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信》
◆ 教材分析
《一封信》是一篇意味隽永的课文,主题是关于成长、家、爱与亲情。
◆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识记8个要求会写的字,认识14个要求会认的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能对比两封信理解语言运用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懂得在困苦中寻找乐趣;
2.学会在亲人面前报喜不报忧;
3.明白凡事要往好处想,生活才能更美好。
◆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多种方法识字及规范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
1.初步理解在话语后面时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
2.懂得在亲人面前报喜不报忧的道理。
◆ 课前准备
◆
多媒体课件、识字、词语卡片。
3
◆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师:孩子们写过信吗?你们写心得时候一般会告诉亲人或朋友什么事情呢?
2.揭示课题:一封信。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
(1)勾画出课文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
(3)读准字音;
(4)教师检查读音,指导读准“哄、闭、紧、润”等字音,读通句子。
(5)自由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讲述了什么事?
(6)课文讲述了,露西要给爸爸写一封信,开始露西报告了家里的坏消息,后来在妈妈的提醒下她向爸爸报告了好消息。
(7)写字指导:观察“珠、圆、笔”写的时候要注意。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边读边思考:
想一想,露西在给爸爸的后一封信里都写了什 找出相关语句,试着把这封信读出来。
2.明白妈妈对露西情绪的引导作用。
故事的开始,出现了一个满腹怨气的小姑娘。放学回家后,妈妈还没回,爸爸又出差国外。露西铺开一张纸的时候,满腹抱怨就出来了:不开心、妈妈昨天哭了、台灯坏了没人修……
当妈妈拍露西胳膊的时候,我们不知道妈妈是不是看到了女儿信的内容,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妈妈一定通过女儿的神情看出了些什么,所以,当露西重新写下“亲爱的爸爸”时,母亲便插言道:“我们过得很好。”
露西的情绪瞬间又低落变得积极起来。母亲继续引导:“请告诉我螺丝起子在哪儿……”
开篇时露西就在抱怨床头柜的台灯坏了没人修,这时母亲主动询问工具的位置,言外之意就是,这些事咱们可以自己做,不必让爸爸担心。
再到后面,露西的心情变得格外好,吃鸡蛋、看电影,最后还给爸爸画上了一束鲜花!妈妈
3
成功地将露西的情绪调整过来,也不会让外地的丈夫担心了。
妈妈主动提出修台灯,说明她一直是给自立的人。这种自立其实早就传递给女儿露西了。露西一回家就把土豆削好煮上——你注意到了吗?
四、精读课文,深入感悟:
1.明白课文成长的主题。
露西早早回家开空调,洗土豆并放锅里,可见她的懂事,而懂事源于成长,父母时常不在身边加速了露西的成长。
2.明白家的重要性。
露西给爸爸写信了,第一段的关键词是“冷清”,一个没有爸爸的家是冷清的,在露西的记忆里,家就是一大早爸爸一边刮胡子一边逗她玩,是的,这样的家是热闹的,甚至嘈杂的,但家就该是这样的,不是么?
3.明白爱与亲情的重要性。
妈妈陪伴露西重新写信,把第一段改成了“我们过得挺好”。妈妈不希望爸爸操心家里,所以最深切的思念不是告诉对方自己有多么想念他,而是告诉他,我们很好,你安心工作,无须挂念。
“请爸爸告诉我们,螺丝刀放在哪儿了”——家里一切安好的佐证。是的,我们过得很好,家里没有我们解决不了的问题。
我们甚至还有心情和时间去看一场电影——虽然时间尚远。
“爸爸,我们天天想你。”——虽然我和妈妈过得很好,但这一切无法代替你的存在——你早点回来吧。
4.比较露西前后写的两封信,你更喜欢哪一封,为什么?
五、课堂总结:
课文讲述了,露西要给爸爸写一封信,开始露西报告了家里的坏消息,后来在妈妈的提醒下她向爸爸报告了好消息。讲述了在亲人面前要报喜不报忧的道理。
六、布置作业:
1.把这篇课文的内容讲给父母听;
2.在生活中你遇到类似的问题?你是怎样处理的?
◆ 教学反思
略。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