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历史选修一全册试题(人教版38份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9年高中历史选修一全册试题(人教版38份含答案)》 共有 39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第二单元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课后强化演练 ‎ 1.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重要时期,其根本性的变化是(  )‎ A.社会经济的变化 B.统治方式的变化 C.社会性质的变化 D.思想文化的变化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能力。A、B、D三项只是社会性质变化的具体表现,C项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变化。‎ 答案:C ‎2.“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 A.生产力的发展 B.争霸战争频繁 C.思想文化繁荣 D.社会动荡变革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能力。材料中“乱井田”说明井田制遭破坏,“礼乐散寒烟”说明奴隶社会礼乐崩溃,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特征是动荡变革。‎ 答案:D ‎3.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所反映的社会矛盾是(  )‎ A.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 B.农民和地主的矛盾 C.平民和奴隶主的矛盾 D.新兴地主和奴隶主贵族的矛盾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他们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全方位地进行变革,以便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为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专政服务。所以选D项。‎ 答案:D ‎4.《国语》载:“宗庙之牺,为田亩之勤”,这反映了(  )‎ A.西周时期祭祀活动盛大 B.春秋时牛耕技术应用 C.战国时铁器广泛使用 D.战国时期农业发展 解析:材料的含义是牛原来作为宗庙祭祀的牺牲,现在成为种田的主要帮手,结合图片信息可知B项正确。‎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答案:B ‎5.春秋战国时期,下图所示事件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  )‎ A.促进井田制瓦解 B.导致地主阶级兴起 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 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 解析:图片给出的信息是铁器和牛耕,它们是新的生产力发展的代表,不可能强化周王室的统治。‎ 答案:C ‎6.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胜利完成长征。吴起镇的得名与古代著名的改革家吴起相关,在吴起镇至今还有吴起的雕像(如图)。吴起改革的措施不可能包括(  )‎ A.强化“世卿世禄制” B.限制贵族的权力 C.奖励军功 D.严禁私门请托 解析:吴起改革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世卿世禄”是奴隶主贵族特权,因此,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7.公元前4世纪,秦国改革面临的有利的客观条件是(  )‎ A.秦国国君拥有比较集中的权力 B.秦国旧的奴隶主势力相对较弱 C.秦国民风质朴,尚武精神充斥 D.长期扼制秦国的晋国已发生分裂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四项皆是秦国面临的有利条件,而A、B、C三项皆是秦国自身具备的主观条件,故D项符合题干要求。‎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答案:D ‎8.导致秦孝公发奋图强进行改革的直接原因是(  )‎ A.经济、政治、文化落后 B.法家学说的推动 C.诸侯会盟,拒邀秦国 D.晋国分裂,士人游说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能力。A、B、D三项都是秦国改革的因素,A项是不利因素,B、D两项是有利因素,C项被秦孝公视为耻辱,因而发奋图强进行变法,这是直接原因。‎ 答案:C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意思是说在春秋时代,作为诸侯国统治者的世家,没有能连续执政超过五代的。这句话也引申为家学、财富和地位不能永远世袭下去之意。孟尝君深明这个道理,故劝田婴舍弃家业厚待宾客,由此而名闻于诸侯。‎ 材料二:下面是几则反映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史料:‎ ‎“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政不旅旧,则民不偷……无夺民时,则百姓富。”‎ ‎——《国语·齐语》‎ ‎“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 ‎——《汉书·食货志》‎ ‎“……为楚悼王立法,卑减大臣之威重,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塞私门之请,一楚国之俗……”‎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材料一中“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的原因。‎ ‎(2)材料二中三则材料分别反映的是哪三次重大改革?‎ ‎(3)材料二中《汉书·食货志》中说的是哪一项改革措施?‎ ‎(4)这三次改革反映了当时社会怎样的政治特征?‎ 解析:第(1)题根据对“五世而斩”的解释联系春秋时代的特征分析作答即可。第(2)(3)题根据改革内容联系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答案。第(4)题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 答案:(1)春秋时期处于社会大动荡时期。‎ ‎(2)管仲改革、李悝变法、吴起变法。‎ ‎(3)“平籴法”。‎ ‎(4)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不断增强,新的封建制度逐步确立。‎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魏文侯问李克曰:“为国如何?”对曰:“‎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臣闻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文侯曰:“吾尝罚皆当,而民不与,何也?”对曰:“国其有淫民乎?臣闻之曰: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其父有功而禄,其子无功而食之,出则乘车马、衣美裘,以为荣华,入则修竽琴钟石之声,而安其子女之乐,以乱乡曲之教,如此者,夺其禄以来四方之士,此之谓夺淫民也。”‎ ‎——《说苑·政理》‎ 材料二:李悝为魏文侯作尽地力之教,以为地方百里,提封九万顷,除山泽邑居。参分去一,为田六百万亩,治田勤谨则亩益三升,不勤则损亦……若依此说,则魏之废沟洫,必废阡陌,其事尚早于商鞅矣。‎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李悝总结了春秋末期以来各诸侯国立法司法的经验,结合魏国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的法典——《法经》。《法经》是一部诸法合体而以刑为主的法典。‎ 材料四:魏用李克(当作李悝),尽地力,为强君。自是之后,天下争于战国。‎ ‎——《史记·平准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魏文侯变法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四回答魏文侯变法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概括归纳能力。第(1)问从四段材料中概括归纳每一则材料的核心内容即可,注意不要照搬原文。第(2)问从材料四“为强君”等信息归纳。‎ 答案:(1)废除世卿世禄制度,选贤任能,赏罚分明;“尽地力”的农业政策;强调法治,制定《法经》。‎ ‎(2)打击了旧制度,增强了国力,使魏国成为战国前期最强大的国家。 ‎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