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历史选修一全册试题(人教版38份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9年高中历史选修一全册试题(人教版38份含答案)》 共有 39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阶段性测试题九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60分)‎ ‎1.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解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晚清的现代化先是技术现代化即洋务运动,然后是政治现代化即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并且戊戌变法在辛亥革命之前,所以最能体现晚清现代化的只能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答案:B ‎2.戊戌变法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起到的最突出作用是(  )‎ A.变法思想宣传 B.思想解放作用 C.师夷长技以制夷 D.实行君主立宪 解析:解题时注意题干中的“最”字。本题为最佳选择题,戊戌变法使国人开始认识到自身在政治制度上的落后性,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故选择B项。‎ 答案:B ‎3.甲午战争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  )‎ 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 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 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D.成为改良思想的开端 解析:根据关键词“甲午战争后”“英日”联系到甲午中日战争,全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梁启超属于改良思想的代表,排除A项。白话文运动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在甲午战前已经出现了像王韬这样的改良思想,排除B、D两项。‎ 答案:C ‎4.之所以说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主要是因为(  )‎ A.变法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变法采用的是改良的形式 C.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D.维新派表现了勇于献身的精神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解析:A项不对,戊戌变法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B、D两项符合史实,但与题干无关,之所以说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主要是指批判、冲击了封建传统思想,宣传了资产阶级政治主张。‎ 答案:C ‎5.维新变法的法令在戊戌政变后(  )‎ A.完全被废除 B.保留了绝大部分内容 C.只有京师大学堂保留下来 D.变法法令依旧执行 解析:政变后,除了京师大学堂被保留下来以外,其他新政措施全部被取消。‎ 答案:C ‎6.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提出(  )‎ A.制定宪法 B.召开国会 C.开制度局 D.废除科举 解析:维新派主张废八股,改试策论,但不主张根本废除科举制度。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康有为提出开制度局。因此,本题只有C项是正确的。‎ 答案:C ‎7.钱穆在某篇文章中谈到:“清末人却一意想变法,把此制度也连根拔去。民国以来,政府用人,便全无标准,人事奔竞,派系倾轧,结党营私,偏枯偏荣,种种病象,指不胜屈。”“此制度”是指(  )‎ A.科举考试 B.君主专制 C.纲常伦理 D.军机六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此制度也连根拔去”“民国以来,政府用人,便全无标准”说明科举制度被废除后用人标准带来的弊端,故本题选择A项;B项错误,清朝不可能推翻君主专制;C项和D项不符合题意。 ‎ 答案:A ‎8.“苟可致富强者,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 “变法乃素志,同治初即纳曾国藩议,派子弟出洋留学,造船制械,凡以图富强也。若师日人之更衣冠,易正朔,则是得罪祖宗,断不可行。”从材料来看,慈禧的意思是(  )‎ A.有条件地支持变法 B.希望清王朝复兴 C.祖宗之法不能变 D.反对洋务运动 解析:根据材料的描述“变法乃素志,同治初即纳曾国藩议,派子弟出洋留学,造船制械,凡以图富强也。”说明慈禧太后是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变法的,但是她要求“苟可致富强者,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也就是说制度上不能改变,因为是“得罪祖宗,断不可行。”‎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因此A项最准确;B项没有反映出条件;C项不满足材料含义;D项错误,材料不是针对洋务运动,只是用洋务运动来举例。‎ 答案:A ‎9.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提出的维新变法的根本措施是(  )‎ A.改革封建的政治制度 B.发展新式工矿交通业 C.废科举、开学校 D.办报刊、立学会 解析: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提出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的主张。‎ 答案:A ‎10.下列生活情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是(  )‎ A.广州、上海的买办最先穿西装 B.辛亥革命后,农村大多女子依旧缠足 C.戊戌变法期间,已经使用公元纪年 D.在民国初年,广大的农村未能广泛使用洋火 解析:改用公元纪年是在中华民国成立之后,1912年开始。‎ 答案:C ‎11.戊戌变法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  )‎ A.挽救了民族危机 B.推动了政治改革 C.发展了社会经济 D.促进了思想启蒙 解析:戊戌变法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而进行的戊戌变法运动的最终失败可排除A、B两项。改良运动虽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但因未改变社会制度其作用是有限的,因此C项错误;而资产阶级在社会上广泛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思想促进了思想启蒙,故选D。‎ 答案:D ‎12.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在政治上的主张是(  )‎ A.振兴工商业 B.兴办学校 C.实行君主立宪 D.推翻清朝统治 解析:A、B两项分别属于经济和文化领域;维新派并不想推翻清政府,所以D项错误。‎ 答案:C ‎13.戊戌变法运动最深远的历史影响在于(  )‎ A.促进思想启蒙 B.发展资本主义 C.推动政治改革运动 D.掀起民族民主革命 解析:‎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戊戌变法运动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宣传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观念,猛烈地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故A项正确;由于戊戌变法的很多措施没能真正实施,故B、C两项错误;戊戌变法主要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故D项错误。‎ 答案:A ‎14.著名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这是强调了戊戌变法的意义是(  )‎ A.挽救民族危亡 B.实现富国强兵 C.引领思想启蒙 D.建立民主政治 解析: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也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同时是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结合材料所述,材料强调了戊戌变法引领思想启蒙的意义。‎ 答案:C ‎15.下列措施,在百日维新中被维新派搁置起来的是(  )‎ A.设立议院 B.发展工商业 C.改革科举制度 D.改革政府机构 解析:从百日维新内容上看,变法的内容与维新派的主张有差距,维新派与康有为的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政治主张,在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颁布的诏令中没有体现,表现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因此选A。‎ 答案:A ‎16.“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康有为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A.崇尚儒学的正统 B.为维新变法寻找历史依据 C.以儒学为变法的指导思想 D.证明自己的儒学知识渊博 解析:儒家思想在中国影响根深蒂固,利用儒学思想可以减少变法阻力来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故B项正确。‎ 答案:B ‎17.康有为曾说:“设上下议院,无事讲求时务,有事集体会议,议妥由总理衙门代奏。事虽议于下,而可否之权仍操之于上,庶免泰西君民争权之弊。”这种观点主张(  )‎ A.议院独立于政府之外 B.议院功能在于限制君权 C.议院是朝廷咨议机构 D.议院由民选,君民共治 解析:由材料“可否之权仍操之于上,庶免泰西君民争权之弊”‎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可以看出,康有为并不主张以议院限制君权,故B项错误;由材料“议妥由总理衙门代奏”可知,康有为认为议院应在政府控制之下,故A项错误;议院是如何产生的,材料并未涉及,故D项错误;材料说的是议院的建议可以为皇帝提供参考,最后决策权仍然在皇帝手中,故正确选项为C。‎ 答案:C ‎18.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变法,虽然内容基本相同,但是结果却相反,下列原因中不包括(  )‎ A.新兴阶级力量的强弱有关 B.国际环境是否有利 C.群众发动的程度与领导的强弱有关 D.皇帝(天皇)是否支持 解析:皇帝(天皇)是否支持不是中国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在中国,光绪皇帝是支持变法的,只是没有实权。故选D。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主要是主导变法的资产阶级力量较弱,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国际环境方面,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正赶上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客观上给日本一个良好的环境。此外,日本的明治维新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群众的参与。因此A、B、C三项都是明治维新成功中国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 答案:D ‎19.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一败一成,就中日两国进行社会变革的内部条件而言,是由于(  )‎ ‎①中国的封建制度具有特殊的稳定性,对社会变革的阻力比日本大 ②中国未能如日本那样从旧的统治营垒中分化出一支革新力量 ③中国的维新变法缺乏人民群众反封建斗争的配合 ④中国的变法是依托旧政权进行的,未发生权力中心的转移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中国的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当时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而顽固派力量强大,也没有发动广大群众,仅仅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去变法,最终以失败告终。所以本题选D。‎ 答案:D ‎20.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证明了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但它给后来的奋斗者提供的最重要的历史经验是(  )‎ A.可以走日本明治维新之路 B.可以走俄国农奴制改革之路 C.丢掉改良幻想,运用暴力手段推翻清政府 D.可以走法、美革命之路 解析:‎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A、B两项在中国行不通;C、D两项相比较,符合题干“历史经验”之意的是C。‎ 答案:C 二、非选择题(40分)‎ ‎21.(20分)19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开展洋务运动,日本实行明治维新,两国开始了近代化进程。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摘自《戊戌变法》‎ 材料三:1898年夏(皇帝)颁布了一系列彻底改革法令,那段日子称为“百日维新”。……但是,这些措施始终停留在纸上。维新派缺乏经验,他们的法令只得让内心极不赞成的保守官僚去贯彻。……他们密谋策划,企图除掉皇太后和她周围的顽固分子。但是,皇太后却先行一步,她在军队的支持下发动政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摘自《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等 ‎(1)概括图片指出日本明治维新所采取的相关措施。(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维新变法的历史背景。(4分)‎ ‎(3)指出两国君主对改革的态度,说明改革对两国君主制度产生的不同影响。(4分)‎ ‎(4)根据材料三、四指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6分)‎ 答案:(1)措施:①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②吸收西方工业革命的成果,发展近代工业;③发展近代教育,培养人才。‎ ‎(2)中国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3)都支持。不同影响:日本由君主专制政体演变为君主立宪制;中国君主专制统治陷入危机。‎ ‎(4)维新派缺乏经验;保守官僚的抵制,使变法措施始终停留在纸上;顽固派依靠军队发动了政变;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变法内容上贪大求全。根本原因:领导者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22.(20分)社会陷入危机边缘的时刻,改良旧制往往是挽救危机的重要举措,但改革的失效和阻滞容易导致矛盾激化甚至暴力革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衡;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按照正义,人人各得其所。‎ ‎——梭伦 材料二: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 ‎——《梦蕉亭杂记》‎ ‎“百日维新”的103天内,光绪帝共发布各种谕旨300余件,内容涉及官制、法律、军事、经济、文教、人才选拔等各个方面。‎ ‎——《字林西报》‎ 材料三:吾昔视欧美过高,以为可渐至大同,而今按之,则升平尚未至也。……若吾中国,自黄帝时即已征服而统一之,泱泱大国,比于全欧,假令立民主乎,则中国反不能强,不能安。……各国各自有教化、风俗、历史,万无以他国之政化可骤移用之理。‎ ‎——《康有为遗稿》‎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比较梭伦改革和戊戌变法的主要特征。分析导致两次改革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10分)‎ ‎(2)依据材料三,概括康有为对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认识。(6分)‎ ‎(3)综合上述材料,两次改革结果给我们的主要启示是什么?(4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比较。第(1)问,主要考查他们的特点和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特点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原因依据材料信息整合回答即可。第(2)问,认识主要从材料中获取有效的信息,进行整合得出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第(3)问,启示主要从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的角度来回答。切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答案:(1)特征:中庸(或节制适度);激进(或急功近利)。原因:梭伦改革:缓和了社会矛盾,取得较大支持;戊戌变法:激化了社会矛盾,遭到广泛反对。‎ ‎(2)认识:盲目照搬西方政体,忽视中国国情;低估改革的困难,盲目乐观(或急功近利,急于求成)。‎ ‎(3)启示:依据国情,实事求是,循序渐进。 ‎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