,五权宪法为制度之纲领。”这表明此时的孙中山(  )‎ A.主张以三民主义指导辛亥革命 B.肯定三权分立制的重要性 C.强调以宪法来维护和保障民权 D.主张建立五权分立的政体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答案:D 解析:由“五权宪法为制度之纲领”可知,孙中山推崇五权分立思想,希望制定五权宪法来维护民权,即强调建立五权分立体制的重要性。据此可知D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辛亥革命和三权分立,A、B两项错误;C项不及D项概括准确。‎ ‎5.蒋经国曾认为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就是要缔造一个均富、安和、乐利的社会。有的人还把它解释为“自由、民主、均富”等。这里的“均富”思想(  )‎ A.是民生主义思想的体现 B.体现了农民阶级的平均思想 C.成为国民党的执政理念 D.是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 答案:A 解析:“均富”即要求缩小贫富差距,是孙中山民生主义的体现,A项正确。孙中山是资产阶级思想家,B项错误;C项违背了国民党的阶级立场;三民主义的核心内容应是民权主义思想,D项错误。‎ 知识点二 ‎ 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6.李大钊在《守常文集》中指出:“他整理了许多明末清初流下来以反清复明为基础的,后来因为受了帝国主义压迫而渐次扩大着有仇洋彩色的下层结社,使它们渐渐的脱离农业的宗法的社会的会党的性质而入于国民革命的正轨。”这里的“他”应是指(  )‎ A.康有为 B.孙中山 C.陈独秀 D.毛泽东 答案:B 解析:题干材料强调“他”在反清复明的基础之上反对帝国主义并且投身于国民大革命之中。根据史实可知,这里的“他”是指孙中山,B项正确。‎ ‎7.阅读下图人物的题词,以下最能体现这一题词内容的是(  )‎ A.“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D.改组国民党,发起国民大革命 答案:A 解析:图片中的文字体现了孙中山顺应世界发展的精神。孙中山提出的“三大政策”顺应了十月革命后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潮流,A项符合题意。B项为洋务派的指导思想,并非最佳选项;C、D项不能体现顺应世界潮流。‎ ‎8.在1924年的《三民主义》演讲稿中,孙中山对民生概念作了定义性解释:“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这一解释使民生观得以完善。据此可知,孙中山民生观得以完善的直接原因在于(  )‎ A.国民大革命运动兴起的影响 B.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C.中共帮助国民党改组的推动 D.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答案:C 解析:‎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在中共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孙中山提出了新三民主义,这使得民主主义思想得以完善。由此可知C项正确。在新三民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国民大革命运动兴起,A项与题干逻辑关系颠倒;B项与题干时间不符;孙中山在国民党“一大”上将旧三民主义阐发为新三民主义,因此D与题干没有因果关系。‎ ‎9.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尽管西方列强拥有繁荣、独立与民主,但他们也为工业化的问题所困扰。劳资纠纷、罢工、高工资要求以及财富在少数资本家和多数工人之间的不平等分配,都预示着一场革命的到来。孙中山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  )‎ A.扶助农工 B.扩大民权 C.推翻封建帝制 D.节制资本 答案:D 解析:“财富在少数资本家和多数工人之间的不平等分配”主要强调的是西方国家存在严重的贫富分化问题,这属于民生问题。针对此,孙中山提出“节制资本”的思想,故D项正确。‎ ‎10.下图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的两大理论,以下史实中最能体现两大理论交叉内容的是(  )‎ A.辛亥革命的爆发 B.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 C.讨伐袁世凯复辟帝制 D.国民大革命的进行 答案:D 解析:中共民主革命纲领与新三民主义的交叉部分是反帝反封建。国民大革命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之下的反帝反封建行动,D项正确。辛亥革命时期及五四爱国运动时期中共尚未成立,A、B两项错误;C项仅体现反封建,可排除。‎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革命思潮是发源于欧美,平等自由的学说也是由欧美传进来的。但是中国革命党不主张争平等自由,主张争三民主义。三民主义能够实行,便有自由平等。欧美为平等自由去战争,争得了之后,常常被平等自由引入歧路。‎ ‎——孙中山《民权主义第三讲》‎ 材料二 历史是按神权时期、君权时期、民权时期的次序进化的,现在神权、君权都是陈迹,到了民权时代,如果“我们希望国家长治久安,顺乎世界的潮流,非用民权不可”。从历史的进化来说,民权不是天生出来的,而是时势和潮流造出来的。‎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革命和欧美革命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了防止欧美革命的弊端在中国出现,孙中山采取了何种方式?‎ ‎(2)根据材料二,分析孙中山采用民权制度的依据。结合辛亥革命时期的相关史实说明孙中山民权思想的实践结果及其成因。‎ 答案:(1)不同:中国革命不主张争平等自由。方式:在三民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将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结合起来。‎ ‎(2)依据:民权时代是历史进化的结果。结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国民权利;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实行专权,破坏了民权。成因: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袁世凯拥有实力。‎ 解析:第(1)问,“不同”根据材料一中的第二句话即可概括;“方式”要结合辛亥革命和三民主义思想来回答。第(2)问,“依据”抓住材料二的最后一句话即可回答;“结果”根据民国初期的史实即可回答;“成因”要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特点和袁世凯的实力等方面来分析。‎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课 后 作 业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 ‎          ‎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 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B.“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再现与理解能力。根据所学可知民权主义指的是创立民国,即为政体问题。而A项说的正是推翻君主专制政体。B项和D项是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C项说的是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2.‎1912年2月15日,孙中山率南京临时政府官员拜谒明孝陵(朱元璋陵寝)(如右图)。在祭文中,孙中山向“我高皇帝在天之灵”报告“光复汉室”的喜讯,并且说,能够取得这一胜利,正是靠“我高皇帝在天之灵”的启迪。这说明(  )‎ A.革命派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 B.朱元璋的反元事迹激励了革命派 C.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 D.三民主义的目标已经实现 答案:A 解析:孙中山等革命派认为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是为了“光复汉室”,这具有明显的大汉族主义倾向,同时也说明革命派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故A项正确;B项曲解了材料信息,排除;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但与材料突出的反对满族压迫不能等同,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的胜利只实现了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故D项错误。‎ ‎3.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说:“这是孙中山最具前瞻性的思想遗产,也是当时最为曲高和寡的政治主张,但在百年之后却成为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严重问题。”这段话评论的是(  )‎ A.民族主义 B.民生主义 C.民权主义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包含:平均地权,实行耕者有其田,而今天民生问题成为中国与世界共同关注的最为紧要的严重问题。‎ ‎4.孙中山说:“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由此可以得出,孙中山领导革命的政治目标是(  )‎ A.结束满洲贵族的统治 B.教育国民,改造国民性 C.实现民主政治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D.平均地权,解决国民生计 答案:C 解析:据材料“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可知,孙中山明确主张民有、民治、民享,也就是实现民主政治,故C项正确。‎ ‎5.《胡汉民自传》载:“同盟会未尝深植于民众,民众所接收者,仅三民主义中狭义民族主义耳。正惟‘排满’二字之口号,极简明切要,易于普遍全国,而弱点亦在此……而不能使为坚强拥护革命之群众,其责当由革命负之,而亦为当日失败之重要原因也。”对该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排满”口号易于为民众所接收 B.三民主义并没有真正深入人心 C.辛亥革命带有狭隘的民族革命色彩 D.辛亥革命的爆发纯属历史的偶然 答案:D 解析:辛亥革命的爆发是阶级矛盾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结果,有其必然性。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从政治上看,民族危机加深,清朝统治腐朽;从思想上看,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6.孙中山先生说:“惟民生主义之意义为何?吾人所主张者,并非如反动派所言,将产业重新分配之荒谬绝伦,但欲行一方策,使物产之供给,得按公理而互蒙利益耳。此即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的定义。”由此,我们可认为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是(  )‎ A.管制经济资源以达成真平等 B.致力劳资和谐以求社会安定 C.产业和平收归国有以厚民生 D.合理分配生产所得以求均富 答案:D 解析:阅读材料,提取信息;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即平均地权。‎ ‎7.有学者认为:“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已超越了满汉他我之辩,而将重心放在抵抗帝国主义的拆求上。”下列最能反映该观点的历史事件是(  )‎ A.同盟会的成立 B.武昌起义 C.颁布《临时约法》 D.国民革命 答案:D 解析:“民族主义已超越了满汉他我之辩,而将重心放在抵抗帝国主义的诉求上”说明是与新三民主义有关。孙中山在新民族主义中增加了对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对内实现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内容,故D项正确;A、B、C三项与旧三民主义有关,故排除。‎ ‎8.章太炎评价孙中山的民主革命:“言种族革命,则满人为巨敌,而欧美少轻。以异族之攘吾政府者,在彼不在此也。若就社会政治计之,则西人之祸吾族,其烈千万倍于满洲。”对此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做出的努力是(  )‎ A.建立同盟会 B.提出“三民主义”‎ C.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D.与中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认识。材料认为满洲贵族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巨敌,而实际上进入近代社会后,西方列强侵略对中华民族的影响远远超过了满洲贵族统治者的影响。联系孙中山的思想发展历程可知,孙中山所做的努力是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9.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确立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艰难历程”的研究课题,拟分五部分搜集资料:第一部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第二部分,救亡图存,君主立宪;第三部分……第四部分,欲变社会,先变思想;第五部分,柳暗花明,以俄为师。其中,第三部分的标题应该是(  )‎ A.五四精神,旗帜高扬 B.民主共和,三民立宪 C.国共合作,国民革命 D.武装割据,开创新路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答案:B 解析: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经历了由向西方学习到以俄为师。其中第一到第四部分属于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其先后经历了器物、制度、思想文化三个层面,分别对应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故第三部分应该是辛亥革命。A项对应的是五四运动,C项对应的是国民革命运动,D项对应的是工农武装割据,故答案为B。‎ ‎10.毛泽东指出:“只有这种三民主义,才是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中国共产党才称之‘中国今日之必须’,才宣布‘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的突出特点是(  )‎ A.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 B.提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 C.明确提出推翻军阀统治 D.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答案:D 解析:本题以毛泽东对新三民主义的认识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即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基础。这意味着新三民主义在反封建的同时又担负起反侵略的任务。‎ ‎11.孙中山说:“伦敦脱险后,则暂留欧洲……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予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以下言论能够体现孙中山“一劳永逸之计”思想主旨的是(  )‎ A.“敢有垄断以制国民之生命者,与众弃之”‎ B.“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 C.“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D.“涤二百六十年之膻腥,复四千年之祖国”‎ 答案:A 解析:题干信息“暂留欧洲”“国家富强……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表明孙中山在暂留欧洲期间,看到欧美国家出现因私有制而导致的贫富悬殊,劳资对立,工人运动、社会主义革命运动不断的情况。鉴于此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A项正确。B、C、D涉及民族主义、民权主义,与题目要求不符。‎ ‎12.1925年,《纽约时报》特派记者警告说:“激进党”(指国民党)决心废除“所有外国特殊地位、特权和治外法权”。据此可知当时国民党“激进”的表现是(  )‎ A.重新解释民族主义 ‎ B.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C.彻底实现民生主义 ‎ D.极力破坏国共合作 答案:A 解析:由“废除‘所有外国特殊地位、特权和治外法权’”可知,“激进党”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结合“1925年”这一时间可知,A项正确;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国共合作是对内的,而材料说的是对外的,故B项错误,C、D项明显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24分)‎ ‎13.(10分)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是在空前的变局之下,因受外力刺激而形成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方面,在具有高度文化的“西夷”面前,不得不放弃古代的华夷观念;另一方面,在“西夷”的侵略面前,为谋自救而迅速激活了民族意识。此民族意识已逐渐摆脱古代的华夷观念,而导向建立独立的近代民族国家的目标。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是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 ‎——转引自《光明日报》关于“中国近代 史上的民族主义”的对话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材料二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对中国的国家认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孙中山早期的民族主义口号“驱除鞑虏”,是汉族的民族主义,辛亥革命后提出了“五族共和”,1924年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主张把各族融合成一个“中华民族”,包括两方面的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栾锦红《孙中山研究的新 台阶——“中山学”》‎ ‎(1)根据材料一,分析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民族国家”等概念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有何发展变化。并分析这些思想对其领导的中国革命有何影响。(6分)‎ 答案:(1)19世纪末,民族危机加深,旧的民族观念被打破,新的民族意识正在形成;救亡图存,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成为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 ‎(2)转变:由反满兴汉到五族共和再到对外反帝。影响:辛亥革命中,“反满兴汉”思想有利于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对推翻清王朝的统治产生了积极影响;但没有正确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导致了辛亥革命的失败;1924年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促进了国共合作的实现,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兴起。‎ ‎14.(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奥运会开幕式上,一幅展开的画卷上出现了不同版本的“和”字,彰显了中华和谐观,充分体现了以儒家文化思想为主流和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凸显了人文奥运的基本理念。……“和谐”则是儒家学说的基本格调和主旨所在,也是儒家的最高境界。‎ 材料二 在一次演讲中,富兰克林·罗斯福向公众提出了公民应该享有“免于匮乏的自由”,因为真正自由的人,必须有基本的经济保障。罗斯福提出这一自由,意味着摆脱贫穷不再是个人的行为,也就是说,政府应该承担起保障人们免于贫困的责任。‎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然后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去,那不必去管他……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 年庆祝大会的演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儒家思想为例至少列举两个史实来论证“和”的思想。(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为使“人们免于贫困”采取了哪些措施?(5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最信的“定地价的法”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如何评价这一定地价之法?(5分)‎ 答案:(1)举例: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主张“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主张“仁义”。‎ ‎(2)措施:建立机构(联邦紧急救济署),发放紧急救济金;加强社会保障措施;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制定有关法律,保证人民的基本生活。‎ ‎(3)含义: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评价:“平均地权”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与要求;但其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封建地主对土地的权益,是一个不彻底的土地纲领。‎ 解析:第(1)问用儒家思想来论证“和”的思想,关键是正确理解儒家思想。第(2)问结合罗斯福新政中有关社会救济的措施回答即可。第(3)问要结合“平均地权”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含义”;“评价”是回答其积极作用与局限性。‎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