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中历史必修3全一册45分钟作业(人民版28套含答案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8年高中历史必修3全一册45分钟作业(人民版28套含答案解析)》 共有 29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三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学习视点 ‎ 重点: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 难点: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课前预习 一、科研的起步与国力的展示 ‎1.历史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科技基础极为薄弱。‎ ‎2.政府措施 ‎(1)确立发展方针:自力更生。‎ ‎(2)成立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 ‎(3)培养科技人才:号召海外留学生回国;培养各种科技人才。‎ ‎(4)编制远景规划:1956年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点发展尖端科技。‎ ‎3.重大成就 ‎(1)国防科技:‎ ‎①1958年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 ‎②1964年第一颗________爆炸成功。‎ ‎③1967年第一颗________爆炸成功。‎ ‎④________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2)医学:1965年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3)农业:1973年________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 ‎1.历史教训 ‎“________”使中国科技事业严重受挫,中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领域的差距越拉越大。‎ ‎2.形成背景 ‎(1)“文革”结束不久,邓小平在全国科学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了“尊重知识,________”的号召。‎ ‎(2)1978年,随着________和________的召开,中国迎来了科学事业发展的春天。‎ ‎(3)1985年,中共中央发出《________》;随后,一系列有关科技体制改革的政策相继出台并实施。‎ ‎3.正式提出 ‎1988年9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________”的论断。‎ ‎4.重大意义 反映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科技和________的鲜明特点,是对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________发展中的重大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成为中国实施________的理论基础。‎ 三、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 ‎1.主要原因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________”战略的实施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努力;“863计划”“________”等一系列重大科技规划的相继实施。‎ ‎2.主要成果 ‎(1)该技术研究和应用:自20世纪60年代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以后,________不断发展;同时,注重核技术在农业、工业、医疗卫生和科研方面的和平利用。‎ ‎(2)空间技术领域:相继成功发射________、第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中国还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和________的国家之一,并从1990年开始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 ‎(3)运载火箭研究:1980年,中国向南太平洋海域成功发射________;1999年11月以来,中国运用长征2号系列运载火箭进行了多次“神舟”号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 ‎(4)信息技术领域:1983年,成功研制出第一台“________”巨型计算机系统;________年,中国成功研制出运算速度可达每秒1.027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 ‎(5)生物工程领域:2001年至2002年,相继完成________中的基因测序任务和________。‎ ‎3.重大意义 有利于增强中国的________和促进________的发展。‎ 答案:‎ 一、2.(4)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 ‎3.(1)原子弹 氢弹 1970 (3)袁隆平 二、1.文化大革命 ‎2.(1)尊重人才 (2)全国科学大会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3)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社会发展 社会经济 “科教兴国”战略 三、1.科教兴国 火炬计划 ‎2.(1)核武器技术 (2)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一箭多星”技术 (3)远程运载火箭 (4)银河 2002 (5)国际人类基因组合作计划 水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序列图 ‎3.综合国力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课堂作业 ‎          ‎ 一、选择题 知识点一 ‎ 科研的起步与国力的展示 ‎1.“虽然我国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氢弹爆炸仅用了两年多的时间,但当时科技发展的条件是不利的。”下列对此说法正确的有(  )‎ ‎①我国科学技术基础十分薄弱 ②苏联毁约停援,撤走专家 ③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④西方科技封锁,国际环境恶化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A 解析: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科技发展的有利条件,并非不利条件,排除③。新中国成立时,我国科学技术基础十分薄弱,技术人员紧缺;20世纪50年代末苏联毁约停援,撤走专家;西方科技封锁,国际环境恶化,这些都是当时我国科技发展的不利条件。‎ ‎2.“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下列最能直接体现这一说法的是(  )‎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A.“两弹一星”战略的实践 B.“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 C.袁隆平培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D.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 答案:C 解析:题干引用的这句话高度肯定了科学技术,并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联系所学知识可以知道这番话是邓小平说的。四个选项中,籼型杂交水稻大大提高了水稻产量,最能体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故本题选C项。‎ ‎3.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与常规稻相比,每公顷年增产能够达到1.6吨,故而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其影响不包括(  )‎ A.它是一次技术上的革命 B.它是一次农业上的革命 C.它解决了全球饥饿问题 D.它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 答案:C 解析: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故C项表述不对。‎ ‎4.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对中国航天军事科技最主要的贡献就是“两弹一星”。“两弹一星”研制成功,对当时中国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  )‎ A.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 C.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D.中国科技水平世界领先 答案:B 解析:“两弹一星”是在美苏垄断核武器的情况下实施的,其研制成功主要是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维护了我国的国防安全。‎ 知识点二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 ‎5.“它标志着人类在认识生命、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中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促进了生命科学的发展,在我国基础研究,尤其是生物化学的发展史上有巨大的意义与影响”“它”指的是(  )‎ A.电子计算机的问世 B.人类基因的研究 C.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D.“南优2号”杂交水稻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认识生命”“生命科学”“生物化学”等可以判断,“它”指的是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6.随着科技的发展,航天技术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如近年来,在航天技术的支持下,我国已经研制了属于自己的牛奶无菌软包装“康丽包”,这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材料表明(  )‎ A.我国航天技术世界领先 B.航天技术是为经济发展服务的 C.航天技术的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D.我国已走向可持续发展轨道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在航天技术的支持下……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可知,航天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故C项正确。A、D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B项说法错误。‎ ‎7.党和政府重视科技、教育发展,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依次排列以下历史事件,正确的是(  )‎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①邓小平提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号召 ②国家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③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④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A.①③④② B.②③①④‎ C.③①④② D.④③②①‎ 答案:C 解析:邓小平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号召是在1977年,国家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是在1995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是在1973年,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在1988年。‎ 知识点三 ‎ 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 ‎8.美国著名太空学者迪安说:“美国人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我们在太空中面对的将不仅仅是白蓝红旗帜(俄罗斯国旗),一条红色巨龙正在太空轨道中升起!”这条“红色巨龙”最有可能是指(  )‎ A.“东方红一号”卫星 B.“神舟5号”载人飞船 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嫦娥一号”绕月卫星 答案:B 解析:由材料中的“白蓝红旗帜(俄罗斯国旗)”可判定应为苏联解体之后,而A发生于1972年,故排除;材料认为中国是除俄罗斯之外美国在太空中的对手,而中国是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故可排除D项。‎ ‎9.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努力,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下列不属于该战略成就的是(  )‎ A.“两弹一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中国开始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 C.在高性能计算机开发应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D.在国际人类基因组合计划中成果显著 答案:A 解析:“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两弹一星”成就的取得是在改革开放之前。故选A。‎ ‎10.‎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海啸进一步引发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危机,引起了人们对和平利用核能的思考。下列属于原子能和平开发利用的是(  )‎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建成大亚湾和秦山核电站 C.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D.“神舟5号”飞船发射并成功返回地面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原子能和平开发利用”,主要指在农业、工业等方面的开发利用。A项是中国跨入核国家行列的标志,当时维护国家安全的作用更大一些;C项也主要用于维护国家安全,即在国防领域的运用;D项与核能的使用无关。‎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4年,毛泽东主席询问苏共第一书记赫鲁晓夫,能否援助中国研制核武器。赫鲁晓夫傲慢地回答:“搞核武器是很费电的,就是把中国的所有电力都投入进去也不一定够用。我们苏联有核武器就行了,用不着大家都来搞它。”‎ 材料二 在汲取国际相关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凭借科学有效的管理协调方式、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艰苦创业、报效祖国的奉献精神,中国在核武器研制领域,以最少的研制经费,创造了最快的速度。‎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材料三 国外有人说:到21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16亿,那时谁来养活这么多人?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粮食危机?我们认为中国不仅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还要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 材料四 “神舟”五号的研制从一开始就处于航天技术前沿,使用了大量现代高科技成果,实现了技术大跨越,飞船性能可与美俄现代飞船相媲美。‎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2)材料三中,袁隆平用什么科学成果解决中国与世界人民的吃饭问题?‎ ‎(3)以上材料体现了我国的科技成就有哪些?它们有什么影响?‎ 答案:(1)尖端科技要靠自己创新,不能依赖别人。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无论环境怎么恶劣,我们都能完成别人所完成的事情。‎ ‎(2)水稻杂交技术。‎ ‎(3)原子弹、杂交水稻、航天技术。原子弹打破了大国的核垄断和核威胁,振奋了中国人民的精神,激发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杂交水稻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解决了中国的粮食问题,对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载人航天飞船上天激发了中国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还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中国科技成果及影响的掌握,结合材料提供的有效信息和所学知识即可作答。‎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课 后 作 业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 ‎          ‎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印度政策研究中心的布拉马·切拉尼教授曾说:“毛泽东的‘两弹一星’使得邓小平的经济发展成为可能,也使中国取得了大国地位。”这表明(  )‎ A.“两弹一星”的影响是深远的、重大的 B.国际竞争的实质是军事科技的竞争 C.“两弹一星”成就的取得改变了中国的外交原则 D.“两弹一星”使中国走在世界科技的前列 答案:A 解析:题干材料强调的是“两弹一星”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对中国国际地位的影响,故A项正确。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竞争,B项错误;中国的外交原则始终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C项说法错误;D项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 ‎2.从地面迈向天空,继而迈向深空,迈向另外一个天体,我们可以离开自己栖息的摇篮,奔向原来陌生的宇宙空间,这是科学的力量,进步的阶梯、文明的标尺,中国迈出此征程的第一步的标志应当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C.“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D.“神舟5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答案:C 解析:人造卫星属于航天方面的成果,A、B明显与题意不相符。D项时间较晚。故C正确。‎ ‎3.在“文革”期间,对科技成果的重视丝毫不亚于‘文革’前,由于这些成果都被纳入领域思想和‘文革’的胜利果实,所以,重视程度甚至还超过了‘文革’以前。“文革”期间取得的成果包括(  )‎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③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④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的难点主要在于熟练识记各项科技成就出现的时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发生在1964年,②发生在1965年,③发生在1967年,④发生在1970年,属于“文革”时期的是③④。答案为C。‎ ‎4.如图为《江门日报》刊载“墨顽童”钟志明的题为“袁隆平的梦”的漫画。袁隆平备受人们喜爱的原因是他(  )‎ A.使人类实现了“丰衣足食”的梦想 B.解决了人类的生存问题 C.推动了世界人口的增长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D.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答案:D 解析:A、B对袁隆平的评价过于绝对化,C项与袁隆平无关。袁隆平培育的籼型杂交水稻为中国和世界的粮食增产作出了重大贡献。‎ ‎5.“中国人进入太空——人类对宇宙的激情再次燃起”,法新社记者理查德·英厄姆在报道中用了这样的标题。你认为这是对我国哪一项技术发表的评论(  )‎ A.“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B.“神舟5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C.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D.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答案:B 解析:由关键信息“中国人进入太空”等可判断出,材料是对“神舟”号载人飞船的评价。题中所给四个选项中,只有B项正确。‎ ‎6.1978年后中国科技事业迎来了新的春天,仅1979年一年的重大科技成果就多于过去十年的总和,这最能说明(  )‎ A.改革开放促进科技发展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当时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要求各国重视科技的竞争 D.新的知识分子政策使科技人员做出巨大创造力 答案:A 解析:由“1979年”可知中国已处于改革开放新时期,改革开放是科技发展的重要原因。‎ ‎7.1965年9月,中国学者首先在世界上成功地实现了人工合成具有天然生物活力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关于这项成果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有利于人们揭示生命的奥秘 B.有利于促进生命科学的发展 C.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D.有利于改良动植物品种和药物的研究 答案:D 解析:D项所说属于基因工程技术的意义,并非结晶牛胰岛素的意义,故选D项。‎ ‎8.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飞速发展:“蛟龙”下海,“神十”‎飞天,“天河二号”计算机超级神速。这些科技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 A.优秀科学家的努力 B.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科技体制的创新与完善 C.全国人民的支持 D.对外国先进科技成果的借鉴 答案:B 解析:科技成就取得的原因有多个方面,但高科技成就的取得一定是以经济的发展为物质基础、以科技体制的创新为先导的。所以选B。‎ ‎9.从1999年我国第一艘“神舟”号宇宙飞船安全返回到2003年“神舟”五号、2005年“神舟”六号飞船完成载人航行,我国的尖端科技一步一个新台阶,取得了重大突破。科技的重大突破,生动地说明(  )‎ ‎①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 ②中国开始掀起了“向科学进军”的热潮 ③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已经迈进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④对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有重要意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 答案:C ‎10.下列党和政府重视科技发展的先后顺序是(  )‎ ‎①中国科学院成立 ②《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 ③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 ④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③②④ D.③①④②‎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答案:A 解析:只要完全掌握教材基础知识就可以判断出正确的序号排列。‎ ‎11.某学校举办《改革开放三十年回眸》成就展,下列图片可以入选的是(  )‎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新中国科技进步的基本史实,要求学生看清题目的时间限制是改革开放后。A是1970年,B是2003年,C是1973年,D是1971年。‎ ‎12.北京时间‎2011年7月28日,位于东太平洋的中国大洋协会多金属结核资源勘探合同区,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完成了第三次下潜实验,最大下潜深度达到5 ‎188米,这不仅打破了中国载人深潜的历史纪录,更意味着我国在深海探测能力上有了重大提高,这可使中国深海活动范围覆盖世界70%以上的洋底。这说明(  )‎ A.中国已经是世界超级大国 B.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 C.深海探测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 D.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 答案:B 解析:A、D表述本身不正确,排除。C表述过于绝对,不选。材料反映了中国深海探测技术的发展,这说明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 二、非选择题(共24分)‎ ‎13.(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1956年《论十大关系》‎ 材料二 经济体制、科技体制,这两个方面的改革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新的经济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科技进步的体制。新的科技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体制。‎ ‎——邓小平《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三 江泽民指出:“二战后,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支柱的一系列高新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和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科学技术日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因素。并且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技的发展、知识的创新,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 请回答:‎ ‎(1)20世纪50~70年代,我国高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是什么?为什么确定这样的战略重点?(3分)‎ ‎(2)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对高科技发展的方向作了怎样的调整?为什么作出这样的调整?(3分)‎ ‎(3)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何新特点?为此,党和政府作出了怎样的战略决策?21世纪,我国在高科技领域取得的骄人成绩是什么?(6分)‎ 答案:(1)战略重点:发展“两弹一星”,加快国防科技的发展速度。‎ 原因:当时,中美处于敌对状态,中苏关系也在60年代初破裂,美苏敌视中国,严重威胁我国安全。发展“两弹一星”是为了打破美苏的核垄断,加强国防建设,维护国家安全。‎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2)方向调整:加快科技成果的商品化,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发挥科技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 原因:国内,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上,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科技现代化成为首要任务。国际,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美、中、苏关系缓和,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激烈。‎ ‎(3)新特点:高科技发展迅速,知识经济兴起,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全球化进程加快。‎ 战略决策:科教兴国。‎ 成绩:“神舟5号”、“神舟6号”、“神舟7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解析:解答本题时,要把握不同时期的国内、国际局势:20世纪50~70年代,美苏、中美关系紧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20世纪90年代,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全球化脚步加强。‎ ‎14.(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以前时代的大发明中,我们看见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那就是说除了偶然发现所带来的发明之外,需要常在发明之先。但在19世纪,我们就看见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科学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 ‎——W·丹皮尔《科学史及 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材料二 中国经济现代化必须抓住机遇,我们在历史上曾经错失三次重大机遇……第一次是1793年错失第一次工业革命扩散的机遇,……第二次是1842~1860年错失第二次工业革命起步的机遇,……第三次是1957~1976年错失第三次产业革命技术转移的机遇。‎ ‎——《中国经济现代化报告2005》‎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部分重大科学技术成就表 时间 重大成就 作用和意义 ‎1961年 ‎1.2万吨水压机制造成功 大型锻压机械的国家 ‎1965年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 ‎1974年 籼型杂交水稻育成 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稻 ‎1988年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首次对撞成功 第一座高能加速器 ‎1999年 第一艘“神舟”号宇宙试验飞船安全返回 为我国载人宇宙飞船奠定基础 ‎1978年以来,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重大科技成果达到六万多项,经推广应用后新增产值累计达1 400多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863计划”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前后科学与发明应用两者之间的关系。(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经济现代化过程中后两次错失重大机遇的原因。(4分)‎ ‎(3)阅读材料三,你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发展有何特点?并分析其主要原因。(6分)‎ 答案:(1)19世纪以前,发明应用在前,科学相对滞后;19世纪以后,科学在发明应用之前,并且推动发明应用。‎ ‎(2)第二次: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西方的殖民侵略;太平天国的消极影响。第三次:帝国主义的敌视、封锁;“左”倾错误的泛滥;“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以阶级斗争为纲)。‎ ‎(3)特点:科学技术成果丰硕;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有些项目或领域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科技成果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原因: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精神和无私奉献;实行了“科教兴国”战略。‎ 解析:本题以世界科技发展及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发展的特点及原因为主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及归纳分析能力。第(1)问,依据材料对比分析即可。第(2)问,要结合后两次国内的政治形势分析原因。第(3)问,要着重从成果、世界地位及经济效应等方面分析特点;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即可。‎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