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群星闪耀
组合滚动练 2
《说和做》·同步延伸练
延伸关注点:从课文中,我们了解了一个言行一致的闻一多,但闻一多的高尚品质不限
于此,他还是一个铁骨铮铮不怕死的汉子!
铁骨铮铮闻一多
云晓光
①抗战爆发了,闻一多开始蓄胡须。他说:“赶不走日本人,我就不剃胡子,看它能够
长多长!”
②七年过去了,他的胸前黑须盈尺,但是日本人还是没有被赶走。有一天,闻一多居然
见到了街头有饿死的国民党士兵,要知道,这是在大后方昆明啊。
③ 闻一多先生不再潜心学问了,他拍案而起道:“这个国家,我们不能不管了!”
④ 他出席各种进步会议,他在会上的发言犹如狮吼虎啸,不做任何的掩饰。他的发言,
老实人听了连胆子都要被吓破,谁都知道国民党统治黑暗,弄不好,脑袋就没了,但是闻一
多先生不怕。他当着国民党军官邱清泉的面发问道:“国家糟到这步田地了,我们再不出来
讲话,还要等到什么时候,我们不管,还有谁管?有人怕青年闹事,我倒以为闹闹无妨。现
在只有一条路,革命。”
⑤他在另一次大会上说:“三十年了,居然国家还像三十年前一样,难道袁世凯还没有
死吗?”
⑥闻一多不仅这样说,还跑到街上去,和青年学生一起游行。齐胸的长须飘荡,步履
沉稳。
⑦国民党非常讨厌他,给他起了个俄式外号叫“闻一多夫”,说他是领俄国人卢布的,
还叫他“闻疯子”,闻一多的学校职务也被解除了。但是闻一多不怕,他已经看出国民党政
府不会帮助这个国家了,就和它对着干。他在一次校友会上说:“前两天有一家报纸骂了蒋
介石,他的党徒就不干了,说侮辱了什么。为什么蒋介石就不能骂,他为国家造了多少孽,
坑害了多少人民?我有名有姓,我就要骂:‘蒋介石王八蛋!’”
⑧和闻一多一样的还有李公朴,他也是铮铮铁骨,国民党派特务暗杀了他。闻一多赶到
医院去,李公朴已经死了。闻一多抚摸着他的遗体说:“你走吧,我一定跟你来,我决不
躲避。”
⑨鉴于国民党的蛮不讲理和特务的疯狂,很多人都劝他躲避一下,闻一多说:“李先生
可以为民殉身,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我们这时不站出来,用什么来告慰死者。”
⑩李公朴的追悼会上,布满了特务。闻一多上台骂道:“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
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
⑪“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
⑫ “历史赋予昆明的任务是争取民主和平,我们昆明的青年必须完成这任务。”“争取
民主和平要付出代价的,我们绝不怕牺牲,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像李先生一样,跨出了门,就
不准备再跨回来。”
⑬这就是闻一多先生著名的《最后一次讲演》。
⑭他已经决心赴死了。
⑮在这之前,曾有一个女特务来到闻一多家中,带着一本《圣经》,她说:“闻先生,
赶快忏悔吧,你名字里的多字,就是两个夕,你命在旦夕了,必须放弃你的行为和主张。”2
⑯闻一多说:“你的恐吓信可以留下,但你立刻滚出去。立刻就滚!”
⑰就在 1946 年 7 月 15 日,闻一多先生做完最后一次讲演的那天下午,他出席记者招
待会回来,在回家的路上,闻一多先生和前去保护他的儿子一道,被一阵乱枪射杀。
⑱那一年,闻一多 48 岁。
( 选 自 《 阅 读 与 写
作》)
1.阅读文章,说说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闻一多的“铁骨铮铮”的。(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⑦段交代国民党称呼闻一多为“闻一多夫”“闻疯子”,这说明了什么?
(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是几则名人名言,请从本文或者课文《说和做》中也找出一句写在下面。(2 分)
(1)人只有一生一死,要生得有意义,死得有价值。 ——邓中夏
(2)在人生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消瘦,也以为快活。
——鲁迅
(3)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裴多菲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闻一多
4.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具有铮铮铁骨的人物不胜枚举,请你举出两个这样的人物。
(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本联读·课外拓展练
【甲】 星斗其文 赤子其人
他出身于水,一生恬静优雅似水,离去后魂归于水。而他的文字,与后世的读者同在,
似水流淌不绝。
如果说作家是以文字征服世界,那么,对沈从文来说,前 30 年的文学创作,后 30 年的
文物研究结出的果实,证实了自己生命的价值。他一生中出版各种作品 80 多种,500 多万
字,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书最多的作家之一。
在沈从文自己,无论是身外报偿还是身内所获,物质上的得失还是精神上的毁誉,从不
以为意。
他一生所得收入,除维持一家生活必需的花费、社交应酬和帮助别人外,都陆陆续续花
在购买书籍和陶瓷文物上。他家里曾堆满了各式各样的“坛坛罐罐”。家里放不下了,便随
手送人,送掉后又买。解放后索性一股脑儿全送了博物馆,不仅没有索取任何报酬,连一张
收条也没留下。1982 年,他收到花城出版社寄来的九千多元稿费,立即凑足一万元,寄给
家乡的小学,修建一栋图书楼。然而,他也有因手头无钱而发窘的时候,且不说他年轻时为
吃饭问题所做的种种挣扎,就是在他不再为吃饭发愁以后,每逢某项社会公益活动需要他捐
赠时,他常常因拿不出钱来而发愁难过。
说起沈从文在文坛上的沉浮,在中国几乎是一个典型。在这沉浮的背后,重叠着因“历
史的误会”而带来的种种人生坎坷与痛苦。但他几乎从来不主动提及自己几十年来遭遇的损
害与屈辱。当别人问及他在“文化大革命”中的遭遇时,他只是说:“我没有我的朋友受的
冲击大,我只是要打扫茅房,那是普通的事,在家里不是也要打扫吗?”人们常常惋惜他不3
能继续从事文学创作,为他在文学史上的“失踪”感到遗憾,为他在第二、三次文代会上,
连作家身份也得不到承认感到不平,他只是笑笑:“那未必不是塞翁失马。”
1978 年全国第四次文代会后,沈从文长期冷落的门庭重新变得热闹起来,他构筑的富
有魅力的“湘西世界”被人津津乐道,鲁迅的“他是自新文学运动以来所出现的最好的作家”
这一评价又被人记起,学术界开始确认沈从文在现代文学史上的“文学大师”地位。对这一
切,沈从文表现出惊人的平静。在谈到他的文学创作时,他总是轻轻地挥着手:“那都是些
过时了的东西,不必再提起它。……我只不过是个出土文物。”
对涉及个人荣辱得失的人事,沈从文表现出一种令人吃惊的宽容与平和。他宁愿记住别
人的好处,而忘了别人对自己的损害。是湘西的水深深流进沈从文的血脉,滋润和培育着他
的性格。
然而,他心头还有无法释怀的东西。这头一件便是他 30 余年来从事的中国古代文物研
究。他常常叹息说“手头有许多题目可做,现在是来不及了”,话语中总是透着惆怅与悲哀。
虽然,他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已经出版,王序在他的指导下,已成为能独当一面的服饰
文物专家,他的后半生事业后继有人,但他仍不满意。沈从文最害怕的是失去工作的权利。
前几年,有关部门通知他去办理从历史博物馆调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手续时,他误以为是办理
退休手续,紧张得手足无措,只是嗫嚅着说:“我还能做点事,请不要让我退休。”
1983 年,他身患重病,几乎足不出户。对故乡的思念日夜侵蚀着他,家乡人的来访,
使他兴奋不已。他不间断地询问,颔首,摇头,轻轻地叹息,任何有关家乡的人事、山川风
物的点滴,都不愿放过。“我能去,我还能去的!”说着,他便挣扎着要站下地来,并终于
奇迹般地站立起来。“你看,我还能去!”他孩童般得意地笑着,眼角上早已噙了两颗晶亮
的泪珠。然而他终于只能在想象与回忆里,同那片熟悉的土地亲近。每当他独自静静地坐在
客厅里出神,都似乎在神游故土。
静寂中,突然响起河船拍打水面的桨声,这声音伴和着古老、悠长而又悲凉的船歌号子,
沉沉的牛角声,水车飞转发出的“咿呀”声……
(选编自凌宇《沈从文传》)
【乙】 在沈从文先生墓前
龙良骅
①凤凰城的喧嚣留在了身后,沿着沱江边窄窄的石板路,按着路标的指引,我和妻子虔
诚地前往听涛山寻找心中的圣地。拜谒沈从文墓,这是萦绕在心中多年的愿望,现在终于有
机会走近这位中国现代乡土文学大师灵魂栖息的地方了。
②听涛山既不高,也不陡,平平缓缓,多像沈从文先生平和的性格。八十六级之字形的
石级,湿漉漉的,象征先生走过的八十六个岁月。路旁有一株红梅,正在寒风中悄然绽放,
透露着春天的讯息。而更多的树木,叶片凋谢,不免在料峭春寒中有一丝瑟缩。但几丛翠竹
挺拔着,几丛杂树斜生着,绿绿的枝叶,显示着盎然生机。游人稀少,在我们的前面,只有
一对年轻的情侣,手牵着手,静静地走着。我们也尽量放轻脚步,怕打扰沈从文先生的安息。
③墓在山腰。这应该是世界上最奇特的坟茔了吧?坟是一座山,山是一座坟,沈从文先
生的骨灰直接撒入山上的泥土中,这位自然之子最后彻底回归自然,与大自然完全融合在了
一起。就如石级边的一块石碑上写的: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这是沈从文的
表侄,大画家黄永玉送给他的。从凤凰出发,沿着沅水流域,然后北京、上海、昆明,复又
回到北京,这是他的人生轨迹,现在他回家了。听涛山是幸运的,它容纳了蜚声海内外的一
位士兵,一位作家,一位学者,一位“乡下人”。
④墓碑也是奇特的,一块粗糙的五彩石,正面写着几行小字: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
我思索,可认识人。这应该是先生自拟的墓志铭吧?墓碑顶上,放置着一个小小的花环,花
瓣上凝着水珠,有一点儿落寞。而墓碑下,插着三炷香,香早燃尽,剩着几截竹签和一点点4
灰烬。传统的和新潮的祭奠方式就这么巧妙地汇聚在一起了。碑的后面,刻着沈从文小姨子
张充和题的一句话: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算是对其姐夫最深刻的理
解,最恰当的评价。走在我们前面的那位女孩儿,低头读着碑上的文字,她忽然一回头,乌
黑的眸子一闪一闪,我的思维触电似的拼接起一些记忆的碎片:渡船上的翠翠,守着碾房的
三三,做着“女学生梦”的萧萧,橘子园里的夭夭……
⑤水,是理解沈从文的最佳途径。他自己就曾经说过:“我感情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
波给予我的印象实在不少。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部分都同水不能分离。我的学校可以
说是在水边的。我认识美,学会思索,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沈从文是顽皮的逃学大王,
枯燥的私塾和新式的学校都吸引不了他,他总是逃学去看河中的行船,船上的水手;看河岸
的树木,林中的小鸟;看河边的小城,城中的针铺、伞铺、皮靴店、染坊、豆腐坊、冥器铺。
哪怕是因逃学而被罚在孔夫子牌位前跪着,他脑中呈现出的,仍是河中的鳜鱼被钓起、风筝
飞满天、黄鹂在山中歌呼、树上果实累累的情形。他就这样读着一本小书,同时读着一本大
书。十四岁多一点,他就到地方的部队里当兵,那是当地大多数青年人的首选出路。辗转在
沅水流域,又从水里认识了船家、水手、兵士、妓女、商人。直至二十岁,才脱下军装上岸,
背着一卷小小的行李,孤身一人出现在北京车站的站台上,来读那本永远也读不尽的大书。
中国现代文学从此多了难得的水的灵气。水的滋润,让沈从文的作品永远水汽盈盈,他笔下
的人物永远都那么健康丰满,处处闪耀着人性的美丽光辉。
⑥听涛山没有涛声,就像寂寞一生的沈从文缄默着。
⑦想当年那些红极一时的作家都湮没在历史的风烟中,孤独的沈从文却成了常青树,这
莫非也是自然的法则?沈从文曾说,他和他的读者都将老去。其实,沈从文的读者确实在一
批批老去,但他的作品则永葆生命力,新的读者也在不断涌现。我相信,刚才和我们同来的
那对年轻的情侣也一定是沈从文的崇拜者。因为,他的作品有丰沛的水,源头是鲜活的。
(选自《散文百家》)
5.沈从文“星斗其文”的成就,甲文中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甲文中,作者在结尾描绘了想象中的沈从文故乡恬静优美、生机勃勃的生活画面,
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从“衬托”的角度,对乙文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乙文中多次提到那对年轻的情侣,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我的写作与水的关系》一文中,沈从文一再强调自己的“文学事业”的基础并
不是建筑在一本或一堆“合用的书”上,而只是建筑在“水”上。沈从文是一位将水融入自
己生命的作家,水的灵动是他作品的精魂,水的品性是他性格的写照。请结合两文,谈谈你
的理解。(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晒场·课外延伸练
【甲】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
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乐羊子妻
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①机而言曰:“此织生自
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②失成
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③,以就懿④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
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节选自《后汉书·列女传》)
[注] ①趋:快步走。②捐:抛弃。③亡:同“无”,不足。④懿:美好。
1.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 分)( )
A.见往事耳(了解) B.及鲁肃过寻阳(到,等到)
C.当日知其所亡(每天) D.遂七年不返(才)
2.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B.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C.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D.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文言文断句技巧(一)
1.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通读全句,联系全文、全段或语境,弄清写了
什么内容。大致掌握了文章的意思之后,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
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2.找对话标志(“曰”“云”“言”等)。通常在对话标志“曰”“云”“言”之后断句。
3.找名词、代词。 名词、代词的前后往往要断开。阅读时,随时标出文段中的名词。
如人名、地名、官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等。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
论的对象,它们的前后往往要断开。名词、代词一般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
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常见代词有吾、余、予、尔、汝、
公、卿、君、彼、此、其、之等。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甲文中,孙权要求吕蒙不仅要涉猎广泛,而且要钻研经书。
B.乙文中,羊子被妻子的话感动,又回去修完了他的学业。
C.甲、乙两文中,孙权、羊子之妻都劝学有法,并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D.甲文中,孙权指出“学”的必要性;乙文中,羊子之妻指出“学”要不断积累,持
之6
以恒。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蒙辞以军中多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何异断斯织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管仲与鲍叔牙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①,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
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
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
召忽②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
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注] ①贾(gǔ):做买卖。②召(shào)忽:齐人。与管仲一起为公子纠所用,公子纠被
杀后召忽也自杀。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
(1)吾始困时( ) (2)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
(3)知时有利不利也( ) (4)吾尝三战三走( )
6.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选文中的鲍叔是一个怎样的人?(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香撷瓣·鉴赏提升练
夜归丁卯桥①村舍
[唐] 许 浑②
月凉风静夜,归客泊岩前。
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
紫蒲③低水槛④,红叶半江船。
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
[注] ①丁卯桥:地名。②许浑:诗人。字用晦,润州丹阳人(今属江苏)。大和进士,
官虞部员外郎,睦、郢二州刺史。③紫蒲:紫色的蒲草。④水槛:临水的栏杆。
8.根据诗歌内容填空。(2 分)
诗人夜归看到了明月、岩石、木桥、__________、__________、水槛、红叶、江船等
景物。
9.“桥响犬遥吠”表现了月下村舍怎样的氛围?试作简要分析。(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请根据对话内容,以编辑部的名义写一则启事。(只写正文,60 字左右)(5 分)
下面是校文学社社长正浩和编辑诗瑶的对话。
正浩:诗瑶,陈平告诉我,我们文学社刊物《春芽》第三期有一个错误。
诗瑶:什么错误?
正浩:在“最美人物”栏目里,我们把一个人的名字写错了。
诗瑶:啊?把谁的名字写错啦?
正浩:就是那位园艺师傅方刚,写成万刚了。
诗瑶:哎呀,太粗心了。
正浩:我们要在第四期中刊登一则启事,更正错误,还要表示歉意。
诗瑶:好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
详解详析
现代文·延伸拓展练
1.从闻一多的语言、行为以及对待国民党的态度方面来表现的。
2.说明闻一多的言行给国民党当局带来了恐慌,也暗示出他们暗杀闻一多的原因。
3.示例: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
4.示例:文天祥、朱自清、刘胡兰等。
5.①作品数量多,涉及范围广,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书最多的作家之一,文学创作
和文物研究都取得成就。②作品质量高,被鲁迅誉为“自新文学运动以来所出现的最好的作
家”,是文学大师。③作品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构筑了富有魅力的“湘西世界”。
6.这样写从侧面烘托出了沈从文性情如水一样宁静平和,表现了沈从文对故乡的思念、
热爱;结尾点题,照应开头,情真意切,令人回味。
7.通过其他树木的凋零瑟缩来衬托红梅、翠竹、杂树的盎然生机,突出了红梅、翠竹、
杂树的顽强生命力。暗示沈从文作品顽强的艺术生命力,表现出作者对沈从文的赞美之情。
8.文中多次提到那对年轻情侣是为了说明虽然沈从文先生已经逝去,但年轻的一代仍
然对他和他的作品很推崇,表现了沈从文的作品顽强的生命力。
9.示例一:沈从文的一生与水密切相连,水给了他独特而丰厚的人生经历。水使他认
识了美,学会了思索。水是他丰沛鲜活的创作源泉。水成就了其作品难得的灵气,让他的作
品永远水汽盈盈,他笔下的人物永远那么健康丰满,处处闪耀着美丽的人性光辉。
示例二:沈从文有水一样的精神品格:①水有兼容并包的品行,沈从文能包容社会对他
的不公;②水至柔中有坚韧,沈从文受到迫害,在文坛上不被承认,总是微笑面对,保持宁
静平和的心态,坚守至终;③水仁爱博大,沈从文热心助人,心系家乡;④水平和淡定,沈
从文虽是大家,却以平常心对待荣誉。
古诗文·素养提升练
1.[解析] D “遂”是“于是,就”的意思。
2.B
3.[解析] A A 项中,孙权的原话是“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是一个反问句,意思
是否定的,孙权并不是希望吕蒙钻研经书,而是希望他广泛涉猎,了解历史。
4.(1)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托。
(2)同割断这丝织品有什么不同呢?
[参考译文]
[乙] 一年后,(羊子)回到家中,妻子跪起身问他回来的缘故。羊子说:“出行在外久
了,心中想念家人,没有别的特殊的事情。”妻子听后,就拿起刀来快步走到织机前说道:
“这些丝织品都是从蚕茧中生出,又在织机上织成。一根丝一根丝地积累起来,才达到一寸
长,一寸一寸地积累,才能成丈成匹。现在如果割断这些正在织着的丝织品,那就无法成功
(织出布匹),迟延荒废时光。你积累学问,就应当每天都学到自己不懂的东西,以此成就自
己的美德;如果中途就回来了,那同割断这丝织品有什么不同呢?”羊子被他妻子的话感动
了,重新回去修完了自己的学业,于是七年没有回来。
5.(1)贫困
(2)谋划
(3)时机
(4)逃跑
6.[解析] D 两个“者”都指“……的人”;A 项,动词,分,给/介词,和;B 项,介9
词,表被动/介词,在;C 项,代词/动词,到,往。
7.鲍叔不认为我没有羞愧之心,他知道我不以小节为羞耻,而以功名不能显扬于天下
为羞耻。
8.鲍叔是一个轻利重才、知人识人的贤士。(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管仲说:“我当初贫困时,曾经和鲍叔一起做生意,分财利时自己总是多要一些,鲍叔
并不认为我贪财,(是因为他)知道我家里贫穷。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却使他更加困顿不
堪,陷于窘境,鲍叔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运有时顺利,有时不顺利。我曾经多次做官多
次都被国君驱逐,鲍叔不认为我不成器,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机。我曾经多次打仗多次逃跑,
鲍叔不认为我胆小,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亲需要赡养。公子纠失败,召忽为尽人臣礼节而自
杀,而我宁愿在牢中受到羞辱,鲍叔不认为我没有羞愧之心,他知道我不以小节为羞耻,而
以功名不能显扬于天下为羞耻。生养我的人是父母,真正了解我的人是鲍叔啊。”
9.庭院 紫蒲
10.宁静。以声衬静,用桥的轻微的响声和遥远的狗叫声衬托夜晚的宁静。
11.①对官场的厌倦;②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或“对农村生活的喜爱”);③回家的喜
悦;④为另有理想的生活选择而自得、喜悦或满足。
语言表达·素养积累练
示例:因工作疏忽,我们在本刊第三期“最美人物”栏目中,将园艺师傅方刚的名字错
写成了万刚,特此更正,并向方刚师傅及读者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