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高中地理必修2精品练习(共37套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9春高中地理必修2精品练习(共37套新人教版)》 共有 37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城市化 ‎ 基 础 巩 固 ‎ 一、单项选择题 ‎1.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城市发展一般规律的是( A )‎ ‎【解析】 A图显示出城市规模扩大,城市数量增加,最后出现卫星城甚至形成城市群,符合区域内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 ‎2.在城市化过程中( A )‎ A.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 B.劳动力由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逐渐转移 C.城市数目增多,规模缩小 D.城市数目减少,规模扩大 ‎【解析】 在城市化过程中,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逐渐转移。‎ ‎(2017·山西太原高一期末检测)读“农民工回流地点选择的推力、拉力示意图”,完成3~4题。‎ ‎3.在农民工回流的推力和拉力中( D )‎ A.拉力Ⅰ可能表示较好的医疗卫生条件 B.拉力Ⅱ可能表示完善的基础设施 C.推力可能表示环境质量日趋恶化 D.推力可能表示高昂的生活成本 ‎4.农民工回流对城市产生的影响是( C )‎ A.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B.促进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C.缓解了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D.出现劳动力供应紧张的状况 ‎【解析】‎ 7‎ ‎ 第3题,虽然县镇、农村的生活水平、基础设施、医疗卫生条件与过去相比得到了改善,但与城市相比仍没有优越性,所以这并不是导致农民工回流的拉力,故A、B选项错误;经济因素是导致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故排除C选项;由于城市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优于农村,大量的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住房、子女教育等生活成本提高,使这些农民工在城市生活的压力增大,导致农民工回流,D选项正确。第4题,农民工由于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在城市主要从事工厂流水作业、服务业和建筑业等,所以农民工回流可能导致这些产业受影响,使其出现“用工荒”现象,但不会影响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而且农民工回流与对劳动力需求大的产业外迁等有很大关系,所以A、D错误;农民工回流不会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所以B错;城市人口减少,会使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就业困难等城市问题得以缓解和改善,C正确。‎ ‎(2018·山东德州期中)耦合协调度是反映城市化过程与生态环境协调程度的指标,耦合度越高,城市环境质量越好。读2000~2012年大连市城市人口比重变化图和大连市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环境耦合度变化曲线图,完成第5~6题。‎ ‎5.图示期间大连市城市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B )‎ A.逆城市化    B.郊区城市化 C.再城市化    D.城市中心空洞化 ‎6.与图示时期大连市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环境耦合度变化关系较小的因素可能是( C )‎ A.绿地面积增加    B.产业结构变化 C.第二产业发展迅速    D.经营管理理念 ‎【解析】 第5题,从左图中可以看出,大连市城市人口比重逐年上升,说明其城市范围不断扩大,郊区逐渐演变成市区,此时处于郊区城市化阶段。第6题,图中显示大连市耦合度指标不断上升,说明城市环境质量不断提升,这与城市经营管理理念分不开,且城市中应逐步淘汰落后、污染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绿地面积,从而改善环境质量。‎ 二、综合题 ‎7.读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的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7‎ ‎(1)从图中可判断,世界城市人口在__2000___年超过总人口的一半以上。‎ ‎(2)在绘出的柱状图上可以看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共同特点:__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___。不同特点:①__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于发展中国家___;②__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发展中国家___;__③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快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还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___。‎ ‎(3)通过分析和比较可以看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基本上可以体现其__经济___发展水平。‎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明显加快,分析导致其城市化速度加快的原因。‎ ‎__一方面是民族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是人口增长过快,经济畸形发展,农村人口盲目流向城市。___‎ ‎【解析】 结合图示推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之和在2000年占世界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城市化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化水平也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但发展迅速。‎ 综 合 提 升 ‎ 一、单项选择题 读下面“某城市发展阶段图”,完成1~2题。‎ ‎1.能正确反映Ⅱ阶段城市人口密度与距离市中心的远近两者之间关系的是( A )‎ 7‎ ‎ ‎ ‎【解析】 城市发展到Ⅱ阶段,城市功能区分化,城市中心区形成中心商务区,常住人口减少。‎ ‎2.Ⅱ阶段城市不会发生的现象有( C )‎ A.交通问题得以缓解    B.与周边地区温差增大 C.工业污染日益严重    D.农业用地不断减少 ‎【解析】 在城市发展到Ⅱ阶段,工业向郊区分散,工业污染应有所减轻。‎ ‎(2018·河南洛阳诊测)美、日、德三个国家各自经历了迥然不同的城市化发展道路,分别是美国的大都市区发展模式、日本的综合发展模式和德国的中小城市发展模式。美国人口主要居住在大都市区内。大城市聚集发展在日本城市化进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带动作用,同时中小城市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德国居住在10万人口以上较大城市的人口仅有2500万,占总人口的30%左右。下图示意美、日、德三个国家城市化发展历程。读下图,完成第3~4题。‎ ‎3.甲、乙、丙依次表示( B )‎ A.美国、日本、德国    B.美国、德国、日本 C.日本、德国、美国    D.德国、美国、日本 ‎4.与美国、日本相比,德国城市化模式的明显优点是 ( C )‎ A.城市数量少    B.城市间竞争小 C.“大城市病”不严重    D.城市功能区多 ‎【解析】 第3题,德国城市化起步早,开始时城市化水平最高,乙是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城市化发展速度快,丙是日本。甲、乙、丙依次表示美国、德国、日本。第4题,与美国、日本相比,德国城市化模式是中小城市发展模式,明显优点是“大城市病”不严重。‎ 7‎ 半城镇化是指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一种现象,具体是指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过程中的一种不完整状态。其表现为,农民已经离开乡村到城镇就业与生活,但他们在劳动报酬、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许多方面并不能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不能真正融入城镇社会。下图示意“某年我国半城镇化率(M)的省际差异”。读图,完成5~6题。‎ 注:半城镇化率=(城镇常住人口-城镇户籍人口)/城乡总人口×100%‎ ‎5.与半城镇化率高低关联度最高的因素是( D )‎ A.人口密度    B.第二产业比重 C.户籍政策    D.城乡差异 ‎6.甲地是我国半城镇化率最高的地区。该地半城镇化率高的主要原因有( B )‎ ‎①生活成本低    ②基础设施完善 ‎③环境优美    ④收入水平高 A.①③    B.②④   ‎ C.①④    D.②③‎ ‎【解析】 第5题,根据半城镇化率的计算公式可知,半城镇化率越高说明城镇中没有城镇户籍的外来人口占的比重越大,这些外来人口主要来自农村。在我国,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与乡村相比,城镇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医疗卫生条件好,城乡之间差异越大,农村向城镇迁移的人口就越多,半城镇化率就越高,所以D正确。第6题,甲地半城镇化率高,说明该地外来人口多,为人口的主要迁入区。该地区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工资水平高,就业机会多,基础设施完善,所以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 ‎(2018·江西上饶期末)建设“宜居城市”,城市规划先行。图甲、图乙为同一城区道路网络(实线粗细表示道路主次等级)的两种规划方案。图甲是专家们提倡的方案,图乙是不提倡的方案。图丙是专家们提倡的合理的街区方案,该方案住宅临街分布,打破封闭的“大院式”小区。据此完成第7~9题。‎ ‎7.与图乙比较,图甲方案的主要目的是( C )‎ A.拓宽主干道,缓解交通压力 B.便于居民出行购物 7‎ C.增加公共道路和路网密度 D.提高土地利用率 ‎8.下列是图丙中街区方案的功能解读,不合理的是 ( A )‎ A.方块状街区有四个切角可以增加临街门店 B.方块状街区有四个切角可以缓解交通拥堵 C.方块状街区中间的天井可以通风散热 D.方块状街区中间的天井方便人员疏散 ‎9.若某地城市建设按图甲道路网络和图丙的街区规划方案实施,下列说法不可信的是( A )‎ A.红绿灯路口增多,交通拥堵加剧 B.临街店铺多,社区服务业较为发达 C.增大了居住区的噪音干扰 D.居住区楼下的车流增加,增加交通安全隐患 ‎【解析】 第7题,与图乙比较,图甲方案路网密集,但等级低,路口多,显然不是拓宽主干道;道路并非都指向商业区,故该设计虽然有利于行人通行,但不一定便于居民出行购物,故A、B两项错;由图可知,甲方案的路网密集,增加了公共道路和路网密度;但街区小,道路用地占比大,土地利用效率低。据此分析选C项。第8题,切角位于路口,路口最易发生交通堵塞,切角拓展了空间,便于修建分行道,使人、车都分道行驶,可以防止或缓解交通拥堵。方块状街区中间的天井可以通风散热也方便人员疏散。但方块状街区的切角不适宜都作为临街门店,否则会加大交通拥堵。第9题,若某地城市建设按图甲道路网络和图丙的街区规划方案实施,道路用地占比大,红绿灯路口增多,交通拥堵减缓;临街店铺多,社区服务业较为发达;由于路网密度大,增大了居住区的噪音干扰;由于小区的临街开放性,居住区楼下的车流增加,增加交通安全隐患。据此选A。‎ 二、综合题 ‎10.我国某中学的学生对城市化过程和城市化问题感兴趣,他们组建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相关资料开展研究性学习。英国是世界上城市化最早的国家,也是“大城市病”出现较早的国家,因此研究性学习以英国为案例。下面是他们搜集的两则材料,读后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英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 材料二 氮氧化物(NOx 7‎ ‎)主要是由汽车等交通工具排放的一种大气污染物。下图是“2004年夏天,英国南部定点测算的24小时内空气中氮氧化物的含量图”。‎ ‎(1)结合材料一,分析比较英国和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同特点。‎ ‎__英国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目前发展速度已变慢;中国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发展速度加快。___‎ ‎(2)城市的发展会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城市环境污染除大气污染外还有__固体废弃物污染___、__水污染___、__噪声污染___等。‎ ‎(3)结合材料二,描述图中不同城市氮氧化物污染的地区分布特点,并简述影响的自然因素。‎ ‎__氮氧化物含量低、空气质量好的城市靠近海岸,原因是沿海风力一般大于内陆。___‎ ‎(4)你认为应如何提高城市空气质量?(不少于两点)‎ ‎__公交优先、合理规划道路、使用新能源汽车等。___‎ ‎(5)城市化对城市局地小气候的影响一般有哪些?(试从气温和风俗两方面分析)‎ ‎__产生“热岛效应”,使城区气温升高;地面建筑的阻挡使城市的风速降低。___‎ ‎【解析】 第(1)题,英国和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差异实际上就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不同。第(2)题,噪声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也是城市环境污染的表现。第(3)题,从图中看出,氮氧化物含量低的城市大多位于海滨,这与海滨地区风力较大有关。第(4)题,可以从减轻交通拥挤和减少尾气排放等方面分析。第(5)题,城市有“热岛效应”,同时风俗也比郊区低。‎ 7‎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