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化学复习第一部分八年级课件及练习(鲁教版共14套淄博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8年中考化学复习第一部分八年级课件及练习(鲁教版共14套淄博版)》 共有 14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燃烧与燃料(一) 随堂演练 1.(2017·滨州中考)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已迫在眉睫。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    ) A.潮汐能 B.煤 C.石油 D.天然气 2.(2017·绥化中考)燃料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以人为本,关注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 题。下列选项中,属于最清洁燃料的是(   ) A.天然气 B.乙醇汽油 C.氢气 D.煤气 3.(2017·枣庄中考)2017 年 5 月 18 日,我国首次在南海神狐海域试采“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成功。 下列关于“可燃冰”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冰”外形像冰,是天然气冷却后得到的固体 B.“可燃冰”燃烧后几乎不产生残渣和废气,被誉为“绿色能源” C.通常状况下,天然气和水就能结合成“可燃冰” D.“可燃冰”储量巨大,属于可再生能源 4.(2017·聊城中考)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说法正确的是(   ) A.油锅着火后向锅中放入菜叶目的是降低油的着火点 B.家用煤加工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C.高层建筑物起火立即乘电梯撤离 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水来灭火 5.(2017·淄博张店一模)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合理利用和控制燃烧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与氧气反应时都会发生燃烧 B.只有燃烧反应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C.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可促进燃烧 D.煤炉生火时,用木材引燃是为了提高煤的着火点 6.(2017·滨州博兴一模)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C.只有含有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 D.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就能燃烧 7.(2017·枣庄中考)在毕业联欢晚会上,某同学表演了精彩魔术——“烧不坏的布手帕”。他先将布手 帕放入白酒中浸透,后取出轻轻挤干,再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布手帕依然完好。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 A.布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空气不充足,布手帕不会燃烧 C.布手帕被白酒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 D.白酒中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布手帕着火点 8.(2017·德州中考)用白色瓷片接近酒精灯外焰时,瓷片没有明显变化;接近焰心时,在瓷片上出现黑 色粉末状固体,这是酒精没有完全燃烧时生成的炭黑。用水壶烧开水,开始时会发现:与火焰接触的壶底 出现水珠和黑色的炭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燃料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B.燃料本身也可能含有水分子 C.加大空气的流量可以减少炭黑的生成 D.提高水壶的高度可以减少炭黑的生成 9.(2017·淄博高青一模)乙炔(化学式为 C 2H2)在空气中燃烧会产生大量黑烟,与充足的氧气反应,发出 明亮白光,放出大量的热,产生的高温常用来熔化金属。请回答: (1)乙炔属于 (填序号)。 ①无机化合物  ②有机化合物 (2)乙炔(C2H2)中氢、碳元素的质量比为 。 (3)乙炔(C2H2)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4)乙炔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时的现象不同,原因是 。 10.(2017·青岛市北一模)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请填写下列空格: 如图所示实验,将尖嘴玻璃管的末端插入烛芯附近,一段时间后用火柴在玻璃管尖嘴处点燃,发现有黄色 火焰。实验结论:在空气中点燃蜡烛时,固体石蜡需变成 才能燃烧。我们在日常生活中 常用到的熄灭蜡烛的方法是 ,这种方法破坏的燃烧的条件是 。 11.某化学兴趣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 查阅资料:P2O5 能溶于水,且有毒性。 交流讨论:(1)图 1 实验中水的作用是 。3 (2)图 2 装置与图 1 装置相比,其优点是 。 (3)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管口罩住白磷(如图 3 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 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中所装的气体可能是 。 拓展运用:“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钾遇水会立刻着火,因为钾 遇水生成氢氧化钾和氢气,该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2.(2017·德州中考)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2017 年 5 月 18 日我国宣告可燃冰 试采成功,这在世界上是首次。可燃冰外观像冰,在地球上的储量大约是已探明的其他化石燃料总量的 2 倍;同等条件下,可燃冰燃烧产生的能量比传统的化石燃料要多出数十倍,而且燃烧后不产生任何残渣和 废气,是公认的地球上尚未开发的最大新型能源。 (1)目前,人类使用的化石燃料主要包括 。 (2)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在高温条件下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此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 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为方便贮存和运输,天然气通常被压缩到容积很小的钢瓶中,而可燃冰却很难被压缩。试从分子的角 度分析,其中的原因是 。 (4)可燃冰作为新型能源,相比传统化石燃料具有很多优势,主要是 (填序号)。 A.储量丰富 B.燃烧值大 C.清洁、无污染 D.易于开采 13.(2017·东营中考)2017 年 5 月 18 日,我国在南海海域试采可燃冰获得成功,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在 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 (1)可燃冰被科学家誉为“21 世纪能源”,可燃冰中,水分子形成一种空间笼状结构,CH4 和少量 N2、CO2 等分子填入笼内的空隙中,无固定的组成,因此可燃冰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也是甲烷,充分燃烧 1 000 g 天然气和煤所产生的 CO2 和 SO2 气体的质量如图 1 所示,请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根据图示和已有知识分析,天然气被誉为城市 清洁能源的原因有 (答两条即可)。 (3)天然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天然气泄漏后,遇明火或静电易发生爆炸,为防止因 天然气泄漏造成危险,可在家中安装报警器,图 2 甲、乙两种情况,安装位置正确的是 。4 (4)甲烷不仅是重要的燃料,同时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图 3 是以甲烷为原料,一定条件下制取某液体燃 料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得出,进程Ⅰ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分子个数比为 ,进程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 图 3 14.(2017·滨州模拟)某兴趣小组活动中,同学们按图 1 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探究过 程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 【查阅资料】 白磷的着火点是 40 ℃,红磷的着火点是 240 ℃,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 人体呼吸道,可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 【交流与讨论】 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 【改进与实验】 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 2 装置进行实验。 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 现象 解释 a 试管中白磷燃烧,热水中白磷没有燃 烧,b 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 b 试管中红磷、热水中白磷都没有燃烧 的原因是① ; ② 【反思与评价】 (1)改进后的图 2 装置与图 1 装置比较,优点是 。 (2)小林同学指出图 2 装置仍有不足之处,并设计了图 3 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是 。 【拓展与迁移】 实验小结时,小朱同学说:“待 a 试管冷却后,如果将试管口紧贴水面(室温下),并取下 橡皮塞,将看到液体进入试管。”这一说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 小晶问:“如果不考虑橡皮塞占试管的容积,进入 a 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会是多少呢?” 大家争论后,出现两种预测。 甲:接近试管容积的 1 5 乙:不一定接近试管容积的 1 5 你赞同的预测是 (填“甲”或“乙”),理由是 。5 参考答案 1.A 2.C 3.B 4.B 5.C 6.A 7.D 8.A 9.(1)② (2)1∶12 (3)2C2H2+5O2 ===== 点燃 2H2O+4CO2↑ (4)氧气的浓度不同 10.石蜡蒸气(或气态,合理即可) 吹灭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1.(1)提供热量和隔绝空气(或氧气) (2)能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白烟污染空气 (3)空气(或氧气 ) 放热 2K+2H2O===2KOH+H2↑ 12.(1)煤、石油、天然气 (2)C+H2O ===== 高温 CO+H2 (3)气态物质分子之间的间隔较大,易被压缩;固态物质分子之间的间隔较小,不易被压缩 (4)ABC 13.(1)混合物 (2)CH4+2O2 ===== 点燃 CO2+2H2O 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少,减少了空气的污染;燃烧充分 ,产生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少 (3)甲 (4)1∶1 2H2+CO ===== 一定条件CH3OH 14.①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②热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1)能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 (2)避免橡皮塞因试管内气体热膨胀而松动 甲(或乙)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1 5,且上述实验中白磷足量、装置气密性良好,所以进入 a 试管内液体的 体积能接近试管容积的 1 5(或 a 试管中白磷量不一定充足)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