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2
溶解度
第一课时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在一定
下
,
向
里加入某种溶质
,
当溶质
继续溶解时
,
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
继续溶解该种溶质的溶液
,
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温度
一定量溶剂
不能
还能
2.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
一般情况下
):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3.
将饱和食盐水蒸发溶剂或将饱和硝酸钾溶液降低温度都会有晶体析出
,
这个过程叫做
。一般有
和
两种方法。
结晶
冷却热饱和溶液
蒸发溶剂
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性质
1.
在
20 ℃
时
,
往
100 g
饱和食盐溶液中
,
加入
5 g
食盐
,
保持不变的是
(
)
A.
溶质质量
B.
溶剂质量
C.
溶液质量
D.
以上皆是
2.
能证实
20 ℃
时原
KNO
3
溶液是饱和溶液的事实是
(
)
A.
降温到
10 ℃
时有
KNO
3
晶体析出
B.
蒸发掉
10 g
水
,
有
KNO
3
晶体析出
C.
加热到
30 ℃
后
,
再加入
KNO
3
晶体仍能继续溶解
D.
在
20 ℃
时
,
向上述
KNO
3
溶液中加入少量
KNO
3
晶体
,
溶液的质量不变
D
D
3.
周末
,
感到有点饿的甲同学泡了一杯白糖开水
,
他用筷子充分搅拌杯中的白糖后
,
将杯子放在一边待糖水变凉
,
喝糖水时
,
发现杯底有少量未溶解的白糖
(
如图所示
)
。下列操作或现象能说明糖水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
A.
配制糖水时进行了充分搅拌
B.
糖水热的时候白糖全部溶解
C.
凉的糖水底部有剩余的白糖
D.
喝糖水时感到很甜
C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
4.(
2017
青岛
)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
,
错误的是
(
)
A.
外界条件不改变
,
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B.
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C.
溶液中的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在溶剂中保持静止不动
,
所以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D.
改变条件
,
能够使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
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饱和溶液是指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再溶解物质的溶液
B.
在一定温度下
,
某物质的饱和溶液是指该温度下该物质浓度最大的溶液
C.
在一定温度下
,
向饱和
KNO
3
溶液中加入
KNO
3
晶体
,
溶液质量变大
D.
在一定温度下
,
饱和的
NaCl
溶液中不能再溶解
KNO
3
晶体
C
B
(1)
大多数物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存在如下转化关系
: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2)
判断某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有两种方法
①如果有剩余溶质固体存在且固体的量不再减少
,
那么这种溶液就是该温度下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②
如果底部没有未溶解的溶质固体
,
可向其中加入少量溶质固体
,
若不能继续溶解
,
表明该溶液是该温度下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1.
在某温度下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钾晶体
,
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将会
(
)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2.20 ℃
时
,100 g
水中不断加入
NaCl
固体
,
充分搅拌后过滤
,
称量所得溶液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
其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
C
D
选项
A
B
C
D
加入
NaCl
质量
(g)
5
15
30
40
所得溶液质量
(g)
105
115
130
136
3.
室温时
,
有两瓶硝酸钾溶液
,
已知一瓶为饱和溶液
,
另一瓶为不饱和溶液
,
分别取样
(
如
图
),
则一定无法区分这两种溶液的实验操作是
(
)
A.
加一定量的水
B.
加入少量该晶体
C.
略降低温度
D.
恒温蒸发少量水
4.(
2016
威海
)
溶液是一种重要的混合物。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
因为溶液中的各种粒子保持静止不动
B.
饱和溶液是一定温度下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C.
不饱和溶液通过降低温度一定能变成饱和溶液
D.
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一定能形成溶液
A
B
5.(
2017
长沙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
糖水、汽水都是溶液
C.
洗洁精去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
D.
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6.
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流程如下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经过第①步操作
,
海水中的成分基本不变
B.
蒸发池中
,
氯化钠溶液逐渐变浓
C.
经过第③步的操作
,
进入结晶池后
,
继续蒸发水
,
有④发生
D.
析出食盐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A
D
7.
有
A
、
B
、
C
、
D
四个烧杯中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同种溶剂
,
在相同的温度下
,
向四个小烧杯中分别加入
20 g
、
15 g
、
10 g
、
5 g
某溶质
,
充分溶解后
,
如图所示。
请回答
:
中盛的一定是饱和溶液
;
中盛的可能是饱和溶液
;
中盛的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A
、
B
C
D
8.
在一定温度下
,
将
30 g
、
40 g
、
50 g
、
60 g
、
70 g
的硝酸钾固体分别加入
50 g
水中
,
其五次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
(1)
第
次起得到的
KNO
3
溶液为饱和溶液
;
(2)
在该温度下
,50 g
水中溶解
g KNO
3
刚好达到饱和。
四
55
实验次数
1
2
3
4
5
加入
KNO
3
的质量
(g)
30
40
50
60
70
所得
KNO
3
溶液的质量
(g)
80
90
100
105
105
9.(
原创题
)20 ℃
时
,
取甲、乙、丙、丁四种纯净物各
20 g,
分别加入四个各盛有
50 g
水的烧杯中
,
充分溶解
,
其溶解情况如下表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未溶解固体的质量
/g
4.2
2
0
9.2
(1)
所得四杯溶液
一定是饱和溶液。
(2)
如何判断丙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
.
。
(3)
向乙溶液中继续加入
3 g
乙物质
,
此时乙溶液质量为
。
(4)
四杯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小为
。
甲、乙、丁
取样
,
向丙溶液中加入少量的丙物质
,
看是否继
续溶解
68 g
甲
=
乙
=
丙
=
丁
10.(
新材料题
)
苯甲酸是一种食品防腐剂
,
它是一种片状晶体
,
在一定量水中溶解的最大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下表是该物质在
100 g
水中达到饱和时所能溶解的最大量。
某同学为提纯某一苯甲酸样品
(
其中含有泥沙等难溶于水的杂质
),
进行了如下实验
:
(1)
取样品约
2 g
放入烧杯中
,
加入
100 mL
蒸馏水充分搅拌
,
发现样品几乎没有溶解
,
原因是
。
常温下苯甲酸达到饱和所溶解的质量较小
温度
/℃
25
50
95
达到饱和所溶解的质量
/g
0.17
0.95
6.8
(2)
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加热
,
待样品充分溶解后趁热过滤。趁热过滤的目的是
.
。
(3)
将所得滤液缓慢冷却至室温就可使苯甲酸以晶体形式析出
,
其原因是
.
。
减少
过滤时苯甲酸的损失
温度降低后
,
苯甲酸的溶解能力减小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