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我国某地区农业资源利用评价表(单位:%),回答1~3题。
评价类别
农作物A
农作物B
农作物C
满足程度
热量满足率
22
22
16
水分满足率
79
84
84
土壤养分满足率
84
84
84
社会经济因素满足率
76
29
42
资源利用率
光合潜力利用率
11.3
4.4
4.5
光温潜力利用率
51.0
20.2
29.0
气候潜力利用率
64.2
24.1
34.7
气候—土壤潜力利用率
76.4
28.7
41.4
1.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最主要限制性条件是( B )
A.光照 B.热量
C.降水 D.土壤
2.该地区最适合种植的是( A )
A.农作物A B.农作物B
C.农作物C D.农作物B和C
3.该地区可能是( C )
A.长江三角洲 B.珠江三角洲
C.松嫩平原 D.河西走廊
【解析】 第1题,从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在三种作物的满足程度中,热量满足率最低,说明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最主要制约因素为热量。第2题,农作物A对各种资源的利用率最高,说明该地区最适合种植该种农作物。第3题,该地区水分满足率较高而热量满足率较低,说明其位于我国纬度较高的湿润地区。
(2018·邯郸调研)滴灌是现代农田灌溉及节水的灌溉技术之一。目前,滴灌技术在我国推广很难。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某地滴灌技术应用示意图。据此完成4~6题。
10
4.该地区采用滴灌技术的主要目的是( C )
A.降低输水管道坡度
B.营造田园景观
C.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D.减轻病虫害
5.滴灌技术最适用的农作物是( A )
A.葡萄 B.玉米
C.小麦 D.高粱
6.目前,影响我国西北地区滴灌技术推广的限制性社会经济因素是( D )
A.水资源不足 B.农业科技落后
C.信息交流不便 D.经济成本较高
【解析】 第4题,由材料可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着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采用先进的滴灌技术,有利于节约有限的水资源和提高农田灌溉用水的利用率。第5题,读图可知,滴灌需要铺设各类管道和滴头、流调器等部件,农业投入成本明显较高,故此技术最适用于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如葡萄等。第6题,滴灌技术的经济成本较高,故经济比较落后的西北地区很难推广该技术。
读下图,回答7~9题。
7.M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C )
A.水稻种植业 B.大牧场放牧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混合农业
【解析】 该地为美国中央大平原,是美国的主要农业区,也是商品谷物农业的典型代表。
8.M区域农业生产的优势区位条件不包括( A )
A.当地广阔的市场
10
B.便利的交通运输
C.先进的科技
D.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
【解析】 美国是最大的谷物出口国,其市场主要在国外,当地市场很小。
9.与M区域农业发展的背景关系最小的因素是( D )
A.工业化的发展 B.城市化的进程
C.世界经济全球化 D.国际局势多极化
【解析】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有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而D属政治条件,对农业影响最小。
读“北美(美国和加拿大)小麦和玉米主要产区分布示意图”,完成第10~12题。
10.北美小麦和玉米集中产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B )
A.季风水田农业 B.商品化(谷物)农业
C.混合农业 D.自给农业
11.北美小麦和玉米集中产区不具有的条件是( C )
A.国际市场广阔 B.交通便利
C.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D.技术装备好
12.该农业地域类型具有的特点是( D )
①机械化程度高 ②商品率很高
③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④集中在大城市周围
⑤耗费能源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解析】 北美小麦和玉米集中产区为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区,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投入生产资料多,耗费能源多。商品谷物农业多分布在发达国家。
(2015·长沙一中高一检测)如下图所示,北方某村春夏生产粮食,秋冬利用塑料大棚生产蔬菜,同时开办了养猪场,读图回答13~14题。
10
13.该村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C )
A.水稻种植业 B.乳畜业
C.混合农业 D.商品谷物农业
14.利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可以改善( B )
A.光照条件 B.热量条件
C.降水条件 D.土壤条件
【解析】 第13题,该村农业生产畜牧业和种植业并重,应属于混合农业。第14题,塑料大棚可改善热量条件。
(2018·赣州模拟)读法国农业分布图,回答15~16题。
15.与P地相比,Q地种植葡萄的优势区位是( B )
A.技术条件好 B.鲜果上市早
C.市场广阔 D.海运便利
16.M地的农业地域类型( A )
A.集约化程度高,产品商品率高
B.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
C.劳动力投入多,单位产值高
D.精耕细作,专业化程度高
【解析】 第15题,Q地位于地中海沿岸,比P地纬度低,光热充足,鲜果上市早于P地。第16题,由图例可知,M地农业地域类型为乳畜业,影响该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饲料和市场,法国乳畜业集约化程度高,产品商品率高。
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其基本特征是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如下图为“商品谷物农业区位条件示意图”。读图,回答17~18题。
10
17.图中a、b、c、d与下列区位条件对应正确的是( C )
①农业科技先进 ②人均耕地面积大
③机械化水平高 ④市场广阔
A.a——①、b——②、c——③、d——④
B.a——②、b——①、c——④、d——③
C.a——①、b——③、c——④、d——②
D.a——②、b——④、c——③、d——①
18.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东北地区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优势条件是( B )
A.水热条件优越 B.人均耕地面积大
C.市场广阔 D.农业科技先进
【解析】 第17题,注意分析图中箭头的指向。第18题,长江三角洲地区水热条件充足、劳动力丰富且农业技术发达、但商品率远低于东北地区,其主要原因是当地人口稠密,粮食消耗量大。
19.(2017·青岛一中高一质检)泰国大米连续6年稳居世界销量第一,由此赢得“世界米仓”的桂冠。泰国水稻种植的优越区位条件是( B )
①平原面积广,土壤肥沃
②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③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④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⑤市场需求大,交通运输方便
⑥农业劳动力充足
A.①③④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②⑤⑥
【解析】 解答本题应注意分析泰国的自然地理位置,泰国位于东南亚,是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热量充足,昼夜温差较小;地处湄公河流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是典型的水稻种植业区;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但劳动力资源丰富。
(2018·河南天一大联考)光伏农业是光伏发电与农业生产相结合,棚顶太阳能发电、棚内发展农业生产的新型光伏系统工程,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新模式。下图为我国某地光伏农业大棚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20~21题。
10
20.影响光伏农业大棚生产效益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C )
A.地表形态 B.风速大小
C.天气状况 D.土壤性质
21.光伏农业大棚内太阳能LED灯的主要作用是 ( B )
A.提高大棚夜间温度
B.延长农作物受光时间
C.捕杀棚内农作物害虫
D.方便农民夜间劳动
【解析】 第20题,光伏发电主要是利用太阳能产生电能,大棚农作物的生长也要依托太阳能,二者都与太阳能密切相关,故影响光伏农业大棚生产效益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天气状况。第21题,光伏农业大棚内使用太阳能LED灯,可以在夜间对农作物实施照明,延长农作物受光时间,缩短农作物生长周期,促使大棚内农作物提前上市。
(2018·潍坊质检)1960年独立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以前,尼日利亚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棉花、花生等许多农产品的生产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20世纪70年代起尼日利亚经济发展转向石油工业,花生产业每况愈下。近年来,南部热带经济作物发展迅速。如图示意尼日利亚的主要经济作物和石油产地分布。据此完22~23题。
22.尼日利亚南部发展可可种植业的有利条件是( D )
A.灌溉便利 B.科技水平高
C.能源充足 D.热量丰富
23.20世纪70年代以前,尼日利亚大力发展花生种植业,造成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C )
10
A.森林减少 B.生物多样性减少
C.草原退化 D.水土流失
【解析】 第22题,可可属于热带经济作物,对热量条件要求高,在尼日利亚南部发展可可种植业的最有利的条件就是热量丰富,故选D。第23题,尼日利亚的地带性植被是热带草原带,所以大力发展花生种植业造成的生态问题就是草原退化,故选C。
读“三地区的农业资料比较图”,回答24~25题。
24.与图示资料相符合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B )
A.甲——美国商品谷物农业
B.乙——澳大利亚混合农业
C.丙——亚洲水稻种植业
D.甲——城郊乳畜业
25.甲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优势条件有( B )
A.地广人稀,土地面积广阔
B.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C.常年高温少雨的气候
D.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解析】 第24题,结合图示,甲地以种植业为主,商品率低,投入劳动力数量多,可判断为水稻种植业;乙地种植业和畜牧业各占一定比重,商品率高,投入劳动力数量少,机械化水平高,可判断为混合农业;丙地以畜牧业为主,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可判断为大牧场放牧业。第25题,结合水稻种植业的特点,人多地少,A项错误。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属于劳动密集型,B项正确,高温多雨的季风气候,C项错误。商品率低,因此对交通条件要求不高,D项错误。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计50分)
26.读下面“世界某区域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及气温降水图”,完成下列要求。(12分)
10
(1)B、C两图中与A图中甲地气候类型相匹配的是C图,这种气候的成因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而形成的。
(2)简要分析乙地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
气候条件优越,夏季高温多雨;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地形平坦,以平原地形为主;市场需求量大。
(3)简要说明乙地农业生产的特点。
农业单产高;生产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商品率低。
(4)甲地农业生产的最大障碍是水源不足,该国解决的主要措施是修建东水西调工程。
【解析】 第(1)题,图中甲地位于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属于地中海气候,其形成原因是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风从海上吹来,温和湿润,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B图和C图的区别在于,雨热配合不同,B图7月温度高,降水多,属于北半球亚热带季风气候,C图7月温度低,降水多,1月温度高,降水少,属于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第(2)题,乙地位于中南半岛南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雨热同期,位于沿海,地形以平原为主,人口密集,市场需求量大。第(4)题,甲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水源不足。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下图为澳大利亚局部略图(甲)和南美洲局部略图(乙)。
材料二 澳大利亚国土面积768万平方公里,人口1800多万人。澳大利亚十分重视提高畜牧业的科研水平,对畜牧业的科研给予较高的资金投入。
(1)比较图甲中A地区和图乙中B地区农业地域类型生产特点的异同。
相同点: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家庭农场经营。
不同点,澳大利亚以养羊为主,阿根廷以牧牛为主。
(2)分析甲图中A地区农业发展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
10
海陆交通便利(靠近主要铁路,距海港近),(附近人口、城市较为密集)国内外市场广阔,政府扶持鼓励,科技投入大等。
(3)指出上述两区域间近年来人口迁移方向,并说明原因。
由南美洲的国家向澳大利亚迁移__南美洲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口数量多,人口压力大,就业困难,社会福利保障差);澳大利亚经济发达(对劳动力需求量大,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高)。
28.(2018·河南诊断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4分)
马铃薯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产量高、营养丰富、味道佳,深受大众喜爱。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性喜冷凉,对土壤的适应性强。18世纪末,马铃薯在爱尔兰被广泛种植。19世纪时,马铃薯已经成为爱尔兰人的主食。谷物在当时的爱尔兰被称为“高档”农产品。1845~1846年马铃薯晚疫病几乎蔓延了爱尔兰的所有郡,马铃薯几乎绝收,导致发生严重的饥荒,几十万人饿死,超过150万爱尔兰人移民到北美和澳大利亚。下图为爱尔兰位置示意图。
(1)分析马铃薯在爱尔兰被广泛种植的原因。
纬度高,气温低(地温低),适宜种植性喜冷凉的马铃薯;土壤贫瘠,马铃薯对土壤的适应性强;马铃薯单产高,能满足当地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气候冷湿,光照不足,不太适宜其他粮食作物种植;马铃薯营养丰富,能为人体提供足够的营养。
(2)简述19世纪时谷物在爱尔兰被称为“高档”农产品的社会经济原因。
当地种植谷物产量低,生产成本高;当时交通不便,外来谷物输入成本高。
(3)说明爱尔兰大饥荒对现代国家农业生产的启示。
改变单一作物种植模式,科学合理地调整、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加强对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培育良种;建立农产品储备基地等。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中马铃薯的生长习性,从气候、土壤方面分析爱尔兰适宜马铃薯生长;从马铃薯产量及营养等角度分析其被广泛种植的原因。第(2)题,由于爱尔兰气候增加了当地粮食作物生产成本,再加上当时交通情况使谷物成为当地“高档”农产品。第(3)题,当地以马铃薯为主食,粮食结构单一,遇到自然灾害,造成损失巨大,所以从改变单一作物种植模式、优化种植结构、提高抵御灾害的能力等角度进行分析。
2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0
辣椒耐旱怕涝,喜温凉,耐弱光。辣椒从种植到加工、晾晒,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洮南位于吉林省西部,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十年九旱,但地下水丰富,是中国主要辣椒种植和加工基地之一。洮南辣椒色泽鲜艳,味道醇厚,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驰名中外,并作为免检产品出口到许多国家。2000年,洮南市开始从韩国引进金塔辣椒品种,自此,洮南市取代了地理位置更近韩国的山东省,成为韩国进口辣椒的首选地,并占据韩国进口辣椒80%的市场份额。
(1)分析洮南种植辣椒的优势气候条件。
纬度较高,气候温凉;全年降水较少,昼夜温差大,利于辣椒生长;秋季收获时,多晴天且秋风干燥,便于辣椒晾晒。
(2)分析韩国辣椒进口地由山东转向洮南的原因。
洮南市土地、劳动力成本低,辣椒价格较低;洮南市辣椒品质更好。
(3)请为洮南辣椒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加大科技投入,选育优良品种,进一步提高辣椒品质;发展辣椒加工业,开发新产品,增加附加值;进一步开拓国际国内市场。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