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体制改革
一课一练·达标闯关
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改革开放的开端。该会后实行的改革首先开始于( )
A.农村 B.中小城市
C.大城市 D.国有企业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识记能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
2.(2017·聊城模拟)如图是安徽凤阳小岗村的标志性建筑,下列题词最恰当的是( )
A.对外开放的窗口
B.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
C.中国经济发展速度的代表
D.中国对外交流的窗口
【解析】选B。中国农村的改革始于1978年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于安徽凤阳小岗村,这里被称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B符合题意。故选B。
3.(2017·滨州模拟)如图是20世纪70年代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红手印的“包产到户”契约。下列对这一契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C.农民拥有了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D.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
- 6 -
【解析】选C。由题干材料中的时间“20世纪70年代”“小岗村”“包产到户”等可知,这反映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在这种责任制下,土地仍然属于集体所有,农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完成上缴任务后收成可归自己支配。C说法错误。故选C。
4.(2017·乌鲁木齐学业考)脱贫攻坚是“十三五”时期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如表所示,安徽凤阳县农业生产实现了三年三大步,最终告别贫困的原因是( )
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1980年产粮 5.02亿千克
1981年产粮 6.70亿千克
1982年产粮 7.15亿千克
A.实行土地改革
B.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解析】选C。由安徽凤阳县农业生产实现了三年三大步的时间“1980、1981、1982年”结合所学,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农民的责、权、利结合起来,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故选C。
【概念链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含义
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主要的生产资料仍归集体所有,分户经营,在分配方面实行按劳分配原则,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5.(2017·河南中考)1979年底,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还只是在个别地方尝试,比重仅占全国总农户的9%。到1984年底,比重已增至95%以上。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迅速发展是由于它( )
A.是农民自己的发明创造
B.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
C.使农民收入得到平均分配
D.适应了农民的生产需求
【解析】选D。据所学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迅速发展是由于适应了农民的生产需求。1978年以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逐步确立起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故选D。
6.从“转换经营机制”“产权清晰”“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权责明确”等流行语的出现,突出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的( )
- 6 -
A.农村新貌 B.国企改革
C.经济重心转移 D.法制建设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材料中“转换经营机制”“产权清晰”“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权责明确”都是我国对国有企业实行改革的有关内容,故选B。
7.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以“松绑”为契机的国有企业改革开始了。这里的“松绑”主要指( )
A.实行公私合营 B.扩大企业自主权
C.推行企业股份制 D.鼓励企业兼并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的时间1984年和为国有企业“松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在实行改革开放后,1984年在城市开始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所以这里的“松绑”指的是扩大企业自主权,故选B。
8. 关于右图这幅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B.缩小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C.实行按劳分配的单一分配制度
D.逐步把大中型企业转化为小型企业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识记和分析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其中内容之一为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故选A。
9.(2017·芜湖质检)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维方式,下列属于这一范围的“改变”包括( )
①发展乡镇企业
②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③扩大经营自主权
④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6 -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根据所学可知,发展乡镇企业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改革后,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的产物;扩大经营自主权,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城市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以上都体现了改变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故选D。
10.(2017·秦皇岛质检)“这一年(1992年)对于推动中国改革开放能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出发,无疑是具有发挥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有效作用。”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30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这样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
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作出国有企业改革的决定
C.确立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D.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在中共十四大上确立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故选C。
11.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什么地方?图二反映的事件有什么积极作用?
材料二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
——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2)我国“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主要是指在农村实行哪一制度?“80年代中后期”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3)十四大确定的改革目标是什么?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特点。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题根据图一“18个农民按手印群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这一事件发生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图二反映的是分田包产到户,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第(2)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农民创造了
- 6 -
“包产到户”这一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由“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全面改革”并结合所学可知城市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第(3)题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92年在北京举行,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特点是首先在农村推行,之后在城市全面展开;先试点后推广;逐渐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1)安徽凤阳县小岗村或小岗村。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增强企业活力。
(3)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点:首先在农村推行,之后在城市全面展开;先试点后推广;逐渐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备选习题】
1.(2017·滨州惠民质检)以下四幅图反映了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其中促进了生产力发展的有(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图①土地改革使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图②是三大改造中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图③人民公社违背了客观规律,脱离了实际,不利于生产的发展。图④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故选C。
2.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表明了各种票证逐步淡出历史舞台,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 )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
B.人民公社化时代
- 6 -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从图片可知,购物凭票证是物资匮乏的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图二超市里物资丰富是改革开放后发展市场经济的产物,故选D。
- 6 -